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如狗

薛白已做好了和郭子儀打一仗的心理準備。

他爲人很有心機城府,因此一輩子沒吃過什麼大虧,連爭皇位也多是靠陰謀算計。他倒不是覺得這有甚不好,只靠取巧難免有些問題解決不掉,尤其是變法這種事,最需要一腔熱血,硬着頭皮往前衝哪怕磕得頭破血流。

而郭子儀恰好是一個足夠強大的對手,在戰場上甚至比李隆基、李亨還要強大,薛白若能擊敗他,將獲得世人真正的敬畏。

到時,他纔不再是那個通過冒名頂替篡謀皇位的逆賊,而是憑實力與勇氣改朝換代的君王。

他太需要這場勝利了,否則他在臣民眼裡永遠只是投機者,做不成偉業。

不勝,他寧願輸,也不委曲求全。

因此,當薛白聽到張邕苦口婆心地勸他就坡下驢的時候,絲毫沒有領情,直截了當地拒絕了。

“回去告訴郭子儀,到了他爲李唐而戰的時候。”

張邕頓覺失望,今日薛白與郭子儀都戰意昂揚,反而是他作爲傳話者一直希望能夠平息事態,可惜還是以失敗告終。

退出營地,他深深嘆息着準備翻身上馬,這邊的馬伕卻是低聲說了一句。

“張先生隨我來,有人想見你。”

張邕聽着這頗爲神秘的語氣,預感到了事情或有轉機,點了點頭。

隨着那馬伕一路出了營地,卻是往南進了一片山林之中,張邕不免有些擔心是不是要將自己殺了拋屍荒野,直到前方出現了一個破舊的道觀。

入內,穿過大殿,有人正在院中靜坐,身上的道袍被風吹動,有飄飄欲仙之感。

張邕心念一動,道:“莫非是李神仙當面?”

“我常夢到神仙,卻還未成仙,還是在受這塵世所累啊。”

張邕見真是李沁,大爲驚喜,道:“懇請李公解一場兵禍,救萬民於戰火所累。”

李泌回過身來,以一雙似能看透一切的眼神打量了張邕,道:“我確有一法,能消戰禍,但恐時間來不及。”

“先生若有辦法,儘管驅使我便是,但凡有我能效力的,絕不推辭。”

李泌遂從袖子裡拿出一個葫蘆來,從中倒出一枚紅色的丹藥,雙指捏着呈給張邕看,道:“這便是我的辦法。”

張邕疑惑道:“是要我吃了?”

他竟真上前兩步,要伸手去接。

李泌卻是一下拿開那藥丹。

“此乃毒丸,你吃不得。”

“毒丸?先生是要毒誰?”

張邕問了之後自己也在腦中思量,很快有了答案,又道:“莫非是……天子?”

“不錯。”李泌道,“我此番出山,爲的正是剷除薛逆,使天下安定。”

張邕大爲驚詫,不敢立即相信,道:“可這等大事,先生爲何相告於我?你我今日只是初見啊。”

李泌坦然自若道:“我有慧眼,知你可信,此其一也。其二,我希望你轉告李棲筠,讓他爲我爭取時間。”

“好,我一定完成先生囑咐。”

“事不密則敗,除了李棲筠,不必告知他人,以免誤了我性命。”

“那郭公呢?”張邕道,“我可否告知郭公。”

李泌道:“你告知他也無用。”

張邕初時不明所以,等轉回了大營,將此事告知了郭子儀,本以爲郭子儀會爲此振奮,結果郭子儀卻沒太大的反應。

“軍國大事,豈是靠一枚毒丸能解決的?備戰吧。”

“丈人,若能以更簡單的辦法除掉薛逆,豈非造福蒼生?”

郭子儀道:“你可知他爲何走到如今這一步?”

“難道他真不是皇嗣?”

“他正是旁門左道的辦法用得多了,不能服衆。”郭子儀道,“就算李長源往後能刺殺成功,難道今日我便能放他入長安嗎?”

