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京郊送行

隨着馬車的搖晃加劇,張璁知道已經出了城,略微猶豫,他還是揭開車簾往外瞅了瞅,正是初秋,雖然天色尚早,但沿途隨處可見肩挑揹負的百姓以及趕着各種牲畜,騾馬車轎的商賈,一片繁忙景象,他不由傾身回望了一眼漸漸遠去的京城。

歷來內閣閣臣致仕之後極少能再回京師,嘉靖帝繼位取得‘大禮儀之爭’的勝利之後,內閣的一衆閣老,不論是首輔還是次輔,都更換的分外勤,致仕者不乏其人,從無招回之先例,望着逐漸遠去的京師,張璁心裡不由泛起一陣酸楚,雖說已預做安排,但他卻覺的希望渺茫,他實是揣摩不透那位年輕天子的心思。

正待放下轎簾,大管家張福貴帶着一名僕從急急折了回來,在轎前低聲稟報道:“老爺,前面五里亭,有三位門生擺酒設宴爲老爺餞行。”

還有門生送行?張璁不由微微一怔,問道:“可知名字?”

“回老爺,是胡萬里、周志偉、魏一恭三人。”

胡萬里、周志偉、魏一恭?張璁輕唸了一遍三人的名字,微微搖了搖頭,沒印象,定然是排名靠後的,大管家張福貴見他微微搖頭,便輕聲道:“老爺,這三人名字小的倒是有印象,排名皆是二甲靠後,不過二十餘歲,端午節在高粱橋踏青,幾人曾經與京師的幾個紈絝起過爭執,進士是什麼東西的笑話,就是他們鬧出來的。”

一聽這話,張璁亦不由微微笑了笑,進士是什麼東西的笑話,他也曾聽聞過,微微一笑,他便收斂了笑容,這三個門生敢拿禮部尚書李時開涮,可見膽子不小,今兒敢前來送行,更可謂是膽大包天,他們難道不清楚此舉會帶來無窮的後患?

見張璁沉吟不語,張福貴小心的試探道:“老爺,您看是否停車?”

“不必。”張璁沉聲道:“相見不如不見,以免給他們徒惹麻煩。”

“是,老爺。”張福貴忙躬身道。

車隊緩緩從胡萬里、周志偉、魏一恭三人身邊駛過,絲毫亦未停留,張璁在經過之時,揭開車簾望了一眼躬身長揖的三人便放下了車簾,心裡卻無端升起一股暖意,這是他的門生,不消十數年,他亦算得上是桃李遍天下,不過這幾個門生膽子也太了些,怕是難有作爲。

想到這裡,他心裡卻是砰然一動,三百多門生,平日頗受自己青睞的幾個排名靠前的門生都不敢來送行,何以這三個門生獨獨敢來?僅僅只是膽大?怕是不盡然,如此明顯的後果,他們豈能看不到?難不成還有自己疏忽了的地方?

待的車隊緩緩駛過,胡萬里三人才直起身來,魏一恭輕吁了一口氣,道:“就這樣完了?”

胡萬里微微一笑,打趣着道:“道宗兄還待怎的?想敬杯酒,話話別?”

“這可沒意思。”魏一恭皺着眉頭道:“總該露個面。”

見到車隊緩緩停了下來,周志偉含笑道:“道宗兄,有意思的來了,恩師怕是要露面了,咱們給你機會,待會你上前去回話。”

一見車隊真停了下來,魏一恭心裡亦是一跳,忙連聲道:“別介啊,我一個三甲出身的上前回話,這豈不是將咱們仨的身份都降低了?還是長青去吧。”

胡萬里卻未接話,心裡琢磨着這張璁是何意思?爲何會臨時起意停車?管家張福貴此時已是急步趕了過來,微微一揖,道:“三位大人,老爺有請。”

張璁並未下車,仍是端坐在車中,不過卻將車簾掛了起來,胡萬里三人行至車前,見這情形,忙就地跪下道:“門生胡萬里、周志偉、魏一恭拜見恩師。”

“荒郊野外,無須多禮。”張璁微微點了點頭,待三人起身,他便開門見山的問道:“誰的主意?”

三人都未料到張璁會如此直接了當的問話,微一沉吟,胡萬里便略一躬身,道:“回恩師話,是門生的主意。”

張璁瞥了他一眼,道:“胡萬里?”

“是。”胡萬里心裡亦頗爲緊張,拜座師時雖然見過張璁,但一則人多,二則氣氛輕鬆,沒有什麼壓抑感,這次情形可是大不相同,張璁這心裡如今可是不爽的很,這乾巴巴的語氣更是平添了幾分緊張氣氛。

略一沉吟,張璁仍是簡潔的問道:“爲何前來送行?”

胡萬里不由暗自腹誹,這不是明知故問嘛,自然是希望你日後提攜,轉念他就意識到,張璁問這句話的目的是什麼,略一沉吟,他便直言不諱的道:“一日爲師終生爲父,師生名分,猶如父母,名份既定,終身不改,不論恩師榮辱興衰,終是恩師,恩師罷官回籍,學生豈能因畏懼打壓報復,而不前來送行?”

