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封侯非我意,但使海波平(求票)

滿喇加常年高溫多雨,這會兒又下起雨來,窗外傳來嘩啦啦的雨聲,夜反而更加靜謐了。書房裡燃着一根手臂粗的牛油燭,照得亮如白晝,徐晉負手站在窗前,透過玻璃窗,靜靜地看着外面的漂泊大雨。

徐晉此刻處身的這座歐式城堡,據說是專門爲葡萄牙印度總督阿爾布?克爾克建造的,就連窗子都使用了昂貴的透明玻璃做成,而這間書房也是阿爾布總督的書房,不過,現在住進這座城堡,使用這間書的卻是大明的直浙總督徐晉。

篤篤……

書房的門被敲響了,徐晉朗聲道:“進來吧。”

一名英氣勃勃的年青武將推門行了進來,赫然正是南洋都護府(準)都護俞大猷,他行到書案前,對着窗子旁的徐晉恭敬地行禮道:“末將俞大猷,參見大帥,不知大帥何事召見?”

徐晉緩緩轉過身來打量了一眼這名英姿颯爽的愛將,徑直行到茶几旁坐下,微笑道:“來,坐吧。”

徐晉打起仗來十分嚴厲,不過平時與麾下將士相處卻相當平易近人,甚至可以開一些生冷不忌的玩笑,所以一衆將士對他既敬畏又愛戴。

俞大猷很自然地坐到了茶几的對面,並且搶先拿過茶壺給徐晉斟了一杯,然後又給自己斟了一杯,可謂是輕車熟路,可見平時沒少跟徐晉喝茶聊天。

徐晉端起茶杯輕抿了一口,左手食指習慣性地輕敲着茶几,忽然笑道:“你小子可還記得,當年在上饒縣城與本官初次見面時的情景?”

俞大猷訕道:“末將記不得太清了,好像說了些過頭的話兒。”

徐晉揶揄道:“本官還記得一清二楚,當時本官正要盤下你叔父那間宅子,你小子卻指着本官,說本官長得娘,還警告本官,若敢佔你叔父的便宜,你小子就用拳頭招呼本官。”

俞大猷不由暗汗,尷尬地道:“末將當年年少氣盛,大人千萬別放在心上。”

徐晉笑道:“當時本官還真想拿過你叔父手裡的棍子抽你一頓。”

俞大猷嘿嘿笑道:“大帥那會兒怕不是末將的對手吧。”

“本帥現在也不是你的對手。”徐晉自嘲道。

“可是大帥現在根本不用自己動手,只要一聲令下,末將就得用自己的拳頭掃呼自己。”

徐晉不由哈哈一笑道:“你小子好的不學,倒是跟賓塘王公學了一身拍馬溜鬚的本事。”

俞大猷嘿嘿一笑,忽然壓低聲音道:“大帥,有句話末將不知當不當講?”

徐晉心中一動,微笑道:“講吧,出得你口入得我耳便是。”

俞大猷心中一暖,沉聲道:“末將覺得賓塘王公此人城府極深,十分能隱忍,大帥如果真想經營滿喇加,此人斷然不能繼續留着。”

徐晉會心一笑道:“你小子倒是跟本帥想到一塊兒了,放心吧,本帥不會留着他給你添亂的,離開滿喇加時,本帥會帶着他一道回京向天子朝賀,三五年之內他絕對沒有機會再回來。”

俞大猷不由大喜,本來他還擔心徐晉下不了殺手,沒想到徐晉竟然有更妙的安排,能不殺人自是最好的,把賓塘王公扣留在京城,既不會過份刺激那些本地人,又給自己騰出了治理滿喇加的時間,三五年足夠站穩腳跟了,大不了到時再找一個王族的小屁孩來當滿喇加的國王。

“大帥英明。”俞大猷心悅誠服地道。

徐晉面色一整,正容道:“小俞,本帥過幾天就要北返了,你這個南洋都護擔子重,可不好當啊,葡萄牙人應該很快就會發起反擊了,他們是不會輕易放棄馬六甲海峽的。”

俞大猷站起來啪的敬了個軍禮,信心十足地道:“大帥請放心,末將定不負大帥所託,葡萄牙人敢來,末將便教他們有來無回。”

徐晉擺了擺手道:“本帥對你小子有信心,要不然也不會留你在此駐守,不過,本帥並不想把葡萄牙人打得有來無回,那樣划不來。”

俞大猷目光一閃,疑惑地問道:“大帥的意思是?”

徐晉指了指椅子,示意俞大猷坐下,微笑着解釋道:“馬六甲海峽的價值首先就在於他是一條國際航道,如果失去了他原有的作用,那咱們大費周章佔據這兒就沒任何意義了。”

俞大猷恍然道:“大帥的意思是繼續對葡萄牙人放行?”

