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烏飛白頭竄帝子 馬挾紅粉啼宮娥

韋小寶被提著疾行,猶似騰雲駕霧一般,一棵棵大樹在身旁掠過,只覺越奔越高,心中說不出的害怕:“這賊禿一劍刺不死我,定然大大不服氣。他要改用別法,且看從萬丈高峰上擲下來,我這小賊禿會不會死?”果然不出所料,那白衣僧突然鬆手,將韋小寶擲下。

韋小寶大叫一聲,跟著背心著地,卻原來中是摔在地下。白衣僧冷冷的瞧著他,說道:“聽說少林派有一門護體神功,刀槍不入,想不到你這小和尚倒會。”韋小寶聽那人語音清亮,帶著三分嬌柔,微感詫異,看那人臉時,只見雪白一張瓜子臉,又眉彎彎,鳳目含愁,竟是個極美貌的女子,約莫三十來歲年紀,只是剃光了頭,頂有香疤,原來是個尼姑。

韋小寶心中一喜:“尼姑總比和尚好說話些。”忙欲坐起,只覺胸口劇痛,卻是適才給她刺了一劍,雖仗寶衣護身,未曾刺傷皮肉,但她內力太強,戳得他疼痛已極,“啊喲”一聲,又即翻倒。

那女尼冷冷的道:“我道少林神功有什麼了不起,原來也不過如此。”

韋小寶說:“不瞞師太說,清涼寺大雄寶殿中那三十六名少林僧,有的是達摩院首座,有的是般若堂首座……哎唷……哎唷……少林派大名鼎鼎的十八羅漢都在其內,個個都是少林派一等一的頭挑高手。他們三十六人敵不過你師太一個人……哎唷……”頓了一頓,又道:“早知如此,我也不入少林寺了,哎唷……拜了師太爲師,那可高上百倍。”

白衣尼冷峻的臉上露出一絲笑容,問道:“你叫什麼名字?在少林寺學藝幾年了?”

韋小寶思忖:“她行刺皇上,說要爲大明天子報仇,自然是反清復明之至,只不積壓她跟天地會是友是敵,還是暫不吐露的爲妙。”便道:“我是揚州窮人家的孤兒,爹爹給韃子兵殺死了,從小給送進了皇宮去當小太監,做小桂子。後來……”

白衣女尼沉吟道:“小太監小桂子?好像聽過你的名字。韃子朝廷有個大奸臣鰲拜,是給一個小太監殺死的,那是誰殺的?”韋小寶聽得“鰲拜”的名字上加了“大奸臣”三實際情況,忙道:“是……是……我殺的。”白衣尼將信將疑,道:“當真是你殺的?那鰲拜武功很高,號稱滿洲第一勇士,你怎麼殺他得了?”

韋小寶慢慢坐起,說了擒拿鰲拜的經過,如何小皇帝下令動手,如何自己冷不防向鰲拜刺了一刀,如何將香灰撒入他的眼中,後來又如何在囚室中刺他背脊。這件事他已說過幾遍,每多說一次,油鹽醬醋等等作料使加添一些。

白衣尼靜靜聽完,嘆了口氣,自言自語:“倘若當真如此,莊家那些寡婦們可真要多謝你了。”韋小寶喜道:“你老人家說的是莊家三少奶奶她們?她早謝過我了,還送了一個丫頭給我,叫作雙兒,這時候她一定急死啦,她……”白衣尼問道:“你又怎地識得莊家的人了?”韋小寶據實而言,最後道:“你老人家倘若不信,可以去叫雙兒來問。”白衣尼道:“你知道三少奶和雙兒,那就是了。怎麼又去做了和尚?”

韋小寶心想老皇爺出家之事自當隱瞞,說道:“小皇帝派我作他替身,到少林寺出家,後來又派我去清涼寺。少林派的武功我學得很少,其實就是再學幾十年,把什麼韋陀掌、般若掌、拈花擒拿手等都學會了,在你老人家面前,那也毫無用處。”

白衣尼突然臉一沉,森然道:“你既是漢人,爲什麼認賊作父,捨命去保護皇帝?真是生成的奴才胚子。”

韋小寶心中一寒,這句話實在不易回答,當時這白衣尼行刺康熙,他情急之下,挺身遮擋,可全沒想到要討好皇帝,只覺康熙是自己世上最親近的人,就像是親哥哥一樣,無論如何不能讓人殺了他。

白衣尼冷冷的道:“滿洲韃子來搶咱們大明天下,還不算最壞的壞人,最壞的是爲虎作倀的漢人,只求自己榮華富貴,什麼事都做得出來。”說著眼光射到韋小寶臉上,緩緩的道:“我把你從這山峰上拋下去。你的護體神功還管不管用?”

韋小寶大聲道:“當然不管用。其實也不用將我拋下山去,只須輕輕在我頭頂一掌,我的腦袋立刻碎成十七八塊。”

白衣尼道:“那麼你討好韃子皇帝,還有什麼好處?”

韋小寶大聲道:“我不是討好他。小皇帝是我的,他……他說過永不加賦,愛惜百姓。咱們江湖上漢子,義氣爲重,要愛惜百姓。”其實他對康熙義氣倒確是有的,愛惜百姓什麼,卻做夢也沒想過,眼前性命交關,只好擡出這頂大帽子來抵擋一陣。

白衣尼臉上閃過一陣遲疑之色,問道:“他說過要永不加賦,愛惜百姓?”韋小寶忙道:“不錯,不錯。也不知說過幾百遍了。他說韃子皇帝進關之後大殺百姓,大大的不該,什麼揚州十日,嘉定三賭,簡直是禽獸畜生做的事。他心裡不安,所以……所以要上五臺山來燒香拜佛,還下旨免了揚州、嘉定三年錢糧。”白衣尼點了點頭。韋小寶道:“鰲拜這大奸臣害死了許多忠良,小皇帝不許他害,他偏偏不聽。小皇帝大怒。就叫我殺了他。好師太,你倘若殺了小皇帝,朝廷裡大事就由太后做主了。這老婊子壞得不得了,她一拿權,又要搞什麼揚州十日、嘉定三賭。你要殺韃子,還是去殺了太后這老婊子的好。”

白衣尼瞪了他一眼,道:“在我面前,不可口出粗俗無禮的言語。”韋小寶道:“是,是!在你老人家跟前,以後七八十年之中,我再也不說半句粗俗的言語。”

白衣尼擡頭望著天上白雲,不去理他,過了一會,問道:“太后有什麼不好?”韋小寶心想:“太后做的壞事,跟這師太全不相干,我相胡謅些罪名,回在她頭上。”說道:“太后說現下大清的天下,應當把大明十七八代皇帝的墳墓都掘了,看看墳裡有什麼寶貝,又說天下姓朱的漢人都不大要得,應當家家滿門抄斬,免得他們來搶回大清的江山……”

白衣尼大怒,右手一掌拍在石上,登時石屑紛飛,厲聲道:“這女人好惡毒!”

韋小寶道:“可不是嗎?我勸小皇帝道,這等事萬萬做不得。”

白衣尼哼了一聲,道:“你有什麼學問,說得出什麼道理,勸得小皇帝信你的話?”

韋小寶道:“我的道理可大著哪。我說,皇上,一個人總是要死的。陽間固然是你們滿洲人掌權,你可知陰世的閻羅王是漢人還是滿人?那些判官、小鬼、牛頭、馬面、黑無常、白無常,是漢人還是滿人?他們個個是漢人。你在陽間欺壓漢人,就算你活到一百歲,總有一天,你要大大的糟糕。小皇帝說,小桂子,虧得你提醒。因此那些壞主意,小皇帝一句也不聽,反說要頒下銀兩,大修大明皇帝的墳,從洪武爺的修起,一直修到祟禎皇帝,對了,還有什麼福王、魯王、唐王、桂王。我也記不清那許多皇帝。”

白衣尼突然眼圈一紅,掉下淚來,一滴滴眼淚從衣衫上滾下,滴在草上,過了好一會,她伸衣袖一拭淚水,說道:“倘若真是如此,你不但無過,反而有極大功勞,要是我……要是我大明曆代皇帝的陵墓都叫這……這惡女人給掘了……”說到這裡,聲音哽□,再也說不下去。她站起身來,走到一塊懸崖。

韋小寶大叫:“師太,你……你可千萬不可……不可自尋短見。”說道奔過去拉她左臂。在這片刻之間,他對這美貌尼姑已大有好感,只覺她清麗高雅,斯文慈和,生平所見女子中沒一個及得上。一拉之下,只拉到一隻空袖,韋小寶一怔,才知她沒了左臂。

白衣尼回頭道:“胡鬧!我爲什麼要尋短見?”韋小寶道:“我見你很傷心,怕你一時想不開。”白衣尼道:“我如自尋短見,你回到皇帝身這,從此大富大貴,豈不是好?”韋小寶道:“不,不!我做小太監,是迫不得已,韃子兵殺了我爸爸,我怎能認賊作……作那個爹?”白衣尼點點頭,道:“你倒也還有良心。”從身邊取出十幾兩銀子,伸手給他,說道:“給你作盤纏,你回揚州本鄉去罷。”

韋小寶心想:“我賞人銀子,不是二百兩,也有一百兩,怎希罕你這點兒錢?這師太心腸軟,我索性討好她的好。”不接銀子,突然伏在地下,抱住她腿,放聲大哭。

白衣尼皺眉道:“幹什麼?起來,起來!”韋小寶道:“我……我不要銀子。”白衣尼道:“那你哭什麼?”韋小寶道:“我沒爹沒孃,從來沒人疼我,師太,你……你就像我娘一樣。我自個兒常常想,有……有個好好疼我的媽媽就好了。”白衣尼臉上一紅,輕聲啐道:“胡說八道!我是出家人……”韋小寶道:“是,是!”站起身來,淚痕滿臉,說哭便哭原是他的絕技之一。

白衣尼沉吟道:“我本要去,那麼帶你一起上路好了。不過你是個小和尚……”

韋小寶心想:回去北京,那當真再好不過,忙道:“我這小和尚是假的,下山後換過衣衫,便不是小和尚了。”白衣尼點點頭,更不說話同下峰來。遇到險峻難行之處,白衣尼提住她衣領,輕輕巧巧的一躍而過。韋小寶大讚不已,又說少林派武功天下聞名,可及不上她一點邊兒,那白衣尼便似聽而不聞。待韋小寶說到第七八遍,白衣尼道:“少林派武功自有獨到之處,小孩兒家井底之蛙,不可信口雌黃。單以你這刀槍不入的護體神功而言,我就不會。”

