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9章 錢法

聽的這話,王治中、林班頭不由都是一愣,對這位新縣尊的秉性他們都還未摸透,一時之間也琢磨不透這話的意思,究竟是責怪還是體恤?稍一猶豫,王治中便陪着笑臉道:“大人,停屍於此,事之輕重,錢之多寡,盡在大人一念間。”

上下其手?胡萬里嘴角一彎,卻是未笑出來,斜了他一眼,才悠悠的道:“你沒見鄭通判來的如此快?”

微微一頓,王治中才恨聲道:“楊慶斌欺人太甚!”

“是有點過份。”胡萬里點了點頭,而後站起身道:“將屍體移往漏澤園,命仵作仔細複查,至於規費,讓他們翻兩番,將一應表格都填仔細了。”

一聽將陋規翻兩番,王治中、林班頭皆是喜形於色,忙躬身道:“屬下尊命。”

回到縣衙,胡萬里在三堂的簽押房纔剛落座,幕賓薛良輔便趕了過來,見禮之後,便道:“堂翁勘驗現場,可還順利。”

“先生無須拘禮,坐。”胡萬里還禮之後,便將勘驗的情形細細說了一遍。

靜靜聽完,薛良輔亦是暗鬆了一口氣,沉吟半晌,才道:“此乃堂翁上任的第一起命案,凡是皆須謹慎,所謂絲船翻覆,應是在海上,一衆衙役皆是變着法子敲詐,要謹防他們借題發揮,若是牽扯出海貿,這案子就是大麻煩。”

胡萬里聽的心裡一驚,忙道:“先生所言甚是,學生立刻叫他們回衙並將口供送來。”

“叫他們將死者的四個僕從一併帶回衙門細審,人命關天,不可心存大意。”薛良輔隨口說道:“楊慶斌既然不識好歹,堂翁不妨讓縣丞、主薄也前去轉一圈,俸祿微薄。”

胡萬里雖嫌他多此一舉,但小心無大錯,況且讓縣丞、主薄去撈點陋規,也算是體恤屬僚,當下便含笑道:““先生所言極是。”隨後便叫來隨身的小廝伍子順吩咐道:“馬上叫縣丞、主薄帶領留守縣衙的書吏衙役前去‘楊記客棧’將死者的四個僕從帶回衙門細審,一應口供,馬上呈報上來。”

見胡萬里從善如流,薛良輔微微笑道:“四倍陋規,遇上中產之家,立時便會傾家蕩產,楊慶斌既是鑄私錢,這點小錢不過是九牛一毛,不停屍客棧,堂翁亦算是宅心仁厚,給足了顧大人的面子。”

聽的這話,胡萬里不由暗歎了一聲,破家縣令,還真是所言不虛!難怪這年頭的百姓怕沾上官府,這陋規也太多了點,可謂是層層要錢,這些個衙役拿慣了陋規,尋常百姓攤上這些案子,他們亦不會有絲毫憐憫之心,這事得加以限制。

見他沉吟不語,薛良輔看了他一眼,含笑道:“堂翁是擔憂官聲?還是對陋規觸目驚心?若是擔憂官聲,大可不必,歷來百姓皆痛恨爲富不仁的商賈富戶,堂翁如此興師動衆的盤剝‘楊記客棧’,他們只會拍手稱快。

至於陋規,恕晚生直言,水至清則無魚,縣衙支出的役俸太過微薄,這且不說,更有不少沒有役俸的白役,他們皆是靠陋規而活,堂翁必須要依靠一衆胥吏辦差,管束太嚴,無異於自剪羽翼,州縣官員非不知陋規之害,不過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罷了。”

略微沉吟,胡萬里才道:“先生,若是縣衙將胥吏的役俸提高,讓他們足以養家餬口,是否能夠裁除所有陋規?”

“堂翁不失書生本色,實是龍溪百姓之福。”薛良輔微微笑道,呷了口茶,他才沉聲道:“且不說縣衙能否承受的起這筆開銷,縱使堂翁提高役俸,亦無可能徹底消除陋規,人心不足蛇吞象,胥吏收取陋規已成習慣,即便提高俸祿,亦會私下收取,再則百姓逆來順受也成自然,陋規之惡習,已是深入人心,根除陋規,實是奢望。”

聽的這話,胡萬里半晌無語,他確實想的太簡單了,這縣衙的銀子的都是州縣官員的私產,誰願意每月都將白花花的銀子往外扔?即便是在他手上能夠革除陋規,下任一來,一切仍是照舊,於事無補,若能開發小琉球,在這方面必須要從頭抓起。

薛良輔啜了口茶,便轉移了話題,“堂翁對鑄私錢是何想法?”

“先生有何指教?”胡萬里一腳就將球踢了回去。

薛良輔笑了笑,才從容說道:“晚生不贊成整治鑄私錢,宦海兇險,務須處處謹慎,如履薄冰,豈能胡亂豎敵,堂翁如要立威,找幾個沒靠山又不開眼的縉紳或是在縣衙找兩個刺頭便是,何須冒如此大的風險?”

胡萬里看了他一眼,似笑非笑的道:“若是對朝廷的錢法有好的建言呢?”

