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一己之私

又是這一套說濫了的陳詞濫調。

江南富庶糧米無缺,人煙稠密披甲百萬,的建虜不過是跳梁醜,根本就不值一提。更有滾滾長江作爲不可逾越的天險,除非建虜的辮子兵全都長出翅膀飛過來,否則的話,他們連長江都過不了。

“上天眷顧”“百萬控弦”等等這些說法完全就是不着邊際的套話,說了千百遍卻沒有任何實質意義。真正有點內容的還是那句“長江天險”。

縱觀史書,所有偏安江南的政權都極度依賴長江天險,都會把長江當做是最大的安全保障。但事實上,從來沒有哪個江南政權可以依靠長江做長時間的防禦,幾乎無一例外都被北方的勢力給消滅掉了。

長江天險最大的價值就在一種心理安慰,似乎只要滾滾長江還在,就能保得住一世平安。

“長江天險不可依靠,”錢于謙益錢老大人無奈的說道:“如今建虜氣勢洶洶,攜平推橫掃之勢虎視江南,僅憑長江天險如何能讓人心安?唯有調兵遣將積極備戰纔是正途……”

調兵遣將準備應擊清軍,大家都知道這是最靠譜最現實的做法,問題是兵從何來!

江南所謂的“百萬控弦猛士”,不過是自我安慰的說法而已,弘光新朝能夠調動的兵馬極其有限,能夠控制的地盤也不過是淮揚以及江下之地而已。

浙西的潞王、閩浙的唐王,全都和弘光朝面和心不合,兩浙、兩廣以及福建的人馬根本就指揮不動,能維持表面上的統一就已經很不錯了,還想調集各處的軍隊?根本就是白日做夢。

能夠派上用場的也就是江北四鎮以及中都鳳陽的那點人馬了。

鳳陽是馬士英的根基之地,他肯定不會讓自己的嫡系人馬去和清軍死磕。至於江北四鎮……全都是擁立弘光的軍閥,全都存着擁兵自重的心思,雖然已經組建起了所謂的江北防線,卻驕橫跋扈不聽調度,連掛着兵部尚書銜兒的江北督師史可法都調不動他們……

“唯今之計,只有調寧南侯的軍馬過來,才能確保江南深固不搖之勢……”

寧南侯左良玉,號稱大明第一名將,至少在以錢謙益錢老大人爲首的東林人士心目當中,左大將軍絕對當得起這個稱號。

左良玉,從崇禎初年就和闖軍交戰,經驗豐富的很。尤其是在前幾年的中原大戰當中,和李自成打的天昏地暗日月無光……至於戰績嘛……還是不要說什麼戰績了吧。

作爲李自成的老對手,左良玉和闖軍交戰十來年,說的好聽一點叫做互有勝負,真實情況則是敗多勝少,之所以能夠名動天下,主要是同行襯托的好。

這麼多年以來,負責征剿李闖的帶兵將領大多隕滅,左良玉卻活的好好的,而且聲勢越來越大。尤其是在河南大戰當中,帶着百萬軍隊和李自成反覆廝殺,徹底打出了自己的名號。

在這樣的年月裡,只要能夠保證不被闖軍消滅,就已經非常難得了,更何況左良玉的軍隊越打越多,竟然滾雪球一般達到了百萬這個嚇死人的數字。

在河南一地,就存在着兩支百萬級別的軍隊,而且還翻翻滾滾廝殺了好幾個來回,這根本就是無法想象的事情:的河南怎麼容得下兩百萬軍隊的廝殺?

其實大家都很清楚所謂的“百萬大軍”到底是怎麼回事。

左良玉的所作所爲和李自成完全一樣,二人雖互爲對手,其實根本就一個路數:脅裹百姓。

每到一地,首先要做的就是強拉丁壯屠滅村落,軍隊會象吹氣球一樣規模迅速膨脹,至於這百萬大軍當中究竟有多少能上戰場的,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雖然左良玉總是不停的報捷,卻被闖軍從河南打到了湖廣,明明的一路敗退卻宣稱是在高歌猛進。左良玉雖然擋不住李自成,卻也沒有李自成消滅,軍隊數量反而越打越多,儼然已成爲大明第一軍了。

左良玉左大將軍和東林黨人合穿一條褲子,一個鼻孔出氣,這是全天下都是知道的事情。在這個節骨眼兒上,錢謙益錢老大人再次談起調左良玉進江南的老舊調門,用意已昭然若揭了!

