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掩耳盜鈴

1914年的日本不太平,年初的“西門子事件”導致日本海軍一批高官被抓。在這個背景下,大隈重信組閣,執政黨包括立憲同志會以及非政友會派的立憲國民黨、中正會,在議會共佔165個席位。這是一介仰人鼻息的內閣,也就是以山縣有朋爲核心的明治元老勢力扶持起來的內閣。

中國爆發的反日遊行很快在全國範圍內蔓延,25日,天津、上海、武漢、安慶四地學生罷課遊行,抗議日本政府侵犯我國主權,隨後各省學校紛紛響應。25日,中華工商總會會長虞洽卿在上海發起倡議,體制日貨全國響應。

26日,大隈重信發表聲明,稱大日本帝國之海陸軍,將按照既定計劃向青島進軍。消滅德國在青島的軍事力量,是協約國成員份內的事情。

同日,英國公使朱爾典緊急求見民國大總統孫寶琦。經過一番會晤,朱爾典對外聲稱,中日之間的矛盾,大英帝國保持中立。那麼,發生了什麼事情使得英國該表了態度呢?很簡單,24日夜,德國遠東艦隊在施佩的帶領下,悄悄駛出青島港,突破了日本海軍的封鎖,消失在大海中。德國遠東艦隊的主力是六艘巡洋艦,別看這支艦隊不大,但是對於英國的海上交通線來說,真是太要命了。必須儘快消滅這支分艦隊。

至於中日之間的紛爭。白廳的態度很明確,不要節外生枝,不要把中國逼到德國的船上。在這樣的前提下,原本應該和日本一起攻擊青島的英軍,放棄了這一次行動。朱爾典緊急會晤孫寶琦,得到的是一個承諾。中國絕對不加入同盟國。孫寶琦反過來提出,要求英國調解這一次的中日紛爭,朱爾典沒有答應。

會晤朱爾典之後,孫寶琦立刻去見了方劍雄,通報了結果後憤怒道:“都答應決不加入同盟國了。朱爾典還是不肯出面調停。”

“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內,國家之間的鬥爭指望別國,那是自討沒趣。李文忠公(李鴻章)何等人物,在洋人之間周旋,不也沒有能得善終?”楊永泰在方劍雄的身邊,插了一句嘴。方劍雄身邊的人,膽子都肥。敢說話。這個跟方大帥的爲人有關,能聽的進去話。

“大隈重信的聲明,讓濟武兄回一下吧。日本政府揚言要繼續攻擊青島,消滅德事存在。既然日本沒有對華宣戰,是不是可以靈活一點?”孫寶琦還是下不了宣戰的決心的。

方劍雄稍稍沉吟後對孫寶琦道:“這個時候不能軟,讓濟武兄回一個聲明,中德之間已經完成了青島防務的交接,現在青島在我軍的實際控制之下。日軍如果繼續攻擊青島,民國政府將視爲對華戰爭行爲。”

“扶帥,既然日本人裝糊塗。不妨我們也裝下去。”楊永泰在這個時候必須盡到一個謀士的作用,黃興推薦他到方劍雄身邊,能否得到重用還得靠自己的努力。

“暢卿,我知道你的意思。日本人沒想過打一場對華的全面戰爭,因爲他們沒有準備好。民國初立,也確實需要穩定的外部環境來發展經濟,理順內部環境。不過我想說的是。如果這一次不讓日本人知道我們的態度,今後這樣的事情還是會不斷的發生。就這樣吧,不用勸了。對了,安排一下,我要見美國公使。”方劍雄一言而決。衆人便再不語。這個團體,本質上還是方劍雄在搞獨裁,只不過面子工程做的很好。

