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呂宋

馬尼拉城既已攻克,接下來,唐軍開始了秋風掃落葉一般的,對在呂宋島境內的西班牙人勢力,進行全盤掃除的征戰。

在呂宋北部,諸如林加延,達古潘,士格加勞等城鎮,被李定國率領甲營兵馬,以強硬手段,逐一攻城奪取。

在攻打這些城鎮之色,都是費爾南德斯這樣的西班牙火銃兵打前陣,從而大幅減少唐軍的傷亡。

而在呂宋南部,則是由唐國公李嘯親領此次遠征的其他兵馬,攻打諸如奎鬆,盧塞納,邦牙等城鎮。

相比硬橋硬馬,只能一味與敵軍進行死拼的李定國部,李嘯所部攻打西班牙人的剩餘城鎮,更有效律一些。

原因在於,李嘯手下,有一個特殊的奪城利器。

原西班牙總督洛佩斯。

用一個大型木製囚籠裝着的洛佩斯,嘴巴被一塊破麻布塞得死死的,處境相當悲慘。

洛佩斯想過很多自殺辦法,都沒有成功,哪怕他想要絕食,唐軍也有辦法來對付他。

那就是,每到吃飯時間,會有軍兵拿出他嘴中的破布,用一個給病牛餵食的粗大牛插子,將牛插子插入他的喉嚨,強行灌入米粥,以這位西班牙總督,得以續命存活。

當然,唐軍只管喂,不管拉,故這總督洛佩斯,每天的屎尿都是直接拉在身上,把自已弄得奇臭無比,每名從他旁面經過的軍兵,都要皺着眉頭掩鼻行過。

只對大團的蒼蠅對這位西班牙總督極其喜愛,它們嗡嗡地圍着他,有如一團灰黑色的雲霧,趕都趕不開。

就這樣,這位生活條件噁心至極的原西班牙總督洛佩斯,被唐軍象扛一隻死豬一樣,運到各個要攻打的城池外面,以此來誘逼西班牙人投降。

如馬尼拉東南部的八打雁城,就是一個唐軍利用洛佩斯,來強迫守城敵軍投降的典型。

八打雁城,地處馬尼拉東部端,瀕臨錫布延海,是一座依山恃海,周長近四里的城池。

此城中的三百多名西班牙士兵,看到鐵流滾滾而來的唐軍時,皆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

隨着唐軍的快速行進,站在城頭的西班牙主將弗朗西斯科,驚恐地看到,在唐軍隊伍的最前面,有雙馬拉動的大四輪馬車,馬車上,裝着一個大型的木製囚籠,而囚籠中那個鬚髮蓬亂有如野人,卻身着一身髒兮兮華麗總督服飾,嘴巴里又塞着一團破麻布的人,不是西班牙總督洛佩斯,又還能是誰!

弗朗西斯科驚恐地張大了嘴巴,他旁邊的西班牙守軍,亦都一臉極度震怖的表情。

這,這怎麼可能?!

如果這位西班牙總督洛佩斯已被唐軍活捉的活,那麼,那馬尼拉城,這西班牙在菲律賓的心臟城市,豈非已落入唐軍之手?!