阮大鉞雖然不是個合格的軍事家,但卻一點都不傻,尤其是在涉及到自己利益的問題上,簡直精明到家了。

你錢謙益調左良玉真的是爲了護衛江南朝廷嗎?這樣的話語連三歲的娃娃都騙不過。

這分明就是爲了東林黨人的私利。

崇禎皇帝殉國之後,東林黨人急欲擁立潞王,而弘光新朝是馬士英和江北四鎮的軍閥們建立起來的,阮大鉞是馬士英的死黨,大家根本就是兩個派系。

要是把左良玉的人馬調來江南,到時候百萬大軍兵臨城下,誰還能控制得住他?這江南的半壁河山還不是你們東林黨人說了算?我們這些人豈不是白忙活了?

爲了是不是調集左部人馬進江南的問題上,阮大鉞和錢謙益再次爆發了激烈的爭吵,這種爭吵一直延續到了次日的朝會之上。

作爲江南朝廷真正意義上的實權人物,隱然已經是內閣首輔大臣的馬士英毫不猶豫的否決了錢謙益的觀點。

和阮大鉞這個醉心於文娛工作的傢伙不一樣,老謀深算的馬士英不會直指錢謙益的爲了東林黨人的利益,而是指出一個最現實的問題:“若是調左部人馬東進江南,湖廣誰來守護?豈不是把荊襄之地拱手送給了李闖?若是賊軍銜尾而動,流竄到了江南,這個責任誰來擔負?”

左部爲江南朝廷之側翼是既定的根本國策,絕對不可輕動。

馬士英的意思就是讓左良玉留在湖廣,繼續和撤退下來的闖軍死磕,最好把人腦子打成狗腦子,拼個兩敗俱傷纔好。

“此城爲太祖洪武皇帝進去天下的根基,是我大明的國本,固若金湯,就算是闖賊來了,也是不懼……”

馬士英確實不怕闖軍打到江南,他害怕的是左良玉的軍隊過來。

冒天下之大不韙,以武力擁立了名聲非常糟糕的福王登基稱帝建立弘光朝,不就是爲了個人的功名利祿嘛!左良玉的百萬大軍一旦過來,就真沒他馬士英什麼事兒了。

崇禎朝覆滅,大行皇帝殉國,江南四鎮懷着私心的軍頭們強行擁立了福王爲天下之主,改元弘光。

弘光帝沉溺酒色,絕非英主,關於這一點馬士英早就看的很清楚了。

這江南朝廷根本就沒有光復大明故土的意思,弘光帝本人也沒有奮發圖強的姿態,這個朝廷長久不了,遲早會弄個熄火塌架。

馬士英很清楚的知道這一點,但卻聽之任之甚至在暗地裡推波助瀾,所求所圖者當然不是家國天下,也不是爲了收復故土光復大明,而是爲了一己之私利。

只要能保證自己的權勢和地位,哪裡還管得了那麼許多?

江南再怎麼保不住,怎麼也能維持一百年吧?就算是維持不了一百年,三五十年總是能夠支撐下去的吧……

只要爲維持住局面,必然就會形成東晉、南宋的格局,和北方的建虜劃江而治。

歷朝歷代,偏安江南的朝廷從來就沒有長久過,這是鐵一般的事實。但馬士英一點都不關心這些,他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只要偏安江南的局面能夠維持幾十年,這就足夠了。

好不容易纔擁立了一個肥豬般的弘光帝,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抓緊一切機會斂財攬權,享受一輩子的富貴榮華,至於以後的情形根本就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我死之後,哪管他洪水滔天!

