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君子津

十月二十日,鍾素素出塞而去,此時塞外處處飄雪,天地之間一片白茫茫,只有白樺樹的樹葉仍然枯黃火紅。

她的轄地爲都護府漠南中鎮,東到源洋寨,西到靈照寺,北到大沙漠,轄地頗爲的廣,內有肥沃的平原草原,高山大嶺,也有貧瘠的沙礫戈壁。

一路她冒着風雪,取道興和所,只往歸化城而去,有時甚至道路不好走的,還動用雪橇,馬爬梨等交通工具。

鍾素素領着護衛,一行人跋涉而行,寒風淒厲,大雪隨朔風紛揚,到處白皚皚的一片。

這遼闊的銀妝大地,馬匹蹄跡過去,也很快被風雪掩沒,一行人跋涉着,似乎天地間只餘她們那孤獨的身影。

風雪滿天的旋轉飛舞,冷風貶人肌骨,衆人頭臉都是包得緊緊的,鍾素素也是用一塊麪巾將整個臉包住,只露出鐵尖盔下一雙明亮的眼睛,睫毛顫動間,似乎都帶着一點霜冰的味道。

塞外一向比中原冷得早,眼下山西各地雖有下雪,卻沒有這麼的大,還未到冬至,已經大雪連場,若是隆冬時節,更是難過了。

這種天氣趕路也是苦楚,好在一路過去,有“源洋寨”、“東陽寨”、“集寧寨”、“下水海寨”、“小黑河寨”等軍寨,晚上歇息的時候,可以吃上熱飯,用上熱水,減輕了行路的苦楚。

這些軍寨的設立,也方便了旅客路人,已經有機靈的商人,趕在大開發前夜,在做軍士與商旅的生意。

他們沿着這些軍寨路線,一直將生意做到歸化城,多少減輕了輜重營運送輜重的難處。

這日。鍾素素一行人終於到了歸化城,此時駐守城池的,是虎烈將軍李光衡。率中軍騎兵營戰士駐着。

與往日比,歸化城也熱鬧了不少。不時可見一隊隊商旅冒着風雪進來,駝馬成羣的,就見各色口音喧鬧,地上車痕狼籍,商貨聚集。

這些也屬於精明的商賈,搶佔先機之人,歸化城作爲未來安北都護府首府所在。自然免不了商機,在此設立商站,還可從歸化城北上,順着什爾登口等處。將生意做到漠北去。

而且城內駐軍也免不了糧米商貨等需要,作爲靖邊軍的甲等軍,他們個個財大氣粗,購買力非常強,這些都是生意。精明的商人不會放過。

鍾素素等人到時,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副充滿生機的景象,這讓她很滿意。

作爲半東道主,李光衡迎接了鍾素素一行,鍾素素她別的不要求。先洗了個熱水澡,然後衆人坐在火盆旁大吃一頓,疲憊的一行人才緩過氣來。

隨後顧不得疲累,在李光衡陪同下,鍾素素在城內巡視了一番,歸化城這外殼還不錯,周長二十里,料想以後發展,定能與永寧城,宣府鎮城一樣繁華。

而且這裡以後還是屬於她的管轄地盤,自然是到處細見,看了又看。

眼下城內更顯空曠,因爲原屬於蒙古人的各式棚戶,片片地窩子,帳篷等等,已經被駐軍拆除了,未來這些地方,都要重新規劃,彰顯大都市的樣子。

鍾素素最關心的一件事:“李大哥,大將軍行轅是設在哪?”

李光衡帶鍾素素到了改回“弘慈寺”漢名的銀佛寺面前,笑道:“眼下歸化城破敗,便是連順義王的王宮,都是破舊非常,因此當時大將軍行轅便設在這大召寺廟內。”

鍾素素立時眉頭皺起,她認真道:“李大哥,大將軍作爲堂堂侯爵,徵虜大將軍,豈能與那些喇嘛們住在一起?大都護府府邸,必須另覓所在。”

李光衡沉思道:“依鍾妹……哦,鍾兄弟的意見,該當如何?”

鍾素素道:“我看原屬古祿格等人居住的那片府邸就不錯,雖然也破舊了一些,但架子卻在,現城內廢棄木料甚多,大可重新修葺一下……便是不夠,城內破屋爛房的木料便拆來補上……一些寺院都沒人了,空在那裡作何?還有城外各板升的蒙古人閒也是閒着,叫他們來幹活吧,每天給點吃的,也免得他們冬日餓死。”

她認真的強調道:“修葺大將軍府邸,爲我等駐軍當前第一要務。而且,以後該府邸也是都護府衙門所在,不可輕視了。”

李光衡道:“嗯,你是中鎮總兵,這些事情,便你作主吧。”

……

第二日難得不下雪,帶着護衛,還有一干民政屯官,鍾素素沿着大黑河,往西面下游巡視而去。

沿途所見多廢棄板升,田地水渠痕跡明顯,土默川平原東至蠻漢山,北靠大青山,南瀕黃河及和林格爾黃土丘陵,整個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一向盛產小麥、甜菜、胡麻等各類作物與蔬菜。

