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3章 各國選擇

英國人和德國人已經可以用好的同穿一條褲子來形容了,因此,在即將爆發的戰爭當中,英國人加入德國人的聯盟,這是沒有任何的疑問的。不過,僅僅是德國和英國聯合起來,依舊無法和中華帝國對抗。在戰爭初期,或者說是德國海軍擊敗中國海軍第5艦隊之前,英國人的主戰場都會是大不列顛島。對於歐洲大陸,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的。

因此,德國還需要拉攏其他的國家,以增強在歐洲大陸和中華帝國對抗的實力。俄國和意大利王國,以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就成爲了德國最重要的潛在盟友了。

俄國人在上一次的戰爭當中損失慘重,國土面積丟掉了大半。不僅完全淪爲了一個歐洲國家,連伏爾加河以東,烏拉爾山脈《 以西以及頓河以南的肥沃土地都割讓給了中華帝國。宿敵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更是佔據了俄國的糧倉烏克蘭。西面的波蘭、白俄羅斯的一部分以及波羅的海沿岸都割讓給了德國。可以說,現在俄國的領土只剩下全盛時期的差不多十分之一了。並且,俄國的人口也損失了不少。在開戰之前,俄國的人口還有六千多萬,是當之無愧的歐洲第一大國。但是現在,俄國的人口僅僅剩下四千萬左右了。除了在戰爭當中的傷亡之外,還有很多俄國人不願意背井離鄉,在領土割讓出去之後,他們也沒有能夠遷徙到屬於俄國的國土上。所以,俄國的人口不增反減。

這使得俄國人對於上一次的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幾乎是恨的咬牙切齒的。他們固執的認爲造成這一切的都是中國人,如果沒有中國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擊敗他們。他們也就不會淪落到這種地步了。至於宿敵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德國人,這一次估計要和他們聯合。所以俄國人不得不放下心中的仇恨。擊敗中華帝國纔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可以在這之後再想辦法。

“戈爾恰科夫公爵閣下。俄國的意見呢?”奧托.馮.俾斯麥首相看向了俄國首相戈爾恰科夫公爵。

“首相閣下,中華帝國是俄國的宿敵,俄國之所以淪落到現在這個地步,完全就是因爲被中華帝國入侵的原因。如果不遏制中華帝國的入侵的話,現在的俄國就會是今後的歐洲乃至整個西方世界的縮影。我們必須要聯合起來,反對中華帝國的擴張才行。只有這樣,西方世界才能夠繼續存在下去,而不會被中華帝國奴役!”戈爾恰科夫義正詞嚴的說道。原本,他是俄軍的總司令。不過。因爲俄軍接連戰敗,他這個總司令也在沙皇面前擡不起頭來。恰巧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要把政務交給放心的人來處理,所以,戈爾恰科夫公爵就成爲了最好的人選。至於戈爾恰科夫率領的軍隊的失敗,實際上並非是他的原因。而是中華帝國太強大了。原本在歐洲勢如破竹,有着蒸汽壓路機稱號的俄國,在中華帝國的先進武器裝備面前,撞的頭破血流。俄國陸軍仰仗的人海戰術,在中華帝國陸軍強大的火力面前。一點用都沒有。甚至是如果拼兵力的話,俄國人同樣不是對手。畢竟,中華帝國的人口是俄國的十倍,能夠動員的兵力。同樣是俄國的十倍。

這使得中華帝國就猶如壓在俄國人身上的大山一樣,他們想要報仇雪恨、一雪前恥的話,緊靠自身的力量是完全沒用的。必須要依靠其他的國家才行。而德國,無疑就是最好的盟友了。因此。德國人一說要組成同盟,俄國人立刻就眼巴巴的趕來。沒有任何的異議就要加入到其中了。

奧托.馮.俾斯麥首相點了點頭,戈爾恰科夫公爵的回答讓他非常的滿意。如果其他的國家也能夠有這樣的認識的話,那就再好不過了。這樣的話,同盟就能夠輕易的組建起來了。大家都將緊密的圍繞在德意志帝國的周邊,充當德意志帝國和中華帝國決戰的炮灰,爲德意志帝國奪取世界霸權而流血犧牲。

“俄國願意加入到同盟之中,和中國人死戰到底!爲此,俄國願意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戈爾恰科夫公爵最好說道。這無疑表明了俄國的決心,他們是鐵了心要和中華帝國戰鬥到底了!

