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四章 寒窗苦讀中狀元啊

當然,楊豐纔不信李清照就爲了見一見自己這張老臉呢!

李家可不是普通人家。

易安居士的家族編織一張關係網的話也是很龐大,她爹李格非第一個老婆是王珪的大女兒,但是很早就死了,李清照生母是續絃,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王拱宸同樣娶過兩任老婆還是姐妹倆,但這對姐妹倆的另外兩個姐妹又先後嫁給了歐陽修。然後再說李格非的第一任王夫人,這個理論上也得算李清照的媽的女人還有一堆兄弟,這時候都是知州一級的,其中一個兄弟的女兒就是跪在岳飛墳前那位,另外王珪這個女兒還有一個妹妹嫁給了前宰相鄭居中,鄭居中又是趙佶皇后鄭氏的從兄……

話說這也是盤根錯節啊!

另外李格非還是蘇東坡的得意門生。

至於趙明誠那邊親戚網同樣也是很龐大,他爹是前宰相趙挺之,趙挺之不需要多說,只需要知道歷史上給他記下的一句話就行……

與蔡京爭雄。

一個敢與蔡京爭權的大臣。

話說大宋朝發展到現在,權力世家化已經很嚴重,通過姻親和門生故吏形成一個個盤根錯節的關係網,然後把持着一個個官位壟斷着朝廷的政治,所以大宋不殺文官成了一種理直氣壯的潛規則,也不光是爲了維護文官體系,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爲大家都有親戚關係。比如趙挺之和蘇軾在政治上是對頭,蘇軾被貶惠州很大程度上就是趙挺之的彈劾,但趙挺之卻又讓自己的兒子娶了蘇軾得意門生的女兒。趙挺之小姨子或者也可能是大姨子的老公是蘇軾弟子,蘇門六君子之一的陳師道,另外還有一個同樣姨子的老公是哲宗朝宰相蔡確的主要打手也算臭名昭著的邢恕,而蔡確和蔡京是同一個曾曾祖的族兄弟,所以蔡京當權後原本失勢的邢恕立刻起復甚至能跑西北去當宣撫使。

看看這些還有人相信什麼寒窗苦讀中狀元嗎?

寒窗苦讀不假。

首先你得是這個系統的。

別說什麼考官不知考生姓名,真正熟悉的人從行文風格,筆跡,乃至用典的習慣之類東西輕而易舉地就能從一堆不熟悉的文章裡找出熟悉的,如果讓一個蘇軾的好友做主考,他會認不出一個蘇軾得意門生的筆跡?

毛筆字可是最容易認人的。

也不要相信什麼家室貧寒。

人家那家室貧寒可不是忽悠老百姓的寒窯苦讀。

哪怕以上那些名字裡面最落魄的陳師道,一輩子沒考上進士,甚至值夜班時候老婆怕他凍着,跑到陳挺之家借自己姐夫一件皮草給他禦寒,那也一樣可以憑藉文名或者乾脆就是說關係做個小官,而且他之所以落魄很大程度上過於迂腐,一個連章惇都想拉攏的士子怎麼可能是普通人家,話說他爺爺可當過鹽鐵副使,大宋的鹽鐵副使是多麼肥的缺就不用說了。

而李清照的背後是山東世家。

或者大宋行政區劃的京東路士紳集團,李清照家齊州或者說濟南,趙明誠家密州或者說諸城。

所以李清照來看楊豐這張老臉很大程度上就是山東士紳集團來看他這張老臉,她家和她老公家一東一西分別代表着京東東路頂級豪門,至於爲什麼是她而不是別人……

誰比她更有名?