歷代漢軍多在這裡開墾,俺答部以前也多有經營,僅在雲內與豐州兩處,便開田地萬頃,連村有數百。

這些地方,當然是優良的軍屯所在,不過眼前荒草遍野,寒風呼嘯,蒙古人對此地的經營太粗糙了,可挖掘力道,非常的強。

鍾素素盤算着來年如何在這片地方經營,隨行的民政部屯官也非常激動。

他們個個道:“此處灌溉便利,地力肥足,大可種上春麥與莜麥,甚至稻穀。一些不利灌溉之處,也儘可種上雜糧雜豆高粱,此地爲天賜我大漢之所。”

因爲土地實在廣闊,他們建議鍾素素採用輪耕制,一大片地方種麥,一大片地方種豆,然後又有一些地方種甜菜、油菜、苜蓿等物,最後又輪過來。

作爲民政部屯官,他們廣習《齊民要術》等農書,輪作法,代田法,閒耕法等等,個個嫺熟於心,知道休耕肥田的道理。

而肥田作物中。豆科作物天生便具有固氮的能力,這比化肥什麼其實還好。畢竟人工肥料成本高,而且又污染水源與空氣。長期使用還會破壞土壤結構,使土壤扳結。

古人當然明白這個道理。《齊民要術》便有說,美田之法,綠豆、小豆底爲上,麻、黍、故麻次之,蕪菁、大豆爲下,強調作物輪作的必要性,並記述了當時的輪作順序。

當然。中原人多地少,再怎麼輪耕,對土地肥力的損害還是大的,所以歷來積糞非常重要。

很多地方更使用糧豆間作的手法。溝裡種麥,壟上種豆,這當然小家子氣了些,也是因爲土地少,所以用精耕細作的手法。

而且這樣一來。到時某些大型器械便不能用了。

塞外土地連片,大可以豪氣些,此時豆料與苜蓿不單只是肥田效果,還是馬匹食料,可充爲馬糧。減少正宗糧食的消耗。

便是有時饑荒了,苜蓿一樣可以充作人的口糧。

土地廣闊,又多是旱地,還可使用馬耕,中原歷代使用馬耕較少,除了獲取馬匹不易,便是各家土地少,用馬的支出遠大於牛耕,這時馬種也略差了些。

不過靖邊軍有大量的馬匹,倒不存在這個問題,以大量的挽馬配上耦犁、耬車等大型器械,或許短短几年之內,便可達到大將軍要求的儘快獲得更多糧食的要求。

看着這片土地,鍾素素也是心旌搖曳,她道:“不錯,此處便爲都護府糧倉,來年開荒造田,我們不但要造很多田地,還要力爭當年就播種收穫,讓軍屯自給自足,到十七年,此處便是金秋麥浪!”

……

這日,鍾素素冒着風雪,又來到了大黑河與黃河彙集處的原東勝衛舊址。

眼前一個殘破的城池,不過看殘牆高近十米,城周邊長近十六裡,可看出東勝衛城往日的雄偉。

此城爲洪武四年正月所設,以故元樞密都連帖木兒等自東勝州來降,詔置失寶赤等千戶所,命伯顏帖木兒、答海馬裡卜蘭歹、也裡沙朵列圖、闊闊歹等爲千戶,升東勝衛指揮僉事程暹爲衛指揮使。

而在東勝衛東面有云川衛,東南面有鎮虜衛,玉林衛等,明英宗時,“土木之變”,東勝諸衛全部棄守,內遷邊內,被棄的東勝衛諸地於明嘉靖十一年被西土默特部佔據,現在歸於靖邊軍之手。

看着這風雪籠罩的城池舊址,還有遠處黃河滔滔,夾着冰凌,鍾素素等人心潮澎湃,塞外舊城,將在他們手上一一恢復,漢軍之威,將重新佈於塞外。

身旁一讚畫興奮道:“此城復設後,我靖邊軍將直控黃河中段,並護土默特大量肥田草場。可慮的是,現山西鎮馬匪多,又有套內韃虜,隆冬河套黃河基本封凍,皇甫川、灰溝村一帶冰情直入,恐這些匪賊踐冰直入!”

鍾素素正想着什麼,此時聞言厲聲道:“他們敢!果真如此,本將將率白虎軍踏平他們老巢,殺得他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靖邊軍四大將能坐到眼下位置,個個皆非慈悲之輩。鍾素素看上去文靜細柔,其實一樣心狠手辣,任何人敢踐踏她的心血,她都不會客氣。

一行人最後來到君子津渡口,此處可謂千年古渡口之地,位置卻在喇嘛灣以南附近。

黃河到了這裡,已經徹底進入開闊地帶,河水寬闊流速頗緩,形成一片適宜渡河的河灘地,傳聞唐貞觀三年,便於君子津地置河濱縣,東臨河岸十五步,與河闊僅一里。

看着眼前黃河,一讚畫道:“《水經注》有言,漢桓帝出巡塞北,由此渡河北進。《魏書》載:冬十有二月癸亥,西巡至雲中,北獵野馬於辱孤山,至於黃河,從君子津西渡。此渡口極爲重要,控制君子津,我軍上可往河套,寧夏鎮,下可順黃河直下,入山西,進陝西。數萬強軍自由如心,高屋建瓴,坐視風雲幻動!”