第五百二十六章 謫仙易手第三百九十四章 末世景象第一百零一章 最是交情見面初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子協定第三百四十五章 最肥的獵物第五百三十七章 神奇之物第五百六十一章 其父其子第二百一十章 告天下書第五百八十四章 後人乘涼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戰場第四百一十七章 恩怨情仇第三百五十六章 怕啥來啥第二十五章 擒賊擒王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思定第八十九章 雙簧第四百三十三章 情報人員第一章 吃大戶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月之期第五百六十章 後世子孫第三百四十七章 自我意識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宗故事第二百七十八章 有樣學樣第三百六十三章 大清柱石第四章 銀雀兒第一百三十九章 市井潑皮第五百一十一章 搶救一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二百零二章 授勳大典第四百一十九章 東窗事發第一百八十六章 帥府第二百三十章 重返義和第三百七十六章 搖搖欲墜第四十六章 勤王之士第四百零五章 雷霆救兵第十二章 我最懂你第三百二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二百一十二章 記錄者第十九章 戰場紀律第五百零一章 首次遭遇第五百零六章 老驥伏櫪第一百九十九章 寒酸的鐵牌兒第六十一章 城頭變換大王旗第四百零五章 雷霆救兵第四百六十一章 時間賽跑第三百零二章 潰局第一百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四十九章 江北總督第四百一十一章 鏖戰京畿第三十三章 陛見第四十六章 勤王之士第二百六十六章 極度混亂第三百七十七章 攝政王第三百一十六章 星星之火第四十七章 最後的安排第三十九章 童子兵第二百一十四章 報名第二十四章 人民戰爭第四百五十章 小小物件第一百零七章 君臣失和第二百四十七章 你們和我們第一百九十六章 勝負已分第五百八十七章 老兵不會死第三百八十八章 談判鬧劇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主張第四百六十三章 戴罪立功?第一百三十八章 嫂夫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到南京去第一百四十八章 最後囑託第一百二十一章 小小縫隙第三百一十六章 星星之火第三百五十章 英雄輩第三百零三章 胥吏第三百五十章 英雄輩第三十九章 童子兵第二百六十七章 戰爭機器第三百九十七章 清醒的痛苦第五百二十一章 報應不爽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後事宜第八十七章 聯弱抗強第一百七十五章 通風報信第二百四十七章 你們和我們第六十八章 空手而歸第五百零三章 世界通用語第一百四十五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第二百零九章 報應不爽第五百五十九章 板上釘釘第四百三十二章 醫者之心第五十九章 大旗烈烈第三百四十三章 驚雷第三百四十一章 左膀右臂第三百七十七章 攝政王第四百四十九章 化工之母第五百二十一章 報應不爽第四百零一章 肘腋之變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想多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小小皇帝第二百八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二百八十七章 假戲真做第五百六十三章 馭人之術第七十九章 有死無生
第五百二十六章 謫仙易手第三百九十四章 末世景象第一百零一章 最是交情見面初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子協定第三百四十五章 最肥的獵物第五百三十七章 神奇之物第五百六十一章 其父其子第二百一十章 告天下書第五百八十四章 後人乘涼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戰場第四百一十七章 恩怨情仇第三百五十六章 怕啥來啥第二十五章 擒賊擒王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思定第八十九章 雙簧第四百三十三章 情報人員第一章 吃大戶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月之期第五百六十章 後世子孫第三百四十七章 自我意識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宗故事第二百七十八章 有樣學樣第三百六十三章 大清柱石第四章 銀雀兒第一百三十九章 市井潑皮第五百一十一章 搶救一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二百零二章 授勳大典第四百一十九章 東窗事發第一百八十六章 帥府第二百三十章 重返義和第三百七十六章 搖搖欲墜第四十六章 勤王之士第四百零五章 雷霆救兵第十二章 我最懂你第三百二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二百一十二章 記錄者第十九章 戰場紀律第五百零一章 首次遭遇第五百零六章 老驥伏櫪第一百九十九章 寒酸的鐵牌兒第六十一章 城頭變換大王旗第四百零五章 雷霆救兵第四百六十一章 時間賽跑第三百零二章 潰局第一百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四十九章 江北總督第四百一十一章 鏖戰京畿第三十三章 陛見第四十六章 勤王之士第二百六十六章 極度混亂第三百七十七章 攝政王第三百一十六章 星星之火第四十七章 最後的安排第三十九章 童子兵第二百一十四章 報名第二十四章 人民戰爭第四百五十章 小小物件第一百零七章 君臣失和第二百四十七章 你們和我們第一百九十六章 勝負已分第五百八十七章 老兵不會死第三百八十八章 談判鬧劇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主張第四百六十三章 戴罪立功?第一百三十八章 嫂夫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到南京去第一百四十八章 最後囑託第一百二十一章 小小縫隙第三百一十六章 星星之火第三百五十章 英雄輩第三百零三章 胥吏第三百五十章 英雄輩第三十九章 童子兵第二百六十七章 戰爭機器第三百九十七章 清醒的痛苦第五百二十一章 報應不爽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後事宜第八十七章 聯弱抗強第一百七十五章 通風報信第二百四十七章 你們和我們第六十八章 空手而歸第五百零三章 世界通用語第一百四十五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第二百零九章 報應不爽第五百五十九章 板上釘釘第四百三十二章 醫者之心第五十九章 大旗烈烈第三百四十三章 驚雷第三百四十一章 左膀右臂第三百七十七章 攝政王第四百四十九章 化工之母第五百二十一章 報應不爽第四百零一章 肘腋之變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想多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小小皇帝第二百八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二百八十七章 假戲真做第五百六十三章 馭人之術第七十九章 有死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