大宋不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

她從少女時代就名滿京城,再說女人嘛,大家都懂得,總比一個男人深入得多,國師身邊可不缺女人。

比如他那位女弟子。

趙檀香的爹因爲沒跟着趙構一起投金軍,所以被殺死在大慶殿,結果不但沒因爲參加晚宴而受牽連,反而被作爲宗室爲保護太上皇捐軀的忠臣而受到各種追贈,同樣檀香郡主至今陪伴師傅,尤其是師傅年紀大了,更是直接貼身伺候以盡孝心,哪怕她師傅每天晚上住皇宮她其實也都跟着一起的。

所以李清照來跟國師見個面留個特殊印象,下一步就可以憑藉目前大宋第一才女身份結交郡主了。

事實上她也的確是那麼幹的。

就在第二天,這位美婦就已經和檀香郡主笑語嫣然地一起在汴梁城裡逛街了,就連宮裡太后都邀請她到宮裡做客,話說太后也是她粉絲,很顯然換她老公趙明誠來,是絕對不可能深入到國師近處的。

當然,國師暫時對她還沒有下手的衝動。

才女什麼的不是很合他胃口。

而同樣就在第二天,大同的聯絡處再次發回電報。

“算他懂事!”

楊豐滿意地說。

耶律大石重申宋遼爲兄弟,他還是趙諶的兄長,至於以前的事情一筆勾銷,包括歲幣之類都不提了,兩國就是單純的好兄弟,而國師爲大宋國師,那麼也就相當於遼國的國師。至於耶律餘睹是當年引金軍殺害天祚帝的元兇,天祚帝與大宋也是兄弟,他殺耶律餘睹不過是爲咱們共同的兄弟報仇。幽雲十六州全部歸大宋,幽州就不用說了,雲州也就是他現在奪取的大同也歸宋,但效劉備借荊州的例子借給他暫居以恢復舊土,等他奪回遼國其他被金國佔據的土地後就把大同一帶歸還大宋。

當然,這就是那麼一說。

真到那時候他歸還纔是傻子呢!

但這個方式還是比較令楊豐滿意的,他要的就是耶律大石帶着契丹遺民繼續跟女真人戰鬥下去,至於遼國與大宋的關係不重要。

反正早晚是要滅掉的。

既然這樣那耶律大石幹掉耶律餘睹的事情就算了,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以前大宋皇帝被耶律餘睹欺騙不知他是害死天祚帝的罪魁禍首,所以才封了他一個代王,知道了也是要替遼國老哥哥報仇的,現在耶律大石自行誅殺也算是他罪有應得,剩下就是耶律大石以遼國皇帝身份派使者過來籤個條約,確定雙方的關係以及幽雲十六州歸屬。

爲了表示善意國師還命令聯絡處轉告耶律大石,承諾等雙方的關係明確以後,那些之前投降大宋的契丹士兵全部送給他。

漢人就算了。

不過耶律大石也要以馬匹交換。

沒有馬匹的話牛也行。

耶律大石控制着很大一部分的蒙古草原,之前他的大本營可敦城就在烏蘭巴托附近,而大同以及此刻同樣歸他控制的內蒙中部草原也都是以遊牧爲主,他們手中不缺馬和牛,這兩樣卻都是楊豐缺少的,同樣楊豐這裡也有他們急需的人口,那些投降的契丹士兵正好給他送回去,這些人的家都還在那一帶,他們也願意回自己的家鄉,另外這些人基本上全都變成了楊豐的信徒,既然耶律大石爲了拍楊豐馬屁把大宋國師也當大遼國師,那就讓這些人回去把國師的教義散播開吧!

說到底國師對契丹人沒有惡感。

這個民族和漢人已經持續融合了近五百年了,從初唐開始這個過程就沒停下,唐朝一堆名將實際上就是契丹,孫萬榮,李盡忠反叛時候都能喊出口號還我廬陵王!

