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尾車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李植要製造的水力機器叫做龍尾車。

這種設備又叫做阿基米德螺旋管,相傳是阿基米德發明,是利用圓筒內螺旋輪轉上升而提水的一種工具。龍尾車外面是一層鐵殼,裡面是一個長長的佈滿螺旋槳葉的旋轉軸,旋轉軸不停旋轉,讓水在旋轉軸葉片底部滾動,逐漸提高水位。

旋轉軸上面一個軸接部裝上軸承降低摩擦。下面一個轉動軸接處要伸入水下,李植用黃銅做一個球壓在一個銅套上,也能降低旋轉時候的摩擦力。水車的主要部位李植用熟鐵鑄造,內外刷漆防鏽。

這種水車具有用力省,效率高的特點,一人操作這種水車效率可比得上十人操作傳統龍骨車。一直到現代,這種水車都廣泛應用於工業領域用於提升流體和粉末。明末的徐光啓和清末的林則徐都曾經大力推廣這種水車,但由於龍尾車製造複雜、政治腐敗等原因,這種水車不曾推廣開來。

但李植有鑄炮工匠,有鑄造技術,鑄造這種龍骨車是手到擒來。鑄炮工匠鑄造了八十多門大炮後就停工了,處於待機狀態,正好開工鑄造這種龍尾車。

李植畫好了圖紙,便交給炮匠們鑄模。李植現場解說,炮匠們搗鼓了幾天,就鑄出了旋轉葉片和外面套管的鐵模子,組裝成功。接下來用鐵模子批量澆鑄就是了。

第一臺水車很快做好了,李植把水車架到小河上實驗抽水。轉動軸一轉動,便看到嘩啦啦的水從水車裡流了出來。李植讓水車一直在河邊抽水直到灌滿了四畝田,算下來只用了半個時辰。這樣算下來一個人一天可以灌田四十畝,比其它水車強多了。

圍觀的百姓看到搖動的水車抽出嘩啦啦的水流,頓時一片沸騰。百姓們歡呼雀躍,慶祝將軍大人又發明了一個新東西,估計這新物事又能帶給百姓不少新福祉。

龍尾車的高效對農業生產非常重要。

種植小麥要把握時令,需要在某些時令前後幾天進行灌溉,有底墒水、冬灌、頭水、二水、三水之說。水車效率不高,在有限的灌水時令中就只能灌溉河邊有限的幾畝土地,用低效水車來灌溉更多田地只會誤了時令,讓農作物收成大大下降。

水車效率高,才能讓更多的田地得到及時的灌溉。

而且這種龍尾車還有一個優點,就是適用範圍特別廣。只要底下的水能漫過龍尾車底下的葉片就能抽水,不管底下是水塘還是小河都可以,只要有一點水面就行。不像筒車那樣要求水流速度,強調入水深度。

李植用鑄造法制造的龍尾車長六米,重一百三十斤,可以把河裡的水抽高三米多。水車主要部位用熟鐵鑄造,加上人工和軸承價格造價十二兩一臺,可以大規模推廣。比較麻煩的一點就是要經常維護,刷漆防鏽,估計每年的維護成本都要一兩銀子。如果李植要大規模推廣,估計要組織起一支專業隊伍定期維護這些龍尾車。

但比起變旱地爲農田的收益,這一兩銀子維護費也就不扎眼了。

####

還滯留範家莊城牆外,願意爲李植佃種農田的貧民有一萬一千零八十三人,李植讓人進行了統計造冊,確定其中能做農活的男丁有二千三百一十一口,壯女二千一百七十八口,合計四千四百八十九口。另外還有兒童四千二百一十五口,老弱兩千三百七十九口。

李植按照這個時代的農業生產水平,決定給每個男丁和壯女分二十畝田,這就需要旱田九萬畝左右。這些田地,李植準備向範家莊東西南北二十里內的荒地索取。

範家莊管理的範圍內有三條小河,分別爲柳河、羊河和劉家溝,這些小河水力不大,裝筒車不現實,但裝李植的龍尾車就可以提水。只要裝上龍尾車再配合一些溝渠,河流裡的水就能流到距離河流一、兩裡的旱地裡,把那些旱地變成可以灌溉的旱田。

河流兩側幾百米內現有一些農田,是靠人力挑水灌溉的。這些農田李植不準備改變歸屬,而是每隔兩百餘米河道就在這些農田裡修建一條垂直於河道的灌溉渠,將水車揚起的河水傳遞到距離河流更遠的農田裡。

