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影響

當羅馬尼亞和蘇俄在在文尼察交戰的結果出來後,整個世界一片歡呼。

美國的華爾街日報就爲此事做了大幅度的報道。自由戰勝了邪惡,這是當日華爾街日報的頭條。

而在歐洲,羅馬尼亞這場勝利被英法等國好生宣揚了一番。

在泰晤士報的報道中,他們用大幅的篇章介紹了這場戰爭的起因,同時對蘇俄入侵烏克蘭的批判。並且最後分析了一把,如果蘇俄贏得了這場戰爭勝利,那麼其周邊國家必將成爲蘇俄這種模式下的犧牲品。

反正在歐洲各個媒體口中,羅馬尼亞代表歐洲文明世界,給了紅色邪惡政權一記猛烈的重擊。讓他們知道歐洲文明世界不會對這個邪惡政權不管不問,一定會將受苦受難的俄國民衆從其魔爪中解救出來。

與歐洲其他國家一樣,在羅馬尼亞國內民衆對於這場勝利也是歡呼雀躍。對於他們來講,這是自己祖國接二連三戰勝列強,展示自己強悍國力的又一步。爲此不少報紙上都將這場勝利視爲羅馬尼亞成爲歐洲大國的一份子,並且斷言將來留在歐洲尤其是羅馬尼亞周邊問題上,其他國家必須充分考慮羅馬尼亞的意見。

而在戰爭參與的另一方,蘇俄的真理報大肆的譴責羅馬尼亞對烏克蘭的侵佔領土的行爲。同時對蘇俄戰敗只是一筆帶過。並且宣稱,蘇俄與兄弟國家烏克蘭,絕對不會放任羅馬尼亞對烏爾克國土的非法佔領。蘇維埃軍隊必將會戰勝羅馬尼亞,解放被其奴役的烏克蘭人民。

儘管真理報在大肆宣揚的蘇俄不會放棄,但是蘇維埃的高層現在已經知道羅馬尼亞的不好惹。他們當然不會像報紙上說的一樣,再一次聚集軍隊和羅馬尼亞打一場。

所以在再一次會議召開之際,蘇維埃的各個人員委員們開始解決與羅馬尼亞的戰爭結束後,談判的問題。

在同樣的這間議會室內,名義上的蘇俄軍事總司令加米涅夫,正在講述這次作戰後烏克蘭的局勢。

“在文尼察會戰後,西方面軍已經退守基輔、切爾卡瑟等第聶伯河沿線地區。目前中央軍委已經從西南方面軍和莫斯科抽調出15萬兵力增援他們。而在前線的斯大林和葉戈羅夫同志報告,目前敵人並沒有對他們展開進攻。不過在赫爾鬆的守軍報告,敵人已經逼近他們。”

加米涅夫的話立刻引來一名委員的詢問:“羅馬尼亞人是不是想解救在木裡克的白匪軍?”

面對詢問,加米涅夫回答道:“我們不排除有這個可能,不過目前西南方面軍已經派遣一個軍前往赫爾鬆增援。”

聽到加米涅夫的回答,另一名人民委員說道:“我們不能讓兩方匯合,不然這些白匪軍更難剿滅。”

“軍事委員會正在制定計劃,阻止兩方的匯合。”

“我有一個提議。”

在加米涅夫和幾名人民委員交談的時候,一個聲音突然插了進來。

衆人擡頭望去,原來是內務人民委員捷爾任斯基在發言。

看到所有人的望向自己,捷爾任斯基開口說道:“既然我們暫時沒辦法兼顧國內和國外的戰事,爲什麼不能先放棄一邊,以集中力量解決另一個呢?”

這話也就只有捷爾任斯基和列寧能夠說出,連紅軍締造者托洛茨基都不敢說這話。列寧是因爲他所擁有的巨大威望,而捷爾任斯基是因爲他人所共知的無私品質。

其實在捷爾任斯基提出之前,在座的各位人民委員就想過這個問題。而且明眼人都能看出,和羅馬尼亞的戰爭不能再打下去了,畢竟這場大敗對蘇俄軍隊而言也算是傷筋動骨。俄國人再多也不是可以這樣送人頭的。