“諸位,你們的意見呢?”奧托.馮.俾斯麥首相看向了其他人,還有意大利首相加富爾伯爵,墨西哥政府總理胡亞雷斯,巴西帝國首相羅德里格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穆斯塔法.雷斯特.帕夏沒有發言。這些人當中,意大利王國肯定是會加入到同盟當中的。就不知道墨西哥共和國、巴西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會不會立刻表態了。不過,即便他們不會立刻表態,只要讓他們看到同盟的力量,認識到同盟不是空殼子,擁有很強的勝算的話。估計他們也會發生動搖的。加入到同盟之中,也不是不可能的。有了這些國家加入之後,德意志帝國的勝算就更大了。

“首相閣下,意大利王國願意加入到同盟之中。不過,意大利王國的地理位置獨特,一旦戰爭爆發的話,我們恐怕將成爲中華帝國重點攻擊的對象。”意大利首相加富爾伯爵有些擔心的說道。

上一次的戰爭,意大利王國可謂是非常的憋屈,本來他們是好好的亞歐軍事同盟的成員國,結果國王維托裡奧.埃馬努埃萊二世爲了一點點的利益就被英法兩國所誘惑,背叛了亞歐軍事同盟,加入了北大西洋軍事同盟。可是,加入北大西洋軍事同盟之中。他們卻沒有能夠發揮任何的作用,中華帝國的海軍在意大利王國的海岸線上兜一圈,就把意大利人嚇的夠嗆,所有的軍隊都部署在了國內,嚴防中華帝國在意大利王國登陸。這使得他們完全成爲看北大西洋軍事同盟的豬隊友。

戰敗之後,作爲背叛者的意大利王國,顯然不會有好日子過了。中華帝國不僅強佔了意大利王國的撒丁島和西西里島,還要求意大利王國賠償了十多億華元的戰爭賠款。要不是意大利王國從梵蒂岡弄到了大量的財富的話,根本就沒有錢來償還。即便如此,戰後的意大利王國也受到了極大的削弱,陸軍和海軍的規模,都受到了嚴格的控制,這讓意大利王國上下都很不滿。

意大利王國希望通過一次戰爭來收復失地,同時重現意大利王國的輝煌榮光。但同時,他們又怕戰爭爆發之後,中華帝國第一更就會拿意大利來開刀。畢竟,西西里島和意大利本土之間僅僅隔了一條寬達一公里的墨西拿海峽而已。以中國人強大的海軍力量,要渡過墨西拿海峽,攻上意大利王國本土的話,那是一點壓力都沒有。所以,意大利王國非常擔心這一點。

“首相閣下,關於這一點大可放心。中國人部署在地中海的軍隊,僅僅只有一個集團軍,不到二十萬人。他們的海軍也已經抽調到了北海了。可以說,中國人現在部署在地中海的實力,已經是戰後最弱的時候了。以意大利王國的國力,完全可以動員出兩百萬的陸軍。十比一的優勢,要守住意大利本土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嗎?再說了,一旦帝國海軍擊敗了中國海軍第5艦隊,就可以順勢而下,南下取得地中海的制海權!到時候,意大利的本土將是安全無虞的!”德意志帝國外交大臣阿爾佈雷希.馮.羅恩伯爵說道。

加富爾伯爵點了點頭,的確,以意大利王國的實力,未必就怕了中華帝國部署在地中海的軍隊。雖然《伊斯坦布爾和平條約》規定意大利王國的陸軍兵力不能夠超過五萬人。但實際上,意大利王國也利用各種名目來發展軍隊,只不過是名字換了一個而已。實際上,現在意大利王國的陸軍規模已經超過了二十萬人了。一旦戰爭爆發的話,他們的軍隊數量很容易就能夠擴大到一百萬人。如果德國海軍能夠取得地中海的制海權的話,他們更是能夠趁機對西西里島和撒丁島發起渡海作戰,趁機收復故土。

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就是德國海軍必須要擊敗中國海軍第5艦隊,並且取得地中海的制海權才行。否則的話,一切都是空談。另外,他們的行動速度必須要快,一旦中國人從本土派遣的援軍進入地中海的話,局勢很快就會發生逆轉的。

儘管有着這些疑問,但意大利王國實際上也沒有其他的選擇了。他們只能夠加入德意志帝國主導的同盟,除此之外,他們再也沒有向中華帝國報復的機會。即便,這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想要一雪前恥的話,意大利王國也就只有這個選擇了。(……)