韋小寶一陣衝動,說道:“我這護體神功是假的。”解開外衣,露出背心,道:“這件背心是刀槍不入。”白衣尼伸手一扯,指上用勁,以她這一扯之力,連鋼絲也扯斷了,可是那背心竟絲毫不動。她微微一笑,道:“原來如此。我本來奇怪,就算少林派內功當真了得,以你小不年紀,也決計練不到這火候。”解開了心中一個疑團,甚是高興,笑道:“你這孩子,說話倒也老實。”

韋小寶暗暗好笑,一生之中,居然有人贊他老實,當真希罕之至,說道:“你對別人也不怎麼老實,對師太卻句句說的是實話,也不知是什麼緣故,多半是我把你當作是我……我媽媽……”白衣尼道:“以後別再說這話,難聽得很。”

韋小寶道:“是,是。”心道:“你在我胸口戳了這一下,這時候還在痛。我已叫了你好幾聲媽媽,就算扯直了。”他叫人媽媽,就是罵人爲婊子,得意之下,又向白衣尼瞧了一眼,見到她高華貴重的氣象,不自禁的心生尊敬,好生後悔叫了她幾聲“媽媽”。

他又向白衣尼望了一眼,卻見她淚水盈眶,泫然欲泣,心下奇怪。

他自然不知道,白衣尼心中正在想:“這件背心,我早該想到了。他……他……可不是也有這麼一件嗎?”

白衣尼和他自北邊下山,折而向東。到得一座市鎮,韋小寶便去購買衣衫,打扮成個少年公子模樣。他假扮喇嘛,護著順治離清涼寺幾,幾十萬兩銀票自然決不離身。一路之上吩咐店家供應精美素齋。服侍白衣尼十分周到。

白衣尼對菜餚美惡分辨甚精,便如出身於大富大貴之家一般,與那些少林僧全然不同。她雖不有意挑剔,但如菜餚精緻,便多吃幾筷。韋小寶身上有的是銀子,只要市上買得到,什麼人蔘,燕窩、茯苓、銀耳、金錢菇,有多貴就買多貴。他掌管御廚房時,太后、皇帝第逢佛祖誕、觀音誕或是祈年大齋都要吃素,他點起素菜來自也十分在行。有時客店中的廚子不知如何烹飪,倒要他去廚房指點一番,煮出來倒也與御膳有七八分差相彷彿。

白衣尼沉默寡言,往往整日不說一句話。韋小寶對她既生敬意,便也不敢胡說八道。不一日到了北京,韋小寶去找了一家大客店,一進門便賞了十兩銀子。客店掌櫃雖覺尼姑住店有些突兀,但這位貴公子出手豪闊,自是殷勤接待。白衣尼似乎一切視作當然,從來不問。

用過午膳後,白衣尼道:“我要去煤山瞧瞧。”韋小寶道:“去煤山嗎?那是祟禎皇上歸天的地方,咱們得去磕幾個頭。”

那煤山便在皇宮之側,片刻即到。來到山上,韋小寶指著一株大樹,說道:“祟禎皇上便是在這株樹上吊死的。”

白衣尼伸手撫樹,手臂不住顫動,淚水撲簌簌的滾了下來,忽然放聲大哭,伏倒在地。

韋小寶見她哭得傷心,尋思:“難道她認得祟禎皇帝?”心念一動:“莫非她就跟陶姑姑一樣,也是大明皇宮裡的宮女,說不定還是祟禎皇帝的妃子。不,年紀可不對了,她好像比老婊子還年輕,不會是祟禎的妃子。”只聽她哭得哀切異常,一口氣幾乎轉不過來,忍不住也掉下淚來,跪倒在地,向那樹拜也幾拜。

白衣尼哀哭了良久,站起身來,抱住樹幹,突然全身顫抖,昏暈了過去,身子慢慢軟垂下來。韋小寶吃了一驚,急忙扶住,叫道:“師太,師太,快醒來。”

過了一會,白衣尼悠悠醒轉,定了定神,說道:“咱們去皇宮瞧瞧。”韋小寶道:“好,咱們先回店。我去弄套太監的衣衫來,師太換上了,我帶你入宮。”白衣尼怒道:“我怎能穿韃子太監的衣衫?”韋小寶道:“是,是。那麼……那麼……有了,師太扮作個喇嘛,皇宮裡經常有喇嘛進出的。”白衣尼道:“我也不扮喇嘛。就這樣衝進宮去,誰能阻擋?”韋小寶道:“是,諒那些侍衛也擋不住師太。只不過……這不免大開殺戒。師太只顧殺人,就不能靜靜的瞧東西了。”他可真不願跟白衣尼就這樣硬闖皇宮。

白衣尼點點頭:“那也說得是,今天晚上趁黑闖宮便了。你在客店等著我,以免遭遇危險。”韋小寶道:“不,不,我跟你一起去。你一個人進宮,我不放心。皇宮裡我可熟得到了家,地方熟,人也熟。你想瞧什麼地方,我帶你去便是。”白衣尼不語,呆呆出神。

到得二更天時,白衣尼和韋小寶出了客店,來到宮牆之外。韋小寶道:“咱們繞到東北角上,那邊宮牆較矮,裡面是蘇拉雜役所住的所在,沒什麼侍衛巡。”白衣尼依著他指點,來到北十三排之側,抓住韋小寶後腰,輕輕躍進宮去。

韋小寶低聲道:“這邊過去是樂壽堂和養性殿,師太你想瞧什麼地方?”白衣尼沉吟道:“什麼地方都瞧瞧。”向西從樂壽堂和養性殿之間穿過,繞過一道長廊,經玄穹寶殿、景陽宮、鍾粹宮而到了御花園中。

白衣尼雖在黑暗之中,仍行走十分迅速,轉彎抹角,竟無絲毫遲疑,遇到侍衛和更夫巡查,便在屋角或樹林後一躲。韋小寶大奇:“她怎地對宮中情形如此熟悉?她以前定是在宮裡住的。”跟著她過御花園,繼續向西,出坤寧門,來到坤寧宮外。白衣尼微一躊躇,問道:“皇后是不是住在這裡?”韋小寶道:“皇上還沒大婚,沒有皇后。從前太后住在這裡,現今搬到慈寧宮去了。眼下坤寧宮沒人住。”白衣尼道:“咱們去瞧瞧。”來到坤寧宮外,伸手按上窗格,微一使勁,窗閂嗤嗤輕響,已然斷了,拉開窗子,躍了進去。韋小寶跟著爬進。

坤寧宮是皇后的寢室,韋小寶從沒來過,這寢宮久無人住,觸鼻一陣灰塵黴氣。月光從窗紙中映進一些微光,依稀見到白衣尼坐在牀沿上,一動也不動。過了一會,聽得撲簌簌有聲,卻是她眼淚流上了衣襟。

韋小寶心道:“是了,她多半跟陶姑姑一樣,本來是宮裡的宮女,服侍過前朝皇后。”只見她擡頭瞧著屋樑,低道道:“周皇后,就是……就是在這裡自盡死的。”韋小寶應道:“是。”心下更無懷疑,低聲道:“師太,你要不要見我姑姑?”

白衣尼奇道:“你姑姑?她是什麼人?”韋小寶道:“我姑姑姓陶,叫作陶紅英……”白衣尼輕聲驚呼:“紅英?”韋小寶道:“是啊,說不定你認識她。我姑姑從前是服侍祟禎皇帝的長的。”

白衣尼道:“好,好。她在哪裡?你快……快去叫她來見我。”她一直泰然自若,即就那日在清涼寺中行刺康熙,儘管行動迅速,仍不失鎮靜,可是此刻語音中竟顯得十分焦急。

韋小寶道:“今晚是叫不到了。”白衣尼連問:“爲什麼?爲什麼?”韋小寶道:“我姑姑忠於大明,曾行刺韃子太后,可惜刺她不死,只好在宮裡躲躲藏藏。她要見我的暗號之後,明晚才能相見。”白衣尼道:“很好,紅英這丫頭有氣節。你做什麼暗號?”韋小寶道:“我跟姑姑約好的。我在火場上堆一個石堆,插一根木條,她便知道了。”

白衣尼道:“咱們就做暗號去。”躍出窗外,拉了韋小寶的手,出隆福門,過永壽宮、體元殿向北來到火場。韋小寶拾起一根炭條,在一塊木片上畫了只雀兒,用亂石堆成一堆,將木條插入石堆。白衣尼忽道:“有人來啦!”

火場是宮中焚燒廢物的所在,深夜忽然有人到來,事非尋常韋小寶一拉白衣尼的手,躲到一隻大瓦缸之後,只聽得腳步聲細碎,一人奔將過去,站定身四下一看,見到了韋小寶所插的木條,微微一怔,便走過去拔起。這人一轉身,月光照到臉上,韋小寶見到正是陶紅英,心中大喜,叫道:“姑姑,我在這裡。”從瓦缸後面走了出來。

陶紅英搶上前來,一把摟住了他,喜道:“好孩子,你終於來了。每天晚上,我都到這裡來瞧瞧,只盼早日見到你的記號。”韋小寶道:“姑姑,有一人想見你。”陶紅英微感詫異,放開了他身子,問道:“是誰?”

白衣尼站直身子,低聲道:“紅英,你……你還認得我麼?”