徐晉點頭道:“自然是要放行的,不過放行之前得先把他們打服了,不僅葡萄牙人,還有西班牙人、荷蘭人、英國人統統如此,要讓他們識得厲害,不敢輕易生出覬覦之心。”

俞大猷吁了口氣道:“那末將明白了,大帥的意思是先把他們打服打怕了,再跟他做生意賺錢。”

徐晉哈哈一笑道:“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本官所料不差,葡萄牙的阿爾布總督會親自帶隊前來報復咱們,到時你狠狠地修理他一頓。嗯,本帥會把一半的槍炮留給你,補給方面你也不用擔心,廣州府那邊會半年運送一次物資過來,當然,最好是你自己想辦法自給自足,畢竟遠水難救近火。”

俞大猷信心十足地道:“末將會計較的,定不負大帥所託便是。”

徐晉滿意地點頭道:“嗯,到時西洋人若想談判,你便讓他們到大明找本帥,本帥會親自跟他們談。”

接下來,徐晉又跟俞大猷詳細談了些細節,做好自己離開後的安排,足足兩個時辰之後,俞大猷才離開了書房。

……

一轉眼便至嘉靖三年的五月底了,徐晉是四月初二離開南頭城下南洋的,仔細算來已經過去近兩個月了,徐晉也足足在滿喇加逗留了一個月時間。

嘉靖三年五月二十五日,西南季風早已吹起,徐晉率領艦隊,準備啓程返回大明,滿喇加國王賓塘王公也將跟隨艦隊到京城朝謁大明皇帝朱厚熜。

賓塘王公自然是十萬個不願意的,但正所謂人爲刀俎我爲魚肉,假如不答應估計連命都保不住,無奈之下,這位大胖子只好選擇了妥協。

然而,正當徐晉準備登艦時,小皇帝朱厚熜的聖旨卻是搶先一步到達了,這次負責傳旨的竟是太監張永。

歷史對這位張太監的評價可謂是褒貶不一,首先張永是正德朝的內監“八虎”之一,深受正德皇帝朱厚照寵信,是太監陣營中的扛把子人物,幹過不少壞事,偏偏權閹劉謹又是張永和楊一清聯手板倒的。

另外,張太監還尚武,立過不少馬上功勞,當初西北的安化王造反,正德皇帝便派張永和楊一清兩人帶兵平亂。

所以說,張永這個人實在不好評價,當初小皇帝朱厚熜登基後,正因爲張永曾經立過不少功勞,這才放過了他,只把他貶到南京守陵,不過這會竟又派他來傳聖旨,很明顯,這位張太監又被朱厚熜起用了。

張永約莫六十左右,儘管臉上的皺紋不少了,但卻是精神奕奕,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人逢喜事精神爽吧。

徐晉在打量張永,張永亦在打量徐晉,兩人目光一觸,張太監便皮笑肉不笑地道:“咱家早就聽聞徐大人鼎鼎大名,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

自打看到這太監第一眼,徐晉便直覺不好惹,拱手客氣地道:“張公公謬讚了,愧不敢當!”

張永嘿嘿笑道:“嗯,寵辱不驚,難得難得,徐大人接旨吧!”

徐晉撩起官袍下襬,恭敬地跪倒在香案前。

張永取出繡有五爪金龍圖案的聖旨,大聲念道:“奉天承雲皇帝,敕曰:直浙總督徐晉……”

聖旨開頭照例是一大段花團錦簇的修飾語,在結尾處才道出真的用意,原來是論功加封徐晉爲靖海侯,歲祿由原來的1200石增加2000石,襲一世變成了世襲罔替。

張永念聖旨後,若有深意瞟了一眼四周面色不憤的將領,笑咪咪地道:“徐大人,接旨吧!”

也難怪一衆將領會不憤的,畢竟徐晉之前就被封爲靖安侯了,現在立了這麼大的功勞,爵位沒有升,只是改封爲靖海侯,象徵性地增加了800石的歲祿,只有世襲罔替這一條還算過得去。

徐晉反而神色平靜,侯爵再往上就是國公了,即使朱厚熜那小子有心想進封自己爲國公,那幫朝官也絕對不會答應。況且,徐晉也不想當國公,畢竟細水才能長流,自己才二十一歲,這麼早就坐上國公的位置,以後小皇帝還拿什麼封賞自己?

當封無可封,賞無可賞時,那就是自己功高震主的時候了。縱觀歷朝歷代,功高震主的大臣中個有好下場的?

所以徐晉愉快地高呼:“臣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張永見狀眼底閃過一抹欣賞之色,嘿笑道:“恭喜徐大人,靖海侯實至名歸!”

徐晉謙虛地道:“承蒙吾皇恩典而已,封侯非我意,但使海波平!”

