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寧爲太平犬】

日本有多慘?

整整一百年的戰國時代!

很有意思的是,混戰百年的日本,人口居然不降反増。

這是因爲大量荒山沼澤得到開墾,來自中國的農業技術快速傳入,日本的耕地面積和畝產量都近乎翻倍。

但是,人口變多,並不意味着什麼好事。

領主們擁有的可支配人口越多,就越不把人命當回事。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已經下降至二十五歲,95%的國民長期處於飢餓狀態。

佛山那邊的大明軍火商,曾經瘋狂出售火器給日本,此舉遭到其他行業商人的聯合抵制。

因爲火器的普及,導致日本戰爭烈度升級,戰爭傷亡人數不斷提高,領主們更加殘酷的盤剝百姓。絕大多數百姓衣不蔽體,到了冬天都穿麻布,窩在家裡就那樣等死,因爲根本沒錢購買日用品。

以棉布爲代表的大明工業品,銷量持續下滑,一些小商社(外貿公司)甚至因此倒閉。

於是乎,佛山軍火商們倒黴了,被人舉報製造走私火器。朝廷的動作快得離譜,三法司聯合調查,半個月時間就查出證據。而走私軍火的船隻,也被其他商船攻擊,中日軍火貿易近乎斷絕。

一些日本領主,自己也能仿造火器,但生產效率上不去,而且質量也不忍直視。

就這樣過了十多年,日本漸漸重回冷兵器時代,不再出現千人規模以上的火器部隊。士兵也打得麻木了,都不願爲領主拼命,超過3%的傷亡必然崩潰,一個領主打好幾年仗,有可能只死幾百個士兵。

至朱慈熤登基時,日本已是千萬人口大國,碾壓歐洲的諸多國家。

於是大戰再起,並且戰爭形態出現變化。

領主們紛紛實行“兵農分離”政策,開始出現動輒上千的職業軍人。軍隊士氣也因此提高,少數部隊可以承受20%以上的傷亡,而築城技術的快速發展,又導致攻城戰變得更頻繁更慘烈。

年年打仗,月月打仗,打到現在,終於角逐出島津、毛利、上杉、一條、南部五大勢力。

南部氏很窮,但也很富。

窮是因爲農業不發達,而且緯度較高,受小冰河氣候影響更嚴重。富是因爲補給貿易,從大明到殷洲的船隻,必在南部氏的地盤進行補給。

平安港。

此時日本最東邊的港口,張枚和方文秀登岸透氣,艦隊則在港口進行補給貿易。

從大明運來的棉布和食鹽,在南部氏屬於最暢銷的產品。這裡全日本最冷,棉布需求量很大。日本食鹽都產自瀨戶內海沿岸,南部氏跟那邊在打仗,從大明運來的食鹽反而價錢更便宜。

事實上,島津氏的地盤,也主要從大明買鹽。

因爲大明南方早已普及曬鹽法,成本比煮鹽更低,產量比煮鹽更高,走私到日本堪稱傾銷品。

“此港卻也繁華。”方文秀點頭讚許。

張枚說道:“此地漢人頗多。”

港口附近一半的商鋪,都是漢人修建的,此港常住漢人數量過千。一個個都是人上人,南部氏的官員,即便見到漢人僕役,也得態度恭敬的說話。

沒辦法,一旦惹惱大明,換一個港口做補給點,南部氏的財政將直接腰斬。

此時正值春天,但春寒料峭,張枚需要穿着棉袍。

但碼頭上的日本苦力,全身上下只有一塊護襠布。他們從船上搬下一箱箱貨物,又搬上船一箱箱補給品,猶如吐口唾沫就能淹死的卑微螞蟻。

第二日清晨,碼頭傳來陣陣嬰兒啼哭。

一排並躺着二十多個嬰孩,還有幾個能跑能跳的幼童,且大部分屬於女童。

這是日本的傳統,養不活的孩子,沒有用的老人,就送進深山自生自滅。自從漢人來了之後,他們又多了一個選擇,將孩子送來碼頭,有極低的概率被漢人抱養。

大明的窮困百姓也是如此,直接棄嬰溺嬰,但很少遺棄老人,因爲遺棄老人是爲不孝。

十多個健婦下船,探查嬰兒鼻息,已經凍死了四個,剩下的她們全部抱走,幾個會走路的幼童也乖乖跟着。

這些健婦都是奶媽子,每趟去殷洲必備,把孩子送去寄養在移民家裡,也算一種另類的移民方式。最初是一個總督定的規矩,花費也不是很大,因此一直保留下來這個傳統。

守在遠處的日本母親,看到孩子被帶走,都高高興興離開。

只有被凍死的四個嬰兒的母親,默默上前抱走屍體,表情麻木似乎什麼也沒發生。

突然,一個母親唱道:“雖然害怕歸途,通行了,通行了……這是冥府的小道,這是鬼神的小道,輕輕通過,到對面去……”

