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

“本將乃是大明山東赤鳳衛左都督李嘯,大君與諸位,皆快快請起!”

李嘯跳下馬來,一臉微笑地虛扶起綾原大君李俌。

李俌一臉感激之情的站起,其他的皇族亦隨之起身。這時,李俌又滿是恭敬與感慨地說道:“若非是天朝李都督及時率天兵來援,這江華島城,怕是已陷清虜之手,我等亦皆成爲清軍之俘虜矣。吾等下國微臣,受李都督這般深恩,卻是何以報之!”

李嘯笑道:“朝鮮乃是我大明之屬國,臣國有難,天朝安可不救。現在島上之韃虜已然盡滅,只有殘部逃往摩尼山,且待雨停之日,本將必將這些餘孽盡誅之!”

聽了李嘯豪爽堅定的表態,李俌更是一臉感激,又連連說了些感謝敬佩的話語,以謝李嘯救命之情。

兩人言笑晏晏之時,都沒注意到,後面的一名容貌俊俏,秀麗端莊的女子,正一臉敬慕之色,目不轉睛地望着揮遒談笑的李嘯。

這名女子,便是剛剛成爲繼妃的皇妃趙氏。

今年成爲繼糿妃的她,真實年齡,纔不過十六歲。(注:古代朝鮮有幼婚的傳統,一般皇帝選擇妃嬪皆在十一二歲,象朝鮮國王李倧的唯一女兒孝明翁主,就是十一歲成婚,嫁給了朝鮮的右議政大臣金自點的孫子。)

這樣一個豆蔻初開的少女,正與現代的高中生年紀相當,處於狂熱的追星與崇拜英雄人物的時期。故當皇妃趙氏一眼見到英俊雄壯氣宇非凡的李嘯之時,她那少女的心靈,頓時一下子就怦怦跳了起來。

這個手握重兵的明朝左都督李嘯,竟是如此年輕,又如此雄俊,簡直如同傳說中的人物一般。

她復看到,李嘯與綾原大君李俌二人,言談從容豪邁,氣度十足,可謂魅力盡顯。這名少女的內心之中,竟是開始泛起莫名的愛慕之情。

相比李嘯,自已的丈夫,那個年紀已有四十五歲,老邁無趣的朝鮮國王李倧,本來自已就在心中對他心存牴觸,夫妻之間關係甚是冷淡。況且,這個名義上丈夫,還又一心寵那出身卑賤內心惡毒的淑儀趙氏,從而讓自已這個名義上的大妃,更是牀枕荒涼,徒有虛名。

想到這裡,皇妃趙氏感覺心頭,頓時泛起莫名的苦澀。

此時,綾原大君李俌開始與守城大將李仁瞻等人,盛情邀請李嘯全軍入城歇息。

李嘯接受邀情,令全軍入城。

李俌隨即下令,擺開盛宴,款待挽救了江華島城的大明天兵。

李俌是個細心之人,那停在江華島岸邊的明軍水師,亦已令人做好酒食,冒雨打傘送上船去。

而李嘯本人,則被李俌請入宮中,由一衆皇族男性與已然包紮好傷口的大將李仁瞻作陪,享受盛宴款待。

李俌逐一向李嘯介紹皇族男性成員,各名皇族向李嘯輪番敬酒,以示敬意與感謝。李嘯來者不拒,一一飲下並回敬,衆人見李嘯這般豪爽大度,心下更覺喜悅。一時間整個宴席之上,賓主相洽,和樂融融。

十八歲的李倧次子李淏,臉帶羞怯地向李嘯敬酒,李嘯打量了一番這位將來的朝鮮孝宗皇帝,笑吟吟地舉杯一飲而盡。

一個多時辰後,這場飲宴才宣告完畢,李俌遂與李仁瞻一起,帶着李嘯去客廳飲茶閒聊。

“李都督,卻不知貴軍打敗了欲登島的清軍,下一步,要作何打算?”一臉喝得通紅的李仁瞻,手端向李嘯問道。

李嘯略一沉吟便道:“自然是先把摩尼山上清軍全部剿滅,再看下一步清軍有何動向,我軍再做定計。”

