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就這樣輕鬆的碾壓(上)

方劍雄出現之前,國會大廈內有好多個圈子的氣氛是相當不錯的,反之則有不少圈子的氣氛是比較壓抑的。前者主要有汪兆銘、廖仲愷、孔祥熙爲首的國民黨議員圈子,統一進步黨熊希齡、王楫唐爲首的另外一個圈子。還有就是旁聽席上的各國公使團圈子。

這些個圈子氣氛輕鬆的原因自然不用說了,這一次由國民黨帶頭髮起,統一進步黨響應,列強暗裡資金援助,在外推波助瀾。短短數日,便形成了一股全國性的風潮。

各大在野黨這麼幹,自然是各有訴求。國民黨首當其衝,好處最大。首先是能從各國列強手裡弄到一筆資金,國民黨很多黨員都是有錢人,但是這個黨素來不富裕。其次是能在政治上打擊方劍雄的威望,這個在國民黨爲首的在野黨看來纔是比較有價值的。最後的一個纔是重點,那就是奔着大選去的。36年上半年縣一級議會選舉,37年省一級議會選舉,38年總統大選。落魄多年的國民黨,自然要從最基層的選舉開始做文章。只要這一次能抓住方劍雄的痛腳,就不怕選舉之中沒文章可做。

列強的目的又各有不同,日本是恨不得方劍雄立刻就死的那種,這個支那八嘎,壞了大日本帝國太多的好事。所以這次的風潮,日本是最賣力氣的,又給錢又出力,私下裡大力的扶持統一進步黨。熊希齡、王楫唐,都有親日的情節,長期以來一直是日本扶持的重點。國民黨內部太亂,不過總的來說,胡漢民、汪兆銘,都是可以拉攏的對象,從結果看很不錯。一百萬元就讓第一大在野黨這幫蠢貨高興的手舞足蹈。

美國對中國的心態比較複雜,方劍雄對大海的野心一向不明顯,對於美國來說,海軍更“強大”的日本威脅更大。所以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是又打又拉,只是沒想到方劍雄這個瘋子居然那麼不給美國面子,說來硬的就來硬的。就戰略位置而言,中國是阻擋紅色革命南下的主力,在西方主要列強英美的心目中。中國都是必須拉攏的對象。這一次搞出這麼一個動靜來,就是想等着事情不可收拾的時候,美國出來說好話,然後霍普金斯再來談就容易了。美國現在的主流,還是對中國的市場比較感興趣,不像後來世界上那個唯一的霸權國家。

這個時空的英國對方劍雄這個人是半點好感都欠奉,方氏出道以來,每次對上大英帝國,都跟打了雞血似的,動不動就發飆。大英帝國雖然依舊是世界老大。但架不住連續遭到德國和美國的挑戰,一個方法簡單粗暴。直接開打,另一個方法比較溫和狡詐,雖然大英帝國憑藉深厚的底蘊都把兩個國家都擺平了,但是架不住這些年的折騰,面對強勢崛起的中國可謂有心無力。畢竟現在不是維多利亞時代了,中國假假的也算是半個工業國了。大英帝國真的敢把戰艦開過來,方瘋子肯定就敢應戰。甚至還會出兵印度。外部強硬手段不行,又惦記當年在大清橫行無忌的時代,只好想法子培植民國內部的倒方力量。於是國民黨這個第一大在野黨。就被大英帝國看上了,只花了十萬英鎊,就讓國民黨和統一進步黨跟吃了興奮劑似的跳出來。其他在野黨也跟着起鬨,打算渾水摸魚。倒方未必一次見效,但是堅持下去肯定會有那麼一天會實現,到時候中國可能又會亂起來,中國亂了纔好分而治之。不然這麼一個統一的大國,人口又多,很難弄。

