第1053章 彈藥庫

第1053章 彈藥庫

李雲龍還在外頭等了一會兒讓裡面打得更熱鬧更亂一些,然後再對鋼鐵廠發起最後的衝擊。

直到這時,池田大尉才猛然驚覺不應該讓鋼鐵廠這麼完整的落入八路軍手裡。

然而,這時候說什麼都遲了。

鋼鐵廠內到處都是往來奔走的“自衛軍”,池田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或者假的也是真的……此時的確有“自衛軍”真有了投降八路軍的打算。

風吹兩邊倒的牆頭草嘛,此時八路軍佔了上風,爲了保命的他們當然願意投降八路軍。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返回廠裡將核心設施炸燬又談何容易。

不過,池田大尉馬上就想到,部隊的彈藥庫就設在覈心設施不遠處,如果能引爆彈藥庫引發大火,或許就能將鋼鐵廠付之一炬。

想着,他馬上一招手,對身後的副手叫了聲:“高崎君,帶上你的部下跟我來!”

“是!”高崎小隊長一聲令下,馬上就帶着三十幾人護着池田大尉往彈藥庫衝。

鬼子的戰鬥力還是相當強悍的,三十幾人互相協同對着到處亂竄的“自衛軍”一陣亂打,很快就殺出一條血路直奔彈藥庫。

眼看就要殺到彈藥庫,卻見一隊十餘人的“自衛軍”擋在前頭嚴陣以待。

池田大尉原以爲這隊“自衛軍”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一個衝鋒就能將他們打退了,於是一揮手就帶頭衝了上去。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擋在前頭的正是和尚。

混進“自衛軍”的正是和尚帶領的偵察連一部。

像這樣的事就是偵察連最擅長的,尤其和尚的偵察連還擅長使用各種裝備,這活不交給他們幹也說不過去。

這不……偵察連這本領馬上就用上了。

和尚衝進鋼鐵廠後原本還是專注於搗亂,也就是搞滲透戰的那一套把敵人內部攪得越亂越好,接着就等李雲龍帶着主力團殺進來就成了。

原計劃的確是這樣的,但和尚隔遠了看到從圍牆防線處殺出一隊鬼子直奔鋼鐵廠內部,就暗呼一聲不妙。

鬼子在這時着急着返回內部,是不是打算搞破壞?

這可不行,獨立團的目標就是要儘可能完整的奪取鋼鐵廠以爲我所用,如果讓鬼子得逞了,就算主力殺進來最終佔領了鋼鐵廠也無濟於事。

和尚會考慮到這一點,就說明他已經進步了。

以前的他,就是個只會想着多殺敵人就多立功的主,自從當了偵察連連長後,也會從大局去考慮問題了。

想着,和尚就沒有遲疑,一個呼哨就拉上了十幾名偵察連的戰士跟着那隊鬼子走。

確切的說不是跟着,而是搶在了鬼子的前頭。

之所以能搶在鬼子前頭,是因爲此時廠裡到處是奔走躲藏的“自衛軍”。

鬼子要殺掉這些散兵或者至少要防備這些散兵,但和尚一行人原本就是“自衛軍”就沒這方面的顧忌,於是後發先至趕到了目的地。

和尚是偵察連連長,一看面前這到處是沙袋碉堡的建築馬上就明白了,這多半是鬼子的彈藥庫。

此時鬼子的彈藥庫只有十幾個把守……鬼子的主力分佈在外圍,他們根本就沒想到外圍會這麼快就被攻破,因此彈藥庫只有十幾人把守而且其中大多數是後勤兵。

鬼子的後勤兵通常是由新兵擔任,從制度上來就是讓他們逐漸適應戰場克服恐懼的心理。

池田中隊也不例外,這十幾個鬼子有些還是剛從東北征召來的新兵……之所以能從東北征召新兵,是因爲鬼子正在執行所謂的“移民計劃”,將本國百姓大量移民到東北從事生產同時奴疫控制華夏百姓。

如果是在以前,鬼子是不會徵召這些移民的,因爲他們肩具着幾個重要任務:

一,沖淡華夏文化成爲華夏的上等人,從而達到在東北甚至華夏站穩腳跟的目的。

二,奴役華夏人從事生產,包括農業和工業,爲鬼子在華夏的戰爭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

三,繁衍後代,爲帝國軍隊提供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

因爲有這麼“艱鉅”的任務,所以鬼子寧願從本國調兵也不願意從移民中徵召。

但今時不同往日,鬼子在各地大開兵端使其兵源嚴重不足,尤其太平洋戰場還需要從華夏調兵出去,當然不可能從國內調兵到華夏哪怕是新兵。

無奈之下,鬼子只能從移民……鬼子稱之爲“開拓團”中徵召新兵。

此時這些新兵正心驚膽戰的舉起步槍射殺想要闖入彈藥庫的“自衛軍”,但冷不防的,一個黑影突然從窗戶翻身而入,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黑影掏出盒子炮“叭叭”的一陣脆響,當場就放倒了五六個。

剩上的鬼子再也堅持不住了,大喊一聲拔腿就跑。

但剛把幾步就被從另一個方向攻進來的偵察連戰士一個個串在了刺刀上。

從窗戶翻進倉庫的正是和尚,他一邊熟恁的給倒在地上的鬼子補槍一邊打量着這個倉庫。

的確是個彈藥庫,裡頭堆着一個個木箱像小山似的,估計都夠這個鬼子中隊使用半年了。

和尚不敢遲疑,當下就下令:“找幾挺機槍來,組織防禦!”