張永不由眼前一亮,哈哈笑道:“好一個封侯非我意,但使海波平。徐大人一片忠君愛民赤誠之心,實乃諸臣子之楷模也。”

第632章 京中爭鬥第822章 深藏不露第863章 龍離京第1057章 駙馬何在?第818章 人事震動(上)第738章 致命缺陷第584章 撒謊第865章 嘉靖駕到第436章 潛入,禮物(求票)第976章第743章 挾恩圖報第656章 驚聞第301章 評卷,廢黜第1141章 聲東擊西第1013章 黑啊第673章 夜襲,大帥駕到(中)第932章 先下手爲強(六)第557章 激戰碼頭第465章 造福婦人第1114章 大張旗鼓第691章 老子的兵第919章 家裡來人第287章 請帖,紅豆(兩張合一)第1346章 殺俘第642章 哪裡是氣色好!第232章 二月二,倒黴頭第403章 曲阜之戰(下)第611章 陸炳到來第714章 百業蕭條第628章 小野百合出城(第二更)第712章 女大三抱金磚第89章 撿了個皇帝第1313章 孤膽孤軍第233章 窩裡鬥(兩張合一)第915章 徐總督火燒通州(下)第395章 爭執第984章 野心勃勃第815章 心腹大患第1000章 嚴嵩選婚(上)第192章 悍匪脫籠第1318章 意外收穫第1010章 又生一計第64章 變生波節第317章 這貨,不好惹!第721章 斷橋殘雪第1132章 閣臣第86章 反殺第722章 孤山寺外波斯人第691章 老子的兵第1047章 “摸金”父子第943章 慈寧宮之危第116章 青青子衿第1116章 沙漠伏兵第849章 第一次正面交鋒第742章 不斬來使第1165章狹路相逢(上)第742章 不斬來使第314章 激烈衝突第1190章 臣服求和(上)第399章 王堂起義第1051章 君臣相見第814章 皇上召見第72章 有人通賊(求票求收藏)第303章 我是會元第83章 探望第182章 重陽出遊第481章 師徒交鋒第31章 五香羊雜第1309章 肅州之危(上)第263章 鹿鳴宴(中)第343章 殺伐果斷(求票)第479章 待遇優厚第394章 自由心證第1118章 牛刀小試(下)第1312章 肅州之危(完)第159章 相公歸來第1078章 吳皇后的變化第1196章 烽火示警第524章 名妓的傲第951章 冬月出塞第858章 捷報第870章 自掘墳墓第98章 徐子謙第503章 洞房第596章 不容反駁第88章 山雨欲來(求票)第1090章 新年禮物第74章 劫道第1095章 碾壓式打擊第701章 老爺來了第407章 通緝白蓮第545章 東沙島之戰(上)第1302章 前因後果第1345章 幹一票大的第543章 海上炮戰第687章 收復奉化第865章 嘉靖駕到第617章 原形畢露第344章 積善人家第741章 兵器場中的掃地僧
第632章 京中爭鬥第822章 深藏不露第863章 龍離京第1057章 駙馬何在?第818章 人事震動(上)第738章 致命缺陷第584章 撒謊第865章 嘉靖駕到第436章 潛入,禮物(求票)第976章第743章 挾恩圖報第656章 驚聞第301章 評卷,廢黜第1141章 聲東擊西第1013章 黑啊第673章 夜襲,大帥駕到(中)第932章 先下手爲強(六)第557章 激戰碼頭第465章 造福婦人第1114章 大張旗鼓第691章 老子的兵第919章 家裡來人第287章 請帖,紅豆(兩張合一)第1346章 殺俘第642章 哪裡是氣色好!第232章 二月二,倒黴頭第403章 曲阜之戰(下)第611章 陸炳到來第714章 百業蕭條第628章 小野百合出城(第二更)第712章 女大三抱金磚第89章 撿了個皇帝第1313章 孤膽孤軍第233章 窩裡鬥(兩張合一)第915章 徐總督火燒通州(下)第395章 爭執第984章 野心勃勃第815章 心腹大患第1000章 嚴嵩選婚(上)第192章 悍匪脫籠第1318章 意外收穫第1010章 又生一計第64章 變生波節第317章 這貨,不好惹!第721章 斷橋殘雪第1132章 閣臣第86章 反殺第722章 孤山寺外波斯人第691章 老子的兵第1047章 “摸金”父子第943章 慈寧宮之危第116章 青青子衿第1116章 沙漠伏兵第849章 第一次正面交鋒第742章 不斬來使第1165章狹路相逢(上)第742章 不斬來使第314章 激烈衝突第1190章 臣服求和(上)第399章 王堂起義第1051章 君臣相見第814章 皇上召見第72章 有人通賊(求票求收藏)第303章 我是會元第83章 探望第182章 重陽出遊第481章 師徒交鋒第31章 五香羊雜第1309章 肅州之危(上)第263章 鹿鳴宴(中)第343章 殺伐果斷(求票)第479章 待遇優厚第394章 自由心證第1118章 牛刀小試(下)第1312章 肅州之危(完)第159章 相公歸來第1078章 吳皇后的變化第1196章 烽火示警第524章 名妓的傲第951章 冬月出塞第858章 捷報第870章 自掘墳墓第98章 徐子謙第503章 洞房第596章 不容反駁第88章 山雨欲來(求票)第1090章 新年禮物第74章 劫道第1095章 碾壓式打擊第701章 老爺來了第407章 通緝白蓮第545章 東沙島之戰(上)第1302章 前因後果第1345章 幹一票大的第543章 海上炮戰第687章 收復奉化第865章 嘉靖駕到第617章 原形畢露第344章 積善人家第741章 兵器場中的掃地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