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現實難題

正是日本當局答應增兵,讓帕特里奇堅定了在九月底發起新一輪進攻的決心。

可以說,讓日本當局答應增兵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雖然在長崎遭到打擊之後,日本國內被複仇氣氛籠罩,從平民到官員,幾乎所有人都支持政府的戰爭決策,一些極端組織甚至揚言要對中國進行全面報復,議會中也有不少議員要求政府立即啓動核計劃,研製核武器。但是在充分調動與利用民意的同時,日本當局首先得考慮本土安全。

日本有能力在一個月之內製造出原子彈,問題是,需要美國同意。

在奧康納堅決反對日本研製核武器的情況下,日本當局也不敢造次,至少不敢公開研製核武器,甚至得在輿論上打壓極端組織。

更重要的是,受戰爭影響,部署在日本的美軍超過了二十萬。即便大部分都是非戰鬥人員,但是這支軍事力量不可忽略。由於日本沒有足夠的情報能力,還得在戰爭期間與美國共享情報資源,所以就算秘密開發,日本的核計劃也不可能快到哪裡去。

說得簡單一點,在決定爲日本鬆綁的時候,美國就利用與日本共享情報的機會,監控了日本全國的電力設施與用電情況。誰都知道,提煉武器級濃縮鈾或者濃縮鈈,不管用什麼辦法都需要大量電力。雖然日本儲備了上萬噸的核廢料,

能夠從中提煉出足夠製造一萬枚原子彈的核原料,但是沒有電能,一切都白搭。

受此影響,日本很難撇開美國秘密研製核武器。

事實上,日本當局在研製核武器的問題上也很矛盾。原因很簡單,如果日本堅持研製核武器,只會與美國翻臉。哪怕在戰爭期間,美國不會把日本怎麼樣,畢竟美國要想從這場戰爭中撈取好處,就得依靠日本。[wzdff貼吧手打團]但是誰也不敢保證,戰爭結束之後,美國會用什麼辦法對付日本。

要知道,美國仍然是日本的佔領國。葉子悠悠_首發

只要還有美軍駐紮在日本,美國就能隨時推翻日本政府。

出於這個原因,日本當局一直不肯在增兵問題上鬆口。按照日本政府的說法,只有在日本本土安全得到足夠保障的情況下,日本纔會考慮增兵。

也正是如此,直到九月初,也就是長崎遭到核打擊後將近一個月,日本當局纔在增兵問題上鬆口。

爲了讓日本當局答應增兵,美國當局也花費了不少力氣。

首先就是確保日本本土安全。到九月初,部署在日本本土附近的美軍反導戰艦已經超過二十艘,組成了四個由五到六艘戰艦構成的反導編隊,每艘戰艦均配備了數十枚射高在一千千米以上的最新型海基反導導彈。照此計算,一個反導編隊能夠同時攔截上百個目標,並且保證攔截率在百分之

八十以上。

加上部署在日本本土的戰區反導防禦系統,能夠同時攔截近兩百個目標。

因爲已經有情報表明,中事無法同時發射兩百枚彈道導彈攻擊同一個目標,所以日本的本土安全暫時得到了保證。

當然,這不是讓日本當局做出讓步的主要原因。

從戰略局面上看,日本當局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中國不會再次對日本進行戰略打擊。美國已經對日本做出戰略保障承諾,意味着,如果中國再次對日本進行戰略打擊,就算核彈頭沒有落在日本本土上,美國也會代替日本對中國進行戰略報復。更重要的是,日本將因此獲得研製核武器的充足理由,到時候連美國都不能反對。對中國來說,來自日本的核威脅肯定要比來自美國的嚴重得多。

真正讓日本當局動心的,還是美國在東北佔領區控制權上做出的重大讓步。[wzdff貼吧手打團]

按照美國當局的承諾,由美日聯軍聯合訓練的“東北治安軍”將由日軍控制,並且直接聽從於由日軍主導的軍事管制委員會。更重要的是,美國當局還承諾,在打下南京之前,東北地區的行政事務暫時由日本負責。即便在打下南京之後,美國也會說服臺灣當局,在中國成立一個聯邦性質的中央政府,即臺灣當局只對東北有名義上的通知權,而具體事務仍然由日本當局掌握。

然,這只是美日間的秘密協議。

美國在這個問題上做出如此重大的讓步,正好體現出了美國對待這場戰爭的態度,即美國不會長期在中國駐軍,大規模地面戰爭結束之後,就將逐步撤出,將佔領與控制中國本土的任務留給盟軍。

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也很簡單:巨大的戰爭傷亡。

美國的新聞媒體在報道長崎遭到的核打擊的時候,都提到了一個問題,即美軍在這場戰爭中所遭受的巨大傷亡。

雖然美國當局一直在努力迴避戰爭傷亡,但是在美國,戰爭傷亡絕對不是秘密。

打到把月底,在這場歷史一年又一個半月的戰爭中,美軍陣亡官兵超過十萬,傷殘官兵近二十萬,另外還有二十多萬官兵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按照美國媒體的宣傳,這已經是自南北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軍傷亡最慘烈的一場戰爭。一些新聞媒體甚至認爲,如果像伊拉克戰爭一樣,持續數年,在這場戰爭中傷亡的美軍官兵將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

這下,之前積極支持美國政府戰爭行爲的美國人不得不反思,有必要嗎?

