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終)

首相米哈拉凱正在向埃德爾彙報,與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數次見面的情景。而埃德爾聽的很仔細,還時不時打斷首相的講話,詢問其中的細節。

而除了他們兩人之外,現場還有副相剋爾斯特夫、外交大臣科斯特爾、軍方代表費列伊特上將等人。

這些人都在聚精會神的聽着,沒有人敢打斷首相的話。因爲首相的彙報對羅馬尼亞最關重要,現在歐洲緊張氣氛誰都能看到,搞不好新一輪的大戰就要上演。而憑藉羅馬尼亞這麼多年的迅猛發展,要像上次大戰一樣中立根本不可能。

而羅馬尼亞該怎麼選擇站隊,這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選好了,羅馬尼亞實力進一步得到擴充。選不好,那麼多年的努力很可能將變成白費功夫。所以現場沒人對此不在意,的都從首相口中的話分析這位德國外長的用意。

“陛下,情況就是這樣。”

將自己所有與裡賓特洛甫會面經過講述完畢後,米哈拉凱首相停止了發言。

而埃德爾在聽完首相的話後,繼續問道。“那麼你覺得德國外長最後那句話是威脅,恐嚇,還是真的?”

埃德爾的詢問,讓米哈拉凱首相搖了搖頭。“我不知道,不好判斷。”

沒能從首相獲得答案的埃德爾又將問題拋給了其他人。“你們覺得呢?”

面對埃德爾的詢問,在場的人都搖着頭回答。

“陛下,我也不好判斷。”

“陛下,我對此也是一點頭緒都沒有。”

“陛下……”

開玩笑,連在現場的首相都摸不清楚,難道他們這些人聽一下陳述就能下判斷?

面對一羣搖頭怪,埃德爾忍不住想要爆出口。要說這些人都沒有想到,這怎麼可能,不過是有人想到了但是不願意說而已。

不過埃德爾而管不了別人說不說,他直接點名問道。“克爾斯特夫副相,你的那邊情況怎麼樣?”

在場的人一聽就知道,陛下要做出的選擇了。於是齊齊的望向副相閣下,就連首相也不例外。

面對在這麼多人的關注,克爾斯特夫一點也不慌,因爲他早有準備。在接到來王宮議事的電話後,他就有心理準備。

“貝克上校最後一次找我談的條件是,波蘭願意將關稅降低到5%,同時向我國採購價值兩億美元的軍事物資。爲了表示誠意,他們願意提前付錢。另外如果與德國發生戰爭,波蘭與英法協商關於將斯洛伐克東區的科西策和普雷紹夫地區交由我國控制。”

聽到克爾斯特夫說出的話,在場的不少不知道談判詳情的人都忍不住憋了癟嘴。與德國的條件比起來,波蘭就差多了。

沒辦法,波蘭雖然經濟恢復很快,但是在能給與羅馬尼亞的利益上就少多了。更別說目前波蘭還要考慮英法的感受,所以其開出的條件沒辦法和德國比,只能在經濟上想辦法。那個採購軍事物資先錢後貨的條件,估計就是對羅馬尼亞財政援助。

而克爾斯特夫的話,讓埃德爾也體會到波蘭人的態度。可能這些波蘭人更多的希望是放在藉助英法威脅,讓德國心中有更多顧慮。所以纔會對爭取羅馬尼亞一事上,沒有迫切的心態。

內心已經有了初步想法的埃德爾,隨口說了句。“看起來,波蘭對我國的重視程度不夠啊。”

而埃德爾隨口一句話,立刻讓在場的人瞭解到國王的傾向。看來陛下對波蘭的條件根本不滿意,那麼接下來就好辦多了。

只見外交大臣科斯特爾立刻就站了出來。“陛下,我認爲波蘭人的條件根本對我國需求的不重視。誰都知道我國目前就兩個方向,一個就是在烏克蘭,這裡將直接面對蘇聯的威脅,而波蘭在條件中根本沒有提及。另一個方向在地中海和馬其頓這邊,而波蘭也並不能給予我國任何幫助。”

科斯特爾的用意已經顯露無疑,他對波蘭這個條件根本就是極度不滿,因爲這條件除了經濟利益,完全就一點不匹配羅馬尼亞的關注的重點。雖然他之前對德國方面有怨言,但是和德國比起來,波蘭更是對羅馬尼亞的需求視而不見。