德國、法國的目的就簡單多了,青黴素一定要搞到手,德國還多了一個小小的野望,那就是想跟中國結盟。所以這一次的風潮,德國和法國意外的默契,採取了中立的打醬油策略。

要說列強之中哪個最恨方劍雄,自然是蘇聯了。這個中帝國主義的反動頭子,手上沾滿了蘇聯人民的鮮血。要不是中帝國主義在中亞的幾個戰略支撐點頂在蘇聯紅軍的腰眼上,迫使蘇軍不得不重點防禦,阿富汗的親蘇政權也不會被親英派顛覆。可惜蘇聯在這個時代的意識形態與民國格格不入,民國政府的新聞宣傳法又對紅色意識形態嚴防死守,民國政府領導下的中國民生也搞的不錯,中國老百姓不到活不下去誰願意造反?所以這個時空,紅色政權那一套沒什麼生存土壤。

當然了,這個時空的民國制度,也不是照搬西方那一套,在很多領域強化了國家的控制權,尤其是經濟危機前後出臺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很有針對性的遏制某些自由的無度。反正是怎麼搞對國家有利,制度上就會去主動改進,實用主義加拿來主義,這就是方某人的哲學。

這是一次看起來很完美的發難,內有在野黨挑頭,外有列強呼應。所以,很多人的心情很難不好,表露在臉上的就是輕鬆。

但是這種愉快和輕鬆,隨着方劍雄的出場響起的熱烈掌聲而消失。

從1913年共和黨執政開始,至今過去了22年。過去的22年,共和黨始終不渝的在堅持民主制度建設的進程。絕大多數體制都跟西方先進國家一樣,層層選舉,各級議會制度。獨立法官,陪審團制度,廉政公署,軍政分開等等一切,都在朝着一個當今世界民主國家的制度完善在前進。

於是很多人忘記,這個國家不過才擺脫封建君主**制度24年。24年對於一個人而言,在當今人均壽命五十歲的時代,不過是人生剛走了一小半。絕大多數國人內心深處對於絕對權威的敬畏和服從,基本沒有態度的改變。而方劍雄這個人,對於民國絕大多數人而言,恰好象徵着絕對的權威,並且沒有之一。

所以當國會裡響起山呼海嘯一般的掌聲和歡呼聲時,所有之前對這次發難抱有很大希望的人,心情瞬間跌入了低谷。這一次挑頭的汪精衛,隨後跟上造勢的熊希齡,臉色瞬間變得毫無血色。因爲他們都反應過來了一個現實,不管他們有多麼的努力去做,當方劍雄出現在世人面前的時候,方氏僅僅依靠個人威望就可以輕鬆的碾壓他們。解釋?有必要麼?只要方劍雄站出來亮個相,所有剛剛萌芽的質疑,都將被12級龍捲風連根拔起。這就是方劍雄對於這個國家而言的意義。正如此刻電臺直播員在聲嘶力竭的高呼:“大家聽到了沒有,國會大廈內響起的掌聲和山崩地裂一般的歡呼聲,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爲偉大的方總統出現了。此時此刻,我想大家都會想起方總統那光輝的一生。蕪湖舉義,東征上海橫掃東南,西進武漢捍衛共和,南北和談的危機時刻斷然北伐,抱住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面對破話憲法的北方,方總統再次興兵北上,一舉奠定當今民國共和之基。爲徹底斷絕軍閥的存在,方總統以軍事委員長的身份,多年來推行軍隊國家化的建設,實現了當初‘建設軍政分開,軍隊決不幹政的制度’誓言。此刻在現場,親眼目睹近千人發出的震耳欲聾的歡呼聲,更能深切感受到人民對方總統的熱愛。更加堅信,一小撮跳樑小醜試圖以無中生有的手段,抹黑打擊方總統之偉大人格的黑手絕對不會得逞。”

