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指山還稱爲放指山[1]。其中一處聖地屬於母山的搖族人。這裡儲存着許多實實虛虛的古老故事,從在實中有虛的傳奇到在虛中有實的傳聞。
傳說,遠古時期,該區域連接成爲一條帶,所有物種和平共處。但自從鬼猖狂在人間播種災難後,一切都變得混亂起來。木精經常前往荒野叢林,讓吸收天地靈氣。
每當他在戰鬥中損失妖氣時,惡鬼就會回到各荒涼的森林中。鬼猖狂最常來往的地方之一是在佛指的巨大森林山脈的範圍。妖怪噴出邪氣到空間滿溢,動物變成了怪獸,大多數植物感染了邪氣,變成樹鬼和妖精。
只有一個例外。吸收了花容的仙氣,浩瀚草原堅決排斥和對抗,將所有的仙氣傳送給鬼猖狂的天敵,成爲強大的助手,幫助擊敗一堆魔鬼,接着淨化被溷濁的地域。
大戰結束了,新鮮空氣又被貉龍君恢復了,動植物羣又像以前一樣慈和。麻煩的是,草地仍對殘害無辜生靈的罪行感到憤恨,因此一決不同居。
由於無法勸告,貉龍君不得不將巨大的山脈分成兩部分:廣闊的原始森林,一眼望不到頭,常年憂傷,蜷縮在右邊黑暗陰沉的角落裡。
左邊,心滿意足,悠閒的草原將浩瀚的空間染成淡黃色,欣喜地迎接旅人蔘觀在過去鬼哭神嚎和顛覆了乾坤的戰場。現在空天空與大地清新,安寧,陰陽平衡,所以引起世間風調雨順。
母山的搖族人的村裡老人講述了另一個故事。佛指山是一片銜接民間傳說的聖地:
一位神仙深愛着花蝶,不滿上天對女兒不憐憫,他變得邪惡,成爲凶神,造成人類乾旱,同時地尋找藉口爲夢中情人報仇,讓推翻上帝。陰謀失敗了,他被玉皇大帝貶到了下界,並受到了每天砍柴擡到天上重建天庭的懲罰。
數千年來,惡神將這片廣闊的原始森林砍伐殆盡,留下了一片空曠的草原。人的心理往往害怕比自己強大的人。雖然惡神受到天罰,但母山的搖族人仍然擔心魔鬼禍重演,所以每年都去佛指山獻貢品,讓惡神不攪擾居民。
據村裡老人,這種禮拜也是一種搖族人的民間信仰。人們禮拜惡神,獻祭祈福,希望邪惡不再肆擾。
禮拜惡神還可以幫助母山的搖族人儆自己不要犯罪,控制每個人身上的邪惡。相似平原地區,人民禮拜水精,希望能在風雨季節平息神靈的憤怒,而西北地區則祭祀山鬼,爲了進入山林的人禱祝安全。
這個勝蹟區是母山西南部石灰岩山脈中最大,最高的三座山之一。位於氣候涼爽的開放空間[2]。道路兩旁,數百朵色彩繽紛的花朵競相綻放,通往佛指山的地形有無數的橫路和抄巷,起初遊客並不想參觀。對花仙女的傳說耽迷的,有些人立即前往。
另一羣人有親戚在諒洲市中心定居,所以就去那裡邀請他們一起去。他們穿過主幹道(諒洲 - 祿平)到達亭站,左轉,穿過岩石和礫石路到達母山村。
他們沒走多遠,馬和馬車就被障礙物擋住了,幾個人垂頭喪氣地回去了。剩下的客羣沿着百丈長的泥濘小徑步行前往恢級村。
一堆鄉村的男孩站起來堵住道路索買路錢。有些人很生氣,爭論起來。其他人付了錢,然後左轉,向西南方向攀登高山,進入原始森林[3]。
客人們在望天的古老樹樁近遇到土公廟。兩側放置巨石,在原始森林中間形成一個空洞。好奇的客人詢問了當地的樵夫,他說母山是搖族,岱族,儂族長期居住的地方。
搖族按照自己的習俗,修建露天廟宇。廟長期以來崇拜多神教信仰。尤其對於母山的搖族人來說,佛指是一個神聖的地方。世世代代,人們到山上燒香,祈求家人吉祥,無病無災,生意興隆。相傳:
“凡真心祈禱的人,山上的神都會保佑他。如果你不真誠,得罪了諸神,靈魂脆弱,身體不好的人就會受到神靈的懲罰,甚至健康的人也會生病。”
首先,瑰僧村民和恢級村民前來禮拜。漸漸地,周圍的人們都來供祭,視爲重要的神明[4]。
來自四方的遊客聽到村民們講述在恢級的搖族人釀造著名的米酒供奉神靈的故事,於是紛紛前來購買酒,並觀看爲神靈釀酒的細緻過程。這個地方保留了文化活動和習俗自從神與凡探索蠻荒大地的時候起。
大家立即燒香叩頭祈求神靈福佑。低語聲祈禱着,很多人突然赫然發現,灰霧繚繞中,有一道淡淡的黑影。那影子有兩個頭,導致他們以爲是神靈出現了,紛紛弓靠近地面致謝。
擡頭一看,才意識到那影子是一個抱着小子的銀髮老人。他生怕衆人先到,連忙加快了速度。師徒很長一段路越過深林。老人跑得飛快,天小子向後回頭,試圖記住着擁有森林裡瀑布潺潺的原始自然景象。
瀑布旁有一棵千年古樹,將古老的影子垂在白色的水下。瀑布時而溫柔溫柔,時而猛烈咆哮,搖晃着古樹,落葉樹幹紛紛倒下,沿着瀑布漂流。
師徒走了很遠,天小子仍能聽到瀑布的轟鳴聲在山林間迴盪。它咂舌感到可惜,因爲不及仔細觀察一切讓寫在書上。
離開森林一段路,師徒來到了佛指山區。廣闊的土地從北向南平緩地傾斜,無數的丘陵和山脈的範圍高聳入雲[5]。
散佈在沿着山坡延伸的綠草叢中就是光禿禿孤零零的樹木每個地方都有幾個一叢。盛開的樹木炫耀粉紅色的顏色,吸引蜜蜂和蝴蝶慢慢挨近吸食花蜜。
忙得忘記了日子,樹與草齊頭並進,但從盛開的雌蕊的那一天起,樹和花突然變成了黑灰色,彷彿因爲滿地都長着草而輕蔑。
現在,這棵樹只剩下細長腐爛的樹枝上的黃葉。貧瘠的樹幹和弱小的枝條浸溼霜了,每當風吹過,枯葉就落到草地毯裡。
被唾棄的時光,只有比雪還白的花朵靜靜地矗立在草身邊。或生機盎然,或凋零,花兒放下脆弱的花瓣,與小草做朋友,默默地關注小草努力變成一片廣闊的綠色原野。草冷漠地向佛指山腳下的那些原始森林走去。
這裡茂密的森林裡的樹木相互斜向生長,阻礙了小草建立新的生命。最初,草必須與各植物種爭奪領土。日復一日,草叢慢慢地擠過每一處箬竹冠叢和竹灌木裡雜亂無章,沒有一排,沒有一條線。漸漸地,草叢包圍了所有的箬竹和竹子,並蔓延到了整個野生山脈和森林。
森林中的所有物種和物體都受到草激烈競爭,但孤獨地矗立在黑暗,隱蔽的角落裡的那叢茶梅樹卻沒有受到草的侵犯。
凡是遇到茶梅樹在哪裡,草就讓路,轉向西邊的茶林 - 是藥草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不過路崎嶇難走,粘稠且泥濘。
不顧艱辛,草仍然鋪柔軟的地毯,供村民們收割,種植。一切都很順利,草地放開靈魂按照着深山密林中飄來的藥草香氣。
到處都是草,奇怪的是它不看顧佛指峰。奇趣的現象爲夢想的靈魂插上翅膀飛向遠方。多愁善感的人認爲小草不忍離開杜鵑花[6]。
每個早晨照耀曬的,那朵雪色的花朵都在荒涼的深森林處等待着。每到黃昏時分,每一根枝條,每一片草葉都深入滲透着醇厚的花香。經過漫長的日日月月,那股溫柔的香氣芬芳安定心靈,連無情的小草都感動了。
理性的人意識到小草並不關心,因爲山頂上有杜鵑花展現出閃閃發光的粉紅色。華麗的花朵“散出”了濃郁的芳香。濃烈和令人陶醉的氣味迫使草躲避痛苦的過去。