陶紅英沒想到瓦缸後面另有別人,吃了一驚,退後三步,右手在腰間一摸,拔短劍在手,道:“是……是誰?”白衣尼嘆了口秘,道:“原來你不認得我了。”陶紅英道:“我……我見不到你臉,你……你是……”

白衣尼身子微側,讓月光照在她半邊臉上,低聲道:“你相貌也變了很多啦。”

陶紅英顫聲道:“你是……你是……”突然間擲下短劍,叫道:“公主,是你?我……我……”撲過去抱住白衣尼的腿,伏在地下,嗚□道:“公主,今日能再見到你,我……我便即刻死了,也……也喜歡得緊。”

一聽得“公主”二字,韋小寶這一下驚詫自是非同小可,但隨即想起陶紅英先前說過的往事:她是先朝宮中的宮女,一直服侍長公主,李闖攻入北京後,祟禎提劍要殺長公主,砍斷了她手臂,陶紅英在混亂中暈了過去,醒轉來時,皇帝和公主都已不見了。韋小寶向白衣尼望了一眼,心想:“她少了一條手臂,對宮中情形這樣熟悉,又在坤寧宮中哭泣,我早該想到了。似她這等高貴模樣,怎能會是宮女?我到這時候才知,真在大大的蠢才。”

只聽白衣尼道:“這些日子來,你一直都在宮裡?”陶紅英嗚□道:“是。”白衣尼道:“這孩子說,你曾行刺韃子皇太后,那很好。可……可也難爲你了。”說到這裡,淚水涔涔而下。陶紅英道:“公主是萬金之體,不可在這裡耽擱。奴婢即刻送公主出宮。”白衣尼嘆了口氣,道:“我早已不是公主了。”陶紅英道:“不,不,在奴婢心裡,你永遠是公主,是我的長公主。”

白衣尼悽然一笑。月光之下,她臉頰上淚珠瑩然,這一笑更顯悽清。她緩緩的道:“寧壽宮這會兒有人住麼?我想去瞧瞧。”陶紅英道:“寧壽宮……現今是……韃子的建寧公主住著。不過這幾天韃子皇帝、太后和公主都不在宮裡,不知上哪裡去了。寧壽宮只餘下幾個宮女太監。待奴婢去把他們殺了,請公主過去。”寧壽宮是公主的寢宮,正是這位大明長平公主的舊居。

白衣尼道:“那也不用殺人,我們過去瞧瞧便是。”陶紅英道:“是。”她不知長平公主已身負超凡入聖的武功,只道是韋小寶帶著她混進宮來的。她乍逢故主,滿心激動,別說公主不過是要去看看舊居,就是刀山油鍋,也毫不思索的搶先跳了。

當下三人向北出鐵門,折而向東,過順貞門,經北五所,茶庫,來到寧壽宮外。

陶紅英低聲道:“待奴婢進去驅除宮女太監。”白衣尼道:“不用。”伸手推門,門閂輕輕一響的斷了,宮門打開,白衣尼走了進去。雖然換了朝代,宮中規矩並無多大更改,寧壽宮是白衣尼的舊居,她熟知太監宮女住宿何處,不待衆人驚覺,已一一點了各人的暈穴,來到公主的寢殿。陶紅英又驚又喜:“公主,想不到你武功如此了得!”

白衣尼坐在牀沿之上,回思二十多年前的往事,自己曾在這裡圖繪一人的肖像,又曾與此人同被共枕。現今天下都給韃子佔了去,自己這一間臥室,也給韃子的公主佔住了,那人更是遠在絕域萬里之外,今生今世,再也難以相見……

陶紅英和韋小寶侍立在旁,默不作聲。過了好一會,白衣尼輕聲嘆息,幽幽的道:“點起燭火。”陶紅英道:“是。”點燃了蠟燭,只見牆壁上、桌椅上,都是刀劍皮鞭之類的兵器,便如是個武人的居室,哪裡像是金枝玉葉的公主寢室。

白衣尼道:“原來這公主也生性好武。”

韋小寶道:“這韃子公主的脾氣很怪,不但喜歡打人,還喜歡人家打她,武功卻稀鬆平常,連我也不如。”他向牀上瞧了一眼,想起那日躲在公主被中,給太后抓住,若不是那枚五龍令掉了出來,此刻早在陰世做小太監,服侍閻羅王的公主了。

白衣尼輕聲道:“我那些圖畫,書冊,都給她丟掉了?”陶紅英道:“是。這番邦女子只怕字也不認得幾個,懂得什麼丹青圖書?”

白衣尼左手一擡,袖子微揚,燭火登時滅了,說道:“你跟我出宮去罷。”

陶紅英道:“是。”又道:“公主,你身手這樣了得,如能抓到韃子太后,逼她將那幾部經書交了出來,便可破了韃子的龍脈。”

白衣尼道:“什麼經書?韃子的龍脈?”陶紅英當下簡述八部《四十二章經》的來歷。白衣尼默默的聽完,沉吟半晌,說道:“這八部經書之中,倘若當真藏著這麼個大秘密,能破得韃子的龍脈,自是再好不過。等韃子皇太后回宮,我們再來。”

三人出得寧壽宮,仍從北十三排之側城牆出宮,回到客店宿歇。陶紅英和白衣尼住在一房,事隔二十多年,今晚竟得再和故主同室而臥,喜不自勝,這晚哪裡能再睡得著?”

韋小寶卻想:“五部經書在我手裡,有一部在皇上那裡,另外兩部卻不知在哪裡。這位公主師太要逼老婊子交出經書,她是交不出的,正好三言兩語,攛掇公主師太殺了她,拔了皇上和我的眼中釘。”

此後數日,白衣尼和陶紅英在客店中足不出戶,韋小寶每日出去打聽,皇上是否已經回宮。到第七日上午,見康親王、索額圖、多隆等人率領大批御前侍衛,擁衛著幾輛大轎子入宮,知道皇上已回。果然過不多時,一羣羣親王貝勒、各部大臣陸續進宮,自是去恭叩聖安。韋小寶回到客店告知。

白衣尼道:“很好,今晚我進宮去。韃子皇帝已回,宮中守衛比上次嚴密數倍,你們二人在客店裡等著我便是。”韋小寶道:“公主師太,我跟你去。”陶紅英也道:“奴婢想隨著公主。奴婢和這孩子熟知宮中地形,不會有危險的。”她既和故主重逢,說什麼也不肯再離她一步。白衣尼點頭允可。

當晚三人自原路入宮,來到太后所住的慈寧宮外。四下裡靜悄悄地,白衣尼帶著三人繞到宮後,抓住韋小寶後腰越牆而入,落地無聲。陶紅英躍下之時,白衣尼左手衣袖在她腰間一託,她落地時便也一無聲息。韋小寶指著太后寢宮的側窗,打手勢示意太后住於該外,領著二人走入後院。那是慈寧宮宮女的住處。眼見只三間屋子的窗子透出淡淡黃光。白衣尼自一間屋子的窗逢中向內一張,見十餘名宮女並排坐在凳上,每人低垂眉,猶似入定一般。她輕輕掀開簾子,徑自走進太后的寢殿。韋小寶和陶紅英跟了進去。

桌上明晃晃的點著四根紅燭,房中一人也無。陶紅英低聲道:“婢子曾劃破三口箱子,抽屜也全找過了,還沒見到經書影子,韃子太后和那個假宮女就進來了……啊喲,有人來啦!”韋小寶一扯她衣袖,忙躲到牀後。白衣尼點點頭,和陶紅英跟著躲在牀後。

只聽房外一個女子聲音說道:“媽,我跟你辦成了這件事,你賞我什麼?”正是建寧公主。聽得太后道:“媽差你做些小事,也要討賞。真不成話!”兩人說著話,走進房來。

建寧公主道:“啊喲,這還是小事嗎?倘若皇帝哥哥查起來,知道是我拿的,非大大生氣不可。”太后坐了下來,道:“一部佛經,又有什麼大不了的?我們去五臺山進香,爲的是求菩薩保佑,回宮之後,仍要誦經唸佛,菩薩這才喜歡哪。”公主道:“既然沒什麼大不了,那麼我就跟皇帝哥哥說去,說你差我拿了這部《四十二章經》,用來誦經唸佛,求菩薩保佑他國泰平安,皇帝哥哥萬歲萬歲萬萬歲。”

韋小寶心中喜道:“妙極,原來你差公主去偷了經書來。”轉念一想,又覺運氣不好,倘若這次不是和白衣尼同來,這部經書大可落入自己手中,現下卻沒指望了。

太后道:“你去說好了。皇帝如來問我,我可不知道這回事。小孩兒家胡言亂語,也作得準的?”建寧公主叫道:“啊,媽,你想賴麼?經書是明明在這裡。”太后嗤的一笑,道:“那也容易,我丟在爐子裡燒了便是。”公主笑道:“算了,算了,我總說不過你。小氣的媽,你不肯賞我也罷了,卻來欺侮。”太后道:“你什麼都有了,又要我賞什麼?”

公主道:“我什麼都有了,就是差了一件。”太后道:“差什麼?”公主道:“差了個陪我玩了小太監。”太后又一笑,說道:“小太監,宮裡幾百個小太監,你愛差哪個陪你玩,就差哪一個,還嫌少了?”公主道:“不,那些小太監笨死啦,都不好玩。我要皇帝哥哥身邊的那個小桂子……”

韋小寶心中一震:“這死丫頭居然還記著我。陪她玩這件差可不容易當,一不小心,便送老子的一條老命。”只聽公主續道:“我問皇帝哥哥,他說差小桂子出京辦事去了。可是這麼久也不回來。媽,你去跟皇帝說,要他將小桂子給了我。”

韋小寶肚裡暗罵:“鬼丫頭倒想得出,老子落入了你手裡,全身若不是每天長上十七八個大傷口,老子就跟你姓。啊喲,公主姓什麼?公主跟小皇帝是一樣的姓,小皇帝卻又姓什麼?老子當真胡塗,這可不知道。”

太后道:“皇帝差小桂子去辦事,你可知去了哪裡?去辦什麼事?”

