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排除異己

“住手!”隨着馬士英的一聲斷喝,衆人才心有不甘的停止了廝打:“朝堂之上公然毆鬥,哪裡還有半分朝廷重臣的樣子?大敵當前,當以國事爲重……”

“對,對!”弘光帝使勁的點着頭,引的身上肥肉好似漣漪般一陣亂顫:“今日不論其他,衆位卿家還是議一議軍國之事吧!”清軍進犯徐州威脅淮揚,連這頭肥豬都感覺到了近在咫尺的威脅,只是不知那邊的具體情形,但還是本能的感到有些不安穩了,自然開始操心起來:“關於淮揚戰事,諸卿可有什麼說法?”

說起淮揚戰事,剛纔還熱熱鬧鬧的場面頓時就安靜下來,衆人面面相覷一個個張口結舌,誰也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

淮揚那邊的情形到底是什麼樣子,誰也不沒有個準數兒,若是貿然開口被對手揪住破綻,少不得又是一場麻煩。

“江防固重!”關鍵時刻,隱然已經是清流領袖的錢謙益第一個開口發言了:“而今虜軍進犯,臣意增援淮揚以固藩籬……”

作爲一個官場上的老油條,這種模棱兩可的說法根本就沒有任何實質意義,但卻充滿了“政治正確”:敵人打過來了,朝廷派兵增員淮揚的史可法,無論怎麼說都不會有錯。

至於說淮揚那邊的具體情形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所謂的增援又應該調何處之兵,戰略如何安排,糧秣從何處籌集,等等這些個具體而微的現實問題,那就不是他錢謙益的問題了。

他只管提出一個正確無比的觀點,根本就不關心具體的執行情況。

“增援淮揚爲書生誤國之說,”即便是這個充滿了“政治正確”的觀點,也立刻招致阮大鉞一黨的激烈反對:“江北防線大而空泛,正好可以縮陣而守……”

按照這些人的說法,就是江北防禦體系鋪的場面太大了,所以處處都是漏洞,還不如收縮起來進行防禦,正好可以集中本就捉襟見肘的兵力守住幾個重要的戰略支撐點。

是不是增援揚州的問題上,馬士英終於開口了:“揚州城高池深,最是易守難攻。區區七千虜兵……”

一個姓於的官員馬上反駁了馬士英的這個說道:“甚麼七千虜兵?明明是十萬大軍!十萬大軍啊,合圍揚州之勢已然擺開,若不火速增援,恐江北有失……”

“十萬大軍?你聽誰說的?”

“史閣部的求援文書上說的清清楚楚……”

馬士英用鼻子發出一個代表輕蔑和不屑的聲音:“十萬大軍?真是好笑!建虜總共纔有多少人馬?一支偏師就有十萬之衆,真當萬歲和滿朝文武都是三歲孩童?”

建虜兵少,這是衆所周知的事兒。根據這麼多年的經驗和粗略的估算,所有的八旗戰兵都加在一起也不可能達到十萬這個級別。清軍在倏忽之間就佔據了廣袤的北方,各地都需分兵據守。更要用主力追擊湖廣的闖軍殘部,還要派兵到山東去剿滅風起雲涌的抵抗力量,南下淮揚的多鐸部到底有多少人馬就很值得懷疑了。

按照馬士英的說法,進犯淮揚的清軍應該只有七八千人,說破了天去最多也就是萬把人的規模而已。其他那些不過是新近投靠過去的降兵,完全就是微不足道的烏合之衆,根本不足爲慮。

“七八千人?馬大人真是好說笑!”雖然不知江北的清軍到底是什麼樣的規模,但錢謙益始終認爲絕對不止這個數:“若真的只是七八千人,又怎能迫降徐州?又怎會嚇的劉澤清不戰而棄淮安?十萬字數或許做不得準,但七八萬人總是有的,若不緊急增援淮揚,只恐江北不保!”

