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元年,四月七日
克復北京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京津一帶的局勢已穩定下來,效率極高的內閣不僅拿出了改革的具體方案,甚至把無家可歸的老百姓組織起來,興修水利、橋樑、道路,清理廢墟瓦礫,來自南方的糧食,來自河洛地區的布匹、鹽、農具等等無數生活用品源源不斷地運來,讓飽受戰火摧殘的北直隸迅速撫平創傷,恢復生機。荒蕪的田園又出現了勤勞的農夫的身影,戰爭的破壞是難以想象的,就因爲這場驚天動地的戰爭,整整一冬他們都沒能種下冬小麥,現在補種肯定來不及了,所以各州縣政府組織大家種植紅薯、土豆、大豆、白菜等等生長週期比較短、產量比較高的作物,有了這些,再加上從南方調運過來的糧食,足夠熬過這個艱難的年頭了。
華夏民族的自我恢復能力是無以倫比的。
但是騷亂的江南和遼東證明,戰爭還沒有結束,流血還得繼續。老百姓期待着朝廷能夠快刀斬亂麻,儘快將這些隱患給清理掉,尤其是建奴,他們希望朝廷儘快出兵關外,踏平瀋陽,他們絕不希望再跟建奴糾纏四十年,再讓建奴有入寇京畿的機會,帝都淪陷的恥辱,有一次就夠了!
百姓的期望變成了朝廷的壓力,也就是在這一天,數萬京城百姓聚集在天安門,隆武帝親自前往天壇舉行祭天大典,等大典結束之後又前往天安門,當着幾萬百姓的面*地宣佈:任命盧象升爲徵東大元帥,統率各路明軍對建奴發動最後一擊,滅此朝食,光復瀋陽!
話音剛落,天安門便響起了山呼海嘯一般的歡呼聲:“萬歲!萬歲!”
根據隆武帝的命令,河洛新軍三個軍團,天雄軍兩個軍團全部北上,兵分兩路,一路經承德插入遼西腹地,一路在皇家海軍的配合下強攻山海關,砸爛這個烏龜殼,然後沿着海岸線一路向北挺進,殲滅關寧軍;盧象升麾下那三個新編軍團經復州出發,直撲瀋陽!海軍陸戰隊在營口登陸,同樣歸盧象升指揮,這次明軍就是要以多打少,就是要以勢壓人,就是要以排山倒海之勢席捲遼地,將建奴攆到天邊去!
隆武帝的狂妄在於,在傾盡全力向瀋陽進攻的同時,他也下令戚虎向江南發動攻勢,平定江南亂局。這是典型的兩線作戰,兵家大忌,但他完全不在乎,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大頭兵,也同樣不在乎,因爲在他們眼裡,真正的對手只有已經被打得半死的建奴,江南那幫渣渣,不配做他們的對手!
明軍氣勢磅礴的大反攻就此拉開序幕。這是大明浴火重生後發出的第一聲怒吼,隆武帝一聲令下,一千多名犯有叛國通敵罪行的官員被押出去,劊子手鬼頭刀劈落,一腔腔污血染紅了大地,他要以這一千多顆人頭爲他的大軍壯行!
這一刀讓整個帝國都爲之震駭。從兩宋一直延續到明末的文貴武賤的格局被這一道道刀光撕成了碎片,那一顆顆滾落在地的人頭宣告一個時代的結束:士大夫集團將自身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爲一己之私將國事敗壞得無法收拾卻不必負任何責任的時候,一去不復返了!從今往後那些喜歡作死的文人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來,作死是一定會死的!
這一刀也給了盧象升一個交代:正是這些自私自利的、作死無極限的文臣集團出賣了他,出賣了他的軍隊,導致三十萬明軍血染冰原,導致周遇吉孤城死守,彈盡援絕,最終壯烈殉國,現在,隆武帝替他和無數大明將士討還了這筆血債!在接到聖旨的同時,他也得知了一千多名叛國官員被同時處斬的消息,這位名將不由得悚然動容,呆了半晌才說:“皇上也太沖動了!他這樣大開殺戒是要背上暴君的罵名的!”
前來傳旨的正是天雄軍的監軍,曹桓曹公公。這位公公說:“皇上說了,他只想讓那些叛國通敵的傢伙付出該付的代價,至於身顧之後後人如何評說,他不在乎!”笑了笑,補充:“這只是其中一批而已,還有好幾批要上刑場呢。”
盧象升簡直駭然了:“還有好幾批!?難道皇上要將所有官員全部殺光不成!”
曹桓說:“就衝他們做出的這些大逆不道的事情,全部殺光也不冤!”
李巖說:“殺光了好,殺光了好!爲君者,只需要討好億萬百姓就行了,去討好那些身居高位卻不幹人事的傢伙簡直就是腦殘!把他們殺光了,再另選賢能而用,不怕開創不了一個太平盛世!”