建寧公主道:“這個我倒知道。聽侍衛們說,小桂子是在五臺山上。”

太后“啊”的一聲,輕輕驚呼,道:“他……便在五臺山上?這一次咱們怎地沒見到他?”公主道:“我也是回宮之後,才聽侍衛們說起的,可不知皇帝哥哥派他去五臺山幹什麼。聽侍衛們說,皇帝哥哥又升了他的官。”太后嗯了一聲,沉思半晌,道:“好,等他回宮,我跟皇帝說去。”語音冷淡,似乎心思不屬,又道:“不早了,你回去睡罷。”

公主道:“媽,我不回去,我要陪你睡。”太后道:“又不是小桂子啦,怎不回自己屋去?”公主道:“我屋裡鬧鬼,我怕!”太后道:“胡說,什麼鬧鬼?”公主道:“媽,真的。我宮裡的太監宮女們都說,前幾天夜裡,每個人都讓鬼迷了,一覺直睡到第二天中午才醒,個個人都做惡夢。”太后道:“哪有這等事,別聽奴才們胡說。我們不在宮裡,奴才們心裡害怕,便疑神疑鬼的。快回去罷。”公主不敢再說,請了安退出。

太后坐在桌邊,一手支頤,望著燭光呆呆出神,過了良久,一轉頭間”突然見到牆上兩個人影,隨著燭□微微顫動。她還道是眼花,凝神一看,果然是兩個影子。一個是自己的,另一個影子和自己的影子並列。這一驚非同小可,想到自己過去害死了的人命,不由得全身寒毛直豎,饒是一身武功,竟然不敢回過頭來。

過了好一會,想起:“鬼是沒影子的,有影子的就不是鬼。”可是屏息傾聽,身畔竟無第二人的呼吸之聲,只嚇得全身手足痠軟,動彈不得,瞪視著牆上的兩個影子,幾欲暈去。突然之間,聽到牀背後有輕輕的呼吸,心中一喜,轉過頭來。

只見一個白衣尼隔著桌子坐在對面,一又妙目凝望著自己,容貌清秀,神色木然,一時也看不出是人是鬼。太后顫後道:“你……你是誰?爲什麼……爲什麼在這裡?”

白衣尼不答,過了片刻,冷冷的道:“你是誰?爲什麼在這裡?”

太后聽到她說話,驚懼稍減,說道:“這裡是皇宮內院,你……你好大膽?”白衣尼冷冷的道:“不錯,這裡是皇宮內院,你是什麼東西?大膽來到此處?”太后怒道:“我是皇太后,你是何方妖人?”

白衣尼伸出右手,按在太后後面前那部《四十二章經》上,慢慢拿過。太后喝道:“放手!”呼的一掌,向她面門擊去。白衣尼右手翻起,和她對了一掌。太后身子一晃,離椅而起,低聲喝道:“好啊,原來是個武林高手。”既知對方是人非鬼,懼意盡去,撲上來呼呼呼呼連擊四掌。白衣尼坐在椅上,並不起立,先將經書在懷中一揣,舉掌將她攻來的四招一一化解了。太后見她取去經書,驚怒交集,催動掌力,霎時間又連攻了七八招。白衣尼一一化解,始終不加還擊。太后伸手在右腿一摸,手中已多了一柄寒光閃閃的短刀。

韋小寶疑神看去,見太后手中所握的是一柄白金點鋼蛾眉刺,當日殺海天富用的便是此物。她兵刃在手,氣勢一振,接連向白衣尼戳去,只聽得風聲呼呼,掌劈刺戳,寢宮中一條條白光急閃。韋小寶低聲道:“我出去喝住她,別傷了師太。”陶紅英一把拉住,低聲道:“不用!”

但見白衣尼仍穩坐椅上,右手食指指東一點,西一戳,將太后的凌厲的攻勢一一化解。太后倏進倏退,忽而躍起,忽而伏低,迅速之極,掌風將四枝蠟燭的火□逼得向後傾斜,突然間房中一暗,四枝燭火熄了兩枝,更拆數招,餘下兩枝也都熄了。

黑暗中只聽得掌風之聲更響,夾著太后重濁的喘息之聲。忽聽白衣尼冷冷的道:“你身爲皇太后,這些武功是哪裡學來的?”太后不答,仍是竭力進攻,突然拍拍拍拍四下清脆之聲,顯是太后臉上給打中了四下耳光,跟著她“啊”的一聲叫,聲音中充滿著憤怒與驚懼,騰的一響,登時房中更無聲音。

黑暗中火光一閃,白衣尼手中已持著一條點燃的火折,太后卻直挺挺的跪在她身前,一動也不動。韋小寶大喜,心想:“今日非殺了老婊子不可。”

只見白衣尼將火折輕輕向上一擲,火飛起數尺,左手衣袖揮出,那火折爲袖風所送,緩緩飛向燭火,竟將四枝燭火逐一點燃,便如有一隻無形的手在空中拿住一般。白衣尼衣袖向前一招,一股吸力將火折吸了回來,伸右手接過,輕輕吹熄了,放入懷中。只將韋小寶瞧得目瞪口呆,佩服得五體投地。

太后被點中穴道,跪在地下,一張臉忽而紫脹,忽而慘白,低聲怒道:“你快把我殺了,這等折磨人,不是高爲所爲。”白衣尼道:“你一身蛇島武功,這可奇了。一個深宮中的貴人,怎會和神龍教拉上了關係?”

韋小寶暗暗咋舌,心想:“這位師太無事不知,以後向她撒謊,可要加倍留神。”

太后道:“我不知神龍教是什麼。我這些微末功夫,是宮裡一個太監教的。”白衣尼道:“太監?宮裡的太監,怎會跟神龍教有關?他叫什麼名字?”太后道:“他叫海天富,早已死了。”韋小寶肚裡大笑,心道:“老婊子胡說八道之至。倘若她知道我躲在這裡,可不敢撒這漫天大謊了。”

白衣尼沉吟道:“海天富?沒聽見過這一號人物。你剛纔向我連拍七掌,掌力陰沉,那是什麼掌法?”太后道:“我師父說,這是武當派功夫,叫作……叫作柔雲掌。”白衣尼搖頭道:“不是,這是‘化骨綿掌’。武當派名門正派,怎能有這等陰毒的功夫?”太后道:“師父說得是。那是我師父說我,我……我可不知道。”她見白衣尼武功精深,見聞廣博,心中越來越敬畏,言語中便也越加客氣。

白衣尼道:“你用這路掌法,傷過多少人?”太后道:“我……晚輩生長深宮,習武只是爲了強身,從來沒傷過一個人。”韋小寶心想:“不要臉,大吹法螺,不用本錢。”只聽她又道:“師太明鑑,晚輩有人保護,一生之中,從來沒跟人動過手。今晚遇上師太,那是第一次。晚輩所學的武功,原來半點也沒有用。”白衣尼微微生笑,道:“你的武功,也算挺不差的了。”

太后道:“晚輩是井底之蛙,今日若不見師太的絕世神功,豈知天地之大。”白衣尼唔了一聲,問道:“那太監海天富幾時死的?是誰殺他的?”太后道:“他……他逝世多年,是年老病死的。”白衣尼道:“你自身雖未作惡,但你們滿洲韃子佔我大明江山,逼死我大明天子。你是第一個韃子皇帝的妻子,第二個韃子皇帝的,卻也容你不得。”

太后大驚,顫聲道:“師……師太,當今皇帝並不是晚輩生的。他的親生母親是孝康皇后,早已死了。”白衣尼點頭道:“原來如此。可是你身爲順治之妻,他殘殺我千千萬萬漢人百姓,何以你未有一言相勸?”太后道:“師太明鑑,先帝只寵那狐媚子董鄂妃,晚輩當年要見先帝一面也難,實是無從勸起。”白衣尼沉吟片刻,道:“你說的話也不無道理。今日我不來殺你……”太后道:“多謝師太不殺之恩,晚輩今後必定日日誦經唸佛。那……那部佛經,請師太賜還了罷!”

白衣尼道:“這部《四十二章經》,你要來何用?”太后道:“晚輩虔心禮佛,今後有生之年,日日晚晚都要念經。”白衣尼道:“《四十二章經》是十分尋常的經書,不論哪一所廟宇寺院之中,都有十部八部,何以你非要這部不可?”太后道:“師太有所不知。這部經書是先帝當年日夕誦讀的,晚輩不忘舊情,對經如對先帝。”白衣尼道:“那就不是了。誦經禮佛之時,須當心中一片空明,不可有絲毫情緣牽纏。你一面唸經,一面想著死去的丈夫,復有何用?”太后道:“多謝太師指點。只是……只是晚輩愚魯,解脫不開。”

白衣尼雙眼中突然神光一現,問道:“到底這部經書之中,有什麼古怪,你給我從實說來。”太后道:“實在……實在是晚輩一片癡心。先帝雖然待晚輩不好,可是我始終忘不了他,每日見到這部經書,也可稍慰思念之苦。”

白衣尼嘆道:“你既執迷不悟,不肯實說,那也由得你。”左手衣袖揮動,袖尖在她身上一拂,被點的穴道登時解開了。太后道:“多謝師太慈悲!”磕了個頭,站起身來。

白衣尼道:“我也沒什麼慈悲。你那‘化骨綿掌’打中在別人身上,那便如何?”

太后道:“那太監沒跟我說過,只說這路掌法很是了得,天下沒幾個人能抵擋得住。”

白衣尼道:“嗯,適才你向我拍了七掌,我也並沒抵擋,只是將你七掌‘化骨綿掌’的掌力,盡數送了回去,從何處來,回何處去。這掌力自你身上而出,回到你的身上。這惡業是你自作,自作自受,須怪旁人不得。”

太后不由得魂飛天外。她自然深知這“化骨綿掌”的厲害,身中這掌力之後,全身骨骸酥化,寸寸斷絕,終於遍體如綿,欲擡一根小指頭也不可得。當年她以此掌力拍死董鄂妃姊妹,董鄂妃的獨生子榮親王,三人臨死時的慘狀,自己親眼目睹。這白衣尼武功如此了得,而將敵人掌力逼回敵身,亦爲武學中所常有,此言自非虛假,這等如有人將七掌“化骨綿掌”拍在自己身上。適才出手,唯恐不狠,實是竭盡了平生之力,只一掌便已禁受不起,何況連拍七掌?霎時間驚到了極處,跪倒在地,叫道:“求師太救命。”

白衣尼嘆了口氣道:“業由自作,須當自解,旁人可無能爲力。”太后磕頭道:“還望師太慈悲,指點一條明路。”白衣尼道:“你事事隱瞞,不肯吐實。明路好端端的就擺在你眼前,自己偏不願走,又怨得誰來?我縱有慈悲之心,也對我們漢人同胞施去。你是韃子滿奴,和我有深仇大恨,今日不親手取你性命,已是慈悲之極了。”說著站起身來。

太后知道時機稍縱即逝,此人一走,自己數日間便死得慘不堪言,董鄂妃姊妹臨死時痛楚萬狀,輾轉牀第之的情景,霎時之間都現在眼前,不由得全身發顫,叫道:“師……師太,我不是韃子,我是,我是……”白衣尼問道:“你是什麼?”太后道:“我是,我是……漢人。”白衣尼冷笑道:“你是什麼?”太后道:“我是,我是……漢人。”白衣尼冷笑道:“到這當兒還在滿口胡言。韃子皇后哪有由漢人充任之理?”太后道:“我不是胡言。當今皇帝的親後母親佟桂氏,她父親佟圖賴中漢軍理的,就是漢人。”白衣尼道:“她母以子貴,聽說本來只是妃子,並不是皇后。她從來沒做過皇后,兒子做了皇帝之後,才追封她爲皇太后。”

太后俯首道:“是。”見白衣尼舉步欲行,急道:“師太,我真的是漢人,我……我恨死了韃子。”白衣尼道:“那是什麼緣故?”太后道:“這是一個天大的秘密,我……我原是不該說的,不過不過……”白衣尼道:“既是不該說,也就不用說了。”

太后這當兒當真是火燒眉毛,只顧眼下,餘下一切都顧不得了,一咬牙,說道:“我這太后是假的,我……我不是太后!”