聽的這話,張璁微微點了點頭,道:“理是如此,然趨利避害乃是人之本性,初入宦海,猶須小心謹慎,爲官者,切忌四面豎敵,算是爲師臨別贈言吧。”

聽的這話,胡萬里頗覺訝然,這張璁實則頗爲大度,能夠設身處地的爲門生處境着想,而且還刻意指出自己這話將一衆同年都得罪遍了,再則,他本身爲官就是四面豎敵,如今,卻以此言相贈,難道已是心灰意冷?這可不行!

胡萬里忙躬身道:“恩師教誨,學生必定銘記於心。”微微一頓,他才接着道:“恩師此去,水長路遠,如今正是秋高氣爽,景色宜人,恩師不妨一路慢行,沿途賞景以爲排遣。”

一路慢行?張璁心裡一跳,這個門生難道認爲事情有轉機?他纔多大年紀,就有這份見識?不過,想到嘉靖的年紀更小,就鬥敗了楊廷和,他不由收起了輕視之心,撫了撫頜下長鬚,才溫和的道:“有話儘管直言,無須遮掩。”

微微沉吟,胡萬里才道:“朝廷興利革弊之新政方興未艾,恩師剛明峻潔,一心奉公,慷慨任事,皇上豈會任由恩師逍遙山野,更況且恩師聖眷未減。”

第413章 前景第270章 天后宮第220章 京師反應第489章 金融帝國第110章 離衙第115章 衝突第120章加快進度第165章橫插一腳第121章開海之爭第48章 南京(四)第 99章 錢法第105章 緝私錢第329章 對應之策第36章 三字真經第98章 陋規第34章 再見張璁第149章 安撫第37章 會票第127章無聊嘉靖第7章 出題買僕第264章 寒心第154章 投桃報李第65章 明朝火器第309章 堅守待援第320章 南鎮撫司第378章 虧大了第471章 西北戰略第266章 招攬第178章時局第146章來襲第472章 各有算盤第10章 三寸金蓮第290章 夏言獲賞第301章 調集 人手第266章 招攬第224章 一門兩公第123章管閒事第13章 書生罵人第131章燒錢第75章 有野心第326章 威懾第391章 擴兵第399章 佳人來第110章 離衙第337章 混亂的倭國第61章 出海第223章 揣摩第361章 特區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64章 聊勝於無第232章 有所求第403章 火燒月港第407章 步騎對決第248章 衝擊第268章 缺乏信仰第118章矛盾第368章 上刺刀第54章 南京(十)第六章 買僕第219章 難以置信第56章 科舉革新第370章 淘金潮第484章 鋪開第334章 悽慘北條第138章各方反應第20章 京郊送行第436章 入侵倭國第380章 奴隸貿易第394章 爭權第226章 化解第227章 不表態第50章 南京(六)第16章 風雲變幻第407章 步騎對決第297章 開張不順第225章 劍走偏鋒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155章拉人第442章 偷天換日(三)第84章 弱點第332章 兩手準備第356章 嘉靖失落第156章 誘惑第66章 琉球第232章 有所求第362章 嘉靖的靈感第19章 落寞張璁第474章 決戰大同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410章 城破第67章 霸氣大明第274章 激勵第180章 入主月港(二)第52章 南京(八)第110章 離衙第162章有後了第122章募捐第59章 釜底抽薪第123章管閒事第209章 反應不一
第413章 前景第270章 天后宮第220章 京師反應第489章 金融帝國第110章 離衙第115章 衝突第120章加快進度第165章橫插一腳第121章開海之爭第48章 南京(四)第 99章 錢法第105章 緝私錢第329章 對應之策第36章 三字真經第98章 陋規第34章 再見張璁第149章 安撫第37章 會票第127章無聊嘉靖第7章 出題買僕第264章 寒心第154章 投桃報李第65章 明朝火器第309章 堅守待援第320章 南鎮撫司第378章 虧大了第471章 西北戰略第266章 招攬第178章時局第146章來襲第472章 各有算盤第10章 三寸金蓮第290章 夏言獲賞第301章 調集 人手第266章 招攬第224章 一門兩公第123章管閒事第13章 書生罵人第131章燒錢第75章 有野心第326章 威懾第391章 擴兵第399章 佳人來第110章 離衙第337章 混亂的倭國第61章 出海第223章 揣摩第361章 特區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64章 聊勝於無第232章 有所求第403章 火燒月港第407章 步騎對決第248章 衝擊第268章 缺乏信仰第118章矛盾第368章 上刺刀第54章 南京(十)第六章 買僕第219章 難以置信第56章 科舉革新第370章 淘金潮第484章 鋪開第334章 悽慘北條第138章各方反應第20章 京郊送行第436章 入侵倭國第380章 奴隸貿易第394章 爭權第226章 化解第227章 不表態第50章 南京(六)第16章 風雲變幻第407章 步騎對決第297章 開張不順第225章 劍走偏鋒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155章拉人第442章 偷天換日(三)第84章 弱點第332章 兩手準備第356章 嘉靖失落第156章 誘惑第66章 琉球第232章 有所求第362章 嘉靖的靈感第19章 落寞張璁第474章 決戰大同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410章 城破第67章 霸氣大明第274章 激勵第180章 入主月港(二)第52章 南京(八)第110章 離衙第162章有後了第122章募捐第59章 釜底抽薪第123章管閒事第209章 反應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