“就算是失了江北又能如何?建虜還能打過長江不成?”

橫亙南北的滾滾長江,絕不僅僅只是隔絕南北的地理標誌,同時還是所有偏安江南政權心目當中的安全閥,似乎只要有這條長江,就不必擔心北方的勢力打過來。

做出一副比諸葛亮還要諸葛亮的樣子,馬士英完全就是一副“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豪邁:“建虜洶洶而來,終究只是北兵,最不擅長的就是水戰。江面上無風尚且三尺浪,平日裡更是濁浪滔天,清軍無有舟船,諸位告訴我,他們怎麼渡江?”

“就算是有十萬虜兵,那又如何?”此時此刻的馬士英,說的慷慨激昂:“長江天險,再加上江防水兵,本就是固若金湯的千里防線,虜兵士馬雄壯也無可奈何,我就不信他們能肋生雙翼飛過長江。遙想當年曹孟德率兵八十萬,何等的威風,還不是被赤壁的一場大火燒了個片甲無存?投鞭斷流的苻堅率領百萬雄兵,是什麼下場就不用我多說了吧?草木皆兵的故事諸位應該沒有忘記吧?”

不論是曹操還是苻堅,都是在進攻江南的時候被打了個灰頭土臉,而且全都是被江南以少勝多打來了回去,斑斑史書記載的清清楚楚。

多鐸不過是個逞一時兵威的蠻夷,還能比曹奸雄更雄?還能比苻大帝更盛?

“那多鐸若是個識時務的,老老實實的留在江北也就罷了,若是他敢渡江,我願率八千江南子弟迎頭痛擊,讓建虜葬身於滾滾波濤之中,必生擒多鐸獻俘與闕下,效一效前朝故事,不讓謝廬陵專美於前……”

要是多鐸真的敢渡江,我馬士英一定會象東晉的謝安一樣,演一出以少勝多的大戲!

慷慨激昂的標題和引經據典的話語,終於讓弘光帝放心了。

“唯今之局面,不在江北,而是湖廣!”慷慨陳詞的馬士英說道:“建虜不過是疥癬之疾,那左賊纔是心腹之患!”

率領百萬大軍的左良玉正打着清君側的旗號從上游順江而下,那纔是馬士英等人最害怕的。

當然,弘光帝同樣害怕。

就算是江北不守,還有長江防線。退一萬步來講,就算是清軍渡過長江攻破南京城,大家也可以繼續南退繼續做皇帝。若是左良玉來了,那就可真的全完蛋了。

崇禎皇帝殉國之後,江南羣臣大多傾向於擁立潞王,而弘光帝則是手握重兵的軍頭們強行擁立起來的。左良玉和東林黨人勾勾搭搭已不是一天兩天了,左部的百萬大軍一旦殺過來,必然會重新擁立一個皇帝出來。

到了那個時候,弘光帝的皇位保不住,馬士英等人的地位和權勢也就是隨之而去了。

這是絕對不可接受的事情。

於是乎,朝議的重心就從抵抗清軍增援江北變成了抵擋左良玉防禦江西。先抵禦左良玉,然後再回師增援江北,如此一來可保江南之萬全!

這就是江南朝廷的總體戰略。

“自打大行皇帝殉國之後,這朝廷局面就愈發的不堪了。有些個人吶,明明已是家資萬貫,竟然還鑽進錢眼兒,渾然不顧國事艱難,居然挖起了朝廷的牆角……”

馬士英雖然沒有指名道謝的說出“挖朝廷牆角”的那個人到底是誰,其實大家都心中有數:潞王。

江南易置局原本就是爲國家創收的重要部門,萬曆朝之後更是成爲皇家的“金庫”,內庫的本大一部分支出來自易置局的利潤。佛郎機的紅毛夷人一直都通過易置局購買中國的絲綢,每次都是十幾船甚至幾十船的大量採買,這樣的大宗海外貿易讓大明朝賺取了很大的利潤,彼此之間已經算是非常熟悉的老客戶了。但是,就在不久之前,佛郎機人忽然就不再通過易置局採買絲綢了,而是轉過臉去和浙江的潞王做起了絲綢生意……

