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

安平皇帝皇輿回駕,回到北京,隨即舉行盛大的告廟大典。

皇帝身着盛大袞服,在唐王李嘯的陪同下,在太廟中三拜九叩,告祭祖宗,當然,特別是向慘死於流寇刀下的崇禎皇帝祭拜。

叩拜之時,皇帝想起歷歷往事,不由得涕淚縱橫,唏噓哭泣,而一衆朝臣,亦爲之感慨落淚,暗自感傷。

這些人中,李嘯的心情,最爲複雜。

四年飛過,終於奪回了李自成竊占的京師,還告太廟,慰祭列祖列宗,自是極其振奮人心,只是,自已的處境,倒是越發微妙。

說起來,現在的自已,倒是這大明帝國的真正統治者,這年僅十歲的安平皇帝,不過只是一個小小傀儡罷了。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個天下歸心的帝位,將由自已來接管吧……

接下來,這位猶如傀儡一般的安平皇帝下令,給李嘯這個大明的頭號功臣與倚天巨柱,再加九錫。

九錫(通“賜“)是中國古代皇帝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勳者的九種禮器,是最高禮遇的表示。

九種特賜用物分別是:車馬、衣服、樂縣、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秬鬯。

一曰車馬。指金車大輅,和兵車戎輅;玄牡二駟,即黑馬八匹。其德可行者賜以車馬。

二曰衣服。指袞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一雙。能安民者賜之。

三曰樂縣。指定音、校音器具。使民和樂者賜之。亦作“樂懸“。

四曰朱戶。指紅漆大門。民衆多者賜之。

五曰納陛。有兩種說法。一是登殿時特鑿的陛級,使登升者不露身,猶貴賓專用通道。二是階高較矮的木階梯,使登階別太陡,這兩種說法都不甚具體。能進善者賜以納陛。

六曰虎賁。守門之軍虎賁衛士若干人,或謂三百人;也指虎賁衛士所執武器,戟、鎩之類。能退惡者賜虎賁。

七曰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指特製的紅、黑色的專用弓箭,能徵不義者賜之。

八曰斧鉞。能誅有罪者賜之。

九曰秬鬯。指供祭禮用的香酒,以稀見的黑黍和鬱金草釀成。孝道備者賜之。

歷史上,曹操接受過漢獻帝所賜予的“九錫“,本來,這些物品,都是皇帝賜給大臣的榮譽之物。問題在於,所謂“九錫“,諸如王莽,曹操,孫權,司馬昭都接受過;後來宋,齊,樑,陳四朝至隋唐兩朝的開國皇帝都曾受過“九錫“,於是乎“九錫“成了篡逆的代名詞。

在衆目睽睽之中,李嘯面無表情地收下了這份天子賜下的禮物。

上次安平皇帝登基,欲賜李嘯九錫,被他最終拒絕。但這一次,在裝模作樣地推讓一番後,李嘯最終接受了。

也許,只有他自已,才知道這份禮物與賞賜,究竟有多麼沉重,又究竟意味着什麼。

該來了,總會到來。

當然,李嘯現在,在徹底收拾李自成之前,他並不急着踏出這一步。

畢竟,等到全國江山一統,整個中華大地都在自已的徹底掌控之中,再登位稱帝,方是最佳之舉。

故而,在祭告完太廟之後,李嘯立即下令,將國中兵馬與僕從軍隊,全力西向,進攻龜縮於陝西的李自成。

進攻李自成的兵馬,分成兩路,一路由豫西進發,全力進攻潼關,準備在攻下潼關後,直攻李自成的老巢西安。

另一路,則從宣府西路出發,全力進攻陝北,準備以巨石壓卵之勢力,對李自成滅一記滅頂之擊。

李嘯命令即下,多達四十餘萬的兵馬,兵分兩路,浩蕩西行,有如兩柄重錘,對李自成的大順國,以巨石壓卵一般襲來。

而這兩路兵馬,其實亦各有側重,那就是,北面從宣府西路出發的北路軍,主要以騎兵以主,步兵爲輔,另配少量火炮部隊。而從西面出發的兵馬,其中的騎兵與步兵數量比北路軍要少得多,其下兵馬,更多的是重炮部隊。

