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左膀右臂

塘裡的荷花開的正豔,擠擠挨挨滿眼碧綠,水榭之內涼風習習好不愜意。

“好大的一尾。”真的很難想象,如銀雀兒這種極度缺乏耐煩心的人,竟然真的能把塘裡的魚兒釣上來。手忙腳亂的按住了那尾金鱗,喜的銀雀兒眉開眼笑:“肥成了這個樣子,少說也有三斤十二兩,或者四斤也說不定,足夠熬煮一大鍋魚湯了,貼了黃米饃饃纔是香甜,我這就給韓師傅拿過去……”

姐姐金雀兒看了看妹妹,嘴角勾起一個微笑的弧度,卻什麼都沒有說。

被銀雀兒釣上來的那一尾大魚是有明堂,喚作“金背銀絲雀舌鯉”,是非常名貴的觀賞魚類,其價值超過市面上的一筐鯉魚。把觀賞用的名貴魚類拿去熬煮魚湯,這種焚琴煮鶴大煞風景的事情也就只有銀雀兒能做的出來。

雖然搬到這奢華的大帥府已好幾年了,但銀雀兒依舊保持着在大旗莊之時的那種“鄉土”作風,經常做出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舉動,就好像是個永遠都長不大的丫頭。

但是金雀兒卻再也不是以前的那個丫鬟了,連她自己都能清楚的感覺到那種日新月異的成長。

和以前相比,現在的金雀兒更加成熟,變得更加內斂,從表面上看起來頗有幾分大家閨秀的儀態和氣度。然而真正的大變化則是來自內心。

自從老爺率兵出去打仗之後,雖然每日裡都有很多消息在這裡彙總,通過金雀兒再次傳達出去,但她卻愈發的清閒了。

作爲李吳山的“私人秘書”,金雀兒做事的手法愈發熟練,絕大多數事宜已不需要再請示李吳山,直接就可以自己做主,做出最正確的判斷。

隨着工作效率的提高,她逐漸擁有了大把的空閒時間。

和妹妹銀雀兒不一樣,有了閒暇的金雀兒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讀書。

《論語》、《志書》、《經史》之類最常見的傳統書籍,她根本就不屑於翻看,更沒有心思去看那些天馬行空的奇談怪論鬼怪妖狐,而是專門閱讀李吳山李老爺的手書。

比如說她現在正在閱讀的這本《國族論》,就是出自李吳山的手筆,同時也是吳山軍校的高級課本。

“夫國家者,實爲統治階級統治民衆之暴力工具,律法爲統治階級之意志體現……”

短短几句話,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國家的本質。如“階級”這樣的新鮮詞彙,金雀兒還不是完全理解,但卻能夠猜出一個大概。

什麼是國?就是統治階級的暴力工具,所謂的國法律條根本就不是爲了公平公正,而是爲了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

“夫民族者,國之根本之要也,國家如履民族如足,從來以履適足而不可削足適履……”

民族和國家的關係,就如同腳和鞋的關係,國家的存在就是爲了保護民族和便於民族的發展,當國家和民族之間的關係變得不那麼合適的時候,就應該改變國家,而不是改變民族。

這樣的言論,明顯就是屬於當時被稱爲“屠龍術”的範疇,一般都是不傳之秘,但李吳山卻把這些個理論當做是一種基本的東西,在整個吳山軍校推廣。

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卻蘊含深意,鑽之彌深仰之彌高,越想越有道理,偏偏這些個道理在那些滿是聖人教誨的經典書籍當中從來都沒有出現過。

古往今來的聖賢們真的不明白這個道理?還是說他們不敢這麼直白的說出來?亦或者是別有用心?

金雀兒已經很清楚的感覺到了,她已經看到了這個時代的真相,看清楚了國家運行的根本……

這些道理絕不可能是憑空想象出來的,一定需要極其深厚的積澱和極其廣博的見識,偏偏寫出這個東西的李吳山李老爺卻不是什麼經世的大儒,而僅僅只是一個鄉下的土財主。

這種東西,這樣的言論,這樣的見識和深邃目光,是一個鄉下土財主能夠擁有的嗎?

