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放虎歸山

這名大漢旁邊站立着一匹特別高大的、剪短了鬃毛和尾巴的駿馬,馬渾身深灰,帶着白色花斑,毛多捲曲,很像龍鱗,是有名的烏龍駒。

這名大漢高高的個兒,寬肩膀,顴骨隆起,天庭飽滿,高鼻樑,深眼窩,濃眉毛,一雙炯炯有神的、正在向前邊凝視和深思的大眼睛,這種眼睛常常給人一種堅毅、沉着,而又富於智慧的感覺,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流寇頭子李自成。

李自成戴着一頂北方農民常戴的白色尖頂舊氈帽,帽尖折了下來。因爲此時的天氣並不冷,所以他的鐵甲外並沒有罩着東西,只是披着一件薄薄的灰色長袍。爲了在隨時會碰到的戰鬥中脫掉方便,長袍上所有的扣子都鬆開着,只用一條腰帶攔腰束緊。他的背上斜揹着一張弓,腰裡掛着一柄寶劍和一個朱漆描金的牛皮箭囊,裡邊插着十來支鵰翎利箭。可能在後世人們的眼睛裡,這個箭囊的顏色只能引起一種美的想象,卻並不知道它還包含着堅決反叛朝廷的政治意義。

因爲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規定,只有皇家所用的器物上可以用朱漆和描金裝飾,其餘人等一概禁用。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還特別作了嚴格規定:軍官和軍士的箭囊都不準朱漆描金,違者處死。然而李自成從他開始造反的那一年起,他就揹着這個箭囊。九年來,這個箭囊隨着他馳騁數萬裡。縱橫半個大明。飽經戰陣,有的地方磨硫了,有的地方帶着刀傷和箭痕,而幾乎整個箭囊都在年年月月的風吹日曬、雨淋雪飄、塵沙飛擊中褪了顏色。

李自成注目凝神地向南張望,彷彿在等什麼人,在南面隔着一些山頭十里外隱隱約約的有一些火光,看着這些火光,李自成的眼裡不時透出出一絲憂鬱。他知道,那是官兵在點火,以防己方趁機突圍。這些日子官兵的包圍圈越來越緊,自己和手下的兄弟能活動的地盤也越來越小,眼看着再過幾日他們來呢活動的地方也沒有了。

就在前幾天,他率領老營的兄弟和賀人龍的人馬打了一仗。這一仗打下來雖然將這個外號叫“賀瘋子”的傢伙打退了,但自己的老營也損失了兩百多人,這個損失讓李自成心疼得直滴血。

老營的人馬可是自己精銳中的精銳,都是跟了自己三年以上的老兄弟,人數從來就沒有超過三千人,死傷一個都能讓自己心疼不已,這次傷亡了兩百多人,足以讓他吐血。

一名年輕的士卒慢慢走到了李自成面前,輕聲道:“闖王,夜色已深。您還是先回去歇息吧,您若是信得過小人,小人願意替您在此等候雙喜將軍。”

李自成轉過頭來爽朗的一笑道:“算了,雙喜那孩子冒着被巨大的風險去探聽情況,我在這裡等等他算得了什麼,咱們還是再等等吧。”

“是!”這名士卒看到闖王心意已決,不敢再勸,只好退到了一遍。

時間又過去了半個時辰,從南邊傳來了一陣馬蹄聲,馬蹄聲愈來愈近。隨即在稀疏的灌木外出現了一小隊人馬影子,正在月色下向自己疾馳而來。

“闖王,雙喜將軍回來了。”前面的士卒驚喜的叫了起來。

很快,這隊騎兵就來到了李自成的面前,爲首的一名年輕騎士年約二十左右。在馬鞍旁還掛着兩個血淋淋的人頭,隨着馬匹的跑動而不停的晃動。

他們來到了山坡。爲首的年輕騎士下了馬走到了李自成的跟前下跪抱拳道:“孩兒見過爹爹。”

“好孩子,趕緊起來,咱們爺倆還用得着這一套嗎?”李自成扶起了這名年輕的騎士,仔細打量了一下後笑道:“很好,傢伙都還在,沒少啥東西。”

這名騎士摸了摸腦袋,有些憨厚的笑了,“有勞爹爹費心了,孩兒沒事。”

這名年輕的騎士正是李自成的義子李雙喜,在闖王的軍中向來以悍勇而聞名。

看到義子沒事,李自成也放下了心來,隨即問道:“雙喜,你此去有何收穫?”

李雙喜輕輕一笑,“沒什麼,只是宰了幾個不長眼的狗賊而已,順道還探聽到了一些消息”

說完,李雙喜從懷裡掏出了一張告示遞給了李自成,李自成接過後一看,上邊畫着一個人頭,與這位戰士的相貌略微近似,下邊寫着《西江月》一首:此是李闖逆賊,而今狗命垂亡。

東西潰竄走慌忙。

四下天兵趕上。

撒下天羅地網,量他無處逃藏。

軍民人等綁來降,玉帶錦衣升賞。

這首《西江月》的後邊開着李自成的姓名、年齡、籍貫、相貌特點,以及活捉或殺死的不同賞格。

李自成一看,輕蔑的笑了,他的笑聲越來越大,將周圍的灌木叢震出了幾隻老鼠。

李雙喜等到李自成笑夠了,才接着說道:“爹爹,孩兒還打聽到了一個好消息,孫傳庭那個狗官就要退兵了。”

“哦,真的嗎?”李自成心中大喜,雙手情不自禁的抓住了李雙喜的衣襟驚喜的問道:“孫傳庭那個狗賊真的要退兵啦?”