之所以這樣配置,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潼關則在天險所在,極難攻克,故李嘯不得不調集大量的火炮部隊,來轟開這道入陝的第一天險。

在真實歷史上,李自成憑着潼關的守軍,愣是守了一個月,清軍也未得攻入,讓清軍主將多鐸煩躁得不行,最終還在在運來了大批紅夷大炮之後,才得以順利轟開城牆,攻下潼關。

這樣的歷史教訓,李嘯自然會加以吸取,畢竟,唐軍的重型火炮,無論是數量還是威力,都遠超這個年代的紅夷大炮,當然要好好地人駐守其中的李自成兵馬,一個更加兇猛殘酷的打擊了。

十天後,西路軍近二十萬兵馬,在唐軍第一鎮田威統領下,一路浩蕩逶迤地來到潼關之下。

潼關西薄華山,南鄰秦嶺,東接桃林,西邊是黃河、渭水、洛水三條大河的會合處,爲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疊谷深崖,崇山峻嶺,中通一條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歷來被眷美爲三秦鎖鑰四鎮咽喉,是自秦漢以降中國第一險關要隘,在這一關城面前,縱然你有千軍萬馬,也難以危脅這一雄關要隘的安全。

除了巍峨的城牆之外,還有敵樓城閣,關南有十二連城和三座城樓,將山體與城牆連成一片,關北則是險嶺峻谷,黃河水就在旁邊奔騰而過,雖是隆冬水枯,因着是三水交界,水勢猶自不小,想在這附近渡河,根本絕無可能。

此時,晨曦初現,唐軍統帥田威,看着這橫桓在崇山峻嶺中的雄關要隘,竟是有一股說不出來的豪情直衝胸臆,放眼四周,又都是身着紅袍戰甲的唐軍將士,陣列整齊,手中刀槍鮮明,寒光刺眼。

歷史上,安祿山破潼關,完顏活女破潼關,只不過是關內的守軍自己先跨了,若是當真兩軍對壘,在這樣的地形下強行突關,當真是與送死沒有區別。

正激動間,卻聽身邊的監撫文官又捋着鬍鬚,漫聲吟道:“客行逢雨霽,歇馬上津樓。山勢雄三輔,關門扼九州。川從陝路去,河繞華陰流。向晚登臨處,風煙萬里愁。”

田威心下激動,立即下令,全軍將士休辭勞苦,立即列陣,將軍中那六百餘門重型火炮,全部當道擺開,按一百門一列擺放,直轟潼關。

他知道,象潼關這樣無比堅固的城牆,斷難一番轟擊就全部擊毀,極可能要數番轟擊,甚至要連攻數日,方可取得勝利,故而才擺出此陣,希望能利用連續轟擊的優勢,將潼關一舉拿下。

安平三年三月初五,一場唐軍自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攻城戰,正式開始了。

晨曦涌動,天光大現,嘹亮的天鵝號大聲響起,唐軍終於開始進攻潼關了。

聽到城外傳來的攻城號角,猶在宿醉中的潼關城守將毫侯李過,瞬間從睡夢中驚醒。

李過揉着發腫的眼睛,心下頓是又驚又疑,怎麼好端端的,這攻城警報怎麼響起來了?難道說,今天唐軍開始攻城了麼?

只是這潼關城,兵精城固,防備周全,那些唐軍想要攻城,哪有這麼容易。

就在這時,房門砰的一聲,被猛地推開,一名氣喘吁吁的親隨小兵,快步跑入。

“你這廝爲何這般無禮,不先稟報就擅自闖入,真是越來越沒個規矩了。對了,外面爲何響了警報?!”李過皺起眉頭,聲色俱厲地對這報信小兵大喝。

“稟將軍,大事,大事不好了!”小兵一臉驚恐氣喘吁吁地回答:“城,城外有,有大批唐軍,正推着近二百門大炮,向我潼關城南門,一路喝喊着攻打而來呢!”

