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遠客求見

在府衙商議好的?胡萬里微微點了點頭,難怪寧波這些望族和士紳在短短的時間內就能統一意見,原來是寧波知府給他們做的思想工作,看來這個寧波楊知府頗不簡單,微一沉吟,他便吩咐道:“馬上通知伍子順,着他詳細打探一下寧波知府情況。”

“是,小的這就遣人去。”李風烈忙躬身道。

待的李風烈躬身退出,胡萬里看了一眼桌上才寫了一半的書信,微微笑了笑便拿起來在火盆裡燒了,這是他寫給有着千年望族之稱的馮家家主的私信,他原本認爲寧波的這些個望族會瞻前顧後,下不了決心帶頭髮起這萬民請願的活動,不料這結果竟然大出他的意料,這信也無須再接着寫了。

見煙霧有些大,他起身支開窗戶,一陣冷風立時灌了進來,望了一眼有些陰沉的天空,他不由有些擔心會不會下雨,若是下雨,張璁的行程定然又會被耽擱,他可不想在寧波多耽擱,見過張璁,他還計劃回東興港一趟呢,算算日子,春兒應該快臨盆了。

雨終究沒下下來,次日中午,寧波府衙便接到通傳,張璁將在黃昏時分抵達寧波,接到傳報,整個寧波城都隨之忙碌起來,寧波府的大小官員以及一衆士紳紛紛出城前往迎官亭恭候張璁的大駕,城裡的大街小巷則進行最後一次清掃,當然,清掃的不僅是衛生,衙門眼中的刁民、乞丐等等都在清掃之列。

胡萬里自然不會拋頭露面,仍是安靜的呆在客棧離等候機會,寧波士紳上萬民請願書,不出意外,張璁必然會大加重視,晚上必然是歇在寧波的府衙或是城內私宅。如今雖然還不清楚具體的安排,不過等的張璁入了城,自然瞞不了人。

冬日天黑的早,不到酉正時分,天色已經麻黑,直到天將黑盡之時。張璁一行纔在寧波官員士紳的簇擁之下進了城,因爲日夜趕路,張璁亦是了累的夠嗆,對於安排的宴請,他直接就謝絕了,徑直坐轎進了下榻的月湖樓,一衆官員士紳自然也是跟了過來。

沐浴更衣之後,下人便送來一桌席面,張璁揀着可意的隨意吃了點便擱下了筷子。連日趕路勞乏不堪,他着實沒有什麼胃口,老管家張福貴送上茶水之後,又吩咐下人送熱水泡腳,並刻意交代水要燙些,忙完,他才躬身道:“老爺,寧波府知府楊最以及寧波幾家望族族長一直在外候着。”

微微沉吟。張璁才道:“楊最官聲甚好,寧波幾家望族亦是人才倍出。鬥叫今年來吧。”

“是,老爺。”張福貴說着便躬身而出,張璁啜了幾口熱茶,眉頭便微微皺了起來,官民有別,按理。知府楊最和幾個族長應該是分開引見的,怎的會一起?管家張福貴素來謹慎,不可能混淆,難不成他們是刻意一起?有事?

正自沉吟,張福貴已領着楊最和三個老年士紳走了進來。四人見禮之後自然是少不了一番恭賀,張璁含笑客套了一番,才道:“福貴,給幾位看座。”

四人連忙謝禮,隨後才謹慎的落座,楊最知道張璁明日還要趕路,不敢多耽擱他休息,落座之後便對馮家族長馮德文使了個眼色,馮德文見狀,稍一遲疑便掏出厚厚一疊簽名的請願書,起身一揖,道:“自嘉靖二年,朝廷厲行海禁,關閉安遠市舶司,斷絕與日本的勘合海貿以來,寧波商賈百姓生計艱難一年甚於一年,寧波士紳百姓盼望朝廷開海猶如大旱之望雲霓,聽聞張閣老復出,合城百姓無不歡欣鼓舞。”

微微一頓,他才雙手呈上請願書,道:“這是寧波士紳商賈百姓一萬二千餘人聯名懇祈朝廷開海的萬民請願書,懇祈首輔大人轉交朝廷。”

萬民請願書!一萬二千餘人聯名!張璁心頭亦是一振,神情登時就嚴峻起來,如此大規模的民間請願,這在大明還是頭一次聽聞,這事背後有沒有官府的影子?示意張福貴將請願書接過來,草草翻看了一下,他便看向知府楊最。

wωω ●ttКan ●CO

見這情形,馮德文忙躬身道:“張閣老明鑑,萬民請願一事,與楊大人沒有半分瓜葛,實是寧波一衆士紳自覺發起。”

聽的這話,其他兩個族長忙起身附和,楊最看了三人一眼,亦跟着起身一揖,道:“下官不敢隱瞞首輔大人,此份萬民請願書,下官事先知情。”

聽的這話,張璁不由微覺詫異,稍一沉吟,他便對馮德文三人道:“萬民請願,大明立國以來聞所未聞,本官不得不慎重,三位暫且請回。”

見張璁下逐客令,馮德文三人哪敢繞舌,況且三人也不清楚楊最爲何要坦承知情,當下便滿頭霧水的行禮退了出去,見三人退下,張璁纔看向楊最,道:“接着說。”

“回首輔大人,下官初聞此事,本是欲加阻攔,但考慮到此法不失爲行之有效的監督地方官吏的良法,這才未加阻止。”楊最沉聲說道:“寧波周邊士紳商賈百姓盡數捲入此事,下官亦不勝惶恐,下官見識淺薄,此事能否上呈御前,全由首輔大人定奪。”

監督地方官吏的良法?這是針對朝廷如今正在爭議的三權分立而來的?張璁瞥了他一眼,端起茶盅輕呷了口茶,這法子能起到監督地方官員的作用,不過如此一來,地方官員也容易被地方士紳要挾,畢竟地方百姓跟士紳的關係更密切,微微沉吟,他才道:“此事的前因後果,你可清楚?”

