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佛道傳法,各憑本事】

馬蘭港。

比之王淵登陸的時候,此港明顯又繁華許多。

只因首相王崇,奉天竺王之命,將全國港口的商船入港稅降低半成,將港口泊位費降低一成,將港口的商鋪稅降低一成半,取締天竺棉會對印度貿易的壟斷。同時,嚴懲對漢人商賈的吃拿卡要,稅務官一個個都變得清廉起來(只對漢人清廉)。

於是乎,無數商賈蜂擁而至。

就連擁有貨源的陸商,都帶着僕人和夥計,出海到天竺這邊來經商。這些人雖然沒有海船,但往往跟海商有牽連,在天竺港口購得貨物,轉而以港口爲起點,向着天竺內陸輻射經營。

又是十多艘海船進港靠岸,碼頭上的漢人嘖嘖稱奇,因爲除了正常移民之外,竟還有三千多個和尚道士。

這些出家人,在大明多屬非法,因爲朝廷頒發的度牒文書有限,甚至寺廟道觀也需要領到合法執照。

沒有執照,沒有文書,香火再旺盛也是假和尚、假道士。

不過嘛,這次的兩位領頭人,確屬正兒八經的真和尚、真道士!

笑巖德寶,俗姓吳,字月心,號笑巖,法名德寶。北京人,錦衣衛籍,父母早亡,幼時家貧,二十二歲出家,先學禪宗,兼修淨土,遊歷全國,遍訪高僧,曾隱居終南山,至今不過三十多歲。此僧淡漠名利,不喜喧囂,見解獨到,後世呼爲“笑祖”。

周玉真,弘道真人周思德之六世孫,北京道錄司正八品官員。

德寶禪師常年雲遊四海,幾個月前在福建某寺掛單。結果,那座寺廟被朝廷取締,全體僧衆被押赴出海。笑巖德寶擁有合法度牒,本來不關他的事,結果聽說天竺佛教不昌,王淵要召集僧衆在天竺傳教,德寶禪師立即主動報名出海。

如果說,德寶禪師前往印度,是出於弘揚佛法的大願,那周玉真則純屬跳槽。

當年朱棣靖難,身邊有一僧一道,僧爲姚廣孝,道爲周思德。

周思德學道於龍虎山,精通五雷正法,常給朱棣測算兵事吉凶。奪位成功之後,朱棣在北京修“天將廟”,後經歷次改名定爲“顯靈宮”,負責主持皇家祭祀活動。顯靈宮歷代住持,也在朝天宮擔任要職,而朝天宮則是百官祭祀之前學習禮儀的地方。周思德,即爲天將廟第一代住持,也是朝天宮第一代住持,負責統領全天下的道士。

周玉真作爲周思德的六世孫,大哥繼承了顯靈宮住持之位,他則在朝天宮教導百官祭祀禮儀(並非住持)。

有甚意思?

聽說王淵要在天竺大興道法,周玉真立即報名出海,還帶上老婆、兒女和十多個弟子。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 看書領現金紅包!

王淵曾經擔任禮部尚書,跟周玉真雖然不經常碰面,但他們也算是老熟人。憑藉這層關係,周玉真甚至幻想做天竺國師,可不比在大明當禮儀老師強得多?

抓鬮抽出上百個和尚道士,他們將在沿海港口傳播宗教,有幾個乾脆直接在馬蘭港。

道士們的辦公場所是現成的,因爲馬蘭港就有一座天妃廟。

和尚們也領到一筆經費,可在馬蘭港修建佛寺。但經費有限,如果想把寺廟修大點,還得找當地的善男信女們衆籌。

其餘出家人,都被帶去沛陽,由朝廷統一安排任務。

周玉真背插寶劍,手持拂塵,半路上跟德寶和尚聊天:“嘿,禿驢,這可是回到你們祖師爺的地盤,可曾想好了該怎樣傳播佛法?”

德寶禪師雙手合十說:“阿彌陀佛,先學會說本地話。貧僧也通梵文,可此地百姓卻不會說梵語。”

“也對,得先學說本地話。”周玉真點頭道。

衆人途經一村落,吠舍種姓的大地主,帶着首陀羅種姓的僕人,殷勤端來一鍋鄉村美食,供負責移民的官員們享用,同時好奇打量那一大堆光頭。

“去吧,不會找你們的麻煩。”官員揮手說。

這幾個官員,其實應該算吏員,皆爲濟世派弟子,負責把移民從港口帶去首都。

天竺官制,模仿大明,共有九品十八級。

但是,官吏並不嚴格區分,吏員共有五品十級,可因政績而升爲品官。

王淵正在琢磨着開科取士,而且就算是進士出身,也必須從一品吏做起,只不過升得肯定比其他人更快。如果真有底層吏員很牛逼,可從小吏一直升到五品官(市長級別),繼續再升就得去“翰林院”觀政深造。