方劍雄這個決心看似很難下,實則不然。這些年一直在默默的做準備,而日本一直就沒把中國看成對手,有心算無心。加之日本經濟艱難,沒有打一場全面戰爭的實力。除非日本寧願跟中國拼個魚死網破,否則日本就只能打一場失敗的局部戰爭。所以方劍雄必須擺出一副把日本拖進長期戰爭泥潭的架勢,日本反而不敢發動全面戰爭。本來打青島就是抱着撿皮夾子的心思,日本要的是青島的利益。領導一個時空的袁世凱當政,日本人恫嚇生效,袁世凱還提出讓美國託管德國交還的青島,寄希望與日本之間的矛盾。結果美國人不接這個燙手的山芋,青島被日本所佔。面對日俄這樣的惡鄰,沒有破釜沉舟打決戰的勇氣,只能是被欺負的步步退讓。袁世凱有沒有那個勇氣不知道,另外的時空正忙着收拾革命黨呢。隨後還惦記日本支持他稱帝,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袁世凱在青島的問題上都犯了幼稚的毛病。

瑞恩斯接到通報,立刻前往禮王府。在車上的時候,與身邊的駐華武官史迪威進行交流,最近兩人關注最多的事情,就是中日之間的矛盾。美國政府對於中日之間的矛盾持樂見態度,對於美國而言,擁有強大海軍的日本纔是最大的威脅,而中國則完全沒這個方面的擔心。再者,根據瑞恩斯和史迪威的觀察,民國政府工作的中心一直圍繞着教育和經濟,所謂整編軍隊,實際上是對過去“地方武裝的一種處理方式”。

最爲關鍵的是,中國沒有一支強大的海軍,也不具備打造一直強大海軍的工業能力。按照美國方面的判斷,沒有五十年,中國都造不出戰列艦來。一支沒有戰列艦的海軍,能叫海軍麼?頂多是一支沿海警備隊。當然,中國可以向外採購,但是那樣的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沒有哪個國家是完全靠購買戰列艦成爲海軍強國的。(阿三國這種喜歡自我yy除外)

“史迪威,你猜方請我去會有什麼事情?”想了半天瑞恩斯一點頭緒都沒有,史迪威搖搖頭道:“我猜不到,應該是跟對日本的矛盾一事有關。我擔心方會在這個問題上逼美國表態,那樣我們在中國投入的一切,效果都將大打折扣。”

瑞恩斯明白這個意思,中美之間的關係現在很微妙,倒不是說誰怕誰,國家之間講的是利益。美國不可能旗幟鮮明的站在方劍雄這邊,這是可以肯定的。希望這個年輕人是理性者。

車到禮王府,兩人被在門口等着的副官帶進去,見到方劍雄和孫寶琦都在,上前問候寒暄一番後,孫寶琦道:“請公使先生來,是通報一聲,鑑於日本政府執迷不悟的可能性很大,民國政府決定,一旦膠東半島遭遇攻擊,將對日宣戰。”

瑞恩斯直接楞在原地,下意識道:“這麼嚴重?”方劍雄接過話道:“沒錯,是這麼嚴重。中德之間已經完成了青島的防務交接,德方人員正在我軍的護送下撤離青島。請公使閣下來,就是通報一聲。”

“這就完了?”瑞恩斯等了一下沒等到下文,問了一句。方劍雄當然知道他的心思,笑道:“沒別的事情了,就這個事情。”瑞恩斯趕緊補救道:“需要我國政府調解麼?”

“日本政府掩耳盜鈴,無視我國政府的一再嚴正聲明,既然如此,那就只能用極端的手段來解決。發動戰爭的日本,想結束戰爭就不是輕易的事情了。”方劍雄說的很有底氣,瑞恩斯實在搞不明白,這個年輕人的底氣何在?中國跟日本之間的實力對比,差距太大了吧?尤其是海軍,日本海軍隨便打上門,中國都無可奈何。

“參謀長閣下,還是請方慎重一點,中日之間實力對比懸殊,尤其是海軍。”史迪威善意的低聲對蔣方震說話。“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放棄東南一部分地區,跟日本打一場持久戰。”蔣方震來了一句,算是給這個事情做了註解。

