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五章 帶鹽

言官們毫不讓步:“爲將士者,就是要甘願爲國爲免奉獻自身的,如今稍微削減一點軍餉,又有何不可?”

兵部尚書聽得想笑:“在大人口中,此次賑災大約需要多少銀兩?這一點軍餉,是需要十萬兩還是二十萬兩?”

對面的大臣聽了,沉默片刻道:“此次傷亡慘重,怕是沒有一百萬兩不成。”

兵部尚書冷冷一笑:“那敢問大人,這一百萬兩是從哪一部分的軍餉里扣?西北邊防將士的,還是東邊沿海的,或者還要包括御林軍在內?”

他此話一出,立刻有大臣開始小聲議論起來。

“如今已經沒有戰事,西北邊防軍目前有十萬將士,每人勻出一百兩,想來不是難事吧?將士們知道了災情,定然也會顧全大局。”

兵部尚書道:“大人有空也請來兵部坐坐,看看將士們每年的軍餉有多少再說話吧。能夠扣得起這一百兩銀子的,就算是西北軍,也只有一萬人不到。”

言官不滿自己被小看,正要反脣相譏,就聽皇上低喝了一聲:“夠了。”

朝臣們立刻鴉雀無聲。

皇上道:“等你們吵完,不知道又有多少百姓死無葬身之地。其餘愛卿有何高見?”

羣臣一時都沒說話。

用軍餉來當賑災錢糧確實有點缺德,但這法子是來得最快的,要不然誰給得起這麼大筆錢?

楊遇想了片刻,出列道:“臣想到了一個法子,不知可不可行,還請皇上定奪。”

衛晞站在羣臣的最前面,聽到他說話就轉身看了他一眼。楊遇不穿鎧甲,而穿朝服的樣子他還真有點不習慣。

楊遇道:“方纔尚書大人所言句句屬實,且不說西北實在湊不出這麼一大筆銀兩,就算是勉強能付得起,其中還有一部分是要給已故將士的遺孤遺孀的,若是把這些錢都取出來,那他們和遭災的百姓有何區別?”

方纔那幾個提議的言官就笑了笑道:“那楊大人有何高見呢?”

另一個道:“聽聞楊大人的孃親家裡是江南有名的綢莊,莫非是要毀家紓難,如此義舉,定然叫人敬佩。”

楊遇懶得理會這幾個人的捧殺,繼續道:“方纔幾位大人的提議自然有可取之處,百姓遭難,賑災銀兩首先得朝廷自己出。既然將士辛苦,那各位大人能不能湊一湊呢?”

衆大臣聽聞他提出這樣一個離譜的想法,都笑了笑——從古至今,從沒聽說過大臣們湊錢去賑災的。要是每次出了災害都這樣,他們也不必養家了。

還是之前那幾個言官,嘲諷地笑着問:“那敢問大人,您是想每個人捐多少呢?”

“每個人一百兩?那恐怕能捐出一百兩的大臣還不夠一百人呢。若是隨心而捐,又怕有人攀比挖苦。大人覺得這個如何處置纔好呢?”

楊遇笑道:“大人方纔可能有一兩字沒聽清楚,我說的是這錢‘首先’得朝廷出,然後還得找人。”

衛晞覺得有點意思,問:“還有誰?”

“各地的大富商。”楊遇道,“先前戰火紛亂時期,小商戶受的影響不小,但是大商戶是百足之蟲,恢復得也快很多,如今許多都重振旗鼓,身子更加風生水起。咱們想個名義,讓他們捐錢,豈不更妙?”

言官笑道:“我以爲楊大人有什麼好主意,原來是這個?楊大人有所不知,這些富商雖然多的是錢,但最不捨得的也是錢,據我所知,許多富商自己就是‘一毛不拔’,你如何勸他們捐錢?”

“富商大多是爲名利,格局不夠的想要更多的‘利’,心氣高一些的想要的是‘名’,這兩樣東西,朝廷都給得起。”

他這麼一說,戶部和工部等人也都聚精會神地聽起來。

皇上心思也活絡起來,對他點了一下頭道:“繼續說。”

楊遇道:“想要名的,咱們就將富商按捐款的數量排名,以朝廷的名義爲他們立功德碑,任風吹雨打,功德碑上的字跡也不會湮滅,這是朝廷給的榮耀,許多大商賈想出錢買這點名聲,還求告無門呢。”

有不少大臣聽了都點點頭,暗自道:是這麼回事。

“想要利的也不難,此次賑災必然要採辦大量物品,若他們不想捐款,只想捐東西,咱們也按物品所值的銀兩做記錄。出資數量排名前三十的富商,將會有朝廷欽點的風流名士爲他們‘帶鹽’。”

衆人都以爲自己耳朵沒聽清:“‘帶鹽’?什麼帶鹽?”

楊遇道:“這也是我從別處聽來的話。就是讓有名的人幫助富商把自己的名氣傳揚出去。某個小地方的可以往州府裡傳揚,在州府裡有名的可以變成全國聞名的,已經是舉國知曉的可以揚名海外……”

好傢伙!這樣下去帶來的利確實非同小可!

然而,立刻有言官跳出來彈劾道:“這不是鼓勵官商勾結嗎?!開了這條先河,貪污受賄之風將要大行其道,如何行得?!”

楊運默默地看了一下這一位,心裡有點無語。

官商勾結,你以爲是禁就能禁得住的?關鍵還是看自己的覺悟!