此言一出,白衣尼固然一愕,躲在牀後的韋小寶更是大吃一驚。

白衣尼緩緩坐入椅中,問道:“怎麼是假的?”太后道:“我父母爲韃子所害,我恨死韃子,我被逼入宮做宮女,服侍皇后,後來……後來,我假冒了皇后。”

韋小寶越聽越奇,心道:“這老婊子撒謊的膽子當真不小,這等怪話也敢說,乖乖龍的東,老婊子還沒入我白龍門,已學會了掌門使小白龍的吹牛功夫。我入宮假冒小太監,難道她也是當真入宮假冒皇后?”

只聽太后又道:“真太后是滿洲人,姓博爾濟吉特,是科樂沁貝勒的女兒。晚輩的父親姓毛,是浙江杭州的漢人,便是大明大將軍毛文龍。晚輩名叫毛東珠。”白衣尼一怔,問道:“你是毛文龍的女兒?當年鎮守皮島的毛文龍?”太后道:“正是,我爹爹和韃子連年交戰,後來給袁祟煥大帥所殺。其實……其實那是由於韃子的反間計。”白衣尼哦了一聲,道:“這倒是一件奇聞了。你怎能冒充皇后,這許多年竟會不給發覺?”

太后道:“晚輩服侍皇后多年,她的說話聲調,舉止神態,給我學得維肖維妙。我這副面貌,也是假的。”說著走到妝臺之側,拿起一塊綿帕,在金盒中浸溼了,在臉上用力擦洗數下,又在雙頰上撕下兩塊人皮一般的物事來,登時相貌大變,本來胖胖的一張圓臉,忽然變成了瘦削的瓜子臉,眼眶下面也凹了進去。

白衣尼“啊”的一聲,甚感驚異,說道:“你的相貌果然大大不同了。”沉吟片刻,道:“可是要假冒皇后,畢竟不是易事。難道你貼身的宮女會認不出?連你丈夫也認不出?”太后道:“我丈夫?先帝只寵愛狐媚子董鄂妃一人,這些年來,他從來沒在皇后這裡住過一晚。真皇后他一眼都不瞧,假皇后他自然也不瞧。”這幾句話語氣甚是苦澀,又道:“別說我化裝得甚像,就算全然不像,他……他……哼,他也怎會知道?”

白衣尼微微點頭,又問:“那麼服侍皇后的太監宮女,難道也都認不出來?”太后道:“晚輩一制住皇后,便讓她在慈寧宮的太監宮女盡數換了新人,我極少出外,偶爾不得不出去,宮裡規矩,太監宮女們也不敢正面瞧我,就算遠遠偷瞧一眼,又怎分辨得出真假?”

白衣尼忽然想起一事,說道:“不對。你說老皇帝從不睬你,可是……可是你卻生下了一個公主。”太后道:“這個女兒,不是皇帝生的。他父親是個漢人,有時偷偷來到宮裡和我相會,便假扮了宮女。這人……他不久之前不幸……不幸病死了。”

陶紅英捏了捏韋小寶的手掌,兩人均想:“假扮宮女的男子倒確是有的,只不過不是病死而已。”韋小寶又想:“怪不得公主如此野蠻胡鬧,原來是那個假宮女生的雜種。老皇帝慈祥溫和,生的女兒決不會這個樣子。”

白衣尼心想:“你忽然懷孕生女,老皇帝倘若沒跟你同房,怎會不起疑心?”只是這種居室之私,她處女出家,問不出口,尋思:“這人既然處心積慮的假皇后,一覺懷孕總有法子遮掩,那也不必細查。”搖搖頭,說道:“你的話總是不盡不實。”

太后急道:“前輩,連這等十分可恥之事,我也照實說了,餘事更加不敢隱瞞。”白衣尼道:“如此說來,那真太后是給殺了。你手上沾的血腥卻也不少。”太后道:“晚輩誦經拜佛,雖對韃子心懷深仇,卻不敢胡亂殺人。真太后還好端端的活著。”

這句話令牀前牀後三人都大出意料之外。白衣尼道:“她還活道?你不怕泄露秘密?”

太后走到一張大掛氈之前,拉動氈旁的羊毛衫子,掛氈慢慢捲了上去,露出兩扇櫃門。太后從懷裡摸出一枚黃金鑰匙,開了櫃上暗鎖,打開櫃門,只見櫃內橫臥著一個女人,身上蓋著錦被。白衣尼輕輕一聲驚呼,問道:“她……她便是真皇后?”

太后道:“前輩請瞧她的相貌。”說著手持燭臺,將燭光照在那女子的臉上。白衣尼見那女子容色十分憔悴,更無半點血色,但相貌確與太后除去臉上化裝之前甚爲相似。

那女子微微將眼睜開,隨即閉住,低聲道:“我不說,你……你快快將我殺了。”

太后道:“我從來不殺人,怎會殺你?”說著關上櫃門,放下掛氈。

白衣尼道:“你將她關在這裡,已關了許多年?”太后道:“是。”白衣尼道:“你逼問他什麼事?只因她堅決不說,這才得以活到今日。她一說了出來,你立即便將她殺了?是不是?”太后道:“不,不。晚輩知道佛門首戒殺生,平時常常吃素,決不會傷害她性命。”

白衣尼哼了一聲,道:“你當我是三歲孩童,不明白你的心思?這人關在這裡,時時刻刻都有危險,你不殺她,必有重大圖謀。倘若她在櫃內叫嚷起來,豈不立時敗露機關?”

太后道:“她不敢叫的,我對她說,這事要敗露,我首先殺了老皇帝。後來老皇帝死了,我就說要殺小皇帝。這韃子女人對兩個皇帝忠心耿耿,決不肯讓他們受到傷害。”白衣尼道:“你到底逼問她什麼話?她不肯說,你幹麼不以皇帝的性命相脅?”太后道:“她說我倘若害了皇帝,她立即絕食自盡。她所以不絕食,只因我答應不加害皇帝。”

白衣尼尋思:真假太后一個以絕食自盡相脅,一個以加害皇帝相脅,各有所忌,相持多年,形成僵局。按理說,真太后如此危險的人物,便一刻也留不得,殺了之後,尚須得將□骨化灰,不留半絲痕跡,居然仍讓她活在宮中,自是因爲她尚有一件重要秘密,始終不肯吐露之故,而秘密之重大,也就可想而知。問道:“我問你的那句話,你總是東拉西扯,迴避不答,你到底逼問她說什麼秘密?”

太后道:“是,是。這是關涉韃子氣運盛衰的一個大秘密。韃子龍興遼東,佔了我大明天下,自是因爲他們祖宗的風水奇佳。晚輩得知遼東長白山中,有道愛新覺羅氏的龍脈,只須將這道龍脈掘斷了,我們非但能光復漢家山河,韃子還盡數覆滅於關內。”

白衣尼點點頭,心想這話倒與陶紅英所說無甚差別,問道:“這道龍脈在哪裡?”

太后道:“這就是那個大秘密了。先帝臨死之時,小皇帝還小,不懂事,先帝最寵愛的董鄂妃又先他而死,因此他將這個大秘密跟皇后說了,要她等小皇帝長大,纔跟他說知。那時晚輩是服侍皇后的宮女,偷聽到先帝和皇后的說話,卻未能聽得全。我只想查明瞭這件大事,邀集一批有志之士,去長白山掘斷龍脈,我大明天下就可重光了。”

白衣尼沉吟道:“風水龍脈之事,事屬虛無縹緲,殊難入信。我大明失卻天下,是因歷朝施政不善,苛待百姓,以致官逼民反。這些道理,直到近年來我周遊四方,這才明白。”

太后道:“是,師太洞明事理,自非晚輩所及。不過爲了光復我漢家山河,那風水龍脈之事,也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若能掘了龍脈,最糟也不過對韃子一無所損,倘若此事當真靈驗,豈不是能拯救天下千千萬萬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

白衣尼矍然動容,點頭道:“你說得是。到底是否具有屢效,事不可知,就算無益,也是絕無所損。只須將此事宣示天下,韃子君臣是深信龍脈之事的,他們心中先自餒了,咱們圖謀復國,大夥兒又多了一層信心。你逼問這真太后的,就是這個秘密?”

