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地道戰

第141章 地道戰

首長不愧是從戰場一路打過來指揮員,他總能把握住戰略要點並從總體態勢考慮問題。

最重要的還是首長能力排衆議堅持自己的觀點……多數人要是在這情況,周圍參謀一個個都說撤退時只怕都要打退堂鼓選擇撤退。

畢竟撤退是個更容易做的選擇:不說撤退是長期以來制定的游擊戰方針,一撤退就基本可以與鬼子脫離接觸不會有什麼作戰風險。

至於是否會被封鎖、是否會被分割,那都是以後的事,以後的事以後再說……絕大多數人思考問題時都有這惰性。

而首長卻從長遠考慮做了一個對他本人而言更冒險、更艱難,甚至可以說是犯錯誤的決定……上級明明制定了游擊戰的方針,說好了不爭一城一地,首長堅持要打,打敗仗了誰負責?

這也是之前王學新跟首長說起地道戰和坑道戰時,首長一直強調“主動性”的原因……任何戰術如果是被動的、消極的,那麼在戰場應用中就一定會存在大問題。

比如地道戰,如果只想着躲和防而沒考慮出擊,那麼現在就會被鬼子封得死死的無法動彈。馬其諾防線就是消極防禦的典型,其結果就是掏空了法國的國庫卻基本沒能發揮作用。

岡村寧次如果能聽到首長的評價,只怕就要爲自己叫屈……他可沒想到會是這局面,往常掃蕩都不是這麼玩的,八路軍戰術什麼時候都不變,偏偏等他上任了就變,這不是欺負人嗎?

首長這邊可沒遲疑,接連下達了幾道命令:

“命令游擊區各大隊、中隊、小隊,白天保存實力,夜裡積極開展針對鬼子補給的游擊戰,公路、鐵路、倉庫、汽車等等,凡是能增加鬼子運輸負擔和補給困難的都可以作爲進攻目標,尤其是彈藥!”

“命令駐山區部隊,做好駐守高地與敵人長期戰鬥的準備,以保存實力消耗敵人彈藥及有生力量爲主。”

“命令從平原撤回的部隊,就近增援山區部隊服從山區部隊的指揮。”

接着首長又單獨下了道命令:“把百戰團拉上去增援獨立團,子彈、炮彈隨部隊運一批上去!”

李雲龍那一聽這命令就樂了。

百戰團的戰鬥力他之前可是見識過的,的確是支能打硬戰的部隊,而且是三千人的主力團,有它趕來增援心裡就有底啦。

再加上前方不斷突圍而出撤下來的部隊,東一批西一批的補充,就算面前有鬼子一個聯隊又能怎麼着?老子一樣把你擋在趙家峪前一步也動不了。

命令傳到游擊區還費了一番周折。

主要原因是游擊區已經在鬼子的重重包圍中,命令傳進去有一定難度。

不過因爲八路軍一直以來都存在通訊問題,所以通訊設備和方式都極爲落後。

而往往越是落後的東西就越不容易封鎖。

比如要是村村都通電話,鬼子只要把電話線一剪就完了。

但游擊隊根本用不起電話,信鴿都算好的了,大多靠兩條腿,此外還有搖火把、打手電、掛樹枝等信號。

這些方式封鎖起來就困難了,比如信鴿……地面包圍圈圍得再密也擋不住天上飛過去,打手電、搖火把就更是防不勝防。

許多游擊隊員大字不識一個,搖起火把打信號卻是滾瓜爛熟,隨便搖幾下就能準確傳遞信息,就連八路軍中的專業解碼員都服氣。

於是,當天晚上在游擊區的鬼子就出大問題了:

電話線被剪被偷那都是小意思,橋樑被炸,公路被挖斷,倉庫汽車被燒,食物被投毒,門前埋下地雷等各種問題層出不窮讓鬼子防不勝防。

問題一個個反應到岡村寧次那,岡村寧次就皺起了眉頭疑惑的問筱冢義男:“這些問題在你的作戰記錄裡怎麼沒看到過?”

筱冢義男站直身體點了下頭,回答道:“非常抱歉!中將閣下!以前我軍掃蕩很少遇到這些問題。我認爲,這是因爲以前游擊隊和百姓逃到山裡躲藏的原因。因爲他們躲到山裡,要出來搗亂就十分困難。但是現在……”

於是岡村寧次就明白了,這是地道的原因。

游擊隊和百姓沒有離開他們的村子而是躲進地道里,同時這些人對村子的地形又很熟悉,而日軍和僞軍又住在村裡,這就給了他們很多可乘之機。

想了想,岡村寧次就下令道:“把村子都燒了,炸燬所有地道口!”

“是!”筱冢義男應了聲就去下令了。

岡村寧次以爲這樣就能困住藏在地道里的百姓和游擊隊,卻不知道他這想法首長早就提過而且也被王學新解決了……這時隱形地道口發揮作用的時候。

這其中老黑還立了一功,他和游擊隊員發現鬼子的一個臨時倉庫……這倉庫其實就是一幢與村裡其它房隔得較遠的土房,鬼子認爲它比較安全就用來存放彈藥。

老黑帶着游擊隊在白天時往倉庫方向偷挖地道。

之所以要在白天挖,是因爲這時鬼子都出門掃蕩了,只有幾個衛兵在屋外守着。

結果在屋外衛兵沒發覺的情況下,老黑把地道一直挖到倉庫正下方打出一個出口,把屋內上百箱彈藥全給搬空了屋外的哨兵還不知道。

等鬼子回來打開門一看,就傻眼了:彈藥憑空消失,只留下中央一個大洞。

要說還留下什麼的話,就是屋裡還埋了幾枚子彈雷,氣急敗壞的鬼子正打算進地道追回彈藥,“叭叭”幾聲子彈雷響了後鬼子就沒脾氣了……這要是屋裡都能埋子彈雷,那地道里還能好到哪去?