楊遇微微一笑:“要是有人趁機貪污受賄、藏污納後,正好可以一併揪出來,抄他一個傾家蕩產,諸位大人的一百兩也都不必出了,那不是也好?”

衆大臣看着楊遇客客氣氣的笑臉,都覺得後脖頸有一絲涼氣。不愧是趙武帶出來的,說話都這麼透着殺氣!

皇上道:“這‘帶鹽’之事,你再詳細說說。”

“因爲鹽一直是朝廷把握,所謂‘帶鹽’,就是朝廷派有名望之士去幫他們擴充一下名氣,有了名氣,生意也就上門了。”

楊遇這會兒說的,都是之前香花給錢小滿的建議。香滿樓之所以生意能不斷擴充,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爲香花是安平公主的義女。

衛晞也覺得這個提議有些意思,就說:“敢問滿朝文武,有哪些算是有名望之士,能夠去爲這些富商‘帶鹽’的?”

第四一七章 失禮第四一一章 禮部第五十一章 要命第一二四章 馬跡第二十一章 鵪鶉第一九五章 開學第六十六章 無情第二九七章 帷幄第六十四章 扎人第二九六章 合計第五十五章 七夕第三零四章 高人第一一八章 姐妹第二七零章 紙船第三零九章 梅呂第四八七章 雪夜第二零六章 收穫第四一四章 提親第十五章 趙煦第二六二章 逼宮第九十六章 報應第十九章 新衣第一零五章 共同富裕第七十章 年禮第二一六章 機會第一四四章 真名第四十章 金州第四七二章 先機第四十四九章 打聽第三零四章 高人第二十六章 溯源第三六六章 愛情第七十八章 慧眼第四零一章 關心第一六六章 孔雀第五十章 買書第四一一章 禮部第二二七章 閉門第一五五章 各有所愛第三三二章 聯手第三五一章 滿月第一六九章 虎口第八十六章 衛晞第一五二章 君心第四三零章 小滿第七十六章 趙雷第六十九章 鼠兔第三六八章 歸根第二九一章 爭氣第三七七章 新居第三三二章 聯手第九十四章 作妖第六十章 木頭人第三四七章 父子第一三六章 主子第四五八章 右臂第三七六章 孝敬第二八六章 嫁衣第四三九章 往事第一七二章 紅兒第二三二章 袒護第三百章 因果第二七二章 心驚第三七八章 降服第二二四章 上京第三二四章 吉日第三二六章 舐犢第三二四章 吉日第一八零章 迥然第三五七章 取蠱第三八九章 閻羅第一一五章 小成山莊第二一三章 偷襲第一章 兩世爲人第三八七章 黑風山第三十八章 蘭花第六十二章 衛屏第二一五章 人選第二六零章 危機第二十二章 強大第三七一章 夜戲第一零二章 回家第三一二章 長進第三四六章 面聖第三三七章 鳳求凰第三二零章 首戰第四零五章 帶鹽第四十四九章 打聽第四三八章 李恕第九十五章 出走第二一一章 蠱蟲第二一二章 千里第一一三章 死雀第二八一章 意外第一一零章 蟹塘第八十九章 湯池第二三零章 謝過第三一六章 騙局第二二一章 封賞
第四一七章 失禮第四一一章 禮部第五十一章 要命第一二四章 馬跡第二十一章 鵪鶉第一九五章 開學第六十六章 無情第二九七章 帷幄第六十四章 扎人第二九六章 合計第五十五章 七夕第三零四章 高人第一一八章 姐妹第二七零章 紙船第三零九章 梅呂第四八七章 雪夜第二零六章 收穫第四一四章 提親第十五章 趙煦第二六二章 逼宮第九十六章 報應第十九章 新衣第一零五章 共同富裕第七十章 年禮第二一六章 機會第一四四章 真名第四十章 金州第四七二章 先機第四十四九章 打聽第三零四章 高人第二十六章 溯源第三六六章 愛情第七十八章 慧眼第四零一章 關心第一六六章 孔雀第五十章 買書第四一一章 禮部第二二七章 閉門第一五五章 各有所愛第三三二章 聯手第三五一章 滿月第一六九章 虎口第八十六章 衛晞第一五二章 君心第四三零章 小滿第七十六章 趙雷第六十九章 鼠兔第三六八章 歸根第二九一章 爭氣第三七七章 新居第三三二章 聯手第九十四章 作妖第六十章 木頭人第三四七章 父子第一三六章 主子第四五八章 右臂第三七六章 孝敬第二八六章 嫁衣第四三九章 往事第一七二章 紅兒第二三二章 袒護第三百章 因果第二七二章 心驚第三七八章 降服第二二四章 上京第三二四章 吉日第三二六章 舐犢第三二四章 吉日第一八零章 迥然第三五七章 取蠱第三八九章 閻羅第一一五章 小成山莊第二一三章 偷襲第一章 兩世爲人第三八七章 黑風山第三十八章 蘭花第六十二章 衛屏第二一五章 人選第二六零章 危機第二十二章 強大第三七一章 夜戲第一零二章 回家第三一二章 長進第三四六章 面聖第三三七章 鳳求凰第三二零章 首戰第四零五章 帶鹽第四十四九章 打聽第四三八章 李恕第九十五章 出走第二一一章 蠱蟲第二一二章 千里第一一三章 死雀第二八一章 意外第一一零章 蟹塘第八十九章 湯池第二三零章 謝過第三一六章 騙局第二二一章 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