太后道:“正是。但這賤人知道此事關連她子孫基業,寧死不肯吐露,不論晚輩如何軟騙硬嚇,這些年來出盡了法子,她始終寧死不說。”

白衣尼從懷中取出那部《四十二章經》,道:“你是要問她,其餘那幾部經書是在何處?”太后嚇了一跳,倒退兩步,顫聲道:“你……你已知道了?”白衣尼道:“那個大秘密,便藏在這經書之中,你已得了幾部?”太后道:“師太法力神通,無所不知,晚輩不敢隱瞞。本來我已得了三部,第一部是先帝賜給董鄂妃的,她死之後,就在晚輩這裡了。另外兩部,是從奸臣鰲拜家裡抄出來的。可是一天晚上有人入宮行刺,在我胸口刺了一刀,將這三部經書都盜去了。師太請看。”說著解開外衣,內衣和肚兜,露出胸口一個極大傷疤。

韋小寶一顆心怦怦大跳:“再查問下去,恐怕師太要疑心到我頭上來了。”

只聽白衣尼道:“我知道行刺你的是誰,可是這人並沒取去那三部經書。”她想這三部經書若爲陶紅英取去,她決不會隱瞞不說。太后驚道:“這沒盜經書?那麼三本經書是誰偷了去,這……這真奇了。”白衣尼道:“說與不說,也全由得你。”太后道:“師太恨韃子入骨,又是法力神通,這大秘密若能交在您手裡,由您老人家主持大局,去掘了韃子的龍脈,正是求之不得,晚輩如何會再隱瞞?再說,須得八部經書一齊到手,方能找到龍脈所在,現下有一部已在師太手中,晚輩就算另有三部,也是一無用處。”

白衣尼冷冷的道:“到底你心中打什麼主意,我也不必費心猜測。你既然是皮島毛文龍之女,那麼跟神龍教定是淵源極深的了。”

太后顫聲道:“不,沒……沒有。晚輩……從來沒聽見過神龍教的名字。”

白衣尼向瞪視片刻,道:“我傳你一項散功的法子,每日朝午晚三次,依此法拍擊樹木,連拍九九八十一日,或許可將你體內中‘化骨綿掌’的陰毒掌力散出。”太后大喜,又跪倒叩謝。白衣尼當即傳了口訣,說道:“自今以後,你只須一運內力,出手傷人,全身骨骼立即寸斷,誰也救你不得了。”太后低聲道:“是。”神色黯然。

韋小寶心花怒放:“此後見到老婊子,就算我沒五龍令,也不用再怕她了。”

白衣尼衣袖一拂,點了她暈穴,太后登時雙眼翻白,暈倒在地。

白衣尼低聲道:“出來罷。”韋小定和陶紅英從牀後出來。韋小寶道:“師太,這女人說話三分真,七分假,想念不得。”白衣尼點頭道:“經書中所藏秘密,不單是關及韃子龍脈,其中的金錢財寶,她便故意不提。”

韋小寶道:“我再來抄抄看。”假裝東翻西尋,揭開被褥,見到了暗格蓋板上的銅環,低聲喜道:“經書在這裡了!”拉起暗格蓋板,見暗格中藏著不少珠寶銀票,卻無經書,嘆道:“沒有經書!珠寶有什麼用?”白衣尼道:“把珠寶都取了。日後起義興復,事事都須用錢。”陶紅英將珠寶銀票包入一塊綿緞之中,交給了白衣尼。

韋小寶心想:“老婊子這一下可大大破財了。”又想:“怎地上次暗格中沒珠寶銀票?是了,上次放了經書,放不下別的東西,可惜,可惜。”

白衣尼向陶紅英道:“這女人假冒太后,多半另有圖謀。你潛藏宮中,細加查探。好在她武功已失,不足爲懼。”陶紅英答應了,與舊主重會不久又須分手,甚是戀戀不捨。

白衣尼帶了韋小寶越牆出宮,回到客店,取出經書察看。這部經書黃綢封面,正是順治皇帝皇韋小寶交給康熙的。白衣尼揭開書面,見第一頁上寫著:“永不加賦”四個大字,點了點頭,向韋小寶道:“你說韃子皇帝要永不加賦,這四個字果然寫在這裡。”一頁頁的查閱下去。《四十二章經》的經文甚短,每一章寥寥數行,只是字體極大,每一章才佔了一頁二頁不等。這些經文她早已熟習如流,從頭至尾的誦讀一遍,與原經無一字之差,再將書頁對準燭火映照,也不見有夾層字跡。

她沉思良久,見內文不過數十頁,上下封皮還比內文厚得多,忽然想想袁承志當年得到“金蛇秘笈”的經過,當下用清水浸溼封皮,輕輕揭開,只見裡面包著兩層羊皮,四邊密密以絲線縫合,拆開絲線,兩層羊皮之間藏著百餘皮剪碎的極薄羊皮。

韋小寶喜叫:“是了,是了!這就是那個大秘密。”

白衣尼將碎片□在桌上,只見每一片有大有小,有方有圓,或爲三角,或作菱形,皮上繪有許多彎彎曲曲的朱線,另有黑墨寫著滿洲文字,只是圖文都已剪破,殘缺不全,百餘片碎皮各不相接,難以拚湊。韋小寶道:“原來每一部經書中都藏了碎皮,要八部經書都得到了,才拼成一張地圖。”白衣尼道:“想必如此。”將碎皮放回原來的兩層羊皮之間,用錦緞包好,收入衣囊。

次日白衣尼帶了韋小寶,出京向西,來到昌平縣錦屏山思陵,那是安葬祟禎皇帝之所。陵前亂草叢生,甚是荒涼。白衣尼一路之上,不發一言,這時再也忍耐不住,伏在陵前大哭。韋小寶也跪下磕頭,忽覺身旁長草一動,轉過頭來,見到一條綠色裙子。

這條綠裙子,韋小寶日間不知已想過多少萬千次,夜裡做夢也不知已夢到多少千百次,此時陡然見到,心中怦的一跳。只怕又是做夢,一時不敢去看。

只聽得一個嬌嫩的聲音輕輕叫了一聲什麼,說道:“終於等到了,我……我已在這裡等了三天啦。”接著一聲嘆息,又道:“可別太傷心了。”正是那綠衣的聲音。

這一句溫柔的嬌音入耳,韋小寶腦中登時天旋地轉,喜歡得全身如欲炸裂,一片片盡如《本十二章經》中的碎皮,有大有小,有方有圓,或爲三角,或作菱形,說道:“是,是,你已等了我三天,多謝,多謝。我……我聽你的話,不傷心。”說著站起身來,一眼見到的,正是那綠衣女郎有美絕倫的可愛容顏,只是她溫柔的臉色突然轉爲錯愕,立即又轉爲氣惱。

韋小寶笑道:“我可也想得你她苦……”話未說完,小腹上一痛,身子飛起,向後摔出丈餘,重重掉在地下,卻是給她踢了一交。但見那女郎提起柳葉刀,往他頭上砍落,急忙一個打滾,拍的一聲,一刀砍在地下。

那女郎還等再砍,白衣尼喝道:“住手!”那女郎哇的一聲,哭了出來,拋下刀子,撲在白衣尼懷裡,叫道:“這壞人,他……他專門欺侮。師父,你快快把他殺了。”

韋小寶又驚又喜,又是沒趣,心道:“原來她是師太的徒北,剛纔那兩句話卻不是向我說的。”哭喪臉慢慢坐起,尋思:“事到如今,我只有拚命裝好人,最好能騙得師太大發慈悲,作主將她配我爲妻。”走上前去,向那女郎深深一揖,說道:“小人無意中得罪了,還請姑娘大量,不要見怪。姑娘要打,儘管下手便是,只盼姑娘饒了小人性命。”

那女郎雙手摟著白衣尼,並不轉身,飛腿倒踢一腳,足踝正踢中韋小寶下顎,他“啊”的一聲,又向後摔倒,哼哼唧唧,一時爬不起身。

白衣尼道:“阿坷,你怎地不問情由,一見面就踢人兩腳?”語氣中頗有見責之意。

韋小寶一聽大喜,心想:“原來你名叫阿坷,終於給我知道了。”他隨伴白衣尼多日,知她喜人恭謹謙讓,在她面前,越是吃虧,越有好處,忙道:“師太,姑娘這兩腳原是該踢的,寮在是我不對,真難怪姑娘生氣。她便再踢我一千一萬下,那也是小的該死。”爬起身來,雙手托住下顎,只痛得眼淚都流了下來。這倒不是做詐,實在那一腳踢得不輕。

阿珂抽抽噎噎的道“師父,這小和尚壞死了,他……他欺侮我。”白衣尼道:“他怎麼欺侮你?”阿珂臉一紅,道:“他……欺侮了我很多……很多次。”

韋小寶道:“師太,總而言之,是我胡塗,武功又差。那一日姑娘到少林寺去玩……”白衣尼道:“你去少林寺?兒家怎麼能去少林寺?”韋小寶心中又是一喜:“她去少林寺,原來不是師太吩咐的,那更加好了。”說道:“那不是姑娘自己去的,是她的一位師姊要去,姑娘拗不過她,只好陪著。”白衣尼道:“你又怎地知道?”

韋小寶道:“那時我奉了韃子皇帝之命,做他替身,在少林寺出家爲僧,見到另一位姑娘向少林寺來,姑娘跟在後面,顯然是不大願意。”白衣尼轉頭問道:“是阿琪帶你去的?”阿珂道:“是。”白衣尼道:“那便怎樣?”阿珂道:“他們少林寺的和尚兇得狠,說他們寺裡的規矩,不許女子入寺。”

韋小寶道:“是,是。這規矩實在要不得,爲什麼施主不能入寺?觀世音菩薩就是女的。”白衣尼道:“那便怎樣?”韋小寶道:“姑娘說,既然人家不讓進寺,那就回去罷。可是少林寺的四個知客僧很沒禮貌,胡言亂語,得罪了兩位姑娘,偏偏武功又差勁得很。”

白衣尼問阿珂道:“你們跟人家動了手?”

韋小寶搶道:“那全是少林寺知客僧的不是,這是我親眼目睹的。他們伸手去推兩位姑娘。師太你想,兩位姑娘是千金之體,怎能讓四個和尚的髒手碰到身上?兩位姑娘自然要閃身躲避,四個和尚毛手毛腳,自己將手腳碰在山亭的柱子上,不免有點兒痛了。”

白衣尼哼了一聲,道:“少林寺武功領袖武林,豈有如此不的?阿珂,你出手之時,用的是哪幾招手法?”阿珂不敢隱瞞,低頭小聲說了。白衣尼道:“你們將四名少林僧都打倒了?”阿珂向韋小寶望了一眼,恨恨的道:“連他是五個。”

白衣尼道:“你們膽子倒真不小,上得少林寺去,將人家五位少林僧人的手足打脫了骱。”雙目如電,向她全身打量。阿珂嚇得臉孔更加白了。白衣尼見到她頸中一條紅痕,問道:“這一條刀傷,是寺中高手傷的?”

