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第204章 天寶文萃

五月中旬,天氣已稍有些燥熱。

李隆基待賈昌、王準還是好的,正一邊與楊銛等人打骨牌,一邊觀看鬥雞。

“華清宮已擴建完善了,待到天熱了,內兄與朕一道過去住些日子。”

私下裡,李隆基稱楊銛爲內兄,以示他是個頗有人情味的君王。

“多謝聖人恩典。”楊銛似乎心中有事,一說話,打牌的動作便稍有些慌忙起來。

“怎麼?有事稟奏?”

“是,得了薛白的請託。”楊銛也不多說旁的話來引出目的,老老實實道:“他想爲王昌齡謀個著書郎的官職、文萃報主編的差遣。”

多大的官,替旁人謀職?

“他包攬此事不因他的官位,畢竟是臣的義弟。”

李隆基摸着牌,目帶思量,指腹感受着牌上的紋路,漫不經心道:“他與王昌齡熟識?”

說話間,把手裡的牌推出去,李隆基不看牌桌,而是瞥了一眼鬥雞場上,押了王準調教的那隻鬥雞。

楊銛道:“稱不上熟識,那些人慣是那見面就掏心掏肺的樣子,阿白年輕,經不住這等“意氣相投’。”

“相逢意氣爲君飲,王維的詩不錯。”李隆基道:“王昌齡……年歲大了以怨氣太重,春怨秋怨閨怨長信怨,呵,漸漸還不如李白。”

“臣愚鈍,不懂詩。”

“你就是不懂詩,才讓人罵了還替人說話。呵,人生意氣好遷捐,只重狂花不重賢。”

被這般輕叱了一句,楊銛不敢多言此事,認真打牌。

王準恰好過來領恩賞,聽了君臣的對話,帶着小心,賠笑道:“臣聽聞,王夫子剛到長安沒多久,就到處譏謗聖人。”

“聽誰說的?”

“一個歌姬說的。”

李隆基揮揮手,道:“朕不與他計較。”

‘聖人寬厚。”

李隆基確實是寬厚的,幾次被王昌齡指代爲“漢武帝”“漢成帝”來抱怨了,依舊不生今日也只是不答應楊銛給王昌齡遷官的要求罷了。

次日,吏部。

達奚珣特意把杜有鄰喊到公房中,叱責了一頓。

“我早早命你辦事,你百般推諉,如今違逆了聖意,看你如何是好!”

“少冢宰息怒,下官已將貶遷文書送往江寧….

杜有鄰其實不擅長官場上這些虛與委蛇,一臉尷尬站在那。

反而讓達奚珣感到無趣。

“夠了,還敢糊弄我,文書已給你簽好了。王昌齡即日貶遷龍標,不得逗留,你親自去辦。

“喏。”

“喏。”

因此事,杜有鄰都有些不太想在吏部待了,權柄全是官長的,一天到既罪責的事。

他到了秘書省,眼看衆人熱火朝天都是在做文章事,心中不由十分羨慕,看來看去,覺得若是蔣將明升個官,把秘書丞的位置讓出來,就是個很讓人滿意的官職。

“怎麼?想遷任秘書省了?”陳希烈忽然從走廊過來,招了招手。

“見過左相。”

“老夫與你說的還算話。”陳希烈笑道:“待邸刊院官職設立,本相當爲你舉薦。”

“多謝左相。”杜有鄰道:“下官已與薛白說過了,他大概也是同意的,若能給他一個好的畿縣官職。

“不急,暫時而言,邸刊院還離不開他。但本相一定會留意。”

這一番話說過,雙方都很滿意。

陳希烈又道:“老夫先走,你再慢慢辦差。”

他纔不希望讓人誤會是他貶謫了王昌齡,連忙避了。

杜有鄰見此情形,哭笑不得,詢問了一些吏員、找到刊報院,只見王昌齡正獨自一人在收集書稿。

後方的院內一片繁忙,也不知是在做什麼。

“王大兄,見諒了。”

杜有鄰侷促地行了一禮,遞上一本《曲江集》,道:“這是我贈你的禮物。”

“多謝。”王昌齡笑了笑,“我行李都收拾好了,明日便可走。

“是,龍標縣雖貧瘠荒蕪……畢竟還是去當官。”杜有鄰遞過文書,說不下去,問道:“薛郎呢?