很快,唐軍中便有人騎馬過來,在一箭之地外,向城中大聲喊話。

其話便是,現在唐軍已克馬尼拉城,全滅了城中守軍,你們殘餘兵馬,若想要活命,需得儘快投降,方可苟全性命,如若不從,必當盡殺全城老小,雞犬不留。

聽了唐軍的這番聲色俱厲的觀降,又親見到了城外西班牙總督洛佩斯這般慘狀,上至守將弗朗西斯科,下至全體軍兵,皆是大懼,終於開城投降。

唐軍在牢牢掌握了整個八打雁城後,便立刻露出了猙獰面目。

全體投降的西班牙軍,和城中全部高過車輪的西班牙男子,盡皆斬殺,無一遺留。

隨後,唐軍清點府庫,安排人員駐守,休整兵馬後,便再度前往下一個要攻下的城池而去。

從攻陷馬尼拉起,僅僅只過了不到兩個月,整個呂宋島全部被唐軍平定。

至此,這名西班牙總督洛佩斯,終於完成了自已的歷史使命,他隨後被唐軍押到馬尼拉城外的巴石河岸邊,剝皮揎草處死,皮囊被掛在馬尼拉城頭,直到發臭了才取下燒掉。

李嘯用這樣殘酷的手段,爲當年慘死的三萬餘漢族百姓,報了這血海深仇。

至此,所有的西班牙人,所有不順服的土人村寨,全部被唐軍一掃而空。這面積有臺灣島近三倍大,卻更加富饒肥沃的呂宋島,終於成爲了唐軍治下,牢不可奪的中華固有領土。

李嘯終於把西班牙人徹底消滅在了菲律賓,又把當地土人徹底壓服,整個呂宋島,終歸寧靜。

隨後,總共有近五千名西班牙的婦女兒童,被唐軍押回臺灣。

李嘯已飛鴿送信給了臺灣拓殖團長丁佑,告訴他,這些西班牙婦孺到達臺灣後,全部分散到臺灣各個州縣去,孩童強制交給缺少子嗣的漢人家庭撫養,而那些西班牙婦人,則強制配給臺灣的漢族未婚或喪偶男性。

與這些西班牙人一起,同樣先期返回的,還有在這場征服呂宋的戰鬥中,受傷或生病的兩千餘名唐軍士兵,以及一千餘名唐軍將士的骨灰。

其實,在這場征服呂宋的戰鬥中,唐軍戰損很少,總共傷亡不過四百餘人。反而是因爲菲律賓炎熱潮溼的氣候,蚊蟲瘴氣的環境,以及諸如虐疾、霍亂、傷寒、溼疹等熱帶常見疾病,奪走了大批唐軍將士的性命,造成了相當多的非戰鬥減員。

這些返回的唐軍士兵中,曾在唐軍上岸的第一天,就立下戰功的平南鎮甲營丙總甲哨三甲甲長苟大壯,亦是受傷遣返的唐軍中的一員。

一瘸一拐,靠着船舷躺下的苟大壯,十分留戀地看到這塊他留下鮮血與汗水的土地,心下不由得感慨萬千。

苟大壯所部,參加好幾場攻打呂宋北部城池的戰鬥,只不過,在最後一場攻打一個叫邦潘的小鎮時,苟大壯被一名土著軍兵,扎傷了小腿。

當時,他本以爲,讓隨軍軍醫包紮一下就沒事了,卻沒想到,那土著的矛尖塗了毒,讓他整個小腿化膿潰爛,最終不得不退出軍隊,和其他傷兵一起返回臺灣而去。

經過這幾次戰鬥,苟大壯已數次立功,攢了下三十多塊金元,按臺灣現在的生活標準,也算是名普通的富翁了。

當然,相比物資錢財上的收穫,原本是一名投降的漢軍的苟大壯,對於唐軍的榮譽與戰功,己是從陌生到充滿了嚮往與期待。

只是,現在自已左小腿已潰爛到這般嚴重,現在也只有退伍一途可走了。

想到回去之後,能順利地娶到那位自已心慕已久的廣東姑娘,苟大壯原本頗爲落寞的心情,還是好轉了不少。

他已想好,若是求人說媒成功,等自已傷好後,就要與這姑娘一道返回呂宋。

因爲,據李嘯的新規定,這呂宋之戰中,立有戰功的唐軍將士,若願意在這呂宋成家立業,安居此地,那麼,他們除了可與移民一樣,按戶授於10畝田土外,另外還可按軍功大小,分授不同大小的田土。

而且,爲了慰勞有功將士,所授田土,皆是當地最爲肥沃之地。

苟大壯心下粗算了一下,若按自已所立的軍功,他成婚後,至少可在呂宋分得20畝土地,一年之中,最少可產80石稻穀出來,再加上年末栽種馬鈴薯那數十石產量,這樣一來,自已一家在呂宋之地,至少可以算是中等偏上的人家了。