就算是傻子也能看得出來,這是潞王截斷了易置局的渠道,自己去和佛郎機商人做生意去了。

潞王貪財,本就不是什麼秘密,但這一次的吃相實在太難看,屬於損公肥私的典型。

弘光帝的名聲很糟糕,潞王也沒有好到哪裡去,根本就是半斤八兩。

馬士英提起這個事情,弘光帝立刻就明白了他的心意:“闖賊寇京,大行皇帝殉國,洶洶之際擁立新君本是爲國之謀。但總有些人鼓譟着要立潞王。現在看來,當初沒有立潞王何其之幸?”要是立了潞王,把我放在哪兒?當初能夠登基稱帝本就非常僥倖,所以弘光帝一直爲此事耿耿於懷:“以前的事情,過去也就過去了。時至今日,依舊有些人心存不甘,和外藩之臣眉來眼去勾勾搭搭,朕早已看的清清楚楚,只是想給這些人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罷了。這些人不思報效也就罷了,竟然還昧着良心做出私結左賊的勾當,置朕於何地?置我大明與何處?”

左良玉和東林黨人相互勾結,終於弄出了“清君側”的事情,錢謙益肯定脫不了干係,是時候和這些人算一算舊賬了。

就算是江北的史可法也是和東林人多有來往,這也是弘光帝不願意增援江北免得史可法做大的根本原因。

對於當初那些個一心要擁立潞王反對自己登基的傢伙們,弘光帝準備和他們秋後算賬了。

僅隔了一日,錢謙益就被罷官了,緊接着又一大批東林浙社中人被排擠出來,江南朝廷已徹底成爲馬、阮黨人的“一言堂”……

第六十章 最後撤離第一媒婆第三十四章 奏對第三百一十四章 拒絕參加第三百四十五章 最肥的獵物第八十一章 生意人第三百零二章 潰局第一百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三百七十六章 搖搖欲墜第二百七十八章 有樣學樣第二百九十三章 皇帝站臺第一百七十二章 一起發瘋第四百四十六章 瞠目結舌第二百二十二章 一心當官第二章 狼藉壽宴第二百五十三章 回籠覺第四百九十七章 淪落至此第一百五十五章 二人之力第四百八十章 外戚第四百八十一章 立太子第二百一十二章 記錄者第四百一十二章 騎兵衝陣第四百一十九章 東窗事發第五百三十二章 失去太平洋第三百四十九章 反正第九十七章 市井中人第五十一章 天家骨血第二百五十三章 回籠覺第二百四十二章 搶功第三百五十一章 英雄兄弟第二百五十九章 獅子大開口第五百二十章 十分之一第一百一十章 荒堂之君第四百八十五章 兄弟之間第三百四十七章 自我意識第四百二十四章 除名第五百三十九章 誓言之重第三百三十五章 獲救第一百四十七章 岌岌可危第五百二十章 十分之一第三十三章 陛見第一百二十六章 膽大包天第四百四十一章 個人之小第三百六十七章 討價還價第二百一十八章 別想太多第二百七十三章 拙劣的表演第三百二十章 生鐵撞頑石第三百二十章 生鐵撞頑石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戰場第二百五十六章 文武並進第一百九十四章 文壇領袖第六十七章 先禮後兵第一百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五百一十三章 馴鹿一族第二百六十五章 按部就班第二百六十章 皇商第二百六十七章 戰爭機器第五百五十三章 最後超越第一百五十一章 兄弟情深第五百四十一章 虎父犬子第二百五十五章 殊途同歸第四百八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官難當第五百六十四章 時代變革第五百四十九章 搬石砸腳第四百四十九章 化工之母第二百九十八章 潰流第四十八章 大明末日第三百三十八章 勸降第七十一章 自願捐獻第五百七十七章 獨角戲第二百八十七章 假戲真做第五百六十八章 新老結合第三百三十八章 勸降第三百四十一章 左膀右臂第二百七十八章 有樣學樣第三百章 軍閥第二百四十二章 搶功第一百二十七章 你們死了我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皇帝站臺第五百七十九章 青出於藍第三百二十六章 你老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高徒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凶之兆第八十六章 