不過在場的人誰不是人精,這種滅自己威風的話這麼好意思說出口。也只有捷爾任斯這樣無私的人,才能說出這種話。

不過大家知道歸知道,但是必要的反對還是要講。不然這麼對的起蘇維埃天天喊得“解放全人類”口號,這會讓浴血奮戰的蘇維埃戰士和民衆怎麼想。

所以捷爾任斯基話音剛落,立刻就有人民委員站出來反對道:“捷爾任斯基同志,我們不能因爲這一場失敗,就改變我們的方針,共產黨人不應該被眼前的困難所擊倒。我們應該團結更多的人,對羅馬尼亞這個新帝國主義發起正義的反攻號角。在歐洲普羅大衆都是對我們持同情態度,而羅馬尼亞的反動政府必將被民衆所推翻。所以我堅決反對和這個反動政府有任何接觸,這違背了我們共產黨的理念。”

隨着這位人民委員的發言,其他委員也是紛紛表態對其的支持,一時間捷爾任斯基的議題面臨被否決的危險。

“好了。大家靜一靜。”

看到會議有向一邊倒的趨勢,坐在主席位的列寧親親敲了敲桌面說道:“同志們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不過捷爾任斯基同志指示提出這種建議。畢竟我們是民主集中制,每一個委員都有發表自己看法的權力。而捷爾任斯基同志並沒有說過,要和羅馬尼亞談判,而是我們目前的面臨的問題,需要分清主次。再說關於西烏克蘭的歸屬,其實也不應該歸我們討論。這是我們兄弟國家烏克蘭蘇維埃政府的事。而現在我們只應該討論白匪軍其他干預軍的事。”

列寧的話,讓反對聲音小了很多。畢竟作爲黨的締造者,列寧在黨內擁有巨大的聲望和威信,他的意見必須得到充分考慮。

而列寧直接將目前西烏克蘭的問題,劃歸在烏克蘭蘇維埃政府身上。儘管在座誰不知道基輔政府,不過是他們的傀儡。不過在目前不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將這個問題劃給兄弟黨也是一個選擇。畢竟這是烏克蘭政府和羅馬尼亞的爭端,這在面對黨內和民衆面前。都是說的過去的理由。

看到列寧被話被各位人民委員採納,這時候衆人開始對導致這場戰敗的直接責任人斯大林和葉戈羅夫,開始處罰。畢竟損失二十多萬人,沒人承擔責任這也說不過去。

好歹這些人民委員知道實際責任在哪裡,所以對兩人的處罰,也不算太嚴重。政委斯大林被調到黨內任主管生產的國民經濟委員會擔任委員,而葉戈羅夫被調到19集團軍擔任司令員一職。

而隨着這場討論的結果出爐,作爲蘇俄喉舌的真理報立刻就發表了一篇文章。在這篇文章中,真理報全是關於蘇俄和烏克蘭政府的兄弟關係,並且還隱晦的提出蘇俄在烏克蘭都是應其的邀請,纔在此駐紮。而他們對於烏克蘭國內的事務,他們任何的干涉舉動,一切都是以兄弟鄰國的商議爲主。