老黑這一手說起來簡單但真操作起來卻不容易。

因爲他這是在地道里挖了一條長達二十幾米長的地道,這麼幹會有一個問題,挖出的新土沒法往外運。

於是老黑就用礦洞裡挖煤的方法,老鄉在地道里排成一排把土一個個接力往後運,然後再均勻的灑在地道里踩實。

這要求每一個老鄉都不能出聲,而且還都是在漆黑的地道中摸黑操作,只要有一人出了問題就會影響整個進程甚至帶來生命危險。

但是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

(本章完)

第1895章 松原第605章 自作孽第849章 高人第1881章 轟炸第620章 指揮若定第529章 保密第851章 試飛第1100章 制空權第1244章 製造恐慌第423章 運城第1849章 石油危機第1746章 數量優勢第1章 美國造衝鋒槍?扯蛋第1477章 渦輪葉片第1850章 松原第217章 繳獲97式第1795章 發展模式第1683章 意外收穫第1067章 防線第1747章 學習第999章 弱點第1504章 液壓機第945章 走私第488章 裝甲列車第291章 諒解案第699章 投誠第594章 較勁第1729章 低調的反攻第501章 倒三角陣形第1244章 製造恐慌第705章 見面會第1622章 登陸計劃第830章 特殊彈第858章 珊湖海海戰第919章 單幹第632章 巷戰第1231章 錢老闆第856章 保密第85章 嘉獎第1216章 兵貴神速第1561章 夜間運輸第123章 暗渡陳倉第109章 條件第168章 互惠互利第936章 缺點第536章 弱點第460章 談判第956章 閃電戰第410章 合作第590章 離間計第423章 運城第892章 發射方式第718章 數量第313章 掛紅燈第834章 放行第1039章 去他媽的軍銜第1190章 燃燒彈第467章 代價第1340章 試生產第627章 恥文化第1874章 先發制人第1014章 士別三日第1820章 一域多層四四制第1321章 一本萬利第1523章 坦克戰第435章 不厚道第1544章 突破第161章 資敵第1094章 “迴天魚雷”第1427章 指揮部第1274章 C47第1348章 賭徒第1766章 工廠第1155章 產量第935章 槍斃第1342章 重要裝備第951章 軍事顧問第1204章 攔截第673章 提價第1346章 第118師團第868章 拖延第186章 四式火箭筒第1193章 相同的命令第122章 魚鱗式包圍陣第536章 弱點第1756章 干擾第1681章 萊特灣第200章 審訊第444章 贈品第762章 提前量第815章 各施其職第516章 秩序第268章 虛張聲勢第1662章 俘獲敵艦第884章 小魚第62章 加料第331章 補充兵第1809章 一切正常第1312章 兩難第787章 共同進步
第1895章 松原第605章 自作孽第849章 高人第1881章 轟炸第620章 指揮若定第529章 保密第851章 試飛第1100章 制空權第1244章 製造恐慌第423章 運城第1849章 石油危機第1746章 數量優勢第1章 美國造衝鋒槍?扯蛋第1477章 渦輪葉片第1850章 松原第217章 繳獲97式第1795章 發展模式第1683章 意外收穫第1067章 防線第1747章 學習第999章 弱點第1504章 液壓機第945章 走私第488章 裝甲列車第291章 諒解案第699章 投誠第594章 較勁第1729章 低調的反攻第501章 倒三角陣形第1244章 製造恐慌第705章 見面會第1622章 登陸計劃第830章 特殊彈第858章 珊湖海海戰第919章 單幹第632章 巷戰第1231章 錢老闆第856章 保密第85章 嘉獎第1216章 兵貴神速第1561章 夜間運輸第123章 暗渡陳倉第109章 條件第168章 互惠互利第936章 缺點第536章 弱點第460章 談判第956章 閃電戰第410章 合作第590章 離間計第423章 運城第892章 發射方式第718章 數量第313章 掛紅燈第834章 放行第1039章 去他媽的軍銜第1190章 燃燒彈第467章 代價第1340章 試生產第627章 恥文化第1874章 先發制人第1014章 士別三日第1820章 一域多層四四制第1321章 一本萬利第1523章 坦克戰第435章 不厚道第1544章 突破第161章 資敵第1094章 “迴天魚雷”第1427章 指揮部第1274章 C47第1348章 賭徒第1766章 工廠第1155章 產量第935章 槍斃第1342章 重要裝備第951章 軍事顧問第1204章 攔截第673章 提價第1346章 第118師團第868章 拖延第186章 四式火箭筒第1193章 相同的命令第122章 魚鱗式包圍陣第536章 弱點第1756章 干擾第1681章 萊特灣第200章 審訊第444章 贈品第762章 提前量第815章 各施其職第516章 秩序第268章 虛張聲勢第1662章 俘獲敵艦第884章 小魚第62章 加料第331章 補充兵第1809章 一切正常第1312章 兩難第787章 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