每次閱讀李吳山的文字,金雀兒都有一種打開了新世界大門的感覺,李吳山說的那些話全都給她一種煥然一新的醒悟,就如同佛家經常說的“醍醐灌頂”。

現在的金雀兒,已經擁有了遠超這個時代的學識和見識,但她卻知道自己腦海中所有的那些東西,全都是在李吳山的潛移默化之下得來的。和李吳山相比,就如同螢火之比皓月涓滴之比汪洋,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李老爺胸中的學識必然浩淼如海,對此金雀兒絕不懷疑。

也只有如金雀兒這般和李吳山極度親近,並且貼身追隨多年,更有李吳山的可以栽培,才能真正體會到這些知識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就憑老爺的胸中所學,治國安邦展布經緯根本就是最順理成章的事情,以他現在的條件,就算他想實現江山更替王朝改換的目標也不過是易如反掌。

北方的清廷,阿濟格也好,多爾袞也罷,和李老爺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上,沒有絲毫可比性。至於說順治皇帝,用李老爺的話來說,那隻不過是個娃娃。甚至連孝莊太后,都被他說成是“只會玩弄權勢平衡”的角色,所有的手段都是不值一提的雕蟲技,根本就不能稱之爲對手。

哪怕是被稱之爲大明中興之望的聖天子復隆皇帝,也不過是李吳山樹立起來的一個傀儡而已,至於說程園畢黃宏東之流,最多隻能算是個老派的官僚。只要李吳山願意,完全可以把他們一掃而空,別說是權傾朝野,就算李吳山自己想過一過皇帝的癮,也不是沒有機會。

但李吳山卻始終沒有那麼做,並沒有讓這朱家天下變成李家王朝,這其中的根本原因只有金雀兒一個人最清楚了。

這是一個成本問題……

相對於金鑾殿上的那張龍椅,李吳山更看重“民族”二字。

也只有這兩個字,能夠完全凌駕於李吳山之上。至於說其他一切的所有,包括生前身後之名,包括皇權霸業,和民族比起來,全都微不足道甚至不值一提。

因爲他只對民族負責。

至於說李吳山的最終目標是什麼,金雀兒的心目當中已經有了一個影影綽綽的輪廓,但卻無法清除的表達出來,她知道李老爺的心很大,大的超出了她的想象力……

隨着一陣踢踢踏踏的腳步聲,金雀兒根本不需擡頭,就知道來者是誰。

是崔耀祖。

一定是崔耀祖。

只有崔耀祖能夠在不經通傳的情形之下直接走到這裡來,若是換個別人,根本就不能深入到大帥府的核心之地。

對於崔耀祖這個人,銀雀兒極度的不喜歡,也從來不給他好臉色看,私下還總是稱他爲“江湖騙子”。

心狠手辣、狡詐兇殘,做事不留餘地,而且生的形容醜陋樣貌兇頑,長的好像是一隻成了精的大老鼠,崔耀祖幾乎具備了壞人的所有典型特徵,但卻是唯一一個可以直接走到金雀兒面前的人。

因爲他是李老爺的重要親信。

這個老東西總是以李吳山的“謀主”大旗軍的“軍師”自居,看起來好像有些狂妄,但李吳山李老爺卻很器重他。

“崔耀祖這個人,無論是手段還是心智,都是上上之選,差不多已經可以算是亂世梟雄了,唯一的缺點就是格局太。”

這是李吳山李老爺對崔耀祖的評語。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還有誰對李吳山本人最瞭解的話,第一個當然要首推朝夕相處的金雀兒,金雀兒之下就得是崔耀祖這個老傢伙了。