其是外交大臣是冤枉了波蘭,對於不提烏克蘭,也是波蘭在英法的推動下,正在與蘇聯商談關於保證波蘭安全的問題。雖然波蘭對英法強拉波蘭與蘇聯商談不滿意,但是也不可能就這樣與羅馬尼亞討論烏克蘭問題吧。

至於地中海和馬其頓問題,波蘭更是鞭長莫及。而且在波蘭的態度上來說,他們認爲英法比羅馬尼亞更加重要。

在科斯特爾的帶動下,其他人也不甘落後,紛紛站出來對波蘭這個條件加以貶責。

“波蘭的這個條件,我認爲可以直接回絕了。”

“沒錯,枉我們還幫助他們抵禦蘇聯入侵,現在有了英法幫助就這麼快忘了我們。”

而在場人的發言,讓局面立刻呈一邊倒。在他們的口中,波蘭不值得羅馬尼亞繼續與之結盟。

看到大家都同意德國的條件,埃德爾開口最初最後的決定。“首相閣下。”

“在。”

“你回去後就通知德國外長裡賓特洛甫閣下,與其商談剩下的細節吧。”

“遵命。”

其實擁有後世記憶的埃德爾,怎麼可能加入波蘭一方。這個連德國一個月進攻都沒有堅持住,就敗下陣來的國家,不過是廢物利用罷了。他可不想讓德蘇瓜分波蘭後,又瓜分羅馬尼亞。

沒錯埃德爾一直以來就認爲要加入德國陣營,才能讓羅馬尼亞獲得最大的利益。這倒不是埃德爾因爲家族來自德國就對其有好感,那是因爲羅馬尼亞目前需要的一切都能與德國結盟中獲得。