“他公務在身,由他去忙吧。”

王昌齡才被調回長安沒幾日,卻又被貶到龍標縣了。

他出了長安,揮揮手,向東去了。

薛白沒有去送行,只是督促着工匠雜役們把剛印出來的《天寶文萃》發散出去。

他則依舊帶了幾份報紙,進宮覲見。

李隆基接過報紙時,神色有些隨意,然而,目光落在那第一首詩上,他眼神已迅速認真起來。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這詩太過奇特,且恰好很符合李隆基的經歷與喜好,甚至讓他低聲唸了出來,之後讚不絕口。

朕倒未想到,市井間竟還有這般有詩才者,倒也巧妙。

繼續看,下面竟還有個詩評,述了此詩的不妥之處,還爲這詩補了幾句。

李隆基喜歡這詩,見有人批評,先是搖頭,但又因對方實在是言之有理又微微點頭,道:“評詩者是個高人啊。”

“是。”薛白應道。

之後接連有幾首好詩,如“游魚牽細藻,鳴琴好音。誰知遲暮節,悲吟傷寸心”,李隆基也很喜歡,對這《天寶文萃》好感倍增。

直到下一首詩映入他的的眼簾。

詩題赫然是《嘲李林甫》。

這詩寫得不好,用韻也不太對,形制更是如打油詩,偏是讀起來十分好記。

其中有些罵李林甫的句子十分直接,如“朝野共賀遺賢少,月堂曾致幾家殘”,“哥奴何止作郎官,宰相其實識字難。”

再看詩評,把這詩的水準批駁得一塌糊塗,稱“不可稱之爲詩”。

但那評詩者最後話鋒一轉,評了一句“唯膽氣雄也!

李隆基擡手一指薛白,想要罵幾句,但其實他也沒那麼生氣,畢竟這詩嘲罵的是李林甫,又不是天子。

再往下看,大部分都是精挑細選的好詩,但偶爾也能見到些鍼砭時弊的詩,嘲楊銛、陳希烈的都有。

甚至還有一首嘲薛白的,詩云“且試一曲《鬱輪袍》,金榜題時忘姓名”,把王維也一道嘲諷了。

就這樣時而看詩,時而看市井間的嬉笑怒罵,李隆基不知不覺已將一份文萃報看到了最後。

最後,則是評詩者留了一句總評。

“野無遺賢乎?!

李隆基笑着搖頭不已,把手裡的報紙拍在御案上,意猶未盡,既覺得不能放任如此薛白以及刊報院的行事,又覺無傷大雅,反而有些意趣。

總比一天到晚把他比作漢武帝、漢成帝要好。

“這些詩評,可是你寫的?

“回陛下,不是。”薛白應道:“這些詩作都是王昌齡篩選的,詩評也都是他寫的,聖人看版頭的署筆便知。”

李隆基目光看去,果然看到“秘書少監陳公督刊”“纂修使王昌齡主編”

“校書郎薛白副編”。

“豎子,你耍心眼,算計好了要幫王昌齡。”

“回陛下,我是認爲王大兄有才華,適合操刀此事,才請國舅爲他謀官。”薛白道:“此爲知人善任吧?。

李隆基微微嘆息,道:“朕若非欣賞他的才華,早讓他埋骨嶺南了,召王昌齡覲八九品官的貶遷自是不必稟報給聖人的,因此,殿上只有薛白知道王昌齡已經被遷往龍標縣了。

他卻不說。

任由宦官們一聲聲把聖人的旨意傳下去。

“傳旨,召王昌齡覲見!。

紙覆在刊版上,毛刷輕輕刷過,接着便換下一張,《天寶文萃》還在印刷着,疊好,一部分在長安發散,也有一部分隨着船隻沿黃河而下,送往州縣。

有人策馬追上了王昌齡,將他帶回長安。

“白花原頭望京師,黃河水流無盡時。”

“窮秋曠野行人絕,馬首東來知是誰。”

“詩家夫子王江寧,王夫子刊我的詩了!”