這首《通行歌》也不知誰人所創,反正很快流行於全日本。

七歲以下的孩童,屬於另一個世界,活過七歲的日本小孩纔算人。如果不滿七歲,家裡又養不活,那就帶進山裡殺了吧,免得留他們在世間忍受飢餓寒冷。

最近十多年,突然戰爭烈度加劇,日本人口開始銳減。

戰國時期的日本農民,基本沒有私有權可言,但凡還剩一點油水,都被領主派來催糧的武士榨乾。日常主食是雜糧,運氣好能採到野菜,餓着肚皮還要給領主服徭役。

本來,女子還能紡織賺點錢,但大明的棉布傾銷,讓她們連賺外快都不能,只能紡織麻布自己穿。

打仗就是這樣,錢糧消耗巨大,必須從農民身上盤剝。

當領主出現嚴重財政危機,又外部形勢惡劣的時候,那就是真的不管農民死活,連最後一點口糧都要搶走。

整村整村的農民餓死,並非什麼稀罕的事情。

甚至出現許多“無少女村”,所有少女都被領主抓走,集體賣給大明商賈,送去大明或南洋當娼妓賺錢。

斯波氏被南部氏吞併之前,被逼急了狗急跳牆,把治下農民搶得精光,再每人發一條竹槍強迫農民打仗。導致境內一半以上村鎮荒蕪,老百姓全都躲進山裡啃草,餓起來甚至互相捕食人肉,荒野山林到處都能看到人頭骨。

如果繼續打下去,估計再過二十年,日本人口會重新跌到700萬以下。

也有一些大明商賈提出,應該讓日本保持和平,讓日本百姓稍微有點錢,這樣才能賣出更多商品。

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了。

想統一?

不可能的,否則幾十年前就統一了。

因爲每個日本領主身後,都站着多股大明商賈勢力。這些大明商賈,也是劃地盤互相競爭的,哪家若被惹急了,會悄悄走私火器過來。

實在不行,那就直接暗殺,有的是日本浪人願意當殺手。

三年前,霸佔日本中部的上杉氏,眼看着就能統一關東,家主突然就遭到刺殺。雖然上杉氏沒有因此分裂,但繼承者忙於處理內部鬥爭,短期內根本不可能再擴張。

島津氏最有意思,由於家主無法誕生子嗣,竟然收養福州大賈之子爲繼承人。這個繼承人,又與寧波大族通婚,島津氏就此獲得中國兩大家族的全力支持。

這似乎很難讓人理解,就算能夠打下江山,但還不是傳給外人了嗎?

其實,這種情況在日本很普遍,經常由養子來繼承家業,只要姓氏不變就可以了。

島津氏由此發展快速,甚至白撿四艘被淘汰的武裝商船,船上還有300個配備火槍的浪人,這是養子從家裡帶來的禮物。照這樣發展下去,島津氏很可能重新吞併四國島,甚至統一西日本也有希望。