一直在不安的扭動的汪兆銘,這個時候身子已經凝固,之前紅光滿面的臉上,剩下的只有蒼白,眼神中閃動的**消失,留下的只有不甘。就是那個人,在辛亥年橫空出世,以強大的軍事實力讓同盟會主宰江山的願望落空,隨後的南北對峙之中,不折手段努力發展軍隊的孫先生爲首的同盟會,居然已經不具備作爲方劍雄的對手,在北洋軍面前乾脆的落敗。再往後,國民黨就再也沒有任何機會了,一直到現在。幾乎每一次國民黨稍有起色,方劍雄都會出現以下,然後就是泰山壓頂一般的碾壓。

汪兆銘一直在研究方劍雄,國民黨也好統一進步黨也罷,也都一直在研究方劍雄,總想找到一個擊敗他的弱點。這個時候,汪兆銘突然明白一個道理,方劍雄即便是滿身的弱點,那又如何?袁世凱時期的北洋弱點還少了?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弱點又算的什麼?打鐵還得自身硬,同盟會在辛亥前後錯過了打造一支強大軍隊的機會,在後來的歲月裡就很難翻身了。更不要說,一盤散沙似的同盟會,在辛亥年間內鬥的激烈程度。陶成章死在了自己人的槍口下,宋教仁的死因不明不白,鎮江軍的參謀長陶駿寶更是死的冤枉。

“我就知道會這樣!”廖仲愷長長的嘆息了一聲,無奈的眼神看着正在慢慢的往前走的方劍雄,兩邊的議員們激動的伸出雙手,不斷的與方劍雄和呂碧城握手。想起剛纔同伴們的得意之情,在這一刻顯得何等的諷刺。