朱雀大街上,有一衣着樸素的年輕書生高高揚起手裡的報紙,瘋了一般地喊道:我的詩終於有人看到了!

當即有行人轉身看向他,問道:“你做的是哪首詩?”

“白玉非爲寶,千金我不須。憶念千張紙,心藏萬卷書!”

“這詩是你作的?你便是報上說的葉平?”

“哈哈哈,有人知道我的名字了!有人知道我的名字了!”

年輕書生狂笑着,不再回答那些路人,自揚長而去。

他走過朱雀大街,拐進城南他暫時租住的昌樂坊,臉上的笑意始終未消。

長安城北貴南賤,昌樂坊住的都是貧苦之人,每年各地的流民若能到長安,常常會聚集在這附近,等着賣身爲奴。

一間許多人分賃的宅院前,正有個衣着華貴者站在那,似在挑奴婢,一見年輕書生,便上前打了個招呼。

“敢問,可是葉平郎君?”

“我不是甚郎君,你是誰?”

“鄙人康樂,乃是長家康記商行的管事,我家阿郎讀了郎君的詩,十分仰慕,想邀郎君到家中赴宴,不知可否?

喜歡我的詩?!”葉平大喜,笑容當即更爲燦爛,眼神清澈,顯得很單純。

他還只是個沒什麼城府的年輕人……幾日後便娶了康家那並不漂亮的女兒。

成婚當日,他喝醉了,卻還是很高興。

“謝丈人資助我參加秋閨貢試,我定勤學苦讀,不負丈人厚望!”

除了感謝他的丈人,到了婚房,葉平首先把懷裡的兩份報紙放好,以免一會壓壞他知道就是這兩份不起眼的報紙改變了他的人生。一份讓他立志,一份給了他一

個苦苦追尋卻不可得的展示才華的機會。

薛白知道,自己必然改變了一些人的命運。

一些原本會默默消亡,留不下任何名字的人,也許會因他的所作所爲,命運被徹底顛覆。

他等在宮門外,等到王昌齡面聖之後出來。

“王大兄還去龍標嗎?”薛白問道。

“不去了。”王昌齡道:“聖人要能再看到市井間好的詩句,也要看到我不知好歹的詩評……多謝薛郎了。

“希望我真的有幫到王大兄。

這句話有些不合禮數,薛白卻說得很真誠。

他希望由此開始,王昌齡能免於原本的命運。

兩人並肩往秘書省走去,談論的多是關於邸報,關於文萃報。

“開宗明義,這兩份報的宗旨都是一樣的,爲往聖繼絕學,只希望刊報院不管往後它們落在何人的手裡,都是如此。”

“那這便是規矩了,刊報院的規矩。”王昌齡道:“也是我授官之日,該記下的規矩。”

“希望如此吧。”薛白道:“我猜測,一旦刊報院成熟並從秘書省獨立出來,左、右相爭不到這個權力,聖人該會從宮中遣宦官操持此事。”

“宦官?”