這個腦後生反骨的傢伙的思維一向如此簡單粗暴,把“武力解決不了問題,但可以解決製造問題的人”這句話當成真理,盧象升真的應該慶幸坐在龍椅上的不是這位,否則非血流成河不可!
曹桓提醒他:“侯爺,朝中的事情你就不要去操心了,皇上、冠軍侯、內閣他們心中有數,你只要打好這一仗就行了……如今皇上可是將舉國精兵都交給你指揮了,一定要速戰速決啊!”
盧象升知道,曹桓是在擔心。新軍六個軍團現在全部歸他指揮了,這是一支何等恐怖的力量!如此強大的力量久懸在外,任何一個上位者都不會放心的,所以他必須速戰速決,拖得久了,隆武帝想不起疑心都不行。他笑了笑,說:“我心裡在有數!傳令全軍,全面進攻,我們在盤錦會師!”
衆將領齊聲怒吼:“進攻!進攻!!”
驚天動地的怒吼中,在北伐災難中倖存下來的三萬明軍開出營壘,以幾千騎兵爲先導,大批馬車、火炮在後,形成一個巨大的鐵箭頭,朝着盤錦呼嘯而去。
河洛新軍的動作更快,盧象升的大軍還沒有從復州營壘中開出來,他們已經在山海關城外擺開了陣勢,四十多門85毫米*炮對準了山海關城門。楊夢龍硬讓隆武帝留在北京,爲改革出謀劃策,來不了,所以現在河洛新軍的前總指揮是薛思明,他已經官拜龍騎上將軍,在整個河洛新軍中,地位僅次於楊夢龍。地位高了,人自然就愛面子,他愛面子的具體表現就是先禮後兵,派出軍使進入山海關,傳遞他的意思:繳槍不殺!
山海關守將是吳百川,吳襄的親信,算是比較能打的那種,跟吳襄還有一點親戚關係。吳襄的下場讓他既恐懼,又憤怒,同時又很迷茫。吳襄爲大明鎮守山海關這麼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就因爲一次背叛,被千刀萬剮,誅連九族,立有汗馬功勞的吳襄尚且如此,何況是他呢?吳百川找來手下幾位參將商議:“吳大人已經被朝廷凌遲處死,幾位公子亦已被殺,吳氏血脈已然斷絕,朝廷步步緊逼,我們該如何是好?”
一位姓白的參將憤然說:“我們爲朝廷鎮守山海關這麼多年,迭經苦戰,九死一生,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朝廷絲毫不念舊情,把我們往死裡逼,真叫人心寒!依我看,咱們也別想太多了,死戰到底吧,等朝廷打不下山海關了再跟他們談也不晚!”
黃參將說:“是啊,朝廷根本就沒有招降我們的打算,擺出一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姿態,若我們交出軍隊和武器,還不是任朝廷拿捏?這萬萬不行!眼下我們還有六七千人馬,兵多將廣,糧食、武器也很充足,更有山海之險可以依託,完全可以一戰,讓朝廷知道山海關不是這麼好打的!”
劉副將獰笑:“以建奴之悍勇,打了這麼多年也沒能摸到山海關的牆皮,何況是關內那些軟腳蝦!不知道他們準備在這裡死多少人?十萬還是二十萬?”
大家都是一樣的心思,絕不交出手裡的軍隊和權力!這年頭,有槍就是草頭王,只要有這幾千精兵在手,朝廷在動他們之前就得三思而後行,沒了軍隊,他們算什麼?隆武帝要弄死他們還不是一句話一事情?還繳槍不殺,哼,有本事你就拿下山海關,你能拿下山海關我馬上就投降!
主意打定,吳百川回了薛思明一句:有本事就來攻城!
看完信,薛思明搖頭嘆氣:“真的是不見棺材不掉眼淚啊!”
韓鵬說:“他們大概是覺得山海關依山傍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有想據險死守,跟我們討價還價吧。”
薛思明哼了一聲:“跟我們討價還價?他們配麼!”活動一下手腕,把關節弄得啪啪作響,輕描淡寫的說:“沒什麼好談的了,準備攻城……如果我們在山海關作出了讓步,寧遠、錦州紛紛效防,這關寧防線不知道要啃到什麼時候了,老子纔不會慣着這幫雜碎!我要讓他們知道,在新軍的重炮面前,所謂的關寧防線就是個笑話!”
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註定了關寧防線的命運,也註定了殘存的幾萬關寧軍的命運。吳百川應該爲即將到來的厄運感到後悔,因爲他犯了大忌:河洛新軍沒有跟敵軍談判的習慣,更沒有向敵人妥協的傳統!對於不肯放下武器的敵人,他們只有一個字:打!一次搞不定就再打一次,直到將敵人徹底打趴下爲止!
吳百川並不瞭解河洛新軍的性格,所以犯下了大錯。不過不要緊,他很快就會知道河洛新軍是什麼脾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