“也許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孔祥熙冒出一句烏鴉嘴,周邊的國民黨議員聞者變色。

第十九章 歷史巧合的本質(下)第一百八十章 發現第二百七十七章 經略東北(2)第二十七章 丘吉爾第一百一十四章 態度強硬第一百八十五章 快速果決的外圍清掃戰第一百九十五章第二百八十四章 革命產生的深遠影響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三百零二章 中東路(2)第五十八章 朱家寶的蕪湖行(上)第二十七章 丘吉爾第四十四章 中原鹿正肥(十一)挽救危局第一百一十二章不信邪和不客氣第三十六章 所謀何者(上)第九十章 泥沙俱下第二百二十章 歐戰新星第二十七章 總導演(下)第一章序曲第四十四章 碰釘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擴張(十七)伯利恆公司第二百零七章第八章 只爭朝夕第七十九章 贏家只有一個!第八十八章 酒會第二百零五章 短暫的寧靜第二百七十一章 再臨滬上第三十八章 日談夜談第二百零二章 倒打一耙第八十一章各行其道(一)槍炮廠第五十六章 民國了第二百一十八章多災多難的印度登陸行動(上)第一百九十九章拆樓利器和自殺反擊第八十二章朝鮮獨立軍(1)第一百零九章 就這樣輕鬆的碾壓(中)第二十七章東征、北伐(十六)第十五章 徐州城內人心散第一百零七章 中亞風雲(2)第八十四章第十六章 東征、北伐(五)第五章 新伯利恆合約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蛋糕(下)第二百零五章 短暫的寧靜第二百六十五章匠王第二百六十三章 顧問的建議第二百二十八章對決第二十九章 華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術落後第二百章 延伸第六十章 控制(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一百三十一章第六十章 一聲嘆息第二百二十二章 海軍的問題(1)第十四章 抵達德國的貴客第十章 新一輪整編第一百零四章第一百零七章二次革命(上)第二十二章 方家事(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第一次登島作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提前的凡爾登戰役第五十五章知錯就改第四十六章 交出指揮權第二百四十五章關稅自主(1)第十三章東征、北伐(一)第四十七章 出招和對策第一百六十九章 戰局新變化第五十三章 上海灘(六)第一百六十九章 戰局新變化第八十七章第三十章 東征、北伐(十九)第一百零八章 二次革命(中)第一百七十三章 戰前第二十七章 總導演(下)第四十二章 女性解放先行者(下)第五十七章 蕪湖新貌第六十三章京漢線之戰(三)臨戰第一百零五章戰爭的腳步近了第六十八章 出油及方某人的影響力第八章 只爭朝夕第二十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一百零六章血案第三十八章 革命黨上門(下)第一百二十四章第一百七十五章 轟炸!第二百七十三章不合作的德國人第二百零七章第三十章 東征、北伐(十九)第一百一十九章 決戰(10)惟楚有才第八章誰是演習的主角?(中)第五十三章躍馬中原(九)跟誰和談?第一百三十九章訪談第七十一章標準第一百一十三章擴張(十九)高人啊!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煙販子第二百九十六章 革命的本質第五十一章 上海灘(四)第二十五章 總導演(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結盟的原因第二百二十二章宣了就戰
第十九章 歷史巧合的本質(下)第一百八十章 發現第二百七十七章 經略東北(2)第二十七章 丘吉爾第一百一十四章 態度強硬第一百八十五章 快速果決的外圍清掃戰第一百九十五章第二百八十四章 革命產生的深遠影響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三百零二章 中東路(2)第五十八章 朱家寶的蕪湖行(上)第二十七章 丘吉爾第四十四章 中原鹿正肥(十一)挽救危局第一百一十二章不信邪和不客氣第三十六章 所謀何者(上)第九十章 泥沙俱下第二百二十章 歐戰新星第二十七章 總導演(下)第一章序曲第四十四章 碰釘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擴張(十七)伯利恆公司第二百零七章第八章 只爭朝夕第七十九章 贏家只有一個!第八十八章 酒會第二百零五章 短暫的寧靜第二百七十一章 再臨滬上第三十八章 日談夜談第二百零二章 倒打一耙第八十一章各行其道(一)槍炮廠第五十六章 民國了第二百一十八章多災多難的印度登陸行動(上)第一百九十九章拆樓利器和自殺反擊第八十二章朝鮮獨立軍(1)第一百零九章 就這樣輕鬆的碾壓(中)第二十七章東征、北伐(十六)第十五章 徐州城內人心散第一百零七章 中亞風雲(2)第八十四章第十六章 東征、北伐(五)第五章 新伯利恆合約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蛋糕(下)第二百零五章 短暫的寧靜第二百六十五章匠王第二百六十三章 顧問的建議第二百二十八章對決第二十九章 華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術落後第二百章 延伸第六十章 控制(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一百三十一章第六十章 一聲嘆息第二百二十二章 海軍的問題(1)第十四章 抵達德國的貴客第十章 新一輪整編第一百零四章第一百零七章二次革命(上)第二十二章 方家事(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第一次登島作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提前的凡爾登戰役第五十五章知錯就改第四十六章 交出指揮權第二百四十五章關稅自主(1)第十三章東征、北伐(一)第四十七章 出招和對策第一百六十九章 戰局新變化第五十三章 上海灘(六)第一百六十九章 戰局新變化第八十七章第三十章 東征、北伐(十九)第一百零八章 二次革命(中)第一百七十三章 戰前第二十七章 總導演(下)第四十二章 女性解放先行者(下)第五十七章 蕪湖新貌第六十三章京漢線之戰(三)臨戰第一百零五章戰爭的腳步近了第六十八章 出油及方某人的影響力第八章 只爭朝夕第二十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一百零六章血案第三十八章 革命黨上門(下)第一百二十四章第一百七十五章 轟炸!第二百七十三章不合作的德國人第二百零七章第三十章 東征、北伐(十九)第一百一十九章 決戰(10)惟楚有才第八章誰是演習的主角?(中)第五十三章躍馬中原(九)跟誰和談?第一百三十九章訪談第七十一章標準第一百一十三章擴張(十九)高人啊!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煙販子第二百九十六章 革命的本質第五十一章 上海灘(四)第二十五章 總導演(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結盟的原因第二百二十二章宣了就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