“是的,千真萬確。”李雙喜眼裡也出了喜色,“孩兒已經打探到了,昨日,洪承疇那個狗官來到了潼關,不知道他和孫傳庭那個狗賊商議了些什麼,從今日開始,圍着咱們的人馬已經陸續撤走,開始向京城方向開去。孩兒抓了幾個舌頭詢問了一下,才知道宣大總督盧象升那個狗官前些日子在鉅鹿被韃子打死了,現在京城空虛,紫禁城裡的皇帝怕死,因此才急着將洪承疇和孫傳庭等人調往京城保護自己呢。”

“好,好好!”李自成大喜,這些日子他被洪承疇和孫傳庭等官兵逼得幾乎喘不過氣來,現在乍一聽官兵要退兵,心裡歡喜得彷彿要炸開似的。

“韃子來得好,來的好啊,盧象升那個狗官戰死了,逼得皇帝不得不調兵回援,實在是妙啊,只要給咱們半年的時間,咱們又能拉起數萬大軍。”

此時在紫禁城的崇禎並不知道,自己命令洪承疇和孫傳庭撤軍的命令,其實是將一頭能埋葬自己的猛虎放回了山林裡....

第409章 開封不能打第149章 殿上問答第477章 拼命的崇禎第245章 崇禎生氣了第388章 逼近第527章 進攻遼東第412章 歸順第104章 燧發槍第525章 原因第321章 “助紂爲虐”第365章 朝中局勢第154章 賜宴第531章 猛烈的炮擊第396章 洛陽城到了第423章 先找上門來第351章 殺第499章 科考第24章 糧食問題第445章 迴歸第236章 大人有人找第62章 躺着也中槍第228章 定下來了第331章 攻擊受挫第511章 對策第40章 鐵礦的消息第423章 先找上門來第260章 談崩了第146章 你的火器哪買的第347章 囑託第231章 見禮第302章 報功第169章 進城平叛第445章 迴歸第475章 來到第456章 城破第312章 轉向第339章 斬獲第110章 發現第305章 高起潛的潰敗第24章 糧食問題第53章 潑皮的野望第391章 潰敗第197章 開始搶灘第308章 韃子分兵第313章 目標,盛京第103章 三人行?第322章 吃人第363章 龐剛不除大清則永無寧日第137章 弓箭手的對射第72章 來硬的第20章 請命屯田第278章 馬公公又來了第372章 無奈的劉宇亮第122章 老子就從中間過第199章 報告第453章 南昌城第337章 填壕溝第155章 回家第95章 高一功的反應第180章 回家第289章 再次勤王第252章 訂下日子第412章 歸順第268章 海上激戰第158章 敲打第13章 挽弓當挽強第311章 城頭攻防戰第528章 商討對策第487章 出逃第285章 籌備第354章 放虎歸山第119章 退卻第433章 終於走出這一步第393章 驚慌失措第42章 決斷第544章 杭州第509章 校場閱兵(中)第441章 微妙的情緒第38章 不歡而散第539章 孤注一擲第156章 交接第275章 總結經驗第25章 準備砌城牆第238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268章 海上激戰第355章 往哪發展第398章 入洛陽第533章 火炮出現第41章 找誰合作呢第114章 阿穆爾到來第220章 身彌島到手第492章 取國號第90章 勞動改造第547章 合謀第263章 馬公公很爲難第397章 東門爭奪戰第20章 請命屯田第433章 終於走出這一步第332章 籌劃第420章 李巖獻策
第409章 開封不能打第149章 殿上問答第477章 拼命的崇禎第245章 崇禎生氣了第388章 逼近第527章 進攻遼東第412章 歸順第104章 燧發槍第525章 原因第321章 “助紂爲虐”第365章 朝中局勢第154章 賜宴第531章 猛烈的炮擊第396章 洛陽城到了第423章 先找上門來第351章 殺第499章 科考第24章 糧食問題第445章 迴歸第236章 大人有人找第62章 躺着也中槍第228章 定下來了第331章 攻擊受挫第511章 對策第40章 鐵礦的消息第423章 先找上門來第260章 談崩了第146章 你的火器哪買的第347章 囑託第231章 見禮第302章 報功第169章 進城平叛第445章 迴歸第475章 來到第456章 城破第312章 轉向第339章 斬獲第110章 發現第305章 高起潛的潰敗第24章 糧食問題第53章 潑皮的野望第391章 潰敗第197章 開始搶灘第308章 韃子分兵第313章 目標,盛京第103章 三人行?第322章 吃人第363章 龐剛不除大清則永無寧日第137章 弓箭手的對射第72章 來硬的第20章 請命屯田第278章 馬公公又來了第372章 無奈的劉宇亮第122章 老子就從中間過第199章 報告第453章 南昌城第337章 填壕溝第155章 回家第95章 高一功的反應第180章 回家第289章 再次勤王第252章 訂下日子第412章 歸順第268章 海上激戰第158章 敲打第13章 挽弓當挽強第311章 城頭攻防戰第528章 商討對策第487章 出逃第285章 籌備第354章 放虎歸山第119章 退卻第433章 終於走出這一步第393章 驚慌失措第42章 決斷第544章 杭州第509章 校場閱兵(中)第441章 微妙的情緒第38章 不歡而散第539章 孤注一擲第156章 交接第275章 總結經驗第25章 準備砌城牆第238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268章 海上激戰第355章 往哪發展第398章 入洛陽第533章 火炮出現第41章 找誰合作呢第114章 阿穆爾到來第220章 身彌島到手第492章 取國號第90章 勞動改造第547章 合謀第263章 馬公公很爲難第397章 東門爭奪戰第20章 請命屯田第433章 終於走出這一步第332章 籌劃第420章 李巖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