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生就是忽悠

晚餐也安排得很豐盛,錐子山的幾個兄弟因爲長年奔波慣了,因此這一路也不算什麼,有了好酒好肉,大家興致都很高,直折騰到半夜才散了,回去休息。

考慮到朱霏母親的身體狀況,當晚我和常遇春加上朱升、黃宗海一合計,決定在宣州休息幾天。三天之後的一早出發,向南直奔涇縣。

因爲宣州已出了池州路的管轄,所以休整的這兩天,大家也沒有了那種逃亡的感覺,心裡暢快多了。

張思淑天天和朱霏泡在一起,畢竟兩個姑娘年紀相仿,就相差幾個月,因此也非常談得來。

羅仁、陳定邦他們幾個都是年輕人精力旺盛,第二天開始,就帶着朱異、朱同在宣州城瞎轉悠了兩天。

當然,我和常遇春也在城裡稍微轉了轉,但因爲擔心朱家的安全,我們主要待在客棧裡陪着朱升老爺子。

這朱升老爺子不光學識淵博,而且也是十分健談,沒事兒就拉着我和常遇春天南海北地胡侃。

常遇春沒讀過什麼書,主要就是當一個忠實的聽衆。

我可是受過現代教育的,這朱老爺子以爲自己的觀點新奇,我的觀點比他更新奇。

雖然我們差了三十歲,但我們還相當談得來。這一來二去,搞得我跟他成了忘年交似的。

他也不計較我的年齡比他小了三十歲,老是一口一個“小哥”地叫我。搞得我都不好意思,只好跟他說,我的名字叫“胡碩”,還是叫我“胡碩”好一些,不然我真的不好意思了。

那朱升老爺子也不計較這些,有時叫我胡碩,但叫着叫着,又叫我“小哥”,搞得我也是沒有辦法。

三天之後,我們從宣州出發。一路向南,過了涇縣、旌德縣、績溪縣,相當於是從黃山的東邊把黃山給繞過去了。

這一路,我們也拋卻了是在逃命的顧慮,完全是以一種遊山玩水的心態,到了績溪縣。

冬天的黃山雖然比不上春、夏、秋三季那麼秀美,但更增添了一分自然之色。

繞着黃山走了半圈,我們都是心情大好。

特別是朱升老爺子,已經完全從至交脫脫被罷官,自己棄官遭迫害的不良境遇中走了出來,給人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

當然,這不光是黃山風景的功勞,其實最主要是我的功勞。

這一路上,我和常遇春都是騎着馬陪在朱老爺子身邊,陪他談天說地。好歹我也是從未來世界過來的人,對於他們來說,我知道未來發生的好多事。

當然,如果當時我穿越的時候要是能帶本《明史》,那就更不得了,那我就能對即將發生的各大事件瞭如指掌,那我當時絕對比劉伯溫還牛。

說到這裡,我也有點鄙視我自己。都這樣了,還要什麼自行車啊?

總之,我想表達的意思就是,因爲我掌握了大量未來的信息,因此在當時看來,我的學識似乎比這一代大儒朱升老爺子還要淵博。

所以我們二人就非常談得來。

這一路上,朱老爺子有事兒沒事兒,就跟我談論當時天下的形勢。

我很明確地告訴他:元朝必亡,漢人即將執政。

但他還是半信半疑地對我的話刨根問底,我就給他分析當下形勢,各地農民起義如星星之火,元朝統治都已經到了顧得了頭就顧不了尾的地步了。

更爲關鍵的是,當時的統治者還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還再不斷地內耗。

比如脫脫罷官,朱升棄官都說明了這個問題。元朝的統治階級內部,正在發生一場“劣幣驅逐良幣”的演變。

當然,“劣幣驅逐良幣”是現代的一個經濟學名詞,我把它用在當時,朱升都聽得愣了。

但經過我的解釋,他也覺得這個詞形容得太貼切了。

朱升老爺子又問我,現今各地戰火四起,將來誰可得天下?

這事在當時真還只有我知道,朱元璋唄!