隨着船隻一路北去,苟大壯靠着船舷沉沉入睡,只是他的嘴角,卻泛起了一絲莫名的笑容。

在把傷兵與西班牙婦孺皆送回臺灣去後,留在呂宋的李嘯,立刻開始着手規劃呂宋開發的各項事務。

首先,李嘯任命原濟州島總管吳亮,讓他擔任呂宋島拓殖團團長,原鐵龍城城主華允誠,則擔任呂宋島拓殖團副團長。由他們二人,來組建呂宋島的各個政府機構。

這兩個人,吳亮是自遼東時,就跟隨李嘯做事之人,這數年來,一直爲李嘯驅馳效力,可謂資歷深厚,忠心耿耿,故李嘯想找人來負責管理這新佔領的呂宋時,第一個想到的,便是他了。

而華允誠,這位原明朝兵部職方司的員外郎,自投李嘯後,因爲工作勤勉謹慎,又任勞任怨,把鐵龍城治理得井井有條,讓李嘯十分滿意,故他特地將華允誠從山東調到呂宋,讓他擔任拓殖團副團長,成爲吳亮的副手。

從這些人選,也可以看出,李嘯對這呂宋十分看重,卻是立意要和臺灣一樣,將其徹底開發出來。

據李嘯估算,那臺灣島中,移民了三百多萬,才略略達到飽和。這呂宋島,乃是臺灣面積的近三倍,雖然中央位置多有科迪勒拉山系等不合適耕作區,但至少與臺灣一樣,移民三百多萬,卻是絕對不成問題的。

現在,李嘯打算,先把臺灣當地駐留的一百餘萬多餘的移民,全部移到呂宋島來,讓他們成爲首批開發呂宋島的漢族移民。

至於將來,在現在臺灣、蝦夷、庫頁、濟州等地的漢族移民人口皆近飽和的情況下,當再把從大陸源源不斷移來的百姓,從北至南,直接送到這呂宋島來安居,自是最爲妥當。

其實,據李嘯估計,這呂宋之地,其實安頓五百萬漢人移民,都不成問題的。

但因爲還有更多南邊的土地,諸如菲律賓中部各島,棉蘭老島,和再往南的新幾內亞島,澳洲大陸等等全新的土地要開發,故李嘯不打算把呂宋島開發得如臺灣一般飽和。

在移民速度跟不上自已開拓速度的前提下,保證每塊新開發的土地,都有一定數量的漢人移民,讓這些移民,成爲當地長治久安的根本,卻是相當必要的。

只要能讓這些吃苦耐勞的漢族移民,在這些遙遠而肥沃的異域,站穩腳跟並繁衍生息,那李嘯可以確信,在有軍隊強力的保護下,這些新佔領的土地,一定能永遠地成爲華夏漢族的固有領土,子子孫孫地永遠傳下去。

而在移民到來之後,李嘯打算,以馬尼拉城爲中心,在整個呂宋島大建道路,用一條條寬闊的水泥路,把整個呂宋的各個城鎮聯繫在一起,使交通更加便利,軍兵運送更加快捷。

而對於呂宋的將來規劃,李嘯在仔細考慮後,準備讓這呂宋之地,主要開發農業,成爲比臺灣更重要的糧食基地,以爲李嘯治下的軍民百姓,生產更多的糧食,爲將來李嘯進一步擴軍,提供更加豐富的糧食支持。

李嘯的計劃中,這呂宋島,一定要首先建成一個繁榮的農業生產基地,在等到當地移民多了,糧食產量穩定了之後,纔再考慮再開發各類礦產資源,以及開展相關的工業項目。

至於呂宋當地的土著,李嘯則打算,也如臺灣土著一樣,進行相同的漢化教育。

由於菲律賓的土著,已基本被唐軍徹底征服,對唐軍十分畏懼。故李嘯決定,不會象在臺灣一樣,採取手段溫柔的漸進式同化工作,而是強迫性地,讓這些連文字都沒有的生番,接受漢族的服飾、禮儀、髮型、以及文化理念,以期在現在唐軍威懾力十足的條件下,對他們進行快速地同化改造。