王昌齡撫須嘆道:“一把年歲了,還要聽命於宦官啊。”

“王大兄到時再罵他便是。”

“哈哈。”

“待到那時,我大概也得遷官了。”薛白道。

王昌齡覺得刊報院不能少了薛白,卻一句話都沒有勸。

因他知道薛白還想要更遠大的前途,一如他年輕之時,而二十年前他沒能走通的路,他希望薛白能走通。

陳希烈沒有讓吏部再送注擬過來,而是把杜有鄰遞來的那張升王昌齡爲著作郎、纂修使的注擬拿出來,蓋上印章遞還回去。

這是聖人的旨意,他也無可奈何。

“以索鬥雞的容人之量,只怕是要暴怒如雷了。”

心中這般想着,陳希烈本以爲李林甫會給薛白一點厲害瞧瞧。沒想到,等了多日,右相府竟是毫無動靜。

對此,他十分不解,不由試探了達奚珣。

“左相,未免太低估了右相的心胸。”

“是老夫以己度人了,只是覺得,薛白如此張狂。

“右相之所以讓王昌齡遷官,因他不矜細行,不適合在江寧爲縣丞罷了。”達奚珣道:“但爲著作郎,這是適合的。

陳希烈讚道:“右相真是公允啊。”

話雖如此,這一刻開始,他忽然沒那麼怕李林甫了。

當破家滅門的索鬥雞忽然大度起來,原本那駭人的威懾力頓消,給人一種“哥奴莫不是老了纔開始心軟”的感覺。

陳希烈再想到他與楊銛聯合把持相權的傳聞,看法就有些不同了。

當然,眼下他也只敢悄悄想一想而已,更重要的還是一點點掌握更多的權力。

見過達奚珣之後,陳希烈當即又去見了薛白,表明了親近之意。

“此次《天寶文萃》刊了罵右相與左相的詩文。”薛白反而顯得有些疏遠,“確是我的疏忽。”

“無妨,無妨,老夫豈會因此介意?”

“左相大度。”薛白執禮應了,但不等陳希烈開口說正事,又道:“我還有要務,這便告辭了。”

“欸,老夫是秘書少監,有何要務不可與老夫一道辦的?”

薛白故作爲難,道:“我也該去一趟太樂署了,告辭。”

“這....”

陳希烈這纔想起來,薛白如今也是有兼職的人了,對這豎子也無可奈何。

“此時去太樂署,只怕是刊報院之事他完全理順了啊。

五月底,揚州。

江南美景如畫,石拱橋上忽有人用吳儂軟語高喊道:“買《天寶文萃》,看大唐詩歌。”

“兀那小童,給我一份。”

恰有一羣文人圍了過來,議論紛紛。

“聽聞是詩家夫子王江寧被貶龍標前辦的報,然也?”

“對對,快買吧。”

一艘小船隨波而下,有一四旬男子正躺在船中飲酒。

船從橋下過,這男子聽得議論,忽起身問道:“你等在說什麼?”

“《天寶文萃》,王江寧被貶龍標前辦的報,買嗎?”

“買,快。”

一串錢幣徑直被扔到橋上。

“可要不了這麼多。

小童見船已遠去,連忙用報紙包了多出的錢幣,往那船上擲去,正好砸到那中年男子。

“啊,先生沒事吧?”