至於宋遼之間的戰爭,這筆賬真得很難講出個是非曲直來。

首先幽雲十六不是搶宋朝的。

其次是趙二挑起的戰爭。

遼國並沒有主動進攻宋朝,雙方之前的戰爭是圍繞北漢,但北漢是遼國屬國,是向遼國稱臣的,遼國只是儘自己的義務,遼國從來沒有在河北一線向宋朝主動進攻,是趙二滅亡北漢後想趁勢一舉奪取屬於遼國的幽雲十六州,最終才引起了雙方之間持續數十年的戰爭,然後北宋戰敗簽了檀淵之盟。

然後遼國一直遵守盟約。

至於某包衣編的打草谷那就純屬扯淡了,檀淵之盟前雙方處於戰爭狀態這種事情誰都乾沒啥可說的,檀淵之盟後雙方都保持和平,歷史上都記載邊境上生育蕃息,牛羊被野,帶白之人,不識干戈。

到耶律洪基時候遼國自己都外強中乾了。

耶律洪基更是幾乎成了大畫家的盜版貨,那畫畫寫書法的水平也是相當高,平日也喜歡吟個詩,只不過大畫家信道他信佛,甚至在銀子上刻字願世生中國,有一次宋朝巡邏士兵誤入遼界,用箭傷了遼國人,他還給當時的宋神宗送信形容兩家雖境分二國,而義諾一家。

這個人從沒想過侵宋。

甚至宋朝和西夏戰爭中,西夏三次向其求援都被拒絕,雖然遼國介入調解戰爭,而且也有過在雁門關外示威的舉動,但真要說他有入侵的意圖那就誇張了。

所以楊豐沒想到滅契丹。

他的目標是通過傳教使契丹徹底融合進漢人,這些士兵就是他的第一批傳教團,至於以後需要的時候他大不了去親手把耶律大石掐死,半夜裡神不知鬼不覺把耶律大石和他的繼承人一起弄死,等契丹人內部一亂,大宋這個好兄弟就可以出兵幫助自己的好兄弟平息內亂。

然後剩下就不用多說了,這種事情無非就是平着平着平成自己的了。

對契丹不需要戰爭。

就在耶律大石這邊問題解決的同時,西線同西夏之間的戰爭也同樣正式落幕,劉光世和折可求兩路全部收復被西夏侵佔的土地,而且全都反擊殺入西夏境內,尤其是南路的曲端和王德兩部甚至包圍了韋州。這種情況下西夏匆忙派出使者求和以重新向宋朝稱臣,換取宋軍撤回境內,反正這時候金國也夠不着他們了,原本他們敢入侵是因爲知道宋朝顧不上對付他們,二來他們已經向金國稱臣上面有人,但現在宋朝擊敗金軍抽出手,而耶律大石又隔斷了他們和金國之間聯繫,所以認輸是最明智選擇。

楊豐也爽快地答應了他們。

但以前每年給他們的那部分錢財就沒了,以後別想要了,另外他們還得賠償一部分大宋的損失,否則的話就打下韋州,反正這座城市已經幾乎變成囊中之物了,宋軍不但在周圍架起了配重投石機,而且王德還率領騎兵擊敗了西夏的援軍。

另外原本在太原威懾耶律大石的宋軍也可以撤出。

那可是四個軍。

哪怕只把劉光國那一個軍撤出來然後去增援他弟弟,那對於西夏人來說也是很沉重壓力,這可是正牌的精銳,楊豐親自訓練出來,而且經過了懷州大戰磨練的,加上新增的騎兵旅實際上兩萬五千大軍,就西夏人的騎兵在長矛陣,斧槍,神臂弓和步兵弓五步yan射面前,恐怕不會比金軍的鐵浮屠做得更好。

不過西夏人沒那麼傻。

他們扭捏了一番之後,最終還是答應了楊豐的條件。

謝罪並稱臣納貢。

賠償大宋軍費白銀五十萬兩。

宋朝和西夏戰爭結束。

而此時宋金戰爭事實上也進入了停戰狀態,捲土重來的耶律大石把完顏吳乞買搞得焦頭爛額,完顏希尹和完顏宗望在耶律大石的進攻和屬地契丹洶涌的叛亂中,不得不放棄奉聖和歸化二州逃跑,並且在鴛鴦淖被耶律大石追上,雙方在此大戰一場。只不過這一次的輸家變成了金國,雖然大雪阻擋了耶律大石的繼續追殺,但事實上金國已經被逐出宣化一帶,完顏希尹退守北安州,也就是隆化,防止宋軍趁火打劫北上與耶律大石合夥抄寧城,而完顏宗望以北京留守退守北京寧城,以阿骨打庶長子完顏宗幹爲西路都元帥坐鎮臨潢。