而爲了更快對呂宋進行文化同化,李嘯下令,讓自已的文化司司長劉宗周,親自挑選一批得意弟子,前來呂宋之地,教化百姓與土著。

李嘯相信,只有把這些土著徹底漢化,讓他們成爲漢民族的一份子,他們纔會最終與華夏漢族同心同德,再無異心,這呂宋之地,纔可以真正長治久安了。

民族劃分,乃是動亂之源。

李嘯絕不允許,在現代社會中,種種因爲民族不同,習俗不同而導致的各類慘劇與分裂事件,在自已的這個時空中產生。

這是一項利關長遠,需要從源頭開始,就必須嚴肅對待,並大力推進的工作,其重要性甚至比開發呂宋島更甚。

李嘯把呂宋當地的工作,都安排規劃後,又過了一週,見呂宋之地確已安穩,再無任何動亂之事,他便下令,讓唐軍平南鎮甲營軍兵,由平南鎮鎮長李定國率領,乘水軍船隻,返回臺灣休整。

李嘯決定,李定國部返回臺灣後,便接替平南鎮乙營兵馬駐守臺灣。再由平南鎮副鎮長羅正,率領乙營兵馬,前來呂宋,與曹變蛟部匯合後,便開始下一步進攻計劃,以掃滅菲律賓中部的各個零碎島嶼,然後,再消滅那個位於南他加祿島上的殘餘蘇祿國。

有李嘯這名統治者的強力推動,唐軍的征戰一波接着一波,征戰的步伐,永不停止。

畢竟,李嘯心底一直有一句話:“天下之大,無如我唐……”

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八百六十九章 活剝人皮 進逼遼陽第六十章 劫持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八百五十三章 木邦城破,殘軍歸降第八百八十章 奇恥大辱的議和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九百二十五章 與其送死,不如反叛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與流寇結盟第五十章 軍議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二十七章 暗算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九百一十八章 葉爾羌滅亡,兵進準噶爾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南爲重,北面爲輔第二百三十一章 坩堝鍊鋼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二百八十四章 徒生變故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三百四十四章 鐵模鑄炮成功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滿清龍脈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二百二十四章 進京面聖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十一章 酒樓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俘虜換和平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賊難防第一章 穿越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二百八十四章 徒生變故第五百五十四章 豪格返京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屈辱的盟約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打金州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八百三十六章 橫掃西南,進逼成都第二百八十二章 明清結姻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進揚州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第七十六章 試探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爲侍女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寧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緬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九百五十五章 嘎木戰死 餘部歸降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六百一十章 和談爲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五十章 軍議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九十六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三百零一章 老子賣自已第八百五十三章 木邦城破,殘軍歸降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四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迷茫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奸難辨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四百九十三章 遼西大潰敗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鄭親王第八百九十五章 海岸突襲 大破施琅第二百零五章 購買臺灣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二百八十三章 和議談妥第九百章 遷先帝,滅宗藩,覆順賊第七百一十四章 京師廷辨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三百七十四章 瀕死之救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
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八百六十九章 活剝人皮 進逼遼陽第六十章 劫持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八百五十三章 木邦城破,殘軍歸降第八百八十章 奇恥大辱的議和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九百二十五章 與其送死,不如反叛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與流寇結盟第五十章 軍議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二十七章 暗算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九百一十八章 葉爾羌滅亡,兵進準噶爾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南爲重,北面爲輔第二百三十一章 坩堝鍊鋼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二百八十四章 徒生變故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三百四十四章 鐵模鑄炮成功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滿清龍脈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二百二十四章 進京面聖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十一章 酒樓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俘虜換和平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賊難防第一章 穿越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二百八十四章 徒生變故第五百五十四章 豪格返京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屈辱的盟約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打金州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八百三十六章 橫掃西南,進逼成都第二百八十二章 明清結姻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進揚州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第七十六章 試探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爲侍女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寧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緬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九百五十五章 嘎木戰死 餘部歸降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六百一十章 和談爲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五十章 軍議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九十六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三百零一章 老子賣自已第八百五十三章 木邦城破,殘軍歸降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四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迷茫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奸難辨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四百九十三章 遼西大潰敗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鄭親王第八百九十五章 海岸突襲 大破施琅第二百零五章 購買臺灣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二百八十三章 和議談妥第九百章 遷先帝,滅宗藩,覆順賊第七百一十四章 京師廷辨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三百七十四章 瀕死之救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