第995章 法皇的憤怒第143章 蘭芳國的危機第1350章 奧皇的野心第1433章 兵敗如山倒第625章 拼光了第744章 會戰序幕第23章 勢力擴張第1023章 荷蘭滅亡第1523章 包圍莫斯科第1331章 插手南美第244章 完蛋了第933章 帝國的誠意第875章 破壞中國人的計劃第19章 立足之地第869章 訪問西班牙第1166章 革命第768章 難以置信的勝利第500章 內閣辭職第195章 英國人的抗議第146章 西班牙人的戰術第1531章 冬季攻勢第372章 脣槍舌劍第1242章 誰來統治法國第776章 騎虎難下的美國第260章 新政第633章 絕境第1045章 敲詐阿三第689章 皇太子的煩惱第1154章 共同的利益第484章 殲滅第884章 中普密約第794章 獅子大開口第688章 遠征艦隊出發第1389章 慘敗第987章 目標直布羅陀第1517章 勝利無望第314章 英國人要調停第997章 戰場態勢第1231章 和會開始第374章 戰爭威脅第495章 血肉磨盤第425章 天皇的使者第293章 紛紛叛變第170章 崩潰第1221章 震懾第142章 利益至上第1207章 完了第1153章 突破伏爾加河的方法第714章 最後一擊第936章 帝國空軍第574章 戰爭爆發了第501章 英國低頭第627章 兇悍的蒙古騎兵第1412章 布爾人第691章 秘密援助第256章 新華國的弱點第930章 奧斯曼帝國的機會第255章 龍顏大怒第160章 英國人的調停第1414章 印度暗流第717章 不堪一擊第1297章 德國人的手段第1537章 不得不救第1377章 自負的蘇丹第715章 直搗黃龍第1364章 拒絕加入第1061章 父與子第287章 收穫民心第347章 掃清障礙第1417章 不算壞事第1175章 沙皇的寶藏第503章 千萬英鎊第1254章 坐山觀虎鬥第867章 倫敦條約第852章 戰爭財第699章 美國強盜第437章 傀儡國王第1387章 奧斯曼的困境第1369章 帝國的盟友第1394章 分歧太大第928章 妥協退讓第1458章 受挫第1229章 自廢武功第262章 擴軍第328章 海上決戰第304章 兵臨城下第621章 圍攻汝寧第551章 埃及總督第212章 城塌第154章 無力迴天第21章 ‘飛魚’步槍第226章 不容忽視的大國第851章 借勢第1445章 警告第1208章 女王的咆哮第753章 災難性後果第1352章 撕破臉第652章 小皇帝的使者第1456章 迎頭痛擊第1204章 登陸愛爾蘭
第995章 法皇的憤怒第143章 蘭芳國的危機第1350章 奧皇的野心第1433章 兵敗如山倒第625章 拼光了第744章 會戰序幕第23章 勢力擴張第1023章 荷蘭滅亡第1523章 包圍莫斯科第1331章 插手南美第244章 完蛋了第933章 帝國的誠意第875章 破壞中國人的計劃第19章 立足之地第869章 訪問西班牙第1166章 革命第768章 難以置信的勝利第500章 內閣辭職第195章 英國人的抗議第146章 西班牙人的戰術第1531章 冬季攻勢第372章 脣槍舌劍第1242章 誰來統治法國第776章 騎虎難下的美國第260章 新政第633章 絕境第1045章 敲詐阿三第689章 皇太子的煩惱第1154章 共同的利益第484章 殲滅第884章 中普密約第794章 獅子大開口第688章 遠征艦隊出發第1389章 慘敗第987章 目標直布羅陀第1517章 勝利無望第314章 英國人要調停第997章 戰場態勢第1231章 和會開始第374章 戰爭威脅第495章 血肉磨盤第425章 天皇的使者第293章 紛紛叛變第170章 崩潰第1221章 震懾第142章 利益至上第1207章 完了第1153章 突破伏爾加河的方法第714章 最後一擊第936章 帝國空軍第574章 戰爭爆發了第501章 英國低頭第627章 兇悍的蒙古騎兵第1412章 布爾人第691章 秘密援助第256章 新華國的弱點第930章 奧斯曼帝國的機會第255章 龍顏大怒第160章 英國人的調停第1414章 印度暗流第717章 不堪一擊第1297章 德國人的手段第1537章 不得不救第1377章 自負的蘇丹第715章 直搗黃龍第1364章 拒絕加入第1061章 父與子第287章 收穫民心第347章 掃清障礙第1417章 不算壞事第1175章 沙皇的寶藏第503章 千萬英鎊第1254章 坐山觀虎鬥第867章 倫敦條約第852章 戰爭財第699章 美國強盜第437章 傀儡國王第1387章 奧斯曼的困境第1369章 帝國的盟友第1394章 分歧太大第928章 妥協退讓第1458章 受挫第1229章 自廢武功第262章 擴軍第328章 海上決戰第304章 兵臨城下第621章 圍攻汝寧第551章 埃及總督第212章 城塌第154章 無力迴天第21章 ‘飛魚’步槍第226章 不容忽視的大國第851章 借勢第1445章 警告第1208章 女王的咆哮第753章 災難性後果第1352章 撕破臉第652章 小皇帝的使者第1456章 迎頭痛擊第1204章 登陸愛爾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