但當時,朱元璋還只是郭子興手下一員戰將。而且當時,郭子興的義軍並不是實力最強大的。

如果我當時直言不諱地說,將來是朱元璋得天下,估計好多人認爲我是癡人說夢。

於是,我來了個反問,我問朱升老爺子,對當前幾股農民起義軍的看法,看他認爲誰將是天下之主。

當時,最大的兩股農民起義軍就是徐壽輝和劉福通,二人都是打着紅巾軍的旗號。

徐壽輝於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在鄂東一帶起義,起義之初並未引起元朝高度警覺,所以勢力發展很快。

徐壽輝隨即在蘄水縣(今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建都稱帝,國號“天完”,“天完”的意思就是在“大元”的上面加上一橫和一個寶蓋頭,取全面壓制大元之意。

隨着徐壽輝的稱帝,第二年,其隊伍迅速擴展到百萬人,縱橫馳騁於長江南北,控制了湖北、湖南、江南、浙江以及福建等廣大地區。

也就是因爲他稱帝,元朝將他作爲當時的主要打擊對象。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元軍調集大量軍隊圍剿“天完”政權。隨着彭瑩玉戰死,國都蘄水縣城也被攻破,徐壽輝只得率殘部退到黃梅縣山區。

另一支紅巾軍劉福通部也是於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在其家鄉潁州(今安徽阜陽市)起兵。

佔領潁州後,劉福通先是向北進軍,佔領豫南大部地區,後又揮師南下,隊伍迅速壯大到二十餘萬人。

但後遭到元軍主力打擊,只得退守濠州,與郭子興部一起在廬州地界上與元軍相持。

另外一些小股紅巾軍,如郭子興部也只是在濠州地界上蠢蠢欲動,由於其部下互相掣肘,並未取得較大成就。

其他的,如芝麻李部已被脫脫剿滅。

張士誠部在脫脫的大軍面前,眼看是不支,幸虧元朝內訌,統治者解除了脫脫的軍權,罷其官。給了張士誠一個喘息的機會。

浙東方國珍部是最先反元的,但其人胸無大志,且反覆無常,受到元朝招安,與元軍和其他義軍都是關係曖昧。

上述各人的情況,我和朱升老爺子都一一作過剖析,我和他一致認爲,這些人還不具備成爲天下之主的能力。

朱老爺子見我對時局分析得頭頭是道,好多意見、主張竟然與他不謀而合,對我更是大加欣賞。

其實,當時我心裡在想,這些事兒能算得了什麼,我知道的還多着呢?

後來,朱老爺子一再問我,有沒有覺得當今之人誰適合作天下之主的。

當時,朱元璋的名頭還不響,我也不能說。

我只好告訴他,這未來天下之主,必須要胸懷大志,要有遠見卓識。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急着稱帝。

我先是拿徐壽輝的例子給他論述。

要說,當時徐壽輝的勢力是最強大的,雖然他的隊伍迅速壯大與他迅速稱帝有很大關係,但他迅速稱帝也使得他迅速成爲元軍的主要打擊對象,因此他的失敗是可以預見的。

爲了更加充分地說明這個問題,我又舉了漢朝末年袁術的例子。

朱升老爺子是博學之人,我一提到袁術這人,他也就當即明白了。

“槍打出頭鳥”啊,在那種羣雄並起的年代,誰對統治階級的威脅最大,統治階級就是集中兵力先對付誰。

而且袁術急着稱帝,不僅成了當時以曹操爲首的漢朝的打擊對象,也成了其他各勢力的打擊對象,袁術最終也成了其他勢力混水摸魚、趁亂擴張自己勢力的犧牲品。

同時,爲了顯示我未卜先知的能力,我還告誡朱老爺子道:

“朱老爺,您是一代大儒。

雖然您現在是歸隱,但您的名頭實在太響了,將來肯定還會有各方勢力派人請您出山。

您可得擦亮眼睛,萬不可輕易上了賊船啊。

那可是上船容易,下船難啊!”