至於遼西走廊……

那個同樣也只能防守,與完顏宗幹同爲諳班勃極烈的斜也,以南路都元帥出鎮錦州,話說南征軍的覆滅讓金國名將幾乎一掃而空,這種危急時刻只能老傢伙們出馬了,畢竟大金此時真得很危險,一不小心就有亡國之禍了。

就這樣到趙諶的年號祥興……

這個真不是國師起的,他這時候對這種事情已經沒興趣,這是張叔夜一幫文臣湊在一起研究出來的,而且他們還給趙佶研究出了一個徽宗的廟號,就是給趙桓研究出的廟號變成了烈宗。

到大宋祥興元年徽宗和烈宗一起入土爲安的時候,大宋徹底地恢復了和平。

第三三七章 大唐西域記第十六章 太祖又顯靈了第三一一章 拖出去斬了第四二六章 政壇小鮮肉第一零八章 追殺第二五零章 橫行萬里外第一八七章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第四六七章 內鬥第三六九章 春宵苦短,一言難盡第五六七章 瓷器第二三五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七八三章 大伊萬,這次是真的第四四三章 上帝的鞭子第七一五章 猛將們的時代第一五六章 萬舸爭流第五五四章 和諧盛世第二七一章 人奸第四十七章 坐山觀虎鬥第七五三章 決鬥第六三三章 清宮第五零六章 國師第七四九章 陽平關第七二四章 進擊的大宋第四五六章 楊大帥的姐姐們第三一七章 兄弟,天界見第二九九章 天界的正義第六五五章 審判者的降臨第二十七章 皇上可是個香餑餑第四六四章 破敵就在今日第七零五章 老夫就不客氣了第六三九章 偉大的神皇第四八八章 本王的狼牙棒呢第二一五章 火燒衍聖公府第五二七章 三日不封刀第五十章 昏君是怎樣煉成的第六八零章 和談失敗第五三三章 仙種大爆炸第五零五章 1259年的恐怖片第四四四章 窮山惡水出刁民第四一三章 楊大將軍發春第三五四章 來,給爺唱一曲征服第八零一章 爲朱八八正名第五五三章 大宋女皇第五零零章 韃虜過此者死第七二八章 流浪的腳步走遍天涯第五五五章 原形畢露第四六二章 無敵是多麼寂寞第七三七章 和平yanbian第三零四章 孔聖人啊,斯文掃地啦第七八二章 狂舞的魔龍第五九零章 洋大人啊,你們可來了!第五零七章 大宋忠奸錄第四章 聖上太祖附體啦!第一四三章 朕今天要講神學第二三七章 就是這麼囂張第六八八章 國師的日常裝逼第三八三章 血洗第十八章 聖主明君第四五三章 楊大帥冬眠第五二二章 國師駕到,諸神迴避第一八九章 迎回三聖,爲父伸冤第六四七章 老佛爺的小確幸第一四零章 李自成,想不到你這濃眉大眼的也背叛革命了!第六七五章 大宋之董卓成長日記第四一六章 戰,戰,戰第七六一章 兇殘的皇帝陛下第二一九章 太后起駕第二九六章 這大清遲早藥丸第四六二章 無敵是多麼寂寞第六零零章 三座大山第四十七章 坐山觀虎鬥第二五四章 席捲遼東第二三三章 我可是正經人第五六二章 炮轟巴達維亞第二零四章 兒女情長第六零九章 祝效華封第四一一章 安祿山第四六五章 鐵騎時代第八二一章 攻破大都第八十七章 主聖臣賢的時代沒有了第七零七章 公審大會第三九二章 跟着將軍,有酒有肉有女人第二四七章 帝國的反擊第五五六章 進擊的忽必烈第二九四章 阿巴泰,鰲拜,這就是你們的後代啊!第三八六章 大唐波斯都督府第四三一章 一言不合就私奔第八二二章 我叫李文忠第七二九章 炮轟幽州第一三九章 帝國朝陽第一二三章 皇上來了分田地第七七七章 爲了神皇,爲了征服與毀滅第二六六章 做一天的英雄第三八六章 大唐波斯都督府第五零三章 忽必烈,我來了第二七七章 抄傢伙幹呀!第二六九章 清妖第八三零章 警告,大魔王來滅世啦!第四三五章 波斯軍團第六二二章 咱大清之追尋漢唐的足跡