“是!”

彈藥庫裡的武器裝備應有盡有,戰士們很快就翻出三挺機槍並準備好了彈藥。

這時池田大尉一隊三十幾人才珊珊來遲。

池田大尉一個衝鋒就發現不對勁了,對方根本就不像是“自衛軍”……“自衛軍”沒這麼好的槍法,幾名士兵剛剛冒出頭來躍進就被幾發子彈打了回去。

接着對面的機槍就“噠噠噠”的響了起來,密集的子彈打得池田一行人都喘不過氣來。

池田往後頭看了看,就急了。

如果再不攻進去,八路軍主力攻進來一切就都太遲了。

但這時又能有什麼辦法?

難道組織強攻嗎?

這麼做只會讓所有人都倒在敵人的火力之下……

不過池田大尉不愧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他眉頭一皺,就下令道:“擲彈筒,對準窗戶往裡打……”

(本章完)

第1748章 意外的功勞第1442章 意義第472章 斬岸堙溪第316章 交易第233章 軍令有所不受第751章 帽子第484章 狠招第1040章 改進第1480章 激光今晚只有一章第646章 買賣第913章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第513章 謊言第459章 人心所向第1169章 抗聯第143章 策反第578章 引蛇出洞第198章 問題第771章 同仇敵愾第729章 攔截第340章 思想工作第1395章 一分錢一分貨第1067章 防線第1285章 對比第876章第1429章 成事在天第1783章 步步進逼第1388章 攔截方案第1483章 地面進攻第962章 演戲第1874章 先發制人第417章 “巴祖卡”之父第398章 大魚第1449章 戰略主動第238章 僞軍第673章 提價第20章 戰術第1232章 人情第1871章 無法確定第1678章 艦長第343章 勸降第1302章 降低門檻第471章 壓力第117章 文書第1728章 壓制第1211章 連環計第95章 燒爐第1877章 撤退第1390章 紙帶的價值第1148章 子彈第374章 偵察小隊第1489章 見好就收第1250章 交易第1574章 對地飛彈第881章 聲東擊西第1553章 電視制導第1023章 善泳者溺於水第1014章 士別三日第189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404章 生產線第608章 運城滲透戰第805章 訛詐第967章 臨時機場第576章 預設諸元第1370章 協同裝置第376章 火海第1703章 虹吸效應第312章 離間第1003章 半履帶汽車第376章 火海第1555章 數量換質量第644章 打報告第727章 偵察機第142章 彈性防禦第643章 懷璧其罪第576章 預設諸元第719章 計劃第981章 不講規矩第563章 糧食換裝備第1869章 試探第560章 野外生存第628章 指揮中樞第1052章 攻心爲上第1630章 海戰模式第563章 糧食換裝備第534章 零式第1575章 戰車加騎兵第1744章 重要人物第395章 突圍第267章 佈雷第1616章 防空飛彈第1247章 以攻代守第630章 反坦克中隊第186章 四式火箭筒第622章 漏洞第1251章 技術優勢第725章 批准第626章 反坦克炮第862章 套路第1889章 孤注一擲
第1748章 意外的功勞第1442章 意義第472章 斬岸堙溪第316章 交易第233章 軍令有所不受第751章 帽子第484章 狠招第1040章 改進第1480章 激光今晚只有一章第646章 買賣第913章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第513章 謊言第459章 人心所向第1169章 抗聯第143章 策反第578章 引蛇出洞第198章 問題第771章 同仇敵愾第729章 攔截第340章 思想工作第1395章 一分錢一分貨第1067章 防線第1285章 對比第876章第1429章 成事在天第1783章 步步進逼第1388章 攔截方案第1483章 地面進攻第962章 演戲第1874章 先發制人第417章 “巴祖卡”之父第398章 大魚第1449章 戰略主動第238章 僞軍第673章 提價第20章 戰術第1232章 人情第1871章 無法確定第1678章 艦長第343章 勸降第1302章 降低門檻第471章 壓力第117章 文書第1728章 壓制第1211章 連環計第95章 燒爐第1877章 撤退第1390章 紙帶的價值第1148章 子彈第374章 偵察小隊第1489章 見好就收第1250章 交易第1574章 對地飛彈第881章 聲東擊西第1553章 電視制導第1023章 善泳者溺於水第1014章 士別三日第189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404章 生產線第608章 運城滲透戰第805章 訛詐第967章 臨時機場第576章 預設諸元第1370章 協同裝置第376章 火海第1703章 虹吸效應第312章 離間第1003章 半履帶汽車第376章 火海第1555章 數量換質量第644章 打報告第727章 偵察機第142章 彈性防禦第643章 懷璧其罪第576章 預設諸元第719章 計劃第981章 不講規矩第563章 糧食換裝備第1869章 試探第560章 野外生存第628章 指揮中樞第1052章 攻心爲上第1630章 海戰模式第563章 糧食換裝備第534章 零式第1575章 戰車加騎兵第1744章 重要人物第395章 突圍第267章 佈雷第1616章 防空飛彈第1247章 以攻代守第630章 反坦克中隊第186章 四式火箭筒第622章 漏洞第1251章 技術優勢第725章 批准第626章 反坦克炮第862章 套路第1889章 孤注一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