夫妻夜話第五百一十章 烈火焚城第三百九十三章 求和第三百三十四章 壯烈時刻第三百四十九章 反正第四百一十八章 鑽空子第五百五十五章 欠債鬼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想多了第三百五十七章 老熟人第四百四十四章 課堂秩序第一百零二章 兵鋒所指第三百二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三十六章 賣官鬻爵第一百九十四章 文壇領袖第二百二十九章 先遣遺女第五百八十章 鬢滿霜
第六十章 最後撤離第一媒婆第三十四章 奏對第三百一十四章 拒絕參加第三百四十五章 最肥的獵物第八十一章 生意人第三百零二章 潰局第一百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三百七十六章 搖搖欲墜第二百七十八章 有樣學樣第二百九十三章 皇帝站臺第一百七十二章 一起發瘋第四百四十六章 瞠目結舌第二百二十二章 一心當官第二章 狼藉壽宴第二百五十三章 回籠覺第四百九十七章 淪落至此第一百五十五章 二人之力第四百八十章 外戚第四百八十一章 立太子第二百一十二章 記錄者第四百一十二章 騎兵衝陣第四百一十九章 東窗事發第五百三十二章 失去太平洋第三百四十九章 反正第九十七章 市井中人第五十一章 天家骨血第二百五十三章 回籠覺第二百四十二章 搶功第三百五十一章 英雄兄弟第二百五十九章 獅子大開口第五百二十章 十分之一第一百一十章 荒堂之君第四百八十五章 兄弟之間第三百四十七章 自我意識第四百二十四章 除名第五百三十九章 誓言之重第三百三十五章 獲救第一百四十七章 岌岌可危第五百二十章 十分之一第三十三章 陛見第一百二十六章 膽大包天第四百四十一章 個人之小第三百六十七章 討價還價第二百一十八章 別想太多第二百七十三章 拙劣的表演第三百二十章 生鐵撞頑石第三百二十章 生鐵撞頑石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戰場第二百五十六章 文武並進第一百九十四章 文壇領袖第六十七章 先禮後兵第一百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五百一十三章 馴鹿一族第二百六十五章 按部就班第二百六十章 皇商第二百六十七章 戰爭機器第五百五十三章 最後超越第一百五十一章 兄弟情深第五百四十一章 虎父犬子第二百五十五章 殊途同歸第四百八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官難當第五百六十四章 時代變革第五百四十九章 搬石砸腳第四百四十九章 化工之母第二百九十八章 潰流第四十八章 大明末日第三百三十八章 勸降第七十一章 自願捐獻第五百七十七章 獨角戲第二百八十七章 假戲真做第五百六十八章 新老結合第三百三十八章 勸降第三百四十一章 左膀右臂第二百七十八章 有樣學樣第三百章 軍閥第二百四十二章 搶功第一百二十七章 你們死了我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皇帝站臺第五百七十九章 青出於藍第三百二十六章 你老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高徒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凶之兆第八十六章 夫妻夜話第五百一十章 烈火焚城第三百九十三章 求和第三百三十四章 壯烈時刻第三百四十九章 反正第四百一十八章 鑽空子第五百五十五章 欠債鬼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想多了第三百五十七章 老熟人第四百四十四章 課堂秩序第一百零二章 兵鋒所指第三百二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三十六章 賣官鬻爵第一百九十四章 文壇領袖第二百二十九章 先遣遺女第五百八十章 鬢滿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