小兵的話,有如一瓢涼水,從李過頭上當頭澆下,他從牀頭一下了騰地站起,眼睛瞪得溜圓。兩顆因爲酒精刺激而血紅一片的眼珠裡,滿是震驚到不可置信的表情。

不是吧?!

唐軍真的有膽量與勇氣,來攻打我這潼關堅城麼?!

“走!快帶本將去看!”

“遵命!”

來到潼關城東門城頭的李過,順着小兵的臂指方向,驚恐地看到,在潼關城的東面,從圍得密密麻麻的唐軍陣中,總共推出了多達一百門相同大小的重炮,排成了一條筆直的直線,一齊緩緩前推。這些沉默前行的重炮,在朝陽的映照下,閃耀着隱隱的銀光。

一百門閃着銀灰亮光的鋼製重型龍擊炮,被唐軍炮手,緩緩地推到了潼關東門外一千米處。接下來,唐軍炮手開始固定炮架,調整射角,裝填火藥與炮彈,很快就做了戰鬥準備。

這100門重型龍擊炮,沿着潼關城東面城牆一字排開,威風凜凜氣勢雄壯,那黑洞洞的炮口,直朝對面的潼關城牆,其凜凜氣勢,讓守城的敵軍,嚇得開始腿腳發軟。

好傢伙,這些火炮模樣這般嚇人,可以想象得出,一旦打放起來,威力將會何等驚人。

主將李過,已在河南見到這樣可怕的巨炮,他的臉上,亦是冷汗刷刷直流。

而在這時,潼關城頭,還有許多從百姓中抽調出來,前來參與守城的男女青壯。對於這些人來說,都是人生第一次見到這樣奇形怪狀的巨大火炮,他們的臉上,除了有恐懼與擔心外,更有莫名的興奮與好奇。

嘰嘰喳喳低聲談論的他們,渾然不知,這些有着黑乎乎巨大炮口的重炮,將會是他們免費昇天的最佳工具。

看到唐軍這般昂然推着火炮前來,身經百戰的主將李過,幾乎憑直覺地感受到,如果放任唐軍這般攻城,一定會潼關城城牆造成極其可怕的損毀與打擊,這樣的結果,一定要在唐軍開始攻城前,想辦法加以阻止。

李過迅速想了想,便朝這些守城的軍兵與青壯大聲喊道:“各位休慌!我潼關城中,兵馬足夠,防備周全,唐軍想攻下這潼關城,我只怕他沒這麼好的牙口!另外,我城尚有兩千騎兵,待這些唐軍火炮行近後,我軍可派出騎兵,殺出城去,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讓他們的火炮成爲一堆無用的廢鐵!“

李過此話一出,城頭的軍兵大受鼓舞,人心安定了不少,慌亂程度小了很多。

只不過,李過雖然嘴上這樣說,心頭並沒有底。

這些的唐軍火炮,真的會這麼容易,就被出城偷襲的騎兵給消滅嗎,那唐軍主將,又真的會防備如此疏忽嗎?會不會,只是自已一廂情願的猜想?

李過表面強作鎮定,心下卻是忍不住悄然喟嘆。

盡人事,聽天命吧。

李過長吸一口氣,迅速開始作戰安排,他下令,讓全城中那四千名騎兵,一齊等候在東門處,等唐軍火炮離得近了,再出城突襲,而這東面城牆,亦由他帶着精銳軍兵,親自把守。

令他驚訝的是,那些緩緩前行的唐軍火炮,在離潼關城東門外八百步時,就全部停住了。然後這些唐軍炮手極其熟練地就地裝填定裝火藥,用銃規測算間距,調整射角,開始準備射擊。

李過頓時瞪大了眼睛。

其實,他知道唐軍火炮的準確射程,其實可達一千步,現在之所以提前了兩百步,應該是因爲考慮到了這潼關城,相比於周圍地勢,城牆底部有專門加高,故而,唐軍炮手要考慮仰角與拋射度,唐軍纔會將這些火炮進一步提前距離,以便更有效的擊垮城牆。

唐軍就要開炮了,這,這該怎麼辦?