與衆將一起,鍾素素大笑起來,風雪席捲而來,拂起了她的髮絲。

第698章 事故第718章 緊急佈防第498章 隔河炮戰(下1)第176章 廢物第753章 出關第376章 技窮第128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686章 溫疫論第440章 羣兇雲集第430章 京師第617章 重圍第330章 密謀第761章 眼熟第403章 定讓王鬥好看第37章 過年、李家、親戚第470章 論功、論罪第670章 欽差大臣第241章 許月娥之事、清兵謀議第620章 讓我們奮戰吧第170章 火器研究出成果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395章 雲集第151章 做妾可以考慮第102章 炮擊第226章 全軍奉以爲式第118章 懷隆兵備道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下)第620章 讓我們奮戰吧第349章 若賊圍洛陽,我該如何?第714章 議所向第158章 嬰孩第422章 宣大總督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307章 清兵出關、封賞第249章 看誰狠!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下)第687章 敬意第320章 東路兵備第436章 議定、慘烈車營(上)第719章 潼關第228章 勝利會師第139章 州城同僚與百姓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上)第443章 狂轟濫炸第371章 強攻、硬守(下)第409章 子女、糧票第582章 戶部應對(下)第298章 以逸待勞、聖上天威第415章 譁然第115章 得勝第383章 反響、去襄陽第796章 起兵第528章 他們是在找死!第616章 糜爛第118章 懷隆兵備道第219章 殺他個落花流水第136章 火器之威第470章 論功、論罪第379章 不想死也得死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中)第528章 他們是在找死!第626章 信念第425章 人選、佳話第656章 費用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725章 洪流第311章 雄主第488章 致意第371章 強攻、硬守(下)第547章 血本無歸(上)第67章 扮象第323章 靜觀其變第427章 匯合行軍(上)第304章 主動進攻、火銃戰法第341章 如潮而來(下)第211章 石橋之戰(下)第582章 戶部應對(下)第507章 排隊槍斃(下)第757章 準備第725章 洪流第282章 俘獲第196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151章 做妾可以考慮第559章 善後第501章 來自大明的征服者第121章 轉移第130章 收穫、守備召見第486章 激鬥(上)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下)第84章 去與留第603章 大軍出塞(中)第71章 容人之量、上任第606章 兩截第221章 誰是兔第552章 責問第560章 清算第615章 淒涼第88章 繳獲所得第58章 吃驚第533章 皇家臉面何在?
第698章 事故第718章 緊急佈防第498章 隔河炮戰(下1)第176章 廢物第753章 出關第376章 技窮第128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686章 溫疫論第440章 羣兇雲集第430章 京師第617章 重圍第330章 密謀第761章 眼熟第403章 定讓王鬥好看第37章 過年、李家、親戚第470章 論功、論罪第670章 欽差大臣第241章 許月娥之事、清兵謀議第620章 讓我們奮戰吧第170章 火器研究出成果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395章 雲集第151章 做妾可以考慮第102章 炮擊第226章 全軍奉以爲式第118章 懷隆兵備道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下)第620章 讓我們奮戰吧第349章 若賊圍洛陽,我該如何?第714章 議所向第158章 嬰孩第422章 宣大總督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307章 清兵出關、封賞第249章 看誰狠!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下)第687章 敬意第320章 東路兵備第436章 議定、慘烈車營(上)第719章 潼關第228章 勝利會師第139章 州城同僚與百姓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上)第443章 狂轟濫炸第371章 強攻、硬守(下)第409章 子女、糧票第582章 戶部應對(下)第298章 以逸待勞、聖上天威第415章 譁然第115章 得勝第383章 反響、去襄陽第796章 起兵第528章 他們是在找死!第616章 糜爛第118章 懷隆兵備道第219章 殺他個落花流水第136章 火器之威第470章 論功、論罪第379章 不想死也得死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中)第528章 他們是在找死!第626章 信念第425章 人選、佳話第656章 費用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725章 洪流第311章 雄主第488章 致意第371章 強攻、硬守(下)第547章 血本無歸(上)第67章 扮象第323章 靜觀其變第427章 匯合行軍(上)第304章 主動進攻、火銃戰法第341章 如潮而來(下)第211章 石橋之戰(下)第582章 戶部應對(下)第507章 排隊槍斃(下)第757章 準備第725章 洪流第282章 俘獲第196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151章 做妾可以考慮第559章 善後第501章 來自大明的征服者第121章 轉移第130章 收穫、守備召見第486章 激鬥(上)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下)第84章 去與留第603章 大軍出塞(中)第71章 容人之量、上任第606章 兩截第221章 誰是兔第552章 責問第560章 清算第615章 淒涼第88章 繳獲所得第58章 吃驚第533章 皇家臉面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