反正話裡的意思就是烏克蘭的事,需要烏克蘭自己解決。

現在蘇俄通過真理報向羅馬尼亞發出暗喻,就看羅馬尼亞能不能聽懂。

第645章 空中遭遇第313章 後續(三)第765章 激戰(下)第332章 多骨米牌第780章 法軍投降第421章 反攻(下)第398章 特里亞農條約第679章 青黴素第387章 羅匈合併?第266章 科爾尼洛夫叛亂第六十四章 投機人選第274章 德皇退位第372章 基爾水兵起義第447章 羅波友好協定 (上)第666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三)第二十一章 流水線第176章 1914年的財政預算第514章 利比亞石油(中)第477章 局勢的變化第629章 來自英法的問候第七十二章 新型飛機第407章 羅烏合並(上)第八十八章 拖拉機貸款第416章 羅蘇衝突(八)第361章 鯨吞(一)第707章 出逃華沙的波蘭政府第722章 港口的空戰第273章 同盟國的最後條件(中)第293章 德瓦戰役(三)第八十一章 政府國債(四千字大章)第十六章 飛行第508章 外來勞工的問題(下)第311章 目標克盧日(完)第209章 難民(中)第255章 美國宣戰第156章 布加勒斯特談判(二)第八十章 嘉獎第705章 英法的宣戰第621章 暴風雨的來臨第685章 歐洲三軸心(一)第269章 談判泄露(上)第664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一)第六章 瑣事第741章 逃離的希臘政府第185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 (下)第357章 飲馬蒂薩河(下)第368章 鯨吞(七)第八十一章 政府國債(四千字大章)第762章 奪取機場(上)第306章 目標克盧日(一)第508章 外來勞工的問題(下)第八十一章 政府國債(四千字大章)第257章 比薩拉比亞和西烏克蘭第164章 新領土(下)第642章 1935編制(中)第198章 新的國王第769章 美援來了(上)第653章 交火(下)第379章 巴黎和會(下)第417章 羅蘇衝突(九)第509章 裝甲師第670章 希臘危機第674章 不一樣的慕尼黑會議(下)第450章 華沙戰役 一第222章 1915歲末第464章 新首相第654章 來自羅馬尼亞的援助第653章 西班牙內戰爆發第二章 採購 上第九十二章 新首相第628章 國王登基(求訂閱)第168章 新式裝甲車第648章 西班牙黃金(三)第537章 意大利的造艦計劃第676章 薩洛尼卡(下)第331章 薩洛尼卡停戰協議第651章 無題第646章 空軍(上)第712章 愛琴海大飆車(下)第645章 空中遭遇第766章 奪取塞浦路斯第186章 最後通牒第614章 希特勒總理上臺第526章 1928年的結束第358章 搖搖欲墜的帝國第六十二章 黑手會第705章 英法的宣戰第661章 保羅合併(上)第331章 保加利亞戰敗(下)第771章 北非第一戰(上)第453章 坦克騎兵會戰(上)第531章 大蕭條來了第795章 突尼斯角海戰(中)第三十章 金融危機第625章 向索菲亞進軍(四)第407章 羅烏合並(上)第426章 和平降臨?第683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下)第618章 風起保加利亞 (上)
第645章 空中遭遇第313章 後續(三)第765章 激戰(下)第332章 多骨米牌第780章 法軍投降第421章 反攻(下)第398章 特里亞農條約第679章 青黴素第387章 羅匈合併?第266章 科爾尼洛夫叛亂第六十四章 投機人選第274章 德皇退位第372章 基爾水兵起義第447章 羅波友好協定 (上)第666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三)第二十一章 流水線第176章 1914年的財政預算第514章 利比亞石油(中)第477章 局勢的變化第629章 來自英法的問候第七十二章 新型飛機第407章 羅烏合並(上)第八十八章 拖拉機貸款第416章 羅蘇衝突(八)第361章 鯨吞(一)第707章 出逃華沙的波蘭政府第722章 港口的空戰第273章 同盟國的最後條件(中)第293章 德瓦戰役(三)第八十一章 政府國債(四千字大章)第十六章 飛行第508章 外來勞工的問題(下)第311章 目標克盧日(完)第209章 難民(中)第255章 美國宣戰第156章 布加勒斯特談判(二)第八十章 嘉獎第705章 英法的宣戰第621章 暴風雨的來臨第685章 歐洲三軸心(一)第269章 談判泄露(上)第664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一)第六章 瑣事第741章 逃離的希臘政府第185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 (下)第357章 飲馬蒂薩河(下)第368章 鯨吞(七)第八十一章 政府國債(四千字大章)第762章 奪取機場(上)第306章 目標克盧日(一)第508章 外來勞工的問題(下)第八十一章 政府國債(四千字大章)第257章 比薩拉比亞和西烏克蘭第164章 新領土(下)第642章 1935編制(中)第198章 新的國王第769章 美援來了(上)第653章 交火(下)第379章 巴黎和會(下)第417章 羅蘇衝突(九)第509章 裝甲師第670章 希臘危機第674章 不一樣的慕尼黑會議(下)第450章 華沙戰役 一第222章 1915歲末第464章 新首相第654章 來自羅馬尼亞的援助第653章 西班牙內戰爆發第二章 採購 上第九十二章 新首相第628章 國王登基(求訂閱)第168章 新式裝甲車第648章 西班牙黃金(三)第537章 意大利的造艦計劃第676章 薩洛尼卡(下)第331章 薩洛尼卡停戰協議第651章 無題第646章 空軍(上)第712章 愛琴海大飆車(下)第645章 空中遭遇第766章 奪取塞浦路斯第186章 最後通牒第614章 希特勒總理上臺第526章 1928年的結束第358章 搖搖欲墜的帝國第六十二章 黑手會第705章 英法的宣戰第661章 保羅合併(上)第331章 保加利亞戰敗(下)第771章 北非第一戰(上)第453章 坦克騎兵會戰(上)第531章 大蕭條來了第795章 突尼斯角海戰(中)第三十章 金融危機第625章 向索菲亞進軍(四)第407章 羅烏合並(上)第426章 和平降臨?第683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下)第618章 風起保加利亞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