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東路兵備

崇禎十二年四月二十日,懷來城。

";王鬥上任了嗎?";

";聽聞昨日已經前往永安,然路過懷來卻不前來拜見,實是跋扈。";

懷來兵備府內,此時說話的是東路管糧通判郭士同與兵備道馬國璽。

二人都是前兵備官紀世維、前東路通判奉時雷轉調鎮城後任官於此,新的永安參將就要上任,二人都是關注,特別是王鬥名滿天下的情況下。

不過那王鬥也太不緊不慢了,回到保安州一個月後纔到永寧城去上任。雖說大明官員三個月內上任便是,但保安州離永安城這麼近,王鬥如此拖拉,不免讓二人等得心急。

而昨日王鬥路過懷來城外,不先進來拜見城內的兵備與通判,直接就去了永寧,讓馬國璽與郭士同極爲不悅。

馬國璽老奸巨猾,臉上絲毫沒有表露出來,笑呵呵的仍是人畜無害的樣子。

但下首而坐,東路管糧通判郭士同臉上的不滿卻怎麼也掩蓋不住。

郭士同今年四十餘歲,人長得高瘦,神情總有陰陰之色。他青袍素銀,鸕鸞補子,在官位上,不過是個六品的文官。但身爲通判之職,掌控整個懷隆道東路的糧餉事宜,所求者衆,說話時便養出一股不容置喙的味道。

大明地方的戶部官員皆是如此,特別郭士同的後臺是宣大總督陳新甲。有這強大的靠山,雖調任宣府東路不久,已經有些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味道,只禮貌上對兵備官馬國璽保持一些尊敬。

他一把放下手中的茶盞,對馬國璽說道:";馬公,這王鬥如此跋扈,下官看以後東路之事頗難辦。聽聞王鬥在保安州種種,可有將我等放在眼裡,可有將朝庭放在眼裡?";

聽他這樣說,上首的馬國璽仍是呵呵一笑,他撫須說道:";王鬥有功於國,又年輕氣盛,處事思慮不免失欠。郭主事,我等作爲東路主官,還是寬宏爲上,寬宏爲上,以示文武和睦之意嘛。";

聽馬國璽這樣說,郭士同又端起手中的茶盞,只在心中冷哼一聲:";老狐狸。";

馬國璽的全稱是整飭懷隆等處兵備山西提刑按察使司副使,卻是真定府人氏,說話時帶着一股濃厚的畿南口音,紀世維調任鎮城後,他也隨之調來了東路。

他今年五十餘歲,身着盤領大袍的大紅官服,腰橫玉帶,方面大耳,長鬚垂胸,這官容上讓人無可挑剔。特別他臉上總帶着人畜無害的溫和笑容,讓人一見之下就心生好感。

不過對馬國璽,郭士同卻絲毫不敢輕視,不說這個官場推磨高手,便是他的後臺,就是當今內閣首輔薛國觀,足以讓人不敢輕視。薛國觀現在飽受聖眷,便是有";楊相";稱的楊國昌,也不敢與他下面衝突。

郭士同雖在東路有咄咄逼人之勢,但面對馬國璽這個老油條,也有狗抓刺蝟,無從下手之感。你來我往,幾經試探後,二人大體保持了互不侵犯的相安局面。

不過現在來了個似乎不按常理出牌的新任參將……放在往日,區區一個參將也不會放在郭士同等人眼中,文貴武賤,自己掌控東路糧餉,事實可以節制參將,便是從二品大員又如何?照樣要在他們面前恭恭敬敬。

但王鬥與衆不同,名滿天下,外在閣臣籠絡,內有宣府巡撫爲奧援,東路的格局會發生什麼變化,郭士同不知道。

昨日聽聞王鬥離開保安州,前往永寧城時,郭士同料想他會進懷來城拜見,早準備了一肚子的話語,誰知王鬥直接去永寧城了。這一拳打空,讓郭士同心中空蕩蕩的極爲難受。

";朝庭令二十萬獲救百姓轉爲軍戶,陳督臣也有意讓王鬥在東路編練五千新軍,以我等協助操練。五千新軍,非同小可,屯田諸政,事務繁雜,馬公可有定計?";

郭士同忽然又提起一事。

在各鎮兵備體系中,參將與遊擊負責練兵防守,兵備與通判掌管一路之屯田民政,爲軍隊提供物資糧草,並監督參將、遊擊將軍等訓練軍隊,遇戰監督調度。

雖然宣大有意令王鬥操練五千新軍,但這監督的大權,當然是在馬國璽的手中,而自己負責籌措新軍的糧餉,話語權也極重。特別是民政,雖然分守參將名義上有屯田的權力,但事實上,這權力已經大部分集中在當地兵備手中。故郭士同有此一問。