第三三七章 大唐西域記第十六章 太祖又顯靈了第三一一章 拖出去斬了第四二六章 政壇小鮮肉第一零八章 追殺第二五零章 橫行萬里外第一八七章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第四六七章 內鬥第三六九章 春宵苦短,一言難盡第五六七章 瓷器第二三五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七八三章 大伊萬,這次是真的第四四三章 上帝的鞭子第七一五章 猛將們的時代第一五六章 萬舸爭流第五五四章 和諧盛世第二七一章 人奸第四十七章 坐山觀虎鬥第七五三章 決鬥第六三三章 清宮第五零六章 國師第七四九章 陽平關第七二四章 進擊的大宋第四五六章 楊大帥的姐姐們第三一七章 兄弟,天界見第二九九章 天界的正義第六五五章 審判者的降臨第二十七章 皇上可是個香餑餑第四六四章 破敵就在今日第七零五章 老夫就不客氣了第六三九章 偉大的神皇第四八八章 本王的狼牙棒呢第二一五章 火燒衍聖公府第五二七章 三日不封刀第五十章 昏君是怎樣煉成的第六八零章 和談失敗第五三三章 仙種大爆炸第五零五章 1259年的恐怖片第四四四章 窮山惡水出刁民第四一三章 楊大將軍發春第三五四章 來,給爺唱一曲征服第八零一章 爲朱八八正名第五五三章 大宋女皇第五零零章 韃虜過此者死第七二八章 流浪的腳步走遍天涯第五五五章 原形畢露第四六二章 無敵是多麼寂寞第七三七章 和平yanbian第三零四章 孔聖人啊,斯文掃地啦第七八二章 狂舞的魔龍第五九零章 洋大人啊,你們可來了!第五零七章 大宋忠奸錄第四章 聖上太祖附體啦!第一四三章 朕今天要講神學第二三七章 就是這麼囂張第六八八章 國師的日常裝逼第三八三章 血洗第十八章 聖主明君第四五三章 楊大帥冬眠第五二二章 國師駕到,諸神迴避第一八九章 迎回三聖,爲父伸冤第六四七章 老佛爺的小確幸第一四零章 李自成,想不到你這濃眉大眼的也背叛革命了!第六七五章 大宋之董卓成長日記第四一六章 戰,戰,戰第七六一章 兇殘的皇帝陛下第二一九章 太后起駕第二九六章 這大清遲早藥丸第四六二章 無敵是多麼寂寞第六零零章 三座大山第四十七章 坐山觀虎鬥第二五四章 席捲遼東第二三三章 我可是正經人第五六二章 炮轟巴達維亞第二零四章 兒女情長第六零九章 祝效華封第四一一章 安祿山第四六五章 鐵騎時代第八二一章 攻破大都第八十七章 主聖臣賢的時代沒有了第七零七章 公審大會第三九二章 跟着將軍,有酒有肉有女人第二四七章 帝國的反擊第五五六章 進擊的忽必烈第二九四章 阿巴泰,鰲拜,這就是你們的後代啊!第三八六章 大唐波斯都督府第四三一章 一言不合就私奔第八二二章 我叫李文忠第七二九章 炮轟幽州第一三九章 帝國朝陽第一二三章 皇上來了分田地第七七七章 爲了神皇,爲了征服與毀滅第二六六章 做一天的英雄第三八六章 大唐波斯都督府第五零三章 忽必烈,我來了第二七七章 抄傢伙幹呀!第二六九章 清妖第八三零章 警告,大魔王來滅世啦!第四三五章 波斯軍團第六二二章 咱大清之追尋漢唐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