說着,他瞪了女婿一眼,讓他少想些沒用的,心無旁騖地備戰便是。

但張邕反而覺得李泌真是料事如神,心中更加信服。

他還是找到李棲筠,將此事告知。

李棲筠如今正承受着巨大的壓力,一方面是關中的公卿貴族在薛白的兵威之下進退失據,一驚一乍,另一方面薛白也並非沒有支持者,有不少支持新法的官員認爲他們纔是叛逆,誹謗天子,圖謀不軌。

這所有的問題全都是由他擔着。

可想而知,當他聽說李泌有一個簡單的辦法能解決所有問題,心情頓覺輕鬆了不少。

當然,李棲筠是個聰明人,遇到任何事都不會立即相信。

“如此大事,李泌卻告訴你?他便不怕事情敗露,薛逆先取了他的性命?”

“他說他知我可信,且囑咐我只可告知李公一人。”

這句話讓李棲筠心中熨帖,認爲李泌懂他、信任他。

他來回踱步,喃喃道:“若能解決薛逆,自是不必再興起戰亂了。”

思索了好一會,李棲筠下定了決心,對張邕交代了一番話,他則招衆人商議。

這次議事,來的人卻是又少了些,畢竟眼看着要打起來了。

“天子是玄宗皇帝親口承認的血脈,此事當不會有假。如今他要恢復薛姓,無非是因爲在氣頭上。但國事不可衝動,依我之意,還是迎他回長安,慢慢勸諫。”

李棲筠一開口,就是態度的巨大轉變,使得不少本就不想打仗的人紛紛附和,感慨他終於想通了。

而那些堅決抗爭者則難免大怒,破口大罵。

“一羣懦夫!薛逆要你們的身家,你們卻連豁出去拼一把都不敢,自稱世代簪纓,與貪圖小利的商販有何區別?與你等爲伍,可笑!”

~~

郭子儀並不理會周遭的干擾,次日,當薛白的兵馬開始渡河,他當即下令迎擊。

誰都不能體會到他下這道命令有多難,又遇到了多少干涉與阻礙。

但戰鼓還是擂響了。

便是有將士們一開始心裡不安,覺得自己怎麼敢攔截天子,聽得熟悉的鼓聲,也就拋開了雜念,像平時打仗一樣有條不紊地做事。

此戰,首當其衝的是郭晞。

郭子儀並不要求第一仗他能大勝,只要求不讓薛白過河。

臨戰前,郭晞問郭子儀,長安無糧,就算能攔住薛白一天兩天,又有何意義?

“不要想那麼多,重要的是敢與他交戰,甚至戰贏。只有戰,他纔會懂我們這些臣子的態度——李唐的宗廟不可動搖!”

因最後這句話,郭晞也拋開了顧慮。

他知自己爲什麼而戰。

“搭箭!”

當對岸的兵馬開始過河,郭晞用力一揮手,喝道:“放箭!”

漫天箭矢潑散而去,他拔出刀來,大聲道:“李唐宗廟不可動搖!”

漸漸地,這句話成了西岸唐軍的信念與口號。

他們其實看不懂天子與朝臣們那猜來猜去的遊戲,也不關心薛白那真真假假、似是而非的身份,但他們打這一仗需要理由。

若天子是謀朝篡位的逆賊,他們便滅了他;若天子是在與臣民置氣,他們便打到他服輸,就這麼簡單。

這支軍隊終於逐漸貫徹了主將的意志。

西岸大營,戰臺上,郭子儀舉着望遠鏡,久久沒有放下。

論指揮作戰的能力,他遠勝於薛白,但世上有機會統帥大軍作戰的人其實不多,而薛白恰好得到過好幾次大軍作戰的鍛鍊。

可以說薛白算是郭子儀難得能遇到的好對手。

戰場上的勝負並不僅是靠指揮能力決定的,有太多其它因素。事實上,今日這一戰,薛白在兵力、糧食、裝備、士氣等各個方面都遠勝郭子儀。

因此,戰事一開始,郭子儀就打得十分的艱難。

他顧忌薛白會大量使用火器,於是選擇了比較保守的防守策略,失去了先發制人的機會,處處被動。

可敵軍始終沒有用任何的火器。郭子儀遂猜測是因爲薛白打這一仗的意圖不是爲了傷敵而是爲了服衆,但他已經錯失了時機,只能慢慢彌補。

開戰一個多時辰之後,忽然有探馬狂奔回來。

郭子儀還沒聽到稟報已迅速走到戰臺的北面看去,果然見有大股騎兵往這邊奔馳而來。

他不驚反喜,喃喃道:“你急了啊。”