老傢伙總是自稱可以當李吳山一半的家,做他一半的主,這話還真的不算是誇張。外事不決之際,崔耀祖這個老傢伙確實可以做主。

至於說“內事”,金雀兒也能替李吳山做一半的主,算是她的內務大總管兼貼身秘書。

這兩個人都能做李吳山一半的主,湊到一起必然是有要緊的事兒。

金雀兒雖然沒有任何官職,而且她的身份僅僅只是李吳山的丫鬟,但卻地位超然,就算是韓福財、楊樹林、劉春生他們那些高級軍官對她也頗爲客氣,只有崔耀祖這個老傢伙對金雀兒一點都不客套。

既不見禮,也不寒暄,一屁股坐到了金雀兒對面的水榭欄杆上,沒有任何開場白,單刀直入直接從懷裡摸出一張紙條子。

“大姑娘,你看看這個東西,很有意思呢。”

紙條上寫滿了字跡:“……朕與其指天盟誓,但使黃河如帶,泰山如黍,明有宗廟,爾無絕世,除謀逆外,永不加罪……”

金雀兒是何等聰慧之人,根本就不需任何解釋,一看這個字條就明白了個大概,抿嘴兒微微一笑:“這應該是皇上的話吧,說的好慷慨好動聽!”

“嗯,是咱們那位皇上昨天在朝堂上親口說的,我已抄錄下來,要不要提前送到徐州去?”

只有金雀兒才能直接聯絡遠在徐州作戰的李吳山,皇上要修建功高樓還說出了這麼重要的誓言,是不是應該讓李吳山提前知道?

皇上指天盟誓,說一定會善待功臣,這麼重要的話語又是在那麼重要的場合當中說出,親耳聽到這些話語的文武百官自然胸中血沸大生效死之心。

金雀兒卻一點都不在意,隨手就把那張紙條扔進人工湖當中,輕描淡寫的說道:“這樣的空口之言沒有必要給老爺看,而且我相信老爺一定不會在相信這些個廢話。”

皇帝的誓言何其之鄭重,到了金雀兒的口中,卻成了毫無作用的廢話!

作爲李吳山事實上的左膀右臂,崔耀祖的態度和金雀兒完全相同:對於皇帝的誓言,半個字都不信。

連他們都不信的東西,李吳山怎麼可能會相信?

“這些個空口大話,就算是說的口吐白蓮天花亂墜又能怎樣?”崔耀祖斜着眼睛很是不屑的說道:“當年的朱洪武可比咱們現在這位萬歲爺說的好聽多了,連免死牌都頒發了四十二面,還不是照樣放了狗屁?”

崔耀祖說的是歷史事實:大明朝的開創者,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建立大明朝之後曾經大肆屠戮功臣,弄的人心惶惶。在屠殺的過程中,爲了安定人心同時也是爲了不引起意外的變故,朱元璋鑄造了四十二面免死牌(正式的稱呼是丹書鐵券)。把自己善待功臣與功臣同始同終的誓言銘刻在生鐵之上,這叫做鐵誓。

結果呢?

沒過幾年,那些拿到免死牌以爲平安無事的四十二個功臣,被朱元璋殺了四十一個。唯一一個倖免者並不是因爲朱元璋不想殺他,而是因爲在朱元璋動手之前就自己先病死了。

在崔耀祖的心目當中,什麼樣的誓言都是狗屁,朱元璋連免死牌都發下去,還不是照樣想殺就殺?甚麼指天盟誓,都是騙孩兒的玩意兒,要是真信了只能說明自己的智商有問題。

“自古功高鎮主者,從來就沒有好下場。”崔耀祖說道:“好在李吳山那子……咱們的李大帥有大旗軍在,有吳山軍校在,這纔是真正的護身符。若是我老崔,早就自己去做皇帝了,哪有這麼多的麻煩?咱們大帥卻是顧慮太多……”

李吳山爲什麼不逆而奪取篡而上之,最根本的原因金雀兒顯然比崔耀祖更清楚,她不想在這個問題上說的太過於透徹,因爲崔耀祖不懂。

有些超過這個時代的見識,就算是如崔耀祖這樣的人傑,也是不明白的,因爲他也受到了時代和歷史的侷限。

“看來咱們這位萬歲爺是真的拿不出什麼東西了,只能用這些個虛言來讓臣民將士效忠。”用一句概括性極高的話語結束了這個話題之後,金雀兒問道:“崔先生來找我,恐怕不僅僅只是爲了這個東西吧?”