我這話說到了朱老爺子的心坎裡,他就更加追問我道:“有什麼辦法能識別這未來的天下之主,還請胡小哥多多指點啊。”

這話就越說越不成樣子了,本來他是一代大儒,平常都是他指點別人,現在倒成了我來給他指點迷津了。

剛開始,我是不想告訴他一些關於未來的信息的。

後來經不起他的軟磨硬泡,加上在救朱霏一事上,我對他女兒的名聲也有虧欠,我決定指點他一下。

但肯定不能明說,將來是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得找個隱晦的說法。這古人都信迷信,我得跟他說得玄乎一點兒。

幸虧我以前看得書多,我知道這元朝的建立爲什麼定國號爲“元”,是取自《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

那麼我得跟他們玩點兒高深的,不然怎麼能忽悠得了朱升這一代大儒?

於是,我就在心中反覆思索,怎麼編個偈語出來,這古人最信這個了。

經過反覆思考,我編了個“大哉乾元,傳世百年;誰可代之,明珠當先。”

“大哉乾元,傳世百年;誰可代之,明珠當先。”

嘿嘿,這還挺押韻的,我自己都有點佩服自己的忽悠能力了。

我把這句偈語念給朱升老爺子聽了。

第七百二十四章 四渡沱江第二百三十七章 謀取採石磯第四百一十二章 炒地皮賺大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地皮交接第四百三十七章 廖永安沒死!第六百四十六章 羣衆的智慧第三百九十八章 朱文正來要地第八十七章 第一次進妓院第九十九章 抵達安慶第四百五十五章 鴻門宴弱爆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嚥下嘴邊之言第一百七十三章 和州考察第三百七十八章 伏擊追兵第七十章 搶柳家莊第三十四章 偷襲錐子山第七百一十三章 胡惟庸的機會第三百二十五章 遠行前的準備第三百一十一章 雙喜臨門第六百五十二章 吳城古鎮第一章 引子第六百七十八章 令人發瘋的蒙古騎兵戰術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線易帥?第三百八十六章 跟我們迴應天?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忽悠王厚義第四百二十六章 文廟兇案第五百六十二章 健忘的朱元璋第五百八十二章 被李善長挖牆角第五百零八章 怪招制敵第六百五十六章 謝再興以死謝罪第一百三十六章 派人去和州第八章 救人一命第七百零九章 楊汪反目第六百零九章 沈萬三講故事第十章 黑石嶺的傳說第四百四十七章 都想當和事佬第二百五十九章 順應天命第589章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蛟幫內訌第六百六十一章 張士誠突圍第四十章 阿古達木的奸計第五百四十四章 鬱悶的謝再興第六百三十二章 常州報信第四百一十章 批評與表揚第七百一十六章 石象生第一百八十六章 火器世家第三百一十四章 巧制朱亮祖第二百四十三章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第五十一章 讓我當軍師?第五百零三章 夜明珠第三百三十章 武清遇險第三百五十六章 營救朱文正第422章第四十章 阿古達木的奸計第三百九十五章 李善長的試探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命所歸第一百六十一章 神機妙算的劉伯溫第六百零三章 陳理出降第五百零九章 三線快攻第六百零三章 陳理出降第二百零八章 採石磯告急第四百六十三章 揭他們的老底第三百六十章 “野豬”來襲?第二百七十六章 “數落”常遇春第五百四十九章 張子明被擒第一百五十二章 偰玉立的條件第三百七十七章 追兵來了第一百九十章 金鑲珠寶蝴蝶簪第六百零四章 用心良苦第五百四十一章 火器被人惦記第三百四十四章 確定行程第六百七十四章 阿魯溫投降第六百二十七章 嘉定受查第四百七十二章 病貓發威第五百四十章 貓有九條命第四百二十九章 是詐降嗎?