馬國璽沉思良久,呵呵一笑:";此事重大,需從長計議,文武一體,還是待見了王將軍再作定斷吧。";

";又是從長計議,暮氣之極。";

郭士同內心再次冷哼一下:";邀媚武人,閹黨餘孽,素無爲國之心。";

他起身向馬國璽施了一禮:";下官還有公事要辦,就此告辭。";

看着郭士同離去的背影,馬國璽眯起了眼睛。

作爲薛國觀的門生,";閹黨";餘孽,馬國璽等薛系人向有";素仇東林";的名聲。馬國璽入官場多年,在崇禎年間,大部分是夾着尾巴做人,直到前些日子時來運轉,薛國觀再度出山,得皇帝重用,視爲溫體仁第二。

水漲船高,他們這些門生故吏也相繼被薛國觀提拔上來,馬國璽在提刑按察使司熬了多年,第一次被提到一路兵備重任上來。馬國璽欣喜若狂的同時,處事也更爲沉穩。

對他而言,";安全";第一,畢竟自己年歲漸大,離致仕的時日不遠,安全熬過這幾年是最重要的,有沒有政績在其次——當然有政績更好,但凡事以穩妥爲上,不見兔子不撒鷹。

他的口頭禪便是:";此事,需從長計議。";

圍繞這個目標,馬國璽輕易難下決斷,素以不變應萬變之策應對一切。對同僚下屬,他總是如沐春風,和藹可親,也最大限度放權,在東路各官中,贏得了";親和";、";不攬權";等一系列美名。

大明";無爲而治";老官僚的典型代表。

今日郭士同來訪,他的心思馬國璽如何不明白?那王鬥他潛心關注過,不是個普通的武人,郭士同想讓自己當這個挑事之人……

馬國璽冷哼一聲,閉目養神起來:";郭士同心思狹隘,功名之心熱切,那王鬥也不是好相與之人。就讓他二人爭個你死我活吧,老夫穩坐釣魚臺。";

……

大明宣府鎮身爲九鎮之首,素有";京師鎖鑰";、";九邊衝要數宣府";之說,宣府教場更是天下聞名。

此時在教場上,金戈交鳴,人喊馬嘶,密密麻麻的甲冑之士正在操練,喊聲振天。

一個高大壯實,年近五十,身罩戰袍的將官穩穩站在那。他一張國字臉,滿是風霜之色顧盼間極有威嚴氣度。他靜靜看着麾下將士操練,肅立良久仍是一動不動。

在他身旁,簇擁着大羣頂盔披甲的將官及護衛,同樣一動不動,不發一言。

將官深沉立了良久,他身旁一個年在四十餘,身材壯實得有若方形一樣的副將興奮的道:";軍門,經去年一戰,加上我正兵營奪得大量銀兩馬匹,兒郎們衣食充足,我正兵營的戰力,比以前高了數籌,當在九邊穩排第一。";

該將滿臉的刀傷疤痕,聲音如雷,正是楊國柱的中軍親將郭英賢。

那個肅立的老將,自然便是鎮朔將軍,宣府鎮總兵楊國柱。

三月朝庭封賞時,武官以楊國柱爲首,授榮祿大夫,左都督,蔭一子世襲錦衣衛千戶。這種榮耀,達到了現今大明武官的頂峰,再下去,就是封侯拜相了。

不但如此,與王斗的聯合作戰,楊國柱分到了馬騾一萬多匹,白銀數十萬兩,勢力更壯。不但正兵營五千人全部改爲馬軍,更有資本大規模的招兵買馬。

與王斗的瞌睡碰到枕頭感覺相同,朝廷決意大量操改鎮軍,不但宣大三鎮十幾萬人都要操練,更府汰通州,設練備;州汰判官,縣汰主薄,設練總,全國大規模練兵。

作爲宣府鎮總兵,楊國柱名下可再操練精兵一萬人,爲馬兵、定將領、增糧料,籌算停當後,就可向朝廷奏請下撥糧餉。到時候楊國柱麾下的戰兵們,可理直氣壯的達到一萬五千人。

興奮,這是以郭英賢爲首楊國柱身邊親近之人的普遍感覺。經去年那場戰事,各將認爲,只要正兵營敢戰,營內戰士的戰力,至少不會輸於清**中的步甲、馬甲諸兵。

待那一萬人再操練出來……

郭英賢忍不住眉歡眼笑,歡聲如雷。

楊國柱搖頭:";去年一戰,本軍門感觸甚多,行伍作戰,靠的不是單打獨鬥。我正兵營將士,論起勇力,人人不輸於王將軍的舜鄉軍,然堂堂正正對決,彼百戰百勝,東奴各旗望風披靡,我等……";