阿珂道:“不,不是。他……他……”擡頭向韋小寶白了一眼,突然又頰暈紅,眼中含淚道:“他……他好生羞辱我,弟子自己……自己揮刀勒了脖子,卻……卻沒有死。”

白衣尼先前聽到兩名弟子上少林寺胡鬧,甚是惱怒,但見她頸中刀痕甚長,登生憐惜之心,問道:“他怎地羞辱你?”阿珂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韋小寶道:“的的確確,是我大大的不該,我說話沒上沒下,沒有分寸,姑娘只不過抓住了我,嚇了我一跳,說要挖出我的眼珠,又不是真挖,偏偏我膽小沒用,嚇得魂飛天外,雙手反過來亂打亂抓,不小心碰到了姑娘的身子,雖然不是有意,總也難怪姑娘生氣。”

阿珂一張俏臉羞得通紅,眼光中卻滿是惱怒氣苦。

白衣尼問了幾句當時動手的招數,已明就理,說道:“這是無心之赤,卻也不必太當真了。”輕輕拍了拍阿珂的肩頭,柔聲道:“他是個小小孩童,又是……又是個太監,沒什麼要緊,你既已用‘乳燕歸巢’那一招折斷了他雙臂,已罰過他了。”

阿珂眼中淚水不住滾動,心道:“他哪裡是個小孩童了?他曾到妓院去作壞事。”但這句話卻也不敢出口,生怕師父追問,查知自己跟著師姊去妓院打人,心中一急,又哭了出來。

韋小寶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道:“姑娘,你心中不痛快,再踢我幾腳出氣罷。”阿珂頓足哭道:“我偏偏不踢。”韋小寶提起手掌,劈劈拍拍,在自己臉上連打了幾個耳光,說道:“是我該死,是我該死。”

白衣尼微皺雙眉,說道:“這事也不算是你的錯。阿珂,咱們也不能太欺侮人了。”阿珂油油噎噎的道:“是他欺侮我,把我捉了去,關在廟裡不放。”白衣尼一驚,道:“有這等事?”韋小寶道:“是,是。是我知道自己不對,想討好姑娘,因此請了她進寺。我心裡想,這件事總是因姑娘想進少林寺逛逛而起,寺裡和尚不讓她進寺,難怪她生氣,因此……這就大了膽子,請了姑娘去般若堂玩玩,叫一個老和尚陪著姑娘說話解悶。”

白衣尼道:“胡鬧,胡鬧,兩個孩子都胡鬧,什麼老和尚?”

韋小寶道:“是般若堂的首座澄觀大師,就是師太在清涼寺中跟他對過一掌的。”

白衣尼點點頭道:“這位大師武功很是了得。”又拍了拍阿珂的肩頭,道:“好啊,這位大師武功既高,年紀又老,小寶請他陪你,也不算委曲了你。這件事就不用多說了。”

阿珂心想:“這小惡人實在壞得不得了,只是有許多事,卻又不便說。否則師父追究起來,師姊和我都落得有許多不是。”說道:“師父,你不知道,他……他……”

白衣尼不再理他,瞧著祟禎的墳墓只呆呆出神。

韋小寶向阿珂伸伸舌頭,扮個鬼臉。阿珂大怒,向他狠狠白了一眼。韋小寶只覺她就算生氣之時,也是美不可言,心中大樂,坐在一旁,目不轉睛的欣賞她的神態,但見她從頭到腳,頭髮眉毛,連一根小指頭也是美麗到了極處。

阿珂斜眼向他瞥了一眼,見他呆呆的瞧著自己,臉上一紅,扯了扯白衣尼的衣袖:“師父,他……他在看我。”

白衣尼嗯了一聲,心中正自想著當年在宮中的情景,這句話全沒聽時耳裡。

這一坐直到太慢偏西,白衣尼還是不捨得離開父親的墳墓。韋小寶盼她這樣十天半月的一直坐下去,只要眼中望著阿珂,就算不吃飯也不打緊。阿珂卻給他瞧得周身她生不自在,雖然不去轉頭望他,卻知他一雙眼總是盯著自己身上,心裡一陣害羞,一陣焦躁,又是一陣怒,心想:“這小惡人花言巧語,不知說了些什麼謊語,騙得師父老是護他。一等師父不在,我非殺了他不可,拚著給師父狠狠責罰一場,也不能容得他如此羞辱於我。”

又過了一個時辰,天色漸黑,白衣尼嘆了口長氣,站起身來道:“咱們走罷。”

當晚三人在一家農家借宿。韋小寶知道白衣尼好潔,吃飯時先將她二人的碗筷用熱水洗過,將她二人所坐的板凳,吃飯的桌子抹得纖法不染,又去抹牀掃地,將她二人所住的一間房打掃得乾乾淨淨。他向來懶惰,如此勤快,寮是生平從所未有。

白衣尼暗暗點頭,心想:“這孩子倒也勤快,出外行走,帶了他倒是方便得多。”她十五歲前長於深宮,自幼給宮女太監服侍慣了,身遭國變之後流落江湖,日常起居飲食自是大不相同。韋小寶做慣太監,又是盡心竭力的討好,意令她重享舊日做公主之樂。白衣尼出家修行,於昔時豪華,自早不放在心上,但每個人幼時如何過日子,一生深印腦中,再也磨滅不掉,她不求再做公主,韋小寶卻服侍得她猶如公主一般,自感愉悅。

晚飯過後,白衣尼問起阿琪的下落。阿珂道:“那日在少林寺外失散之後,就沒再見到師姊,只怕……只怕已給他害死了。”說著眼睛向韋小寶一橫。韋小寶忙道:“哪有此事?我見到阿琪姑娘跟蒙古的葛爾丹在一起,還有幾個喇嘛,吳三桂手下的一個總兵。”

白衣尼一聽到吳三桂的名字,登時神色憤怒之極,怒道:“阿琪她幹什麼跟這些不相干的人混在一起?”韋小寶道:“那些人到少林寺來,大概剛好跟阿琪姑娘撞到。師太,你要找她,我陪你,那就很容易找到了。”白衣尼道:“爲什麼?”韋小寶道:“那些蒙古人,喇嘛,還有云南的軍官,我都記得他們的相貌,只須遇上一個,就好辦了。”

白衣尼道:“好,那你就跟著我一起去找。”韋小寶大喜,忙道:“多謝師太。”白衣尼奇道:“你幫我去辦事,該當我謝你纔是,你又謝我什麼了?”韋小寶道:“我每日跟著師太,再也快活不過,最好是永遠陪在師太身邊。就算不能,那也是多陪一天好一天。”白衣尼道:“是嗎?”她雖收了阿琪、阿珂兩人爲徒,但平素對這兩個弟子一直都冷冰冰地。二女對她甚爲敬畏,從來不敢吐露什麼心事,哪有如韋小寶這般花言巧語,甜嘴蜜舌?她雖性情嚴冷,這些話聽在耳中,畢竟甚是受用,不由得嘴角邊露出微笑。

阿珂道:“師父,他……他不是的……”她深知韋小寶熱心幫同去尋師姊,其實是爲了要陪自己,什麼“我每日跟著師太,再也快活不過,最好是永遠陪在師太身邊”云云,其實他內心的真意,該當把“師太”兩字,換上了“阿珂”纔是。

白衣尼向她瞪了眼,道:“爲什麼不是?你又怎知人家的心事?我以前常跟你說,江湖上人心險詐,言語不可盡信。但這孩子跟隨我多日,並無虛假,那是可以信得過的。他小小孩童,豈能與江湖上的漢子一概而論?”

阿珂不敢再說,只得低頭應了聲:“是。”

韋小寶大喜,暗道:“阿珂好老婆,你老公自然與衆不同,豈能與江湖上的漢子一概而論?你聽師父的話,包你不吃虧。最多不過嫁了給我,難道我還捨得不要你嗎?放你一百二十個心。”