615【死不悔改】178【朝會被彈劾】537【白澤】342【助熔劑配方】668【阿拉伯海與印度洋,皆爲大明海疆!】293【杭州】408【智障總督與智障使節】359【驍將衝鋒】174【數學之傳播】017【上哪都被糊弄】207【舅子請妹夫逛青樓】407【寶船窘事】397【無立足境,是方乾淨】516【收買官心】538【學霸】584【王策的屠城令】162【乾隆附體的朱大將軍】139【親事】144【激勵機制】(爲盟主“懷南月”加更)079【謝師】174【數學之傳播】534【武王伐紂】132【亂戰】003【民風淳樸穿青寨】463【一把斧頭換十塊狗頭金】410【首戰告捷與日本銅之戰】359【驍將衝鋒】437【大家一起壞規矩】466【心學大佬們回京了】548【官屠與殺神】230【臨清州】279【賜服鬥牛,冠加三英】598【山東藩王】616【火燒孔廟】184【科技就是生產力】721【三方結盟】637【加速改革】641【報刊管理臨時條例】740【戚繼光投軍】430【江彬末路】380【太皇太后死啦】718【世界觀和方法論】493【新官之火】772【墨家治國?】464【福山尾章】059【科舉密卷】083【千刀萬剮】420【又是政治】208【一堆主事】746【全騎兵部隊】777【印度神裔,亦爲炎黃子孫】257【搶他孃的】579【小皇帝的疑惑與期待】083【千刀萬剮】350【三省總督】428【亂局】447【皇帝的鬱悶】776【奧斯曼人和波斯人都是華夏後裔?】726【小把戲】347【鑄炮與回京】158【未來是我們的】421【密議】【大運河——爲了青史留名而奮鬥】097【馬匪】123【嬌兵怨將】088【欠債還錢,天經地義】489【武科大比】777【印度神裔,亦爲炎黃子孫】359【驍將衝鋒】213【經筵大會和奇葩修撰】765【瘋狂擴張】068【烏騅?阿黑!】698【史詩級村鬥】545【兩隻窮鬼】775【混血漢裔的身份認同】264【仰吉八里】382【王策與熊貓】570【太子選妃】707【貴州事】414【戰前串聯】272【西域來朝】683【幼驥伏櫪,志在四海】467【正德新曆】040【一字之別,道統之爭】521【火車與鐵路】244【朱厚照的逆鱗】336【綠帽子的天才】761【第一次北方戰爭】619【只誅心,不殺人】146【當代高俅李三郎】530【與西班牙殖民者交鋒】429【專業人士】741【好巧,你也來攻城啊?】419【兄弟,換錢不?】149【會哭的孩子有奶喝】107【殿試考題好難】(求訂閱)090【奇門兵器】429【專業人士】243【朝會應對】493【新官之火】
615【死不悔改】178【朝會被彈劾】537【白澤】342【助熔劑配方】668【阿拉伯海與印度洋,皆爲大明海疆!】293【杭州】408【智障總督與智障使節】359【驍將衝鋒】174【數學之傳播】017【上哪都被糊弄】207【舅子請妹夫逛青樓】407【寶船窘事】397【無立足境,是方乾淨】516【收買官心】538【學霸】584【王策的屠城令】162【乾隆附體的朱大將軍】139【親事】144【激勵機制】(爲盟主“懷南月”加更)079【謝師】174【數學之傳播】534【武王伐紂】132【亂戰】003【民風淳樸穿青寨】463【一把斧頭換十塊狗頭金】410【首戰告捷與日本銅之戰】359【驍將衝鋒】437【大家一起壞規矩】466【心學大佬們回京了】548【官屠與殺神】230【臨清州】279【賜服鬥牛,冠加三英】598【山東藩王】616【火燒孔廟】184【科技就是生產力】721【三方結盟】637【加速改革】641【報刊管理臨時條例】740【戚繼光投軍】430【江彬末路】380【太皇太后死啦】718【世界觀和方法論】493【新官之火】772【墨家治國?】464【福山尾章】059【科舉密卷】083【千刀萬剮】420【又是政治】208【一堆主事】746【全騎兵部隊】777【印度神裔,亦爲炎黃子孫】257【搶他孃的】579【小皇帝的疑惑與期待】083【千刀萬剮】350【三省總督】428【亂局】447【皇帝的鬱悶】776【奧斯曼人和波斯人都是華夏後裔?】726【小把戲】347【鑄炮與回京】158【未來是我們的】421【密議】【大運河——爲了青史留名而奮鬥】097【馬匪】123【嬌兵怨將】088【欠債還錢,天經地義】489【武科大比】777【印度神裔,亦爲炎黃子孫】359【驍將衝鋒】213【經筵大會和奇葩修撰】765【瘋狂擴張】068【烏騅?阿黑!】698【史詩級村鬥】545【兩隻窮鬼】775【混血漢裔的身份認同】264【仰吉八里】382【王策與熊貓】570【太子選妃】707【貴州事】414【戰前串聯】272【西域來朝】683【幼驥伏櫪,志在四海】467【正德新曆】040【一字之別,道統之爭】521【火車與鐵路】244【朱厚照的逆鱗】336【綠帽子的天才】761【第一次北方戰爭】619【只誅心,不殺人】146【當代高俅李三郎】530【與西班牙殖民者交鋒】429【專業人士】741【好巧,你也來攻城啊?】419【兄弟,換錢不?】149【會哭的孩子有奶喝】107【殿試考題好難】(求訂閱)090【奇門兵器】429【專業人士】243【朝會應對】493【新官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