天竺國的“翰林院”,屬於國王的智囊機構,同時直管“沛陽大學”,翰林院官員多爲大學老師兼任。

同時,“翰林院”也是學術機構,分爲:史學科、文學科、理學科、物理科、財學科和宗教科。

史學科,顧名思義,協助禮部編撰《歷史》教科書。

文學科,研究文學藝術,協助禮部編撰《語文》教科書。

理學科,就是儒家那一套,以王淵的憲法爲綱,負責研究“天竺理學”,爲漢人移民擴張提供道德、法理支持。協助禮部編撰《語文》教科書。

物理科,研究科學技術,協助禮部編撰《力學》、《天文》、《化學》、《地理》等教科書。

財學科,研究經濟問題。

宗教科,研究宗教問題,協助禮部制定宗教發展計劃。

地主得到移民官吏的許諾,知道自己不會被趁機盤剝,頓時歡天喜地的更加奉承。

這是從馬蘭港到沛陽的必經之地,印度土著們已經有了心得,腰間掛着小牌子(白澤佩)的人,一般都不會做出欺壓老百姓的事情。如果掛着大牌子,那就不好說了,純看官吏的個人品德。

德寶禪師吃着餅子,卻見道旁有十多個衣衫襤褸、身形污穢之人,正遠遠趴在地上看他吃東西。

德寶禪師立即起身,將自己手中的餅子,平均分爲十多份遞出。

那些人也不知道感謝,只是朝和尚謙卑微笑,雙手捧着接餅,不敢跟和尚身體觸碰。

一個濟世派官吏過來,說道:“禪師,這些都是賤民,在天竺遍地都是。你救得了一人,卻救不了萬人。”

“賤民?”德寶禪師瞬間想起佛經內容,嘆息說,“原來是旃檀羅。”

道士周玉真也走過來,蹲在一個渾身浮腫的賤民跟前。他攤手抓住賤民的手腕,賤民嚇得瑟瑟發抖,周玉真號脈之後說:“沒什麼大毛病,就是餓的。”

說着,他又去號另一個賤民的脈搏:“這人才是真病了,可惜道爺我手裡缺少藥材。”

周玉真讓弟子捧來大釜,將囊中的冷開水倒出。突然他掏出一張符紙,口中唸唸有詞,符紙無火自燃,然後將符灰浸入水中,對帶隊官吏說:“告訴他們,喝下符水,心中默唸靈寶天尊,只要虔誠篤信,就能削去百病。”

隨行官吏,只有一個會本地語言。

這人還沒來得及說話,十多個賤民就慌忙跪拜,直接把周玉真當成了神明。

印度神明無數,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紀,你在街頭跪拜一條長相奇特的狗,也會有很多人跟着你一起跪拜。

而周道士自燃符紙,對這些賤民來說堪稱神蹟。

官吏把周玉真的話複述一遍,這些賤民紛紛爭搶符水,心中默唸靈寶天尊的尊號。

德寶禪師看得極度無語,讓官吏轉述道:“你們的祖先叫旃檀羅,本來是一位國王,但他發誓要滅盡釋迦族。有一仙人,將釋迦族的子嗣救出,藏在田間牛糞當中,釋迦族才得以延續。因此,旃檀羅的子孫被罰作賤民,身穿垢衣,面目污穢。佛陀成道之後,旃檀羅的轉世痛改前非,皈依佛法,廣行善事。佛陀不計前怨,爲其說法,終成正果,是爲旃檀羅尊者。爾等若能皈依佛法,廣行善舉,亦可得脫賤民之身。”

在官吏翻譯之後,賤民們聽得瞠目結舌。

原來咱祖上也闊氣過,居然還是一個國王,因爲得罪什麼釋迦族,所以被世代罰爲賤民。

賤民們紛紛詢問,如何才能皈依佛法,於是德寶禪師開始給他們講法。

當移民隊伍離開此村落時,全村的賤民都主動跟隨,他們拖家帶口綴着和尚,似乎多聽幾場法就能擺脫賤民身份。

周玉真撇撇嘴,吐槽道:“這和尚,慣會蠱惑人心!”