李植把官廳中的幾十個吏員培訓了一番,告訴他們怎樣繪製圖冊。然後就把他們派出去,在三條小河附近勘探地形,記下土地的情況,調查有無主人,最後彙集成冊。

令李植欣喜的是,這些不能灌溉的荒地絕大多是無主地。

李植決定把這些荒地都變成自己的私田。

李植爲貧農開墾田地不是做慈善,是要收地租的,他要把這一萬貧民變成自己的佃農。所以他準備以私田的名義持有這些即將被開墾爲農田的土地。

在名義上,衛所的軍田是沒有主人的,都是國家的,是不能收取地租的。但有明一代衛所軍制逐漸凋敝,軍田很多被轉賣,而且是白紙黑字寫好地契轉賣,因此都有了主人。明末的軍田中,大量存在主人向佃租戶收取地租的情況。就算沒有被轉賣的軍田,也被耕耘者視爲自己的私田。

所謂衛所官員搶奪軍田,說的就是爲所軍官搶奪軍戶的土地使用權,把自己變成軍田的主人,再租給軍戶收租。

既然大家都這麼操作,視爲常例,那李植作爲範家莊長官,當然可以把這些荒地收爲私田,租賃給耕作的佃戶。李植按價格購買荒地,就不存在搶奪軍戶軍田的問題。

唯一的問題是河邊的那些土地現在有人耕作,李植要在這些田地中修建灌溉渠,要說服這些土地的主人。雖然耕作軍田的不一定是軍戶,也可能是佃租軍田的民戶。但這些土地位於範家莊的管轄範圍內,說服工作相對簡單。

說不通可以硬來,名義上這些田都是軍田,是可以由長官調配的。

李植把旗下的屯堡長官全部召集到了範家莊,大聲宣佈自己的開墾工作。

李植升爲遊擊將軍後,賀世壽也讓李植以遊擊身份分守一地。他麾下便有了三個操守,這三個操守又管着八個防守,下面共有三十七個管隊,共有大小屯堡四十八個。這些屯堡管理的方圓幾十裡的土地,如今都是李植的轄區。

李植大聲說道:“爲了擴大範家莊的屯田子粒,本官決定大興屯墾新政,開墾九萬畝新田。”

聽到九萬畝的數字,李植下屬的防守和管隊們都愣了愣,暗道遊擊大人好大的手筆。如果每畝徵一斗二升的屯田子粒,那這九萬畝新田就要爲範家莊新增一萬石的屯田子粒。按尋常年份二兩一石的價格,範家莊等於要爲大明的軍政貢獻兩萬兩銀子一年。

一個操守壯着膽子問道:“大人的新田只是在荒地上開墾麼?不佔用現有的軍田麼?”

李植看了看這個操守,說道:“全在荒地上開墾。第一年這些新田是不交子粒的,第二年起才交納子粒。”

聽到李植的話,大小軍官們面露喜色。在荒地開墾新田不會影響這些爲所軍官的利益,而且第二年起能提高他們的屯田子粒上繳額度,增加這些衛所軍官的政績,他們是樂觀其成的。

“這些衛所的荒地我李植以個人名義買下了,價格是二十文一畝,以後這些荒地就是我李植的私產了。你們回去後根據自己的轄區做好地契,儘快送來,我把銀子送給你們的官廳裡。”

聽到有銀子拿,下面的衛所軍官更是高興得眉開眼笑。這些荒地本來就沒用,給遊擊大人買去最好不過。

李植又說道:“開墾新田要在舊田中修建灌溉渠,這就要各位做好和現有田主的協調工作。我按照面積,給灌溉渠經過地方的田主以二十兩每畝的補貼。”

二十兩一畝的補貼金額已經很高了,旱地的收成有限,市場價也就十五兩一畝。

李植拿出吏員做好的新田圖冊,發給各個屯堡的長官,然後說道:“要修建灌溉渠的地方都畫在記錄在圖冊上了,有不清楚的可以問百戶鄭暉。”頓了頓,李植說道:“我給你們十天的時間,把地方上這些田主說服。”