中國政府正式通報各國這一決定的消息,很快出現在全國各大報紙上。該聲明稱:日本政府一意孤行,無視中國政府多次嚴正交涉,繼續發動對青島的攻擊,將是對中華民國主權的嚴重踐踏。是可忍孰不可忍國防軍將士,將不惜用生命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也懼怕任何侵略者。我們將在大海上戰鬥,在海灘上戰鬥,在陸地上戰鬥,在城市裡戰鬥。一直到將侵略者趕出中國。

此文一出,舉國震驚。日本第三艦隊所屬船隻,紛紛往長江下游匯聚,因爲尚未正式宣戰,沿途各要塞均未攔截。

海面上濃煙滾滾,一支龐大的艦隊正在向青島逼近。爲拿下青島,日本主動了大小艦艇七十二艘組成的龐大艦隊,濃煙滾滾,遮天蔽日。

風聲在耳邊呼嘯,兩架梟龍一型戰鬥機在海面上編隊飛行。馮華親自出馬,僚機是一個美國牛仔富勒駕駛,發現海面上的動靜後,馮華把手伸出艙,做了個手勢。

無線電小型化的技術還沒出現,互相聯絡暫時只能靠手勢。兩架飛機朝日本艦隊方向飛去,肆無忌憚的在日本艦隊上空溜達起來,馮華其實想用機槍掃射一頓,上面有命令,不得打第一槍,只好悻悻作罷看清楚一共多少日本船隻後,決定返航時,發現一架水上飛機。