說道這裡,楊國柱感慨的嘆了口氣,問郭英賢道:";王將軍前往東路上任了吧?";

";聽說昨天去了。";

郭英賢叫道:";那小子,還真忍得住,在保安州磨蹭了那麼久,老郭真是服了他了。";

楊國柱神情不變:";練兵之事,勢在必行,不過本軍門有意前往東路一趟,看看王將軍,是如何操練新軍的。";

郭英賢喜道:";好啊,有些時日沒見那小子了,倒有些想念,正好尋他喝個三百杯。";

隨後他又嘀咕一聲:";東路熱鬧了,聽聞朝廷很多大員,還有山西鎮的虎軍門,大同鎮的王樸等人,都在探聞王鬥練兵之事,有意前往取經,到時,嘖嘖……";

……

當日的京師,崇禎帝正召淮揚道參議鄭二陽於平臺,詢問練兵措餉之事。

鄭二陽在淮揚道治兵治政頗有成效,全國將大規模練兵,聽聞了鄭二陽的成績後,崇禎帝特意召見。

面對皇帝的詢問,鄭二陽道:";臣初到揚州,各營設有官兵,向來相沿虛冒。臣刻意簡練,有一額即求足一兵,隨時操練。所以防寇二年,不請一兵一餉。";

崇禎帝道:";此一方事,謂天下如何?";

鄭二陽道:";大抵額設之兵,原有額餉,但求實練堪用,則兵不虛冒。即核兵即足餉,若兵不實練,雖措餉亦無益。";

崇禎帝再問如何操練,鄭二陽道:";臣所見只以參將、遊擊以下官操練。";

崇禎帝再問如何操練,鄭二陽道:";如參將、遊擊選千人,總選十百,責按兵法。";

崇禎帝又問如何措餉,鄭二陽道:";措餉,諸臣條陳已十分詳盡,關鍵是得其人。如鼓鑄得人,利歸公害……";

聽着鄭二陽的回答,崇禎帝總有一種熟悉的感覺。他猛的想起,這不是幾年前盧象升與他說的話嗎?聽聞盧象升的條陳言論來自王鬥……崇禎帝對鄭二陽看了良久,看得鄭二陽莫名其妙。

回到乾清宮,崇禎帝來回踱步,如來東廠太監王化民,說道:";王將軍在東路如何了?";

王化民恭敬跪在地上道:";奴婢令廠衛在東路及保安州多方察探,王將軍還未前往永安赴任。其在保安州完善政務,撫卹軍士,聽聞組建了幕府,設立司僚,動靜頗大。";

崇禎皇帝點點頭:";不比一州之地,東路政事繁多,王將軍設立幕府,廣招幕僚,也在意想之意。";

頓了頓,他看了王化民一眼,輕聲說道:";王將軍麾下兵力查清了嗎?";

王化民叩頭道:";奴婢多方查詢,已然可以肯定,王將軍麾下兵馬,不會少於七千之數。除有三千餘人是拿餉的營兵外,餘者皆是當地軍壯,然他們的戰力,似與營兵無異。此戰王將軍傷亡兩千人,經過補充,又復舊觀……";

崇禎皇帝呆呆出神,他不明白,王鬥以前只是一個遊擊,是怎麼養起這龐大的兵馬的,戰力還如此出衆?而且他聽廠衛偵知,王鬥麾下的兵馬,都是不發糧餉的,當兵不拿軍餉,他們又如何願意作戰?

王鬥身上似乎一個又一個迷團,讓人琢磨不透。

他又來回踱步,自言自語道:";便以王將軍七千兵馬計,此次九邊練兵,宣鎮東路操練新軍五千人。如此,王將軍麾下便有一萬二千兵馬,其部戰力出衆,五千人可當奴一萬人……";

聽着崇禎皇帝的話語,王化民趴在地上大氣也不敢出,他心下尋思:";難道皇上已對那定國將軍起了猜忌之心?";

這種話題不能深究,更不能插口,王化民只覺背脊一股股涼氣上冒,又覺得自己似乎汗流浹背,極爲難受。

良久,崇禎皇帝嘆了口氣:";王將軍對朝廷還是忠義的,不比左良玉、吳三桂、賀人龍他們……";

提到賀人龍時,崇禎皇帝的語氣有些陰冷。

這種話題上,王化民更不敢插口。

終於,皇帝恢復了平靜,對王化民吩咐:";你多派廠衛,巡戈東路各處。";