就在李過胡亂猜疑之際,這時,他們遠遠地聽到,唐軍陣中,傳來微弱的喝喊聲。

“預備!”

“放!”

李過遠遠地看到,唐軍炮陣前,一名軍官模樣的人,手中舉着的紅旗,用力揮下。同時,他一聲暴喝,100門口徑巨大,打放三十二斤炮彈的鋼製重型龍擊炮,立刻齊齊打響。

“砰!”

“砰!”

“砰!”

“砰!”

……

連綿而起震破耳膜的巨大炮聲裡,100門重型龍擊炮的炮口,立刻飄起腥紅的餘焰,閃騰起刺目的金色火光,在濃密嗆鼻的滾滾白煙中,100枚烏黑的32斤重的巨大烏黑鐵彈,帶着死亡的嘯音,向潼關城的東面城牆,狠狠撞去。

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臨鎮遠堡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六百七十八章 臨陣內訌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礦 擴軍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談背後的博弈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裂的決策第五百八十六章 殺主求降第九百章 遷先帝,滅宗藩,覆順賊第三百九十九章 失控的李嘯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擊炮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六百零九章 順治登基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二百九十八章 人口販賣第七百二十八章 九江城破 東南崩缺第七百零四章 兵不血刃下南京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九百五十五章 嘎木戰死 餘部歸降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八百七十章 勸降不成,重炮齊轟第八百四十八章 巨象衝陣,何人可敵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九百四十一章 長子戰死 兔死狐悲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與流寇結盟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六百二十九章 復有何路可走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中國人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六百七十八章 臨陣內訌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二百八十四章 徒生變故第九百二十二章 都城破,準國亡第四百一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四百零四章 兩片式胸甲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八百八十章 奇恥大辱的議和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九百一十三章 準軍覆沒 僧格戰死第二百四十七章 近島海戰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八百七十章 勸降不成,重炮齊轟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六百八十章 清順合兵金湯城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南爲重,北面爲輔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戰協議第一百四十二章 援徵南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賊氛大熾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擇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圍馬尼拉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來取爾狗命第十六章 暗謀第三十章 規劃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來取爾狗命第九百一十七章 弒父歸降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六百八十章 清順合兵金湯城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二百四十四章 沈志祥降清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七百三十章 私自邀戰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還是逃
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臨鎮遠堡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六百七十八章 臨陣內訌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礦 擴軍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談背後的博弈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裂的決策第五百八十六章 殺主求降第九百章 遷先帝,滅宗藩,覆順賊第三百九十九章 失控的李嘯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擊炮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六百零九章 順治登基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二百九十八章 人口販賣第七百二十八章 九江城破 東南崩缺第七百零四章 兵不血刃下南京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九百五十五章 嘎木戰死 餘部歸降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八百七十章 勸降不成,重炮齊轟第八百四十八章 巨象衝陣,何人可敵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九百四十一章 長子戰死 兔死狐悲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與流寇結盟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六百二十九章 復有何路可走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中國人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六百七十八章 臨陣內訌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二百八十四章 徒生變故第九百二十二章 都城破,準國亡第四百一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四百零四章 兩片式胸甲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八百八十章 奇恥大辱的議和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九百一十三章 準軍覆沒 僧格戰死第二百四十七章 近島海戰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八百七十章 勸降不成,重炮齊轟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六百八十章 清順合兵金湯城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南爲重,北面爲輔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戰協議第一百四十二章 援徵南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賊氛大熾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擇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圍馬尼拉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來取爾狗命第十六章 暗謀第三十章 規劃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來取爾狗命第九百一十七章 弒父歸降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六百八十章 清順合兵金湯城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二百四十四章 沈志祥降清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七百三十章 私自邀戰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還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