羅馬尼亞需要烏克蘭,德國方面可以給出保證。羅馬尼亞需要馬其頓和地中海,德國更是願意看到。甚至說遠了,羅馬尼亞需要埃及,德國也會有限的支持。

因爲德國與羅馬尼亞一樣都是秩序的挑戰者,他們都需要打破舊有的利益者,爲自己謀奪更大的利益。

而羅馬尼亞還有一層原因,那就是羅馬尼亞的發展已經進入瓶頸,必須要更多的國土和人口,才能繼續做大做強。這更是英法所不能給予的,只能自己動手才行。

第228章 國名教育(下)第二十五章 貨車第426章 和平降臨?第276章第369章 鯨吞(八)第360章 奧匈的戰敗(上)第229章 教育改革方案(上)第五十一章 柴油機的發展方向第364章 鯨吞(三)第478章 進軍羅馬第九十八章 侍女的安排第522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上)第342章 喀山黃金(六)第266章 科爾尼洛夫叛亂第747章 克里特戰役(三)第311章 目標克盧日(完)第631章 噴氣式的首飛第404章 烏克蘭亂局第113章 羅保談判 下(四更求訂閱)第437章 東加利西亞重工業區(中)第308章 目標克盧日(三)第745章 克里特戰役(一)第329章 保加利亞戰敗(上)第526章 1928年的結束第414章 羅蘇衝突(六)第124章第511章 戰列艦帶來的反響第706章 空襲(上)第600章 戰爭總結第772章 北非第一戰(中)第158章 軍隊嘉獎第759章 空降塞浦路斯(上)第448章 羅波友好協定(下)第781章 密謀第762章 奪取機場(上)四十九章 航空工業第481章 魯爾危機第268章 俄國退出一戰第646章 西班牙黃金(一)第667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四)第306章 目標克盧日(一)第791章 劣勢的英軍第282章 準備(二)第663章 保羅合併(下)第235章 羅馬尼亞的試探(上)第四十六章 新總裁第758章 北非軍團(求票)第666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三)第785章 貝魯特失守第524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下)第606章 遠東經貿合作第143章 出擊,王國利劍(三)第204章 工會(中)第四十五章 土耳其的應對第237章 諜影重重(上)第九章 軍隊整編 下第654章 罷工第234章 卡拉圖裡的野望第766章 奪取塞浦路斯第511章 戰列艦帶來的反響第168章 新式裝甲車第654章 罷工第二十七章 鋼鐵廠第八十五章 訓練經費第十四章 問題轉移第614章 希特勒總理上臺第250章 俄國的隱患第365章 喀山黃金(完)第392章 史上最大白刃戰第133章 塞羅談判第290章 突襲(二)第三十三章 金融動盪 下第602章 截胡(上)第155章 布加勒斯特談判(一)第542章 再起波瀾第657章 訪問(下)(爲小興盟主加更)第120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三第486章 訪問波蘭第十一章 軍隊亂象第515章 利比亞石油(下)第665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二)第672章 不一樣的慕尼黑會議(上)第434章 利沃夫(上)第324章 保加利亞戰役(五)第509章 裝甲師第542章 赫爾梅克衝突(一)第674章 不一樣的慕尼黑會議(下)第十四章 問題轉移第八十八章 拖拉機貸款第387章 羅匈合併?第612章 烏克蘭大饑荒(下)第118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一第710章 坎寧安的決斷第332章 多骨米牌第510章 米爾恰級戰列艦第384章 干預匈牙利(二)第607章 羅斯福上臺第166章 喀山黃金的準備(下)第751章 克里特戰役(七)第245章 胡狼坦克
第228章 國名教育(下)第二十五章 貨車第426章 和平降臨?第276章第369章 鯨吞(八)第360章 奧匈的戰敗(上)第229章 教育改革方案(上)第五十一章 柴油機的發展方向第364章 鯨吞(三)第478章 進軍羅馬第九十八章 侍女的安排第522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上)第342章 喀山黃金(六)第266章 科爾尼洛夫叛亂第747章 克里特戰役(三)第311章 目標克盧日(完)第631章 噴氣式的首飛第404章 烏克蘭亂局第113章 羅保談判 下(四更求訂閱)第437章 東加利西亞重工業區(中)第308章 目標克盧日(三)第745章 克里特戰役(一)第329章 保加利亞戰敗(上)第526章 1928年的結束第414章 羅蘇衝突(六)第124章第511章 戰列艦帶來的反響第706章 空襲(上)第600章 戰爭總結第772章 北非第一戰(中)第158章 軍隊嘉獎第759章 空降塞浦路斯(上)第448章 羅波友好協定(下)第781章 密謀第762章 奪取機場(上)四十九章 航空工業第481章 魯爾危機第268章 俄國退出一戰第646章 西班牙黃金(一)第667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四)第306章 目標克盧日(一)第791章 劣勢的英軍第282章 準備(二)第663章 保羅合併(下)第235章 羅馬尼亞的試探(上)第四十六章 新總裁第758章 北非軍團(求票)第666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三)第785章 貝魯特失守第524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下)第606章 遠東經貿合作第143章 出擊,王國利劍(三)第204章 工會(中)第四十五章 土耳其的應對第237章 諜影重重(上)第九章 軍隊整編 下第654章 罷工第234章 卡拉圖裡的野望第766章 奪取塞浦路斯第511章 戰列艦帶來的反響第168章 新式裝甲車第654章 罷工第二十七章 鋼鐵廠第八十五章 訓練經費第十四章 問題轉移第614章 希特勒總理上臺第250章 俄國的隱患第365章 喀山黃金(完)第392章 史上最大白刃戰第133章 塞羅談判第290章 突襲(二)第三十三章 金融動盪 下第602章 截胡(上)第155章 布加勒斯特談判(一)第542章 再起波瀾第657章 訪問(下)(爲小興盟主加更)第120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三第486章 訪問波蘭第十一章 軍隊亂象第515章 利比亞石油(下)第665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二)第672章 不一樣的慕尼黑會議(上)第434章 利沃夫(上)第324章 保加利亞戰役(五)第509章 裝甲師第542章 赫爾梅克衝突(一)第674章 不一樣的慕尼黑會議(下)第十四章 問題轉移第八十八章 拖拉機貸款第387章 羅匈合併?第612章 烏克蘭大饑荒(下)第118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一第710章 坎寧安的決斷第332章 多骨米牌第510章 米爾恰級戰列艦第384章 干預匈牙利(二)第607章 羅斯福上臺第166章 喀山黃金的準備(下)第751章 克里特戰役(七)第245章 胡狼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