若易地而處,由他指揮薛白的兵馬,他不會這麼早就把騎兵派出來,而會留作最後關頭的奇兵之用。

因爲戰場廝殺,一個時間段內死的人都是有數的,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哪怕有再多的計策,士卒們砍來砍去,也就是砍那麼多人,勝負手在於心態,也就是士氣。

消耗到後面,士卒疲乏,才更容易心態崩潰,而這纔剛開戰,薛白就算派出再多的奇兵,也很難給郭子儀的麾下造成巨大的心理衝擊。當然,前提在於他是郭子儀。

待郭子儀看清來將旗號,思索片刻,下了一道命令。

“鳴金,後撤。”

鳴金聲響起,正策馬疾馳的田承嗣不由發生了心態上的變化,覺得郭子儀老了,銳氣盡失,這麼快就被他嚇退了。

他也考慮過這是否是佯退。

但佯退這種計謀說起來很簡單常用,實則極少有將領能做到,因爲士卒很容易退着退着就成了真潰敗。即便是郭子儀,也得提前準備,做不到臨時起意來一場佯退。

因此,田承嗣毫不猶豫下令追擊郭子儀,誓要立下首功。

“咬着郭子儀的大旗追!”

“殺!”

范陽騎兵當即提速,朝着郭子儀後撤的方向追過去。

……

灞水東岸的戰臺上,薛白也正拿着千里鏡看着戰場的變化。

他也知道,奇兵不能太早祭出來,尤其是范陽騎兵。只要他們還沒出現在戰場上,無形中就能給敵軍一種震懾力、心理壓力。反而等真的殺出來了,對方可能覺得也就那樣。

但薛白之所以這麼指揮,因爲他對掌控這支兵馬並沒有太強的信心。

當年,他招降他們、在河北進行軍屯,直到現在,士卒們大多都有了土地、每天收穫糧食,他纔敢調動、指揮他們作戰,這是一次嘗試,也是試探。

事實上,當時是田承嗣已奉詔南下了,薛白才決定與世家大族正面衝突。在此之前,他並不確定自己是否能調動得了范陽將領。

而直到今日,他依舊對田承嗣不太放心。

此時,眼見田承嗣的騎兵向郭子儀追去,薛白眉頭一皺,當即道:“傳令,讓田承嗣部停止追擊,圍攻郭晞!”

這邊旗令纔打出來,卻已然晚了。

從千里鏡內望去,能看到衝在最前面的范陽騎兵人仰馬翻。

……

“咴!”

絆馬索突然從地面上彈起。

馬匹悲嘶,馬背上的騎士頓時飛了出去,帶着盔甲重重地砸在地上,造成一片混亂。

包括田承嗣也狠狠地撞在了前面的親兵身上。

他震驚不已,心道爲何會有絆馬索?郭子儀難道是前提設了埋伏?

這個想法讓他不寒而顫,不由得膽顫心驚。

他尚且如此,他麾下的士卒自然也是不安,士卒頓時逆轉。

而就在這個時候,鳴金之聲戛然而止,改爲衝鋒的號角。

前方,那杆搖搖晃晃的郭子儀的大旗改變方向,朝着田承嗣衝殺過來。

“殺啊!”