“回首輔大人。”楊最如實說道:“原本地方士紳只是起意懇祈首輔大人重提開海之事,昨日午時,城裡幾大茶樓突然出現傳單。”說完,他便掏出一份傳單呈了上去。

張璁仔細看了下傳單,又沉吟了片刻,才微微點了點頭,道:“福貴,你出去看看,應該有遠客求見。”說着,又對楊最道:“你先回去,這事老夫自會斟酌。”(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第306章 硬骨頭第187章府尹柴奇第206章 好色第231章 不解第146章來襲第128章家難當第419章 緩和關係第10章 三寸金蓮第353章 仇人相見第268章 缺乏信仰第161章 利弊得失第395章第177章安排第42章 少爺稱謂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第96章 無事生非第31章 赴任第173章改制第35章 建言第234章 青雲之路第110章 離衙第407章 步騎對決第20章 京郊送行第213章 守備中官第118章矛盾第309章 堅守待援第18章 分歧第484章 鋪開第41章 徐州第295章 杭州掛牌第353章 仇人相見第150章收買人心第440章 偷天換日(一)第406章 堅守第183章再提開海第447章 偷天換日(八)第358章 跳出三界外第232章 有所求第417章 文鬥第382章 依仗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335章 送上門的機會第162章有後了第115章 衝突第476章 反困第267章 回家第54章 南京(十)第310章 攻心第253章 兩頭示好第393章 致仕第243章 忘義叛恩第160章入夥東興港第75章 有野心第323章 軍事演習第130章 東興匠人第369章 發現金礦第310章 攻心第182章 離任第18章 分歧第306章 硬骨頭第38章 收禮第481章 禪位第 389章 生路第433章 找死第49章 南京(五)第74章 初次接觸第277章 牛刀小試第428章 部署第19章 落寞張璁第89章 益藩王世子第157章緩兵之計第128章家難當第113章 風頭第311章 三天第404章 呂宋橫財第2章 錢不湊手第407章 步騎對決第438章 滿城白幡第90章 一把火第342章 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二)第273章 造船廠第146章來襲第462章 偷天換日(二十三)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249章 翟鑾撂挑子第98章 陋規第294章 世故第241章 勳臣入閣第476章 反困第179章入主月港(一)第224章 一門兩公第91章 雙管齊下第267章 回家第184章再回金陵第438章 滿城白幡第483章 登基第114章 籠絡第113章 風頭第237章 沒白來第56章 科舉革新
第306章 硬骨頭第187章府尹柴奇第206章 好色第231章 不解第146章來襲第128章家難當第419章 緩和關係第10章 三寸金蓮第353章 仇人相見第268章 缺乏信仰第161章 利弊得失第395章第177章安排第42章 少爺稱謂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第96章 無事生非第31章 赴任第173章改制第35章 建言第234章 青雲之路第110章 離衙第407章 步騎對決第20章 京郊送行第213章 守備中官第118章矛盾第309章 堅守待援第18章 分歧第484章 鋪開第41章 徐州第295章 杭州掛牌第353章 仇人相見第150章收買人心第440章 偷天換日(一)第406章 堅守第183章再提開海第447章 偷天換日(八)第358章 跳出三界外第232章 有所求第417章 文鬥第382章 依仗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335章 送上門的機會第162章有後了第115章 衝突第476章 反困第267章 回家第54章 南京(十)第310章 攻心第253章 兩頭示好第393章 致仕第243章 忘義叛恩第160章入夥東興港第75章 有野心第323章 軍事演習第130章 東興匠人第369章 發現金礦第310章 攻心第182章 離任第18章 分歧第306章 硬骨頭第38章 收禮第481章 禪位第 389章 生路第433章 找死第49章 南京(五)第74章 初次接觸第277章 牛刀小試第428章 部署第19章 落寞張璁第89章 益藩王世子第157章緩兵之計第128章家難當第113章 風頭第311章 三天第404章 呂宋橫財第2章 錢不湊手第407章 步騎對決第438章 滿城白幡第90章 一把火第342章 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二)第273章 造船廠第146章來襲第462章 偷天換日(二十三)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249章 翟鑾撂挑子第98章 陋規第294章 世故第241章 勳臣入閣第476章 反困第179章入主月港(一)第224章 一門兩公第91章 雙管齊下第267章 回家第184章再回金陵第438章 滿城白幡第483章 登基第114章 籠絡第113章 風頭第237章 沒白來第56章 科舉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