第四十一回 漁陽鼓動天方醉 督亢圖窮悔已遲第五回 金戈運啓驅除會 玉匣書留想象間第三十四回 一紙興亡看復鹿 千年灰劫付冥鴻第十八回 金剛寶杵衛帝釋 雕篆石碣敲頭陀第三十回 鎮將南朝偏跋扈 部兵西楚最輕剽第四十三回 身作紅雲長傍日 心隨碧草又迎風第三十一回 羅甸一軍深壁壘 滇池千頃沸波濤第二十回 殘碑日月看仍在 前輩風流許再攀第十四回 放逐肯消亡國恨 歲時猶動楚人哀第七回 古來成敗原關數 天下英雄大可知第三十二回 歌喉欲斷從弦續 舞袖能長聽客誇第四回 無跡可尋羚掛角 忘機相對鶴梳翎第十八回 金剛寶杵衛帝釋 雕篆石碣敲頭陀第三十三回 誰無癇疾難相笑 各有風流兩不如第二十四回 愛河縱涸須千劫 苦海難量爲一慈第二十五回 烏飛白頭竄帝子 馬挾紅粉啼宮娥第五十回 鶚立雲端原矯矯 鴻飛天外又冥冥第四十三回 身作紅雲長傍日 心隨碧草又迎風第十七回 法門猛叩無方便 疑網重開有譬如第十一回 春辭小院離離影 夜受輕衫漠漠香第四十四回 人來絕域原拼命 事到傷心每怕真第三十三回 誰無癇疾難相笑 各有風流兩不如第十七回 法門猛叩無方便 疑網重開有譬如第二十五回 烏飛白頭竄帝子 馬挾紅粉啼宮娥第五十回 鶚立雲端原矯矯 鴻飛天外又冥冥第三十五回 曾隨東西南北路 獨結冰霜雨雪緣第三十六回 犵鳥蠻花天萬里 朔雲邊雪路千盤第四十二回 九重城闕微茫外 一氣風雲吐納間第四十六回 千里帆檣來域外 九霄風雨過城頭第八回 佳客偶逢如有約 盛名長恐見無因第二十五回 烏飛白頭竄帝子 馬挾紅粉啼宮娥第二十回 殘碑日月看仍在 前輩風流許再攀第四十三回 身作紅雲長傍日 心隨碧草又迎風第十三回 翻覆兩家天假手 興衰一劫局更新第四十三回 身作紅雲長傍日 心隨碧草又迎風第二十回 殘碑日月看仍在 前輩風流許再攀第四十三回 身作紅雲長傍日 心隨碧草又迎風第十七回 法門猛叩無方便 疑網重開有譬如第四十四回 人來絕域原拼命 事到傷心每怕真第四十二回 九重城闕微茫外 一氣風雲吐納間第二十四回 愛河縱涸須千劫 苦海難量爲一慈第二十回 殘碑日月看仍在 前輩風流許再攀第三回 符來袖裡圍方解 椎脫囊中事竟成第三十九回 先生樂事行如櫛 小子浮蹤寄若萍第十九回 九州聚鐵鑄一字 百金立木招羣魔第五十回 鶚立雲端原矯矯 鴻飛天外又冥冥第三十九回 先生樂事行如櫛 小子浮蹤寄若萍第十七回 法門猛叩無方便 疑網重開有譬如第三十五回 曾隨東西南北路 獨結冰霜雨雪緣第二十五回 烏飛白頭竄帝子 馬挾紅粉啼宮娥第二十九回 卷幔微風香忽到 瞰牀新月雨初收第四回 無跡可尋羚掛角 忘機相對鶴梳翎第二十五回 烏飛白頭竄帝子 馬挾紅粉啼宮娥第三回 符來袖裡圍方解 椎脫囊中事竟成第四十六回 千里帆檣來域外 九霄風雨過城頭第一回 縱橫鉤黨清流禍 峭茜風期月旦評第二回 絕世奇事傳聞裡 最好交情見面初第二十五回 烏飛白頭竄帝子 馬挾紅粉啼宮娥第二十回 殘碑日月看仍在 前輩風流許再攀第二十一回 金剪無聲雲委地 寶釵有夢燕依人第三十三回 誰無癇疾難相笑 各有風流兩不如第四十三回 身作紅雲長傍日 心隨碧草又迎風第二十一回 金剪無聲雲委地 寶釵有夢燕依人第二十九回 卷幔微風香忽到 瞰牀新月雨初收第四十六回 千里帆檣來域外 九霄風雨過城頭第二十回 殘碑日月看仍在 前輩風流許再攀第三十二回 歌喉欲斷從弦續 舞袖能長聽客誇第四十一回 漁陽鼓動天方醉 督亢圖窮悔已遲第十四回 放逐肯消亡國恨 歲時猶動楚人哀第四回 無跡可尋羚掛角 忘機相對鶴梳翎第十二回 語帶滑稽吾是戲 弊清摘發爾如神第三十五回 曾隨東西南北路 獨結冰霜雨雪緣第四十六回 千里帆檣來域外 九霄風雨過城頭第二十回 殘碑日月看仍在 前輩風流許再攀第二十三回 天生才士定多癖 君與此圖皆可傳第十回 盡有狂言容數子 每從高會廁諸公第二十九回 卷幔微風香忽到 瞰牀新月雨初收第十七回 法門猛叩無方便 疑網重開有譬如第十二回 語帶滑稽吾是戲 弊清摘發爾如神第四十五回 尚餘截竹爲竿手 可有臨淵結網心第三回 符來袖裡圍方解 椎脫囊中事竟成第二十四回 愛河縱涸須千劫 苦海難量爲一慈第二十八回 未免情多絲宛轉 爲誰辛苦竅玲瓏第三十四回 一紙興亡看復鹿 千年灰劫付冥鴻第三十九回 先生樂事行如櫛 小子浮蹤寄若萍第一回 縱橫鉤黨清流禍 峭茜風期月旦評第十九回 九州聚鐵鑄一字 百金立木招羣魔第三十回 鎮將南朝偏跋扈 部兵西楚最輕剽第四十四回 人來絕域原拼命 事到傷心每怕真第三十四回 一紙興亡看復鹿 千年灰劫付冥鴻第四十五回 尚餘截竹爲竿手 可有臨淵結網心第十七回 法門猛叩無方便 疑網重開有譬如第三十二回 歌喉欲斷從弦續 舞袖能長聽客誇第二十一回 金剪無聲雲委地 寶釵有夢燕依人第十八回 金剛寶杵衛帝釋 雕篆石碣敲頭陀第三十八回 縱橫野馬羣飛路 跋扈風箏一線天第四十七回 雲點旌旗秋出塞 風傳鼓角夜臨關第十七回 法門猛叩無方便 疑網重開有譬如
第四十一回 漁陽鼓動天方醉 督亢圖窮悔已遲第五回 金戈運啓驅除會 玉匣書留想象間第三十四回 一紙興亡看復鹿 千年灰劫付冥鴻第十八回 金剛寶杵衛帝釋 雕篆石碣敲頭陀第三十回 鎮將南朝偏跋扈 部兵西楚最輕剽第四十三回 身作紅雲長傍日 心隨碧草又迎風第三十一回 羅甸一軍深壁壘 滇池千頃沸波濤第二十回 殘碑日月看仍在 前輩風流許再攀第十四回 放逐肯消亡國恨 歲時猶動楚人哀第七回 古來成敗原關數 天下英雄大可知第三十二回 歌喉欲斷從弦續 舞袖能長聽客誇第四回 無跡可尋羚掛角 忘機相對鶴梳翎第十八回 金剛寶杵衛帝釋 雕篆石碣敲頭陀第三十三回 誰無癇疾難相笑 各有風流兩不如第二十四回 愛河縱涸須千劫 苦海難量爲一慈第二十五回 烏飛白頭竄帝子 馬挾紅粉啼宮娥第五十回 鶚立雲端原矯矯 鴻飛天外又冥冥第四十三回 身作紅雲長傍日 心隨碧草又迎風第十七回 法門猛叩無方便 疑網重開有譬如第十一回 春辭小院離離影 夜受輕衫漠漠香第四十四回 人來絕域原拼命 事到傷心每怕真第三十三回 誰無癇疾難相笑 各有風流兩不如第十七回 法門猛叩無方便 疑網重開有譬如第二十五回 烏飛白頭竄帝子 馬挾紅粉啼宮娥第五十回 鶚立雲端原矯矯 鴻飛天外又冥冥第三十五回 曾隨東西南北路 獨結冰霜雨雪緣第三十六回 犵鳥蠻花天萬里 朔雲邊雪路千盤第四十二回 九重城闕微茫外 一氣風雲吐納間第四十六回 千里帆檣來域外 九霄風雨過城頭第八回 佳客偶逢如有約 盛名長恐見無因第二十五回 烏飛白頭竄帝子 馬挾紅粉啼宮娥第二十回 殘碑日月看仍在 前輩風流許再攀第四十三回 身作紅雲長傍日 心隨碧草又迎風第十三回 翻覆兩家天假手 興衰一劫局更新第四十三回 身作紅雲長傍日 心隨碧草又迎風第二十回 殘碑日月看仍在 前輩風流許再攀第四十三回 身作紅雲長傍日 心隨碧草又迎風第十七回 法門猛叩無方便 疑網重開有譬如第四十四回 人來絕域原拼命 事到傷心每怕真第四十二回 九重城闕微茫外 一氣風雲吐納間第二十四回 愛河縱涸須千劫 苦海難量爲一慈第二十回 殘碑日月看仍在 前輩風流許再攀第三回 符來袖裡圍方解 椎脫囊中事竟成第三十九回 先生樂事行如櫛 小子浮蹤寄若萍第十九回 九州聚鐵鑄一字 百金立木招羣魔第五十回 鶚立雲端原矯矯 鴻飛天外又冥冥第三十九回 先生樂事行如櫛 小子浮蹤寄若萍第十七回 法門猛叩無方便 疑網重開有譬如第三十五回 曾隨東西南北路 獨結冰霜雨雪緣第二十五回 烏飛白頭竄帝子 馬挾紅粉啼宮娥第二十九回 卷幔微風香忽到 瞰牀新月雨初收第四回 無跡可尋羚掛角 忘機相對鶴梳翎第二十五回 烏飛白頭竄帝子 馬挾紅粉啼宮娥第三回 符來袖裡圍方解 椎脫囊中事竟成第四十六回 千里帆檣來域外 九霄風雨過城頭第一回 縱橫鉤黨清流禍 峭茜風期月旦評第二回 絕世奇事傳聞裡 最好交情見面初第二十五回 烏飛白頭竄帝子 馬挾紅粉啼宮娥第二十回 殘碑日月看仍在 前輩風流許再攀第二十一回 金剪無聲雲委地 寶釵有夢燕依人第三十三回 誰無癇疾難相笑 各有風流兩不如第四十三回 身作紅雲長傍日 心隨碧草又迎風第二十一回 金剪無聲雲委地 寶釵有夢燕依人第二十九回 卷幔微風香忽到 瞰牀新月雨初收第四十六回 千里帆檣來域外 九霄風雨過城頭第二十回 殘碑日月看仍在 前輩風流許再攀第三十二回 歌喉欲斷從弦續 舞袖能長聽客誇第四十一回 漁陽鼓動天方醉 督亢圖窮悔已遲第十四回 放逐肯消亡國恨 歲時猶動楚人哀第四回 無跡可尋羚掛角 忘機相對鶴梳翎第十二回 語帶滑稽吾是戲 弊清摘發爾如神第三十五回 曾隨東西南北路 獨結冰霜雨雪緣第四十六回 千里帆檣來域外 九霄風雨過城頭第二十回 殘碑日月看仍在 前輩風流許再攀第二十三回 天生才士定多癖 君與此圖皆可傳第十回 盡有狂言容數子 每從高會廁諸公第二十九回 卷幔微風香忽到 瞰牀新月雨初收第十七回 法門猛叩無方便 疑網重開有譬如第十二回 語帶滑稽吾是戲 弊清摘發爾如神第四十五回 尚餘截竹爲竿手 可有臨淵結網心第三回 符來袖裡圍方解 椎脫囊中事竟成第二十四回 愛河縱涸須千劫 苦海難量爲一慈第二十八回 未免情多絲宛轉 爲誰辛苦竅玲瓏第三十四回 一紙興亡看復鹿 千年灰劫付冥鴻第三十九回 先生樂事行如櫛 小子浮蹤寄若萍第一回 縱橫鉤黨清流禍 峭茜風期月旦評第十九回 九州聚鐵鑄一字 百金立木招羣魔第三十回 鎮將南朝偏跋扈 部兵西楚最輕剽第四十四回 人來絕域原拼命 事到傷心每怕真第三十四回 一紙興亡看復鹿 千年灰劫付冥鴻第四十五回 尚餘截竹爲竿手 可有臨淵結網心第十七回 法門猛叩無方便 疑網重開有譬如第三十二回 歌喉欲斷從弦續 舞袖能長聽客誇第二十一回 金剪無聲雲委地 寶釵有夢燕依人第十八回 金剛寶杵衛帝釋 雕篆石碣敲頭陀第三十八回 縱橫野馬羣飛路 跋扈風箏一線天第四十七回 雲點旌旗秋出塞 風傳鼓角夜臨關第十七回 法門猛叩無方便 疑網重開有譬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