一旁的李俌,臉帶憂色地插話過來:“現在皇兄與皇長子及一衆大臣,皆被清軍重重圍困在南漢山城,卻不知清軍可會發動攻擊奪下南漢山城,若是清軍大舉攻城,可就糟了。”

李嘯斜了他一眼,卻搖頭道:“綾原大君,不必擔心。以本督看來,南漢山城,朝鮮國君尚有重兵屯於城內,清軍卻也是一時難克。依我看來,清人之打算,必定是先攻克江華島城,俘獲全部島上之皇族,再以此爲要挾,強令朝鮮國君向其投降,這纔是清人的真實想法。”

聽了李嘯的回答,李俌連連點頭,表示同意。

他笑着對李嘯說道:“以本君來看,那清酋皇太極,若發現登島之清軍全部被滅,且有近四千俘虜落於貴軍之手時,怕是要氣炸了吧。”

李嘯笑道:“哼,清虜雖悍銳,然兵力畢竟有限。本督敢料定,那韃酋皇太極,發現登島清軍全滅後,必定會要重新衡量,此次入侵朝鮮,究竟還能否獲得更多好處。也許,精於算計的皇太極,會與部下商量停戰退兵也說不定。”

李俌臉上頓露喜色:“若清軍這次受挫,就能就此退兵,那飽受兵災的下國君民百姓,可總算能從戰火中逃得性命了。”

李俌說完,一旁的李仁瞻又問道:“那貴軍打算何時進攻摩尼山的殘餘清軍呢?”

李嘯端茶輕啜了一口,然後淡淡道:“現在天下大雨,等到天氣放晴之後,我軍自然會滅了這股苟延殘喘的清軍。”

李俌喜道:“若貴部出兵滅此清軍殘部之時,我朝鮮兵馬,亦當起兵相助。”

見得李俌在此時充大方,李嘯心下暗笑,他微笑道:“不必了,憑我軍之力,已足以滅此清軍殘部,各位到時瞧好便是。”

隨後,李嘯復與李俌等人閒談了一陣,便起身前去李俌給自已安排的一間豪華宮室中休息。

李俌給李嘯選的這間宮室,與皇族們的宮府相隔不遠,但獨立成間,不會被外人輕易打擾,李嘯看過居所後,十分滿意。

隨後,李俌李仁瞻等人告退,一臉醉意的李嘯,才步入臥室,準備脫衣上牀休息。

誰知這時,忽門外守衛軍兵來報,說有皇妃趙氏求見。

“哦,她來幹什麼?”

李嘯心下一驚,連身緊急起身,隨便穿了一身常服,便去客廳見那皇妃趙氏。

李嘯一進客廳,只見那皇妃趙氏,身着華服,明顯刻意打扮過。已在客廳中閒坐等候的她,端茶細飲,身後兩名隨侍宮女佇手而立。

見得李嘯進來,趙氏的眼中,彷彿突然跳起了兩朵燦爛的火焰,俊俏的臉上,亦莫名地飛紅。

“你二人退下吧,本宮有事,要與李都督單獨一聊。”

趙氏向身後的兩名宮女揮了揮手,兩名宮女應聲而退。

宮女退出後,客廳中僅剩趙氏與李嘯,氣氛一時頗爲尷尬。

趙氏熱辣直視的眼神,讓李嘯心潮涌動,已有雙妻雙妾的他,當然看得懂這個名爲大妃,實際上只不過是名青春少女的她眼中滿含的深意。

“請問大妃來此,卻是欲與本督,商談何事?”

良久,李嘯訕訕地開口,言不由衷地說道。

趙氏收起望向李嘯的眼神,她輕嘆一聲,然後喃喃道:“本妃來此,只不過想看看擊敗清軍,幫我朝鮮守住這江華島城的英雄罷了。”