衝在最前面的士卒手持斬馬刀,正是常年與吐蕃作戰的邊軍,與騎兵作戰經驗極爲豐富。

不說郭子儀前幾日便探知到了范陽兵馬,哪怕沒有,依着他作戰的習慣,還是會佈置大量的陷阱。

至於別的將領一次都沒把握做到的佯敗,更是他與士卒們抗敵的日常。

所謂名將,他並沒有太多讓人拍案叫絕的計謀,有的則是無比紮實的基本功。

很快,田承嗣開始往後退,試圖拉開戰線。

他氣勢洶洶地來,結果卻狼狽地退了,對整體士氣的打擊頗大,局面有了被逆轉的跡象。

在安史之亂時怖震天下的范陽騎兵到了薛白手裡,沒能敵過郭子儀。薛白這一戰的目的想要達成也變得更加困難起來。

“不許退!中軍押上,先擊敗郭晞!”

若換作平時作戰,先召回范陽騎兵重新調整,總會有新的機會。

長安糧少,這一戰打得久對薛白更有利。

但他考慮的方向不同,竟是乾脆直接正面迎上去。

“咚!咚!咚……”

這次是東岸的戰鼓擂響,薛白以主力猛攻河對岸的郭晞。

遠遠地,田承嗣見狀,立即反應過來。

他原本是想利用騎兵的機動優勢退出戰場,此時卻是一扯繮繩,轉攻郭晞,試圖與中軍共同拿下郭子儀的先鋒兵馬。

戰局遂進入膠着。

一直廝殺到下午,雙方依舊鏖戰得難解難分。

不論輸贏,至少薛白已有了與郭子儀正面對戰的實力。

這顯然大大超乎了很多人的預料。

~~

灞水西岸的營地裡,李棲筠望着僵持的戰局,額頭上已覆了一層汗水。

他確實沒想到薛白能打出這樣的戰果。

一個憑藉陰謀詭計上位的年輕人,竟能與名滿天下的戰場名宿打得有來有回、難分高下,這確實是一改他們對薛白的看法。

以前,他們總覺得薛白的功績是來自於玄宗皇帝的栽培,各路名將的扶持,如今纔是親眼所見,心生懼意。

而郭子儀已經老了,薛白卻正值盛年。

可以想見,要不了多少年,他就能成爲無敵於當世的名將,憑武功開創基業並非不可能。

李棲筠甩了甩頭,將這些雜念拋諸腦後,思緒回到該如何維繫李唐宗室、平穩人心之事上來。

他能沉住氣,別人卻都已慌了。

“郭子儀竟降不住這逆賊?!”

就連原本一些堅定反對薛白的公卿都開始慌了,跟着嚷嚷起來。

“若今日都不能擊敗薛逆,長安糧少,往後又該如何?”

他們尚且如此,更不用說旁人了,衆人七嘴八舌,反而把恐慌的情緒推得更爲高漲。

李棲筠好不容易纔找到說話的機會,道:“諸公,此戰並非沒有意義,打過了這一戰,我們才更好與之談條件。”

他還是相對理智的,沒有把希望全寄託在李泌身上,認爲先打一戰再談迎薛白入城之事也不遲。

可這時候,旁人並不買賬。

“萬一輸了,那可就什麼都沒得談,你我皆成亂臣賊子了!”

“大家都不想落得像東都那些人的下場吧。”

這兩句話極有煽動力。

說白了,他們這些人沒一個是日子過不下去的,相反,個個過得都是花團錦簇的日子,豈肯舍了性命去與薛白拼。

此前不過是覺得薛白有弱點,好欺負罷了。

“不會吧?郭子儀還能輸了?”

沒多久,戰場上的一個變化,打破了他們的僥倖。

西邊,長安城的方向,有一隊兵馬迅速趕來,人數雖不多,卻十分銳氣,探馬報了對方的旗號,竟是薛嶄。

“薛嶄是誰?”

“薛仁貴之後人,聖人當年避難時便是託身於他家中。”

“什麼?那郭子儀豈不是要輸了?!”

“怎麼辦?”