問題是,箭已離弦,收不回來了。

對美國當局來說,減少戰爭傷亡,給國民做出交代的唯一辦法就是儘快結束大規模地面戰爭,把戰後任務交給盟軍。

受此影響,就得儘快

讓日本增兵,讓日軍擔負起主要作戰任務。

爲此,美國不但在戰略安全保障與東北問題上向日本做出了重大讓步,還答應爲日本提供更多的軍事裝備,並且向日本企業免費提供各種先進武器裝備的生產權。當然,在戰略原料方面,美國也做出了重大讓步。

總而言之,美國當局的目的就是讓日軍儘快擔起重任。

問題是,大規模地面戰爭還沒結束,從中國撤軍還遙遙無期,所以美軍仍然是戰場上的主力,仍然得衝鋒陷陣。

八月底,帕特里奇回到華盛頓,參加了由奧康納親自主持的戰略會議。

在這次會議上,奧康納明確提出了美軍的戰略底線,即大規模地面戰爭將在美日聯軍打下北京與美臺聯軍打下南京之後結束。到時候,美軍將逐步將作戰任務移交給盟軍,只負責後方工作,並且在未來三年之內撤出全部入華部隊。

也就是說,帕特里奇得按照這一要求修訂戰爭計劃。

正是這場會議,讓帕特里奇不得不把重點放在東北戰場上。

雖然從戰略局勢上來看,進軍南京要比進軍北京容易得多。按照帕特里奇的估計,只要投入十個美軍師與五十個臺軍旅,美臺聯軍就能在一個月之內攻入南京,而佔領南京也最多隻需要一個月。但是按照奧康納的要求,佔領南京不會是戰爭的終點,只

有佔領北京才能宣告戰爭結束,而進軍北京所需的時間肯定不止兩個月。

更重要的是,北京纔是中國的首都。

也就是說,只有打下北京,才能打垮中隊的士氣,從而降低進軍南京的難度。如果首先打下南京,只能使中隊死守北京。到時候,美軍必然會爲此付出更大的代價,甚至有可能遭受失敗。

正是在這次會議上,帕特里奇提出了讓日本儘快增兵的要求。

得到總統的親口保證之後,帕特里奇返回前線,開始策劃下一輪進攻行動。

正如羅耀武預測的那樣,帕特里奇並不打算強攻朝陽與葫蘆島市。原因很簡單,因爲沒能及時發動進攻,中隊已經在正面防線上做好了防禦部署,強攻的難度太大,作戰損失不會少到哪裡去。如果軍隊傷亡過大,就算能夠打下朝陽與葫蘆島市,也很難一口氣打下山海關,進軍華北的作戰行動就將受到耽擱。

最好的辦法,自然是迫使中隊主動放棄朝陽與葫蘆島市。

要達到這一目的,唯一的辦法就是繞到中隊的防線後方,擴大戰線寬度,讓中隊無法組織起有效防禦。具體辦法就是攻打赤峰,把戰場選擇在朝陽北面,並且利用攻打赤峰消耗中隊的有生力量。

目的很明確,戰術也很簡單。

策劃階段,帕特里奇只有

一個疑慮,也就是羅耀武要利用的地方:中隊在白石水庫附近的突出部。

突出部的面積並不大,關鍵是連接着三零五國道。

如果美日聯軍從通遼出發攻打赤峰,就得經過三零五國道,並且將戰線向前推進大約一百千米。如此一來,美日聯軍的側翼就將暴露在中隊的槍口之下。帕特里奇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以羅耀武的才能,不可能不知道這一優勢的重大意義。也就是說,中隊肯定會利用突出部發起反擊。

很快,帕特里奇的這一疑慮就得到了證實。

從九月十日開始,中隊就在白石水庫附近集結。雖然戰術偵察情報無法判明中隊的性質,即是不是主力部隊,但是這種前沿集結意味着有大的動作,而羅耀武絕不是那種喜歡被動防禦的指揮官。

到此,美日聯軍要想再進一步,就得首先解決當前的問題。(!)