王化民如奉綸音,恭敬告退出來,走到門口時,他聽到崇禎皇帝低語一聲:";惜其已然娶妻……";

王化民呆了一呆,眼睛咕嚕嚕轉動。

第212章 追擊第587章 農場主第603章 大軍出塞(下)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470章 論功、論罪第211章 石橋之戰(中)第767章 傾國第811章 一箭糜爛數十里第767章 傾國第617章 重圍第345章 離去第607章 立寨第45章 堡成第266章 如殺一狗爾!第774章 越急第749章 城下町第101章 來臨第486章 激鬥(上)第273章 是時候了第557章 銀冬瓜第727章 惡毒防線第161章 魯密銃,難第596章 魅力第599章 調虎離山(上)309章 觀聞第63章 伏擊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下)第551章 說服第737章 此獠第222章 胡兒可敢再戰第16章 小小心思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中)第427章 匯合行軍(上)第453章 潰敗第84章 去與留第209章 分兵第659章 孫傳庭復起第144章 平亂第463章 騎戰、搏戰第411章 啊喲啊喲,啊喲啊喲第130章 收穫、守備召見第195章 飛蛾撲火第692章 到西安第40章 上官視察第476章 魔盒打開(中)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677章 吾代宣鎮萬民謝過第271章 整編第128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551章 說服第449章 初勝第732章 血溝第492章 攻下第494章 調兵、調炮第131章 衛城第616章 糜爛第823章 騎海第642章 火器營第320章 東路兵備第225章 首級給陳督臣第323章 靜觀其變第317章 未來之對手第826章 吾鄉第299章 伐明之策、鰲拜前鋒第255章 唯有堅持第729章 掌號第三聲第206章 昌平第103章 登城第528章 他們是在找死!第357章 萬人圍攻第502章 決定第662章 思想第348章 軍臨中州(下)第5章 劈掛拳、梨花槍第577章 髒活第282章 俘獲第825章 盡滅第799章 擋兒嶺第55章 尚公戰第358章 殺個痛快第454章 奪炮第584章 鐵廠第51章 鄧一腳第425章 人選、佳話第575章 蛆蟲第185章 炮隊、輜重隊第682章 不平等條約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上)第228章 勝利會師第24章 建堡第200章 清兵入寇上第111章 佈陣第231章 友軍兇猛第722章 打糧第340章 觀摩王鬥練兵第480章 輜重第672章 微服私訪(下)第525章 密議第780章 轉機第779章 絕望
第212章 追擊第587章 農場主第603章 大軍出塞(下)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470章 論功、論罪第211章 石橋之戰(中)第767章 傾國第811章 一箭糜爛數十里第767章 傾國第617章 重圍第345章 離去第607章 立寨第45章 堡成第266章 如殺一狗爾!第774章 越急第749章 城下町第101章 來臨第486章 激鬥(上)第273章 是時候了第557章 銀冬瓜第727章 惡毒防線第161章 魯密銃,難第596章 魅力第599章 調虎離山(上)309章 觀聞第63章 伏擊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下)第551章 說服第737章 此獠第222章 胡兒可敢再戰第16章 小小心思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中)第427章 匯合行軍(上)第453章 潰敗第84章 去與留第209章 分兵第659章 孫傳庭復起第144章 平亂第463章 騎戰、搏戰第411章 啊喲啊喲,啊喲啊喲第130章 收穫、守備召見第195章 飛蛾撲火第692章 到西安第40章 上官視察第476章 魔盒打開(中)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677章 吾代宣鎮萬民謝過第271章 整編第128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551章 說服第449章 初勝第732章 血溝第492章 攻下第494章 調兵、調炮第131章 衛城第616章 糜爛第823章 騎海第642章 火器營第320章 東路兵備第225章 首級給陳督臣第323章 靜觀其變第317章 未來之對手第826章 吾鄉第299章 伐明之策、鰲拜前鋒第255章 唯有堅持第729章 掌號第三聲第206章 昌平第103章 登城第528章 他們是在找死!第357章 萬人圍攻第502章 決定第662章 思想第348章 軍臨中州(下)第5章 劈掛拳、梨花槍第577章 髒活第282章 俘獲第825章 盡滅第799章 擋兒嶺第55章 尚公戰第358章 殺個痛快第454章 奪炮第584章 鐵廠第51章 鄧一腳第425章 人選、佳話第575章 蛆蟲第185章 炮隊、輜重隊第682章 不平等條約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上)第228章 勝利會師第24章 建堡第200章 清兵入寇上第111章 佈陣第231章 友軍兇猛第722章 打糧第340章 觀摩王鬥練兵第480章 輜重第672章 微服私訪(下)第525章 密議第780章 轉機第779章 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