“……”

郭子儀也已得到了薛嶄趕到的消息,不慌不忙地調了一支兵馬前去抵擋。

今日,薛嶄倒有些能充當破局的奇兵的樣子,可惜,此人還是太年輕了,或許是關心則亂,一路狂奔過來,趕到戰場時已是人馬力竭,難以提速形成氣勢如虹的衝擊。

薛仁貴的子孫雖不錯,但還差點火候。

在郭子儀眼裡,今日這場仗基本已經結束了,雙方難分勝負。若一定要說,他這邊的損失確實稍大一些,可一場仗絕不是看一時。

最後的結果纔是結果,且勝者爲王、敗者爲寇。

正此時,外面響起了吆喝聲。

“不許進!大帥正在指揮……”

“讓開!”

郭子儀轉頭看去,滿眼紅紅紫紫的,卻是一衆朝廷重臣火急火燎地趕來了。

“郭子儀!你好大的膽子!”

還未到面前,已有官員大聲呵斥了起來。

“我等前來京郊接天子儀駕,你這是在做什麼?公然造反?還不快下令罷兵,向聖人負荊請罪!”

此前,變法與郭子儀無關,他也無心摻和。是因爲劉整造反,傳言天子駕崩,他才奉了中書省的公文趕到長安。

之後是因爲洛陽變亂,他纔在這些人的苦苦勸說下同意擁立李玢。

事到如今,他還在堅持維護李唐宗廟,這些人又已變了臉。

“咣”的一聲,郭子儀二話不說,冷着臉道:“老夫不是爲了保你們的幾畝田興兵,更不受你們指使,此時在作戰,都退下!”

“作戰?你在與聖人作戰!”

“他既是薛逆,我有守土之責,便不能放他入長安。”

郭子儀的立場與這些人不同,並不在乎變法,只在乎薛白的姓名,而這恰恰是旁人根本不在乎之事。

在追逐利益的人們面前,他這點堅守顯得有些可笑。

“郭子儀,你憑什麼說聖人是薛逆?不錯,他當衆說了託身避難時的名諱,因爲他當年就是叫那個名字!誰也不能否認他是薛白,但更不能否認的是,他是大唐血脈,是玄宗皇帝與先帝傳位之人。”

郭子儀不想理會這種詭辯,往戰場的方向看去。

就這短短一瞬間,戰場局勢已發生了變化,他沒時間與這些人扯。

可那詭辯卻越來越多。

“陛下有什麼錯?他寄身於薛白之身份,乃因受到三庶人案的迫害。即位猶不忘往昔,可見他是念舊情之人。”

“是啊,李峴謀逆,誹謗君上,致使陛下大怒,纔有如今洛陽的大案。郭子儀,你是李峴的同黨嗎?!”

這些毫無風骨的話,連李棲筠都聽不下去。

被收繳田畝奴隸時就大罵薛逆,眼看打不過了又迫不及待爲陛下辯護,所謂簪纓世家,終究是逃不過人性的貪婪與懦弱。

“都下去!”

郭子儀已經沒時間糾纏了,必須專注於戰場,命令士卒將這些官員全都驅趕下去。

此時從戰臺上肉眼可見,薛白的兵馬已漸漸形成了優勢。

一些官員擔心薛白一旦贏了要秋後算賬,決心在此時立下功勞。

“搶了他的令旗!”

也不知是哪個官員忽然喊了一句,竟是真撲過去搶那正在揮舞的令旗,引得一衆官員哄搶。這在平時是大罪,可這些人都是披紅披紫的朝廷衆臣,遂使得戰臺上的士卒根本不敢揮刀相向。

“不許再戰了,我要護駕……”

“護駕!”