嗯買賣來了

第二百五十六章 國家的基礎第八章聯手第九鎮(上)第七十八章辛亥年(六)第五十八章 忽悠無處不在第一百章 縱橫之道(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反擊策略第一章序曲第三百一十八章 還講不講理?第二百七十章 遠見和陰謀第五十七章 南北議和(四)欲和不能第八章 1919年上半年第五十七章 南北議和(四)欲和不能第五十五章 十年建軍規劃?還是十五年?第九十七章 再赴上海第三十一章 東征、北伐(三十)第十九章 榨取最大的利益第九十三章回聲第四章 風聲〔2〕第一百一十八章決戰(9)非戰之罪第六十七章 京漢線之戰(七)第二百三十章 不被重視第六十章 一聲嘆息第五十八章長途奔襲第二百四十八章 天才的調整第七十一章金融災難(續)第五十章 躍馬中原(六)奔襲蚌埠第九十四章 故人再聚首!第一百九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十四章東征、北伐(二)第一百零六章血案第三百零六章 遠東佈局第一百四十七章全勝而歸七十六章 針對性的長遠佈局(1)第十五章 徐州城內人心散第二十八章 青木宣純第九十七章 再赴上海第二十八章 他來了!第三十九章 賣國成果巨大第一百九十一章張網第三十一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四十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一百八十八章美軍觀察團第一百三十章 不淡定第十八章 歷史巧合的本質(中)第四十二章戰爭模式的變化(3)第二十三章 重慶易主第一百三十六章 張作霖(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圍城(1)舞陽縣城裡的外來者第二百九十五章 水利部第一百四十一章 毀滅者第一百零二章航運合作(上)第二十九章 見撫臺(中)第二百九十五章 水利部第一百章 擴張(六)出兵九江第二百七十七章 經略東北(2)第七十三章利益面前第一百八十六章 巷戰第六章 針對性的訓練(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水利部第二百五十三章 發展的再快一點第一百三十八章 圍城(1)舞陽縣城裡的外來者第一百六十七章 青島問題第二百二十三章難產的作戰計劃第八十一章 國民黨的“可趁之機”第一百四十四章 蔡松坡(上)第一章航空隊(上)第一百五十二章來自中國的稻草第二十五章 東征、北伐(十四)第七章 軍事情報處第一百一十三章 掀桌?第四十五章 辯論第四十二章戰爭模式的變化(3)第一百二十四章 決戰(5)盤外招第二百二十章宣戰之前的慘案第二百四十七章 歐戰洗禮第一百一十五章以我爲主(五)第二百一十八章多災多難的印度登陸行動(上)第一百四十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二百四十五章關稅自主(1)第一百六十三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七十九章辛亥年(七)第二百五十章 拯救者第一百九十章 後起之秀第八十二章 偶然和必然第一百零三章 宰一刀沒商量第三百二十章 內憂外患的寺內內閣第六十三章 意外的堅持第一百八十章 攻堅戰第五十八章 南北議和(五)方劍雄瘋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英模第二十六章 總導演(中)第三十四章主導權的問題第七章 軍事情報處第一百零七章 內外發難第九十七章第六十七章 石油人第六章 針對性的訓練(下)第五十四章南北議和(一)第二十五章 總導演(上)第一百二十四章傷口
第二百五十六章 國家的基礎第八章聯手第九鎮(上)第七十八章辛亥年(六)第五十八章 忽悠無處不在第一百章 縱橫之道(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反擊策略第一章序曲第三百一十八章 還講不講理?第二百七十章 遠見和陰謀第五十七章 南北議和(四)欲和不能第八章 1919年上半年第五十七章 南北議和(四)欲和不能第五十五章 十年建軍規劃?還是十五年?第九十七章 再赴上海第三十一章 東征、北伐(三十)第十九章 榨取最大的利益第九十三章回聲第四章 風聲〔2〕第一百一十八章決戰(9)非戰之罪第六十七章 京漢線之戰(七)第二百三十章 不被重視第六十章 一聲嘆息第五十八章長途奔襲第二百四十八章 天才的調整第七十一章金融災難(續)第五十章 躍馬中原(六)奔襲蚌埠第九十四章 故人再聚首!第一百九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十四章東征、北伐(二)第一百零六章血案第三百零六章 遠東佈局第一百四十七章全勝而歸七十六章 針對性的長遠佈局(1)第十五章 徐州城內人心散第二十八章 青木宣純第九十七章 再赴上海第二十八章 他來了!第三十九章 賣國成果巨大第一百九十一章張網第三十一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四十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一百八十八章美軍觀察團第一百三十章 不淡定第十八章 歷史巧合的本質(中)第四十二章戰爭模式的變化(3)第二十三章 重慶易主第一百三十六章 張作霖(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圍城(1)舞陽縣城裡的外來者第二百九十五章 水利部第一百四十一章 毀滅者第一百零二章航運合作(上)第二十九章 見撫臺(中)第二百九十五章 水利部第一百章 擴張(六)出兵九江第二百七十七章 經略東北(2)第七十三章利益面前第一百八十六章 巷戰第六章 針對性的訓練(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水利部第二百五十三章 發展的再快一點第一百三十八章 圍城(1)舞陽縣城裡的外來者第一百六十七章 青島問題第二百二十三章難產的作戰計劃第八十一章 國民黨的“可趁之機”第一百四十四章 蔡松坡(上)第一章航空隊(上)第一百五十二章來自中國的稻草第二十五章 東征、北伐(十四)第七章 軍事情報處第一百一十三章 掀桌?第四十五章 辯論第四十二章戰爭模式的變化(3)第一百二十四章 決戰(5)盤外招第二百二十章宣戰之前的慘案第二百四十七章 歐戰洗禮第一百一十五章以我爲主(五)第二百一十八章多災多難的印度登陸行動(上)第一百四十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二百四十五章關稅自主(1)第一百六十三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七十九章辛亥年(七)第二百五十章 拯救者第一百九十章 後起之秀第八十二章 偶然和必然第一百零三章 宰一刀沒商量第三百二十章 內憂外患的寺內內閣第六十三章 意外的堅持第一百八十章 攻堅戰第五十八章 南北議和(五)方劍雄瘋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英模第二十六章 總導演(中)第三十四章主導權的問題第七章 軍事情報處第一百零七章 內外發難第九十七章第六十七章 石油人第六章 針對性的訓練(下)第五十四章南北議和(一)第二十五章 總導演(上)第一百二十四章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