“哈哈,我就喜歡崔先生這個稱呼,聽着就舒坦,也只有你大姑娘能看出老崔的胸中錦繡,”崔耀祖捻着那幾根稀稀拉拉的鼠須笑的見眉不見眼,就好像是在對多年的至交好友說起家長裡短的事兒一樣,輕描淡寫的說道:“皇帝甩開了內閣,任命李杉爲徐州知府了。”

“什麼時候的消息?”

“昨天晚上,估計這幾天會正式公佈,那李杉很快就要去徐州上任了。”

“不是說徐州知府的人選是你崔先生麼?怎麼又換成了探花郎?”金雀兒笑着說道:“看來,咱們的這位萬歲爺還是對老爺有些戒備提防之心呢。他已不是第一次踢開內閣自作主張了,看這個架勢,咱們的萬歲爺越來越強勢,分明就是想成爲雄才大略的英主呢。”

“哪個皇帝不想成爲一代雄主?漢獻帝不想?唐哀宗不想?光想有個屁用?”崔耀祖隨手從口袋裡摸出一根細細的牙籤,用很不雅觀的姿勢剔着牙花子:“我老崔還想當玉皇大帝呢,當得成?”

“大姑娘你儘快把這個消息發出去。”崔耀祖朝着碧綠的湖水吐了一口口水:“說實話,我真的不稀罕什麼徐州知府,我也不想去做這個知府。老老實實的留在京城多好,說不準哪天局面一變,我老崔還要再次大顯身手呢……”