灞水河畔的戰場上,廝殺還在繼續。

士卒們在血泊裡摸爬滾打,爲着旁人的利益賭上性命廝殺。

戰臺上,公卿貴胄們哄搶着令旗,像是在菜市爭搶一塊肉的一羣狗……

第512章 眷留皇位第516章 魚目混珠171.第168章 以小見大第465章 大局第451章 風吹去第365章 救星第340章 提議第586章 謀定而後動151.第148章 各表一枝187.第184章 世族第619章 黑手第381章 誰更執拗98.第98章 御狀68.第68章 青玉案第394章 北風行第341章 互幫互助339.第331章 天下本無事114.第114章 踏青第344章 西南176.第173章 世故第531章 主戰場第465章 大局56.第56章 爭取77.第77章 孝子274.第270章 歸不歸328.第320章 軍器第629章 羣魔亂舞295.第289章 滿月宴第397章 小團體342.第334章 食子第457章 思長安168.第165章 風花雪月第541章 委任主將206.第203章 不矜細行27.第27章 邊軍履歷第501章 痛失第370章 移棺47.第47章 羅織罪名第454章 身份第433章 南下剿賊345.第337章 瞞住82.第82章 自立門戶31.第31章 尋親165.第162章 志不滅第603章 書僮第633章 風雪故人來第541章 委任主將244.第241章 點燃第418章 亂起65.第65章 衆裡尋他第546章 印象62.第62章 上架感言第492章 大雨第345章 本沒有路第431章 明堂第339章 一場遊戲第545章 大江東去第389章 一條船上的人第340章 提議196.第193章 初奏160.第157章 君自抉擇第369章 情敵335.第327章 哪吒第4章 良娣第611章 陷害246.第243章 欲令其亡,必令其狂第362章 君臣情義30.第30章 勢力網第409章 壯膽61.第61章 門第第601章 最後的手段207.第204章 天寶文萃第538章 親政第551章 監國太子52.第52章 贈禮第564章 俗世的快樂99.第99章 得寶歌第452章 長安亂188.第185章 衣冠戶第448章 驅狼吞虎第570章 融洽166.第163章 謀職154.第151章 造相第382章 同宗第387章 岩羊第517章 《春秋》第555章 克勤克儉第573章 舊部84.第84章 骨牌第539章 盛世再現第409章 壯膽第411章 心急第402章 妙法選官204.第201章 還債292.第286章 授人以柄343.第335章 秘會319.第311章 禮成第371章 瘦死的駱駝113.第113章 家宴第414章 傳承
第512章 眷留皇位第516章 魚目混珠171.第168章 以小見大第465章 大局第451章 風吹去第365章 救星第340章 提議第586章 謀定而後動151.第148章 各表一枝187.第184章 世族第619章 黑手第381章 誰更執拗98.第98章 御狀68.第68章 青玉案第394章 北風行第341章 互幫互助339.第331章 天下本無事114.第114章 踏青第344章 西南176.第173章 世故第531章 主戰場第465章 大局56.第56章 爭取77.第77章 孝子274.第270章 歸不歸328.第320章 軍器第629章 羣魔亂舞295.第289章 滿月宴第397章 小團體342.第334章 食子第457章 思長安168.第165章 風花雪月第541章 委任主將206.第203章 不矜細行27.第27章 邊軍履歷第501章 痛失第370章 移棺47.第47章 羅織罪名第454章 身份第433章 南下剿賊345.第337章 瞞住82.第82章 自立門戶31.第31章 尋親165.第162章 志不滅第603章 書僮第633章 風雪故人來第541章 委任主將244.第241章 點燃第418章 亂起65.第65章 衆裡尋他第546章 印象62.第62章 上架感言第492章 大雨第345章 本沒有路第431章 明堂第339章 一場遊戲第545章 大江東去第389章 一條船上的人第340章 提議196.第193章 初奏160.第157章 君自抉擇第369章 情敵335.第327章 哪吒第4章 良娣第611章 陷害246.第243章 欲令其亡,必令其狂第362章 君臣情義30.第30章 勢力網第409章 壯膽61.第61章 門第第601章 最後的手段207.第204章 天寶文萃第538章 親政第551章 監國太子52.第52章 贈禮第564章 俗世的快樂99.第99章 得寶歌第452章 長安亂188.第185章 衣冠戶第448章 驅狼吞虎第570章 融洽166.第163章 謀職154.第151章 造相第382章 同宗第387章 岩羊第517章 《春秋》第555章 克勤克儉第573章 舊部84.第84章 骨牌第539章 盛世再現第409章 壯膽第411章 心急第402章 妙法選官204.第201章 還債292.第286章 授人以柄343.第335章 秘會319.第311章 禮成第371章 瘦死的駱駝113.第113章 家宴第414章 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