第一百一十八章 設立和州辦事處第七百零三章 沐英的懷疑第六十一章 我成了四當家第一百二十一章 令人興奮的妙計第九十五章 湖口救險第七百零二章 以退爲進第一百五十七章 借一步說話第一百八十六章 火器世家第六章 樂極生悲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文忠凱旋第一百四十五章 初見朱元璋第六百九十章 陳日禮繼位第五百八十一章 張士誠再度稱王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命所歸第四百三十九章 滅敵先鋒第六百五十九章 姓潘的得罪了施先生第五十二章 兩個初生牛犢第六百零四章 用心良苦第五百七十章 衝出湖口第四百九十三章 龍擡頭,再聚首第七百二十一章 殊死一搏第三百六十二章 擒獲夷首第七百二十七章 賣僕求榮第一百六十七章 中長期規劃第六百三十七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第七百二十四章 四渡沱江第二百三十七章 謀取採石磯第四百一十二章 炒地皮賺大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地皮交接第四百三十七章 廖永安沒死!第六百四十六章 羣衆的智慧第三百九十八章 朱文正來要地第八十七章 第一次進妓院第九十九章 抵達安慶第四百五十五章 鴻門宴弱爆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嚥下嘴邊之言第一百七十三章 和州考察第三百七十八章 伏擊追兵第七十章 搶柳家莊第三十四章 偷襲錐子山第七百一十三章 胡惟庸的機會第三百二十五章 遠行前的準備第三百一十一章 雙喜臨門第六百五十二章 吳城古鎮第一章 引子第六百七十八章 令人發瘋的蒙古騎兵戰術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線易帥?第三百八十六章 跟我們迴應天?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忽悠王厚義第四百二十六章 文廟兇案第五百六十二章 健忘的朱元璋第五百八十二章 被李善長挖牆角第五百零八章 怪招制敵第六百五十六章 謝再興以死謝罪第一百三十六章 派人去和州第八章 救人一命第七百零九章 楊汪反目第六百零九章 沈萬三講故事第十章 黑石嶺的傳說第四百四十七章 都想當和事佬第二百五十九章 順應天命第589章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蛟幫內訌第六百六十一章 張士誠突圍第四十章 阿古達木的奸計第五百四十四章 鬱悶的謝再興第六百三十二章 常州報信第四百一十章 批評與表揚第七百一十六章 石象生第一百八十六章 火器世家第三百一十四章 巧制朱亮祖第二百四十三章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第五十一章 讓我當軍師?第五百零三章 夜明珠第三百三十章 武清遇險第三百五十六章 營救朱文正第422章第四十章 阿古達木的奸計第三百九十五章 李善長的試探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命所歸第一百六十一章 神機妙算的劉伯溫第六百零三章 陳理出降第五百零九章 三線快攻第六百零三章 陳理出降第二百零八章 採石磯告急第四百六十三章 揭他們的老底第三百六十章 “野豬”來襲?第二百七十六章 “數落”常遇春第五百四十九章 張子明被擒第一百五十二章 偰玉立的條件第三百七十七章 追兵來了第一百九十章 金鑲珠寶蝴蝶簪第六百零四章 用心良苦第五百四十一章 火器被人惦記第三百四十四章 確定行程第六百七十四章 阿魯溫投降第六百二十七章 嘉定受查第四百七十二章 病貓發威第五百四十章 貓有九條命第四百二十九章 是詐降嗎?第一百一十八章 設立和州辦事處第七百零三章 沐英的懷疑第六十一章 我成了四當家第一百二十一章 令人興奮的妙計第九十五章 湖口救險第七百零二章 以退爲進第一百五十七章 借一步說話第一百八十六章 火器世家第六章 樂極生悲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文忠凱旋第一百四十五章 初見朱元璋第六百九十章 陳日禮繼位第五百八十一章 張士誠再度稱王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命所歸第四百三十九章 滅敵先鋒第六百五十九章 姓潘的得罪了施先生第五十二章 兩個初生牛犢第六百零四章 用心良苦第五百七十章 衝出湖口第四百九十三章 龍擡頭,再聚首第七百二十一章 殊死一搏第三百六十二章 擒獲夷首第七百二十七章 賣僕求榮第一百六十七章 中長期規劃第六百三十七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