說完,她從身上的襟兜中,取出一包茶葉模樣的東西,放在桌上,然後對李嘯輕聲道:“這是敝國所產的醒灑茶,都督大人今天宴上飲酒甚多,正好飲此茶以解酒。“

“哦,李某多謝皇妃好意,本督在此承謝了。”李嘯臉上擠出笑容。

“本妃真沒想到,前來救援我朝鮮的明國大將李都督,卻是這般年輕,又這般有爲,實令本妃心下歎服。”趙氏輕嘆了一聲,眼中更是滿懷愛慕。

趙氏這話,令李嘯一時不知要如何回答,他臉上堆起了淡淡微笑,算是迴應。

一時間,房間中又是一片沉默。

趙氏滿眼深情地看着李嘯,嘴脣翁動着,卻一時什麼話也說不出。

李嘯凝視着她嬌嫩的臉蛋,看着雖身着朝鮮女人的束胸長袍,卻猶然顯出少女的曼妙身姿的趙氏,心頭亦是感覺似有一團熱火在燒。

相顧無言,卻是無聲勝有聲。

李嘯只覺得臉上躁熱,這般微妙的氣氛下,讓他感覺呼吸都有些急促,他控制住心頭狂熱涌動的情緒,訕訕道:“若皇妃無他事,且請先回吧。”

趙氏緩緩起身,臉上卻隱現幽怨之意,她直視着李嘯的雙眼,喃喃道:“難道,本妃有這般不受歡迎麼,連與都督大人說說話,都這般不便麼?”

“這,皇妃你誤會了,本督不是此意。。。。。。。”

“李都督,你不必多說了,本妃心下明白,你好好休息下吧。”

趙氏深情凝視了他一眼,又向他欠了一個萬福,便轉身離去。

“李某恭送皇妃。”李嘯向她輕輕地拱了拱手。

只不過,趙氏在離去之前,還是輕聲地說了一句:“李大人,請多保重,若有空的話,本妃再來看你。”

言畢,皇妃趙氏與候在外面的兩名宮女,一同起身回府。

目送她離去的李嘯,心下感念不已。

爲什麼,自已初次見到這個朝鮮女子,卻似彷彿已見過多次一般,她的一顰一笑,爲何會讓也算是見慣女色的自已,這般心動。

莫非,自已也真的對她動心了不成?

想到這裡,李嘯心裡,泛起一陣苦笑,然後輕輕地搖了搖頭。

。。。。。。

李嘯原本以爲,這場大雨不過一天便會停歇,卻沒想到,竟然接連四天過去,雨勢依然未見衰竭,仍舊在扯天扯地下着。

只不過,這連日不衰的大雨,在讓李嘯的掃滅殘餘清軍的計劃不得不推遲之時,卻也讓駐於摩尼山上山洞內的阿巴泰等一衆清軍,更是苦不堪言。

呆坐山洞內的阿巴泰,神情頹喪而呆滯,他望着洞口那扯天摭地的雨幕,默然發呆。

他旁邊,幾名護衛亦是人人呆立,有如木偶一般。

“主子,馬肉煮好了,請趁熱吃吧。”

一名巴喀什兵,手捧着一碗熱騰的馬肉,在大雨中快速地小跑過來,大聲高叫着,鑽入洞內,隨即捧着馬肉,向阿巴泰敬獻奉上。

見到端到自已面前的這碗馬肉,阿巴泰卻是忍不住的心頭髮酸。

可悲啊,自已一名堂堂的大清國饒餘貝勒,原本意氣豐發前來奪島,現在卻已是全軍大部盡喪,自已率領殘部,竟不得不有如野人一般,在這江華島摩尼山上苟且度日。

六百名滿蒙騎兵,每天只得殺馬作食,軍官尚有山洞可以歇身,普通軍兵,卻只得默默忍受大雨澆淋之苦。

在這般惡劣的環境下,從前天開始,竟有不少的手下軍兵,偷偷下山去投降那圍困山下的明軍士卒,以求不受飢寒淋雨之罪。

聽聞手下軍兵下山投降明軍的消息後,阿巴泰十分惱怒,遂下令,但凡發現有欲下山投降明軍者,一律格殺勿論。

只是阿巴泰心下也知道,饒是如此,自已那些士氣低沉到極點,兵微將寡又外無援軍的手下,離全軍崩潰的日子,怕是不遠了。

阿巴泰嗯了一聲,面無表情地從這名巴喀什兵手中接過碗來,正欲用手從碗中撈肉吃,忽聽洞外復響起沓沓的腳步聲。

一名甲喇額真模樣的滿州軍官,從洞口緊急而入,隨即打扦下跪。

“稟告主子,今日又有二十多名士卒逃亡,在下捉得四五名逃亡士卒,已遵將軍之令,將他們全部斬首。”