船已遠,未有回答。

只是遠遠地忽有歌聲響起,歌聲悲愴。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161.第158章 東宮主力第440章 威嚴落地242.第239章 地頭蛇第576章 紅丸第468章 玩火自焚第4章 良娣第385章 亡羊補牢185.第182章 大鬧仙台第552章 少陽院第367章 獻俘238.第235章 誰負責185.第182章 大鬧仙台第601章 最後的手段83.第83章 策論260.第258章 分化與抱團第582章 斬草除根第469章 貴庶323.第315章 隱相第505章 招降323.第315章 隱相第471章 郡王第558章 和睦136.第133章 歲考343.第335章 秘會第401章 擺棋338.第330章 疑惑283.十月總結、活動預告(感謝月票金主“捏嗎”)84.第84章 骨牌第518章 整合173.第170章 定角第559章 最有資格第505章 招降第372章 彭娥51.第51章 勿論真假第424章 自欺欺人81.第81章 鄰居第388章 交朋友第553章 執政第475章 平涼對策219.第216章 掩蓋的真相196.第193章 初奏第427章 傳檄193.第190章 吏部試162.第159章 切割15.第15章 大理寺第413章 取捨第562章 邦交336.第328章 最壞的打算81.第81章 鄰居第375章 私怨第592章 叫板朝廷105.第105章 局外人77.第77章 孝子294.第288章 冬至276.第272章 當歸19.第19章 欺上門第438章 都是對的144.第141章 書坊251.第249章 銅幣109.第109章 手掌心第484章 上進的夥伴177.第174章 開春第525章 戰河陽第8章 歸途118.第118章 人情336.第328章 最壞的打算第548章 殿下98.第98章 御狀61.第61章 門第266.第264章 定罪第502章 摯愛176.第173章 世故276.第272章 當歸第461章 餘燼329.第321章 汝陽三鬥始朝天321.第313章 道姑第449章 喜與狂22.第22章 置身事外211.第208章 空穴來風95.第95章 讒言99.第99章 得寶歌第602章 就食第373章 狎臣309.第303章 獻策143.第140章 水調曲第593章 決心第354章 龍尾關第457章 思長安第449章 喜與狂第404章 雁門老將行312.第306章 潔身自好17.第17章 還家337.第329章 技窮265.第263章 審判第616章 弒君的刀145.第142章 改變第606章 一點小改變第11章 無賴第455章 速去速回283.十月總結、活動預告(感謝月票金主“捏嗎”)
161.第158章 東宮主力第440章 威嚴落地242.第239章 地頭蛇第576章 紅丸第468章 玩火自焚第4章 良娣第385章 亡羊補牢185.第182章 大鬧仙台第552章 少陽院第367章 獻俘238.第235章 誰負責185.第182章 大鬧仙台第601章 最後的手段83.第83章 策論260.第258章 分化與抱團第582章 斬草除根第469章 貴庶323.第315章 隱相第505章 招降323.第315章 隱相第471章 郡王第558章 和睦136.第133章 歲考343.第335章 秘會第401章 擺棋338.第330章 疑惑283.十月總結、活動預告(感謝月票金主“捏嗎”)84.第84章 骨牌第518章 整合173.第170章 定角第559章 最有資格第505章 招降第372章 彭娥51.第51章 勿論真假第424章 自欺欺人81.第81章 鄰居第388章 交朋友第553章 執政第475章 平涼對策219.第216章 掩蓋的真相196.第193章 初奏第427章 傳檄193.第190章 吏部試162.第159章 切割15.第15章 大理寺第413章 取捨第562章 邦交336.第328章 最壞的打算81.第81章 鄰居第375章 私怨第592章 叫板朝廷105.第105章 局外人77.第77章 孝子294.第288章 冬至276.第272章 當歸19.第19章 欺上門第438章 都是對的144.第141章 書坊251.第249章 銅幣109.第109章 手掌心第484章 上進的夥伴177.第174章 開春第525章 戰河陽第8章 歸途118.第118章 人情336.第328章 最壞的打算第548章 殿下98.第98章 御狀61.第61章 門第266.第264章 定罪第502章 摯愛176.第173章 世故276.第272章 當歸第461章 餘燼329.第321章 汝陽三鬥始朝天321.第313章 道姑第449章 喜與狂22.第22章 置身事外211.第208章 空穴來風95.第95章 讒言99.第99章 得寶歌第602章 就食第373章 狎臣309.第303章 獻策143.第140章 水調曲第593章 決心第354章 龍尾關第457章 思長安第449章 喜與狂第404章 雁門老將行312.第306章 潔身自好17.第17章 還家337.第329章 技窮265.第263章 審判第616章 弒君的刀145.第142章 改變第606章 一點小改變第11章 無賴第455章 速去速回283.十月總結、活動預告(感謝月票金主“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