161【王二郎,快上來觀燈】614【欺師滅祖】070【巨嬰才子】664【大明欽賜葡萄牙國王金印】095【明代流行歌曲】261【進擊的滿速兒】176【學術團體壯大】696【政治交易】777【印度神裔,亦爲炎黃子孫】555【皇帝憋出的大招】228【半步聖人與三態論】447【皇帝的鬱悶】188【一得一失】503【難難難!】353【蒙古小王子來啦】586【文藝復興】237【殺不盡的貪官污吏】425【狀元炭】678【商賈如猛虎,當在籠中臥】286【鄭和航海圖】224【北堵南疏】624【立威】544【家風】359【驍將衝鋒】062【故人東去】574【就怕皇帝太有心】217【皇帝的反擊】399【文官和太監聯手】438【泰州學派】137【陪皇帝睡覺】332【開刀要選大老虎】279【賜服鬥牛,冠加三英】189【王門心學之物理學派】392【果是佞臣】704【太師】689【王公子的殷洲之行】652【巴拿馬姓朱】286【鄭和航海圖】345【總督見總督】060【神童的附帶作用】213【經筵大會和奇葩修撰】583【又是金礦!】【延嘉十九年——西元1644】684【半月戀情】597【宗室改革】280【策馬天街,輦趨豹房】110【強點狀元】(爲盟主“起點八百萬大雕騎士總教頭”加更)084【回家】541【老友進京】305【控制杭州】461【新大陸】329【觀世音菩薩化女經】709【權力交替】135【一喜一悲】432【陸完】549【天竺棉會】040【一字之別,道統之爭】770【血腥與擴張】696【政治交易】366【一代英主窩囊死】780【腦袋抽風的波斯皇帝】401【再臨杭州】451【王崇】737【什麼是友軍?】307【請納小女爲妾】341【總督鍊鋼】586【文藝復興】595【公主與駙馬】123【嬌兵怨將】100【縣官出來收屍啦】485【大禮】558【夜戰】216【新一批學生】006【優等生待遇】774【七公子要結婚了】405【改良計時制度】225【洞房花燭夜】437【大家一起壞規矩】036【自省】236【一言不合就抄家】387【王大爺威武】378【喜峰口】215【又是一個同道】521【火車與鐵路】636【大案要案】488【俞大猷】531【又是爛仗】455【來人,給將軍們吃餅】557【線膛槍初戰】131【硬仗】373【步步緊逼】367【朱厚照殺瘋啦!】262【堅壁清野】469【機關算盡太聰明,不如陪皇帝釣魚】074【同科四舉,一寓三元】361【天子旗仗】610【六聖西行】005【以理服人】622【實幹纔是硬道理】366【一代英主窩囊死】
161【王二郎,快上來觀燈】614【欺師滅祖】070【巨嬰才子】664【大明欽賜葡萄牙國王金印】095【明代流行歌曲】261【進擊的滿速兒】176【學術團體壯大】696【政治交易】777【印度神裔,亦爲炎黃子孫】555【皇帝憋出的大招】228【半步聖人與三態論】447【皇帝的鬱悶】188【一得一失】503【難難難!】353【蒙古小王子來啦】586【文藝復興】237【殺不盡的貪官污吏】425【狀元炭】678【商賈如猛虎,當在籠中臥】286【鄭和航海圖】224【北堵南疏】624【立威】544【家風】359【驍將衝鋒】062【故人東去】574【就怕皇帝太有心】217【皇帝的反擊】399【文官和太監聯手】438【泰州學派】137【陪皇帝睡覺】332【開刀要選大老虎】279【賜服鬥牛,冠加三英】189【王門心學之物理學派】392【果是佞臣】704【太師】689【王公子的殷洲之行】652【巴拿馬姓朱】286【鄭和航海圖】345【總督見總督】060【神童的附帶作用】213【經筵大會和奇葩修撰】583【又是金礦!】【延嘉十九年——西元1644】684【半月戀情】597【宗室改革】280【策馬天街,輦趨豹房】110【強點狀元】(爲盟主“起點八百萬大雕騎士總教頭”加更)084【回家】541【老友進京】305【控制杭州】461【新大陸】329【觀世音菩薩化女經】709【權力交替】135【一喜一悲】432【陸完】549【天竺棉會】040【一字之別,道統之爭】770【血腥與擴張】696【政治交易】366【一代英主窩囊死】780【腦袋抽風的波斯皇帝】401【再臨杭州】451【王崇】737【什麼是友軍?】307【請納小女爲妾】341【總督鍊鋼】586【文藝復興】595【公主與駙馬】123【嬌兵怨將】100【縣官出來收屍啦】485【大禮】558【夜戰】216【新一批學生】006【優等生待遇】774【七公子要結婚了】405【改良計時制度】225【洞房花燭夜】437【大家一起壞規矩】036【自省】236【一言不合就抄家】387【王大爺威武】378【喜峰口】215【又是一個同道】521【火車與鐵路】636【大案要案】488【俞大猷】531【又是爛仗】455【來人,給將軍們吃餅】557【線膛槍初戰】131【硬仗】373【步步緊逼】367【朱厚照殺瘋啦!】262【堅壁清野】469【機關算盡太聰明,不如陪皇帝釣魚】074【同科四舉,一寓三元】361【天子旗仗】610【六聖西行】005【以理服人】622【實幹纔是硬道理】366【一代英主窩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