第九百九十六章 情報第二百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七百五十二章 北方六鎮第八百五十章 廟算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事學院第一千五十七章 畫大餅第七十六章 召見下屬第六百八十八章 鳳陽府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開眼界第四百六十五章 典禮第九百四十五章 嚴寒第四十八章 商量買官第一千八十七章 狂妄第七百四十四章 血水第一百三十四章 擊殺兩翼第74章 升官第七十九章 參觀新城第一千九十章 轟炸第九百一十六章 時代第七百三十四章 崩潰第七百三十六章 佈置第一百一十六章 斥候小捷第三百二十章 要人第七百零六章 爆炸第五百三十六章 鄭成功第一百一十四章 十八磅炮第六百三十二章 胖了第四百七十五章 騎兵第六百七十一章 百萬第九百三十四章 英俄同盟第一千一十六章 橋樑第八百三十一章 甲信越第一百五十四章 求饒的駱振定第七百八十八章 九字第九百八十五章 良將第十六章 進貨第七百三十六章 佈置第一千零二章 壟斷第八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七百五十七章 騎兵第六白零四章 反擊第五百零八章 燒了第二十八章 飛梭織布機第二百一十二章 招募新兵第四百八十六章 殺氣第四百二十一章 密詔第一千一十四章 巧雲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命第八百五十七章 李定國第六百三十二章 胖了第七百一十五章 死無對證第七百零三章 利器第二百四十八章 妙計第七百六十三章 陝西第一百九十七章 宴席慶祝第七百零四章 漁村第四百六十八章 炮彈第一百五十六章 教書先生第七百七十七章 收割機第二百六十七章 木橋完本感言第七百七十八章 鄉鎮第二十章 生產擴大第七百七十四章 溫度計第六百七十五章 黑土地第九百章 葡萄牙使者第六百三十九章 瞄準鏡第三百四十五章 留中不發第六百二十九章 挾持第一千四十五章 絕戶第三百八十六章 伏誅第六百一十九章 毒酒第五百七十九章 千萬第三百四十四章 吾獨往矣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教宗第二百三十二章 俘虜之功第四百九十七章 烈士第六百八十六章 秦淮河第六百五十章 狙擊第六章 需求第一千一十六章 橋樑第一百一十章 天妃娘娘宮第四百四十六章 伏擊第四百六十六章 責任第六百零九章 威風第一百章 分首級第五百七十章 安宅船第二百一十六章 灌溉水渠糾紛第七十一章 難堪的縣令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未來第四百九十六章 賀世壽第九百一十二章 長相第四百七十八章 豪格第八百五十八章 自行車第二百二十一章 農業指導員第八百二十三章 發兵第六百七十章 敲詐第七百一十五章 死無對證第九百六十七章 齊王第二十五章 許敏策
第九百九十六章 情報第二百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七百五十二章 北方六鎮第八百五十章 廟算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事學院第一千五十七章 畫大餅第七十六章 召見下屬第六百八十八章 鳳陽府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開眼界第四百六十五章 典禮第九百四十五章 嚴寒第四十八章 商量買官第一千八十七章 狂妄第七百四十四章 血水第一百三十四章 擊殺兩翼第74章 升官第七十九章 參觀新城第一千九十章 轟炸第九百一十六章 時代第七百三十四章 崩潰第七百三十六章 佈置第一百一十六章 斥候小捷第三百二十章 要人第七百零六章 爆炸第五百三十六章 鄭成功第一百一十四章 十八磅炮第六百三十二章 胖了第四百七十五章 騎兵第六百七十一章 百萬第九百三十四章 英俄同盟第一千一十六章 橋樑第八百三十一章 甲信越第一百五十四章 求饒的駱振定第七百八十八章 九字第九百八十五章 良將第十六章 進貨第七百三十六章 佈置第一千零二章 壟斷第八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七百五十七章 騎兵第六白零四章 反擊第五百零八章 燒了第二十八章 飛梭織布機第二百一十二章 招募新兵第四百八十六章 殺氣第四百二十一章 密詔第一千一十四章 巧雲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命第八百五十七章 李定國第六百三十二章 胖了第七百一十五章 死無對證第七百零三章 利器第二百四十八章 妙計第七百六十三章 陝西第一百九十七章 宴席慶祝第七百零四章 漁村第四百六十八章 炮彈第一百五十六章 教書先生第七百七十七章 收割機第二百六十七章 木橋完本感言第七百七十八章 鄉鎮第二十章 生產擴大第七百七十四章 溫度計第六百七十五章 黑土地第九百章 葡萄牙使者第六百三十九章 瞄準鏡第三百四十五章 留中不發第六百二十九章 挾持第一千四十五章 絕戶第三百八十六章 伏誅第六百一十九章 毒酒第五百七十九章 千萬第三百四十四章 吾獨往矣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教宗第二百三十二章 俘虜之功第四百九十七章 烈士第六百八十六章 秦淮河第六百五十章 狙擊第六章 需求第一千一十六章 橋樑第一百一十章 天妃娘娘宮第四百四十六章 伏擊第四百六十六章 責任第六百零九章 威風第一百章 分首級第五百七十章 安宅船第二百一十六章 灌溉水渠糾紛第七十一章 難堪的縣令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未來第四百九十六章 賀世壽第九百一十二章 長相第四百七十八章 豪格第八百五十八章 自行車第二百二十一章 農業指導員第八百二十三章 發兵第六百七十章 敲詐第七百一十五章 死無對證第九百六十七章 齊王第二十五章 許敏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