第48章 只靠自己第168章 一拍即合第59章 秘密進駐第36章 巨大漏洞第151章 提前進攻第11章 內憂外患第22章 見好就收第140章 戰場降溫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177章 唐山反擊第62章 額外任務第191章 戰略反擊第109章 瀋陽被圍第6章 兌現承諾第28章 一氣呵成第131章 必爭之地第130章 能力有限第41章 背靠本土第152章 戰略撤退第60章 一飛沖天第24章 全面撤退第101章 多此一舉第23章 發動羣衆第164章 惱羞成怒第73章 驚慌失措第81章 兵不厭詐第20章 火力打擊第109章 瀋陽被圍第158章 大雪封山第73章 政治木偶第38章 關鍵時刻第182章 特遣小隊第169章 百團大戰第145章 大舉增兵第175章 吹毛求疵第159章 故技重演第66章 危機時刻第136章 前線後方第172章 力所不逮第109章 瀋陽被圍第47章 城市遊擊第43章 不得不打第74章 最後選擇第72章 存亡之秋第37章 見證奇蹟第1章 半夜鬼叫第37章 南守北攻第83章 查漏補缺第150章 死戰錦州第9章 兩線作戰第34章 尋求突破第106章 拿命做陪第12章 生死瞬間第118章 只打日軍第144章 準備反擊第76章 不戰自潰第41章 預備力量第98章 危牆欲倒第81章 壓軸大戲第18章 圍點打援第92章 秘密協議第11章 內憂外患第196章 全面開花第40章 以退爲進第12章 生死瞬間第141章 拼死突圍第144章 準備反擊第161章 絕不退縮第126章 護身寶貝第190章 針鋒相對第106章 帶話回去第97章 一席之談第104章 似輸非敗第78章 關鍵戰役第31章 絕不能退第98章 破釜沉舟第173章 交戰原則第76章 不戰自潰第114章 游擊戰爭第119章 關鍵一環第58章 環形防線第44章 機票作廢第84章 託人帶信第60章 鹿死誰手第183章 全面妥協第192章 努力爭取第112章 最優選擇第126章 準備再戰第98章 危牆欲倒第24章 全面撤退第33章 野外決戰第10章 最後底線第184章 信仰危機第84章 託人帶信第150章 死戰錦州第28章 集體造反第12章 戰略反擊第64章 一席之談第77章 彈盡糧絕第151章 提前進攻
第48章 只靠自己第168章 一拍即合第59章 秘密進駐第36章 巨大漏洞第151章 提前進攻第11章 內憂外患第22章 見好就收第140章 戰場降溫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177章 唐山反擊第62章 額外任務第191章 戰略反擊第109章 瀋陽被圍第6章 兌現承諾第28章 一氣呵成第131章 必爭之地第130章 能力有限第41章 背靠本土第152章 戰略撤退第60章 一飛沖天第24章 全面撤退第101章 多此一舉第23章 發動羣衆第164章 惱羞成怒第73章 驚慌失措第81章 兵不厭詐第20章 火力打擊第109章 瀋陽被圍第158章 大雪封山第73章 政治木偶第38章 關鍵時刻第182章 特遣小隊第169章 百團大戰第145章 大舉增兵第175章 吹毛求疵第159章 故技重演第66章 危機時刻第136章 前線後方第172章 力所不逮第109章 瀋陽被圍第47章 城市遊擊第43章 不得不打第74章 最後選擇第72章 存亡之秋第37章 見證奇蹟第1章 半夜鬼叫第37章 南守北攻第83章 查漏補缺第150章 死戰錦州第9章 兩線作戰第34章 尋求突破第106章 拿命做陪第12章 生死瞬間第118章 只打日軍第144章 準備反擊第76章 不戰自潰第41章 預備力量第98章 危牆欲倒第81章 壓軸大戲第18章 圍點打援第92章 秘密協議第11章 內憂外患第196章 全面開花第40章 以退爲進第12章 生死瞬間第141章 拼死突圍第144章 準備反擊第161章 絕不退縮第126章 護身寶貝第190章 針鋒相對第106章 帶話回去第97章 一席之談第104章 似輸非敗第78章 關鍵戰役第31章 絕不能退第98章 破釜沉舟第173章 交戰原則第76章 不戰自潰第114章 游擊戰爭第119章 關鍵一環第58章 環形防線第44章 機票作廢第84章 託人帶信第60章 鹿死誰手第183章 全面妥協第192章 努力爭取第112章 最優選擇第126章 準備再戰第98章 危牆欲倒第24章 全面撤退第33章 野外決戰第10章 最後底線第184章 信仰危機第84章 託人帶信第150章 死戰錦州第28章 集體造反第12章 戰略反擊第64章 一席之談第77章 彈盡糧絕第151章 提前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