草迴避,人們害怕。幾千年來,上山的人都匆匆下山,來過一次就不想來第二次。一羣長途跋涉上山的客人,都被那美麗一塵不染的花朵的風騷香氣驚呆了。
失去興趣,厭倦了那座孤零零地躺在數不盡的雲煙之中的古老破敗的廟,大多不舒服,所以離開山,亂罵浪費力氣,嘀咕,咒罵固執的人羣仍然停留覽勝。
貪求高興的人羣走近凸出處的石欣賞全景。統治森林,但還不滿足,草地延伸到波浪形的山脈起伏在森林的邊緣。草與高山齊頭並進,走向地平線,征服新的土地。
踮起腳尖,看了很久,但是仍然不知道山和草的最終目的地點在哪裡,所以遊客只好觀賞薄霧飄悠地飄過草原。若隱若現在有時模糊,有時清楚的霧氣下,紅色屋頂和青苔牆壁的房屋點綴着綠草背景。
自從青草鋪滿這片土地,各民族就帶着他們的習俗和傳統與當地搖族人一起生活。數百年安居樂業,各民族試圖調和文化衝突,爲建立多神信仰創造機會。
在那個重要時刻的開始,人們團結起來建設鄉村。團結一致,是全體諒洲人民的光輝榜樣,是奮力把母山建設成繁榮之地的動力。
每條路都充滿了村民團結的精神。客人們看到村民們從家中步行到高聳入雲的雄偉山脈後面隱約可見綠色的梯田一直延伸到地平線。
諸神投下巨大的陰影,遮擋刺眼將火澆灌在人間的陽光 - 在那裡,農民們正在辛勤地精耕細作,引水入田,互相幫助清理田地和耕種。對於牧童或任何放牧動物的民來說,在經過在佛指山的牧場之前,每個人都會攜帶一塊石頭。
註釋
[1]這座山現在屬於諒山省祿平區母山公社的 (Khuổi Tẳng) 瑰僧村和Khuổi Cấp (恢級) 村的一部分。Phat Chi (佛指) 山於2012年被列爲省級風景名勝區(諒山省人民委員會主席2012年12月7日第1841/QD-UBND號決定)。
[2] 如今,佛指的年平均氣溫在15-18攝氏度之間,涼爽的氣候加上開闊的空間,使佛指山區成爲一個美妙的風景遺蹟。目前,該地區仍保持原樣的野生自然狀態,受人類影響不大。
[3]今天去佛指山的路:從諒山市出發,沿4B國道(諒山 - 祿平)行駛到達至公里14,沿柏油路左轉至母山旅遊區。到達Km12後,沿住宅小徑右轉至恢級村約500m,然後左轉向西南方向上高山。漫步在原始森林,竹林,黃精林… 約1公里到達佛指山。從Km12到佛指的路相當難走,只能沿着步道步行。
[4]2002年左右發現這座山後,開闢了一條穿過原始森林的新步道,現在它是通往佛指山的主要道路。在這一帶的兩個禮拜場所,典型的搖族人文化依然粗體。在森林裡供奉神明的廟裡,只有香鉢。
在佛指山峰,祭壇是用一塊大而簡單和純樸的石頭砌成的,上面有一個香鉢,供人們和遊客燒香禮拜,祭祀,舉行儀式。
當前,佛指山在人類生活中的地位和意義日益凸顯。這是母山的搖族人與“多神教”的信仰一起的心靈聖地。
[5]該山區自北向南有一個自然坡度微微傾斜(這個地區森林樹木很少,只有大片草地)。此外,周圍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山脈,平均與海平面相比在±1000m(比母山旅遊區低100m左右)。
[6]這個地方有一種叫做杜鵑花的稀有花卉品種,在二月和三月開花白色,以及許多其他珍稀草藥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