這名身上濺着猶自滴答的鮮血的甲喇額真,臉色緊繃,咬着牙地向阿巴泰稟報道。

手捧肉碗的阿巴泰,一臉麻木地呆坐着,雙眼直直望着洞口,沒有任何表情,只有嘴脣緩緩地開合了一下,表明他並非完全神遊天外。

那名甲喇額真見他這個樣子,突然猛地伏倒在地,聲帶哭腔地大聲說道:“主子,請恕在下直言,我軍困守此山,已近五日,我軍缺糧少衣,士氣低落,士卒逃亡每日增多,奴才深以爲憂。只恐,只恐不等明軍來攻,我軍已是自亂了啊。。。。。。”

阿巴泰臉上哆嗦着,卻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是啊,現在軍心日沮,只怕再多幾日,自已這些部下,就要不戰自潰了。

怎麼辦?

自已還能怎麼辦?

阿巴泰心如亂麻。

倒是他背後一名護衛,對這名甲喇額真怒喝道:“圖格木,你哭什麼哭,主子不是說了麼,我軍且守在這摩尼山上,皇上自會派兵前來救援我等,又何必這般自亂陣腳。“

聽了這名護衛這般說話,這名叫圖格木的甲喇額真臉上,頓顯猙獰怨憤之色,他衝着這名護衛大吼道:““扎賴,你他孃的天天說有援軍,老子我都聽膩了聽煩了,現在四日已過,你說,援軍在哪!在哪!哼,在下只怕未等援軍到來,全軍將士已是在此山凍餓而死了!”

見他如此頂撞,護衛扎賴大怒,刷地就要拔刀砍他,這時,阿巴泰的聲音冷冷響起:“夠了!都別爭了!你倆身爲將官,吵嘴打架,成何體統!“

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四百四十章 局勢大惡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八百三十六章 橫掃西南,進逼成都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二十九章 雄心第四百四十章 局勢大惡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談爲假,謀利爲真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創皇太極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二百九十四章 逆我者亡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關頭 援兵終至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二百零五章 購買臺灣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八百四十二章 扮僧回國,唐順和議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六百二十九章 復有何路可走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義之辨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礦 擴軍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一百九十五章 捲菸生產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七百三十四章 背後的更大危險第六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六百零三章 內外交困的多爾袞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進廬州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六百零四章 二王擁帝第四百五十三章 收降哥薩克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三百零二章 兩全其美第七十章 攻山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調兵,北求援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三百七十八章 爭漁簍的螃蟹第三百二十一章 無奈之降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國第二章 伏擊第二十章 突襲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七百三十八章 甕中之鱉再難脫逃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塹壕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創皇太極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籬下,定居親漂辛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十九章 北行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種人生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三十六章 玄虎騎、飛鷂子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兵而動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鎮遠堡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二順王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城炸開第六百七十一章 失意東南,得意西北第八十二章 監撫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
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四百四十章 局勢大惡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八百三十六章 橫掃西南,進逼成都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二十九章 雄心第四百四十章 局勢大惡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談爲假,謀利爲真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創皇太極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二百九十四章 逆我者亡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關頭 援兵終至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二百零五章 購買臺灣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八百四十二章 扮僧回國,唐順和議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六百二十九章 復有何路可走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義之辨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礦 擴軍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一百九十五章 捲菸生產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七百三十四章 背後的更大危險第六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六百零三章 內外交困的多爾袞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進廬州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六百零四章 二王擁帝第四百五十三章 收降哥薩克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三百零二章 兩全其美第七十章 攻山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調兵,北求援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三百七十八章 爭漁簍的螃蟹第三百二十一章 無奈之降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國第二章 伏擊第二十章 突襲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七百三十八章 甕中之鱉再難脫逃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塹壕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創皇太極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籬下,定居親漂辛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十九章 北行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種人生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三十六章 玄虎騎、飛鷂子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兵而動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鎮遠堡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二順王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城炸開第六百七十一章 失意東南,得意西北第八十二章 監撫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