第二百八十七章 假戲真做第五百二十五章 嚴厲批評第二百六十八章 誇海口第五百四十一章 虎父犬子第二百二十八章 自行其是第四百零一章 肘腋之變第二百四十六章 繼承者第一百五十三章 百戰餘生第二百四十九章 江北總督第三百三十九章 蒼天爲證第六十三章 柔弱女子第二百一十三章 軍校第四十九章 最後的囑託第三百九十三章 求和第一百零八章 妖夢入懷第三百五十一章 英雄兄弟第三十一章 兄弟相爭第一百零五章 李帥的破綻第三百九十三章 求和第二百四十章 殿試第四十六章 勤王之士第四百四十一章 個人之小第二百四十五章 物盡其用第三十八章 戰略眼光第二百七十三章 拙劣的表演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朝君臣第四百三十八章 如獲新生第三百五十四章 千古恨百年身第一百九十五章 乾坤逆轉第三百零八章 導火索第二百三十五章 科舉弊案第三百七十一章 集體力量第八十二章 只爲求財第三百三十章 亂臣賊子第一百二十章 硬氣漢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生產關係第七十四章 水運專家第三百七十五章 破事一籮筐第二十四章 人民戰爭第五百六十四章 時代變革第三百六十二章 我是臥底第二百七十五章 初露崢嶸第四百零二章 一錯再錯第二百零七章 滿門忠烈第五百七十一章 浪漫男兒第一百四十章 仗義之輩第九十九章 帶節奏第五百一十四章 投筆從戎第二百零一章 榮耀證書第二百七十章 夜雨蒼茫第二百八十八章 腐敗跡象第二百三十九章 私縱第五章招兵買馬第五百八十三章 前人栽樹第二百五十三章 回籠覺第一百八十七章 絕不回援第一百四十章 仗義之輩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後事宜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戰伊始第五百五十七章 歷史的備份第九十五章 一己之私第五百四十九章 搬石砸腳第五百五十一章 餘澤猶在第八十三章 小城固州第四十九章 最後的囑託第五百章 極北之地第二百六十二章 從諫如流第四百三十三章 情報人員第二百六十二章 從諫如流第三百章 軍閥第二百三十九章 私縱第五十五章 南下北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樹碑建廟第二百六十一章 商業援助第五百三十五章 夕死可矣第一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九十三章 手中筆掌中刀第二百八十七章 假戲真做第二十五章 擒賊擒王第一百六十六章 不奉詔第一百五十三章 百戰餘生第五百零二章 絕地反殺第二百七十一章 書法家第四百七十五章 探路者第一百一十八章 無辜的船伕第二百二十六章 我是天王第五百七十二章 姑嫂之爭第五十二章 擋路者死第二百五十四章 叫板第二百二十四章 民心如水第六十一章 城頭變換大王旗第五百四十三章 孤懸海外第二百五十六章 文武並進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願嘗試第三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四十章 殿試第三百一十章 珍珠項鍊第一章 吃大戶第五百四十章 有女初長成
第二百八十七章 假戲真做第五百二十五章 嚴厲批評第二百六十八章 誇海口第五百四十一章 虎父犬子第二百二十八章 自行其是第四百零一章 肘腋之變第二百四十六章 繼承者第一百五十三章 百戰餘生第二百四十九章 江北總督第三百三十九章 蒼天爲證第六十三章 柔弱女子第二百一十三章 軍校第四十九章 最後的囑託第三百九十三章 求和第一百零八章 妖夢入懷第三百五十一章 英雄兄弟第三十一章 兄弟相爭第一百零五章 李帥的破綻第三百九十三章 求和第二百四十章 殿試第四十六章 勤王之士第四百四十一章 個人之小第二百四十五章 物盡其用第三十八章 戰略眼光第二百七十三章 拙劣的表演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朝君臣第四百三十八章 如獲新生第三百五十四章 千古恨百年身第一百九十五章 乾坤逆轉第三百零八章 導火索第二百三十五章 科舉弊案第三百七十一章 集體力量第八十二章 只爲求財第三百三十章 亂臣賊子第一百二十章 硬氣漢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生產關係第七十四章 水運專家第三百七十五章 破事一籮筐第二十四章 人民戰爭第五百六十四章 時代變革第三百六十二章 我是臥底第二百七十五章 初露崢嶸第四百零二章 一錯再錯第二百零七章 滿門忠烈第五百七十一章 浪漫男兒第一百四十章 仗義之輩第九十九章 帶節奏第五百一十四章 投筆從戎第二百零一章 榮耀證書第二百七十章 夜雨蒼茫第二百八十八章 腐敗跡象第二百三十九章 私縱第五章招兵買馬第五百八十三章 前人栽樹第二百五十三章 回籠覺第一百八十七章 絕不回援第一百四十章 仗義之輩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後事宜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戰伊始第五百五十七章 歷史的備份第九十五章 一己之私第五百四十九章 搬石砸腳第五百五十一章 餘澤猶在第八十三章 小城固州第四十九章 最後的囑託第五百章 極北之地第二百六十二章 從諫如流第四百三十三章 情報人員第二百六十二章 從諫如流第三百章 軍閥第二百三十九章 私縱第五十五章 南下北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樹碑建廟第二百六十一章 商業援助第五百三十五章 夕死可矣第一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九十三章 手中筆掌中刀第二百八十七章 假戲真做第二十五章 擒賊擒王第一百六十六章 不奉詔第一百五十三章 百戰餘生第五百零二章 絕地反殺第二百七十一章 書法家第四百七十五章 探路者第一百一十八章 無辜的船伕第二百二十六章 我是天王第五百七十二章 姑嫂之爭第五十二章 擋路者死第二百五十四章 叫板第二百二十四章 民心如水第六十一章 城頭變換大王旗第五百四十三章 孤懸海外第二百五十六章 文武並進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願嘗試第三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四十章 殿試第三百一十章 珍珠項鍊第一章 吃大戶第五百四十章 有女初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