聽的這話,薛良輔不由一愣,脫口道:“堂翁若是對錢法有好的建言,那自然是另當別論。”略微沉吟,他才接着道:“自嘉靖六年以來,朝廷便下令大量鑄造‘嘉靖通寶’,無非是想革新錢法,統一錢文。

堂翁若有法子解決大明錢文品種繁多的弊端,讓嘉靖通寶一統大明,必然大受聖上青睞,堂翁可知,這鑄有帝號的銅錢,它不僅只是銅錢,更是一種工具,是深入人心,宣揚聖上帝號的的工具。

聖上以小宗入嗣大統,更在乎對帝號的宣揚,‘嘉靖通寶’若能流佈四方,一統大明錢文,實是天大的功勞,堂翁快說說,有何良法,真若能夠行之有效,實是利國利民!”

胡萬里微微一笑,呷了口茶,才笑道:“若是有良法,可能整治鑄私錢?”

“這是自然。”薛良輔急忙說道:“真若有良法,能革除大明錢法弊端,堂翁大可直接上書朝廷,這就需要機會,龍溪鑄私錢之風甚烈,規模龐大,牽扯甚廣,一旦大力整治,必能轟動朝野,如此,堂翁才能名正言順,順水推舟的上書革新錢法弊端。”

微微點了點頭,胡萬里才道:“這法子學生如今想的還未成熟,縣衙人多口雜,爲防走漏消息,先將提出這個整治鑄私錢建議的沈班頭杖二十。”

第325章 再出豪言第84章 弱點第472章 各有算盤第422章 捐款第133章 引子第370章 淘金潮第192章另有意第94章 雛形第426章 飛剪第120章加快進度第333章 不是來講道理的第95章 計劃第195章 籌錢第471章 西北戰略第96章 無事生非第406章 堅守第55章 師爺第292章 嘉靖的處置第73章 窺破第116章 狂知縣第406章 堅守第152章 軍火商第325章 再出豪言第221章 東廠第301章 調集 人手第75章 有野心第78章 作秀第 389章 生路第349章 蠱惑第106章 內閣急遞第160章入夥東興港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181章入主月港(三)第5章 明朝銀錠第455章 偷天換日(十六)第68章 抵達月港第113章 風頭第346章 火燒大阪灣(六)第43章 白送第226章 化解第138章各方反應第110章 離衙第329章 對應之策第483章 登基第471章 西北戰略第46章 南京(二)第93章 根本第426章 飛剪第383章 翻臉第115章 衝突第340章 瘋了第167章試探第232章 有所求第483章 登基第261章 遠客求見第1章 被點撥第222章 聯手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121章開海之爭第340章 瘋了第9章 女兒節第13章 書生罵人第349章 蠱惑第97章 鑄私錢第277章 牛刀小試第479章 主動歸附第八章 試探第330章 招安第36章 三字真經第20章 京郊送行第219章 難以置信第439章 封侯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第384章 出征第194章 禍不單行第414章 擔憂第289章 五百里加急第282章 情敵第356章 嘉靖失落第314章 沒意思的海戰第177章安排第188章刁難第151章 爲那般第119章異想天開第18章 分歧第472章 各有算盤第283章 清曼憂心第458章 偷天換日(十九)第65章 明朝火器第427章 形勢第381章 缺錢了第223章 揣摩第480章 益王野心第391章 擴兵第376章 嫁衣?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49章 南京(五)第303章 投其所好第474章 決戰大同第68章 抵達月港
第325章 再出豪言第84章 弱點第472章 各有算盤第422章 捐款第133章 引子第370章 淘金潮第192章另有意第94章 雛形第426章 飛剪第120章加快進度第333章 不是來講道理的第95章 計劃第195章 籌錢第471章 西北戰略第96章 無事生非第406章 堅守第55章 師爺第292章 嘉靖的處置第73章 窺破第116章 狂知縣第406章 堅守第152章 軍火商第325章 再出豪言第221章 東廠第301章 調集 人手第75章 有野心第78章 作秀第 389章 生路第349章 蠱惑第106章 內閣急遞第160章入夥東興港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181章入主月港(三)第5章 明朝銀錠第455章 偷天換日(十六)第68章 抵達月港第113章 風頭第346章 火燒大阪灣(六)第43章 白送第226章 化解第138章各方反應第110章 離衙第329章 對應之策第483章 登基第471章 西北戰略第46章 南京(二)第93章 根本第426章 飛剪第383章 翻臉第115章 衝突第340章 瘋了第167章試探第232章 有所求第483章 登基第261章 遠客求見第1章 被點撥第222章 聯手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121章開海之爭第340章 瘋了第9章 女兒節第13章 書生罵人第349章 蠱惑第97章 鑄私錢第277章 牛刀小試第479章 主動歸附第八章 試探第330章 招安第36章 三字真經第20章 京郊送行第219章 難以置信第439章 封侯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第384章 出征第194章 禍不單行第414章 擔憂第289章 五百里加急第282章 情敵第356章 嘉靖失落第314章 沒意思的海戰第177章安排第188章刁難第151章 爲那般第119章異想天開第18章 分歧第472章 各有算盤第283章 清曼憂心第458章 偷天換日(十九)第65章 明朝火器第427章 形勢第381章 缺錢了第223章 揣摩第480章 益王野心第391章 擴兵第376章 嫁衣?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49章 南京(五)第303章 投其所好第474章 決戰大同第68章 抵達月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