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本事進了城,使團的待遇就不一樣了。
原本是人嫌狗厭的臭狗翔,現在成了香餑餑。
使團各位使節不僅成了歐陽修、司馬光、蘇軾等大佬們的座上客,李白張說等小白臉也成了青樓館舍裡的紅人。
杜甫因爲有杜娘子管着,不敢輕易涉足紅燈區。
王維看了太多大美女,審美疲勞外加審美標準快速提升,再看那些青樓頭牌紅人,真心很一般,也沒有去浪。
他輕輕地拒絕了樊樓頭牌如花的邀請,帶了禮物去拜訪蘇東坡,想知道東坡肘子爲何能說話?
蘇東坡沒有隱瞞,向他解釋了疑惑。
早些時候,蘇東坡研製出了一種菜,叫爛燉豬肘子。
這道菜真是太美味了,研發人又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神仙一般的人物。
那麼這道菜也是神仙佳餚。
日子一長,這道菜的名頭越來越大,而且也被人改了名,叫東坡肘子,凡是吃到豬肘子的人,都會想到蘇東坡。
有些人太過愚昧,認爲豬肘子就是詞聖蘇東坡的肘子,據說吃多了可以增加文才,天下人拼命地吃,無論文武。
還有人爲這道菜作詩寫詞,儼然將這道菜當做一個聖物來捧。
蘇東坡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居然有文慧之氣朝着雙肘上匯聚,時間長了,他的手肘子就像是一個靈物一樣,慢慢地生出了靈識。
蘇東坡覺得好玩,驅散了右臂的靈慧之氣,只留下左臂這縷靈識。
不僅如此,他故意用文氣滋養,過了近百年時間,這個肘子就有了慧根,學會了人話,只是性格怪異,說起話來會得罪人。
肘子的脾氣不好,可是文采不錯,不僅會寫文章,還精通琴棋書畫,有時候蘇東坡無聊了,就左手與右手下圍棋,玩得不亦樂乎。
“真是神奇啊!”
王維拉着蘇東坡的手臂,翻來覆去地看看,只見蘇東坡的左臂肘子比右臂粗壯一些,瑩白如玉,閃爍着靈光,他總算見識到了什麼是銀燦燦的大粗腿。
“小子,你快放開本大爺,本大爺可是蘇東坡的肘子,豈是你能摸的?”
忽然蘇東坡的肘子上裂開一道細紋,傳出一陣刺耳的聲音。
王維鬆開手,皺眉看着肘子,“先生,這肘子如此聒噪,留着有什麼用呢?”
“小子,你說什麼?小心肘大爺給你一肘子,打得......”
一道文氣閃過,東坡肘子又閉上了嘴巴,再也沒有動靜。
蘇東坡笑道:“哈哈,無妨,只要老夫封了靈識,它也就覺察不到外面的情況了。”
王維點了點頭,幸好可以封住,要是這肘子一直這麼肆無忌憚地說話、偷看,以後想耍個女人都很爲難,另外上廁所,咳咳,還是別想那些噁心的。
“此外,這個肘子十分聰慧,不僅懂得靈族修煉之法,還能過目成誦,老夫將它當作學生來培養,待得老夫歸天之後,可以在人間留下一道傳承。”
“原來如此,這肘子確實是一件難得的靈物。”
“哈哈,我的肘子不算什麼,白虎王安祿山的爪子纔是真正寶物。”
“哦?”
“爹爹!”
王維正要再問,從外面飄進來一個穿着水綠色長裙的女孩子,她長得一雙澄澈的大眼睛,鼻子小小的,嘴巴紅紅的,總不自覺地微微撅起,天然一股呆萌可愛的感覺。
女孩子走進來後,眨巴着黑靈靈的大眼睛,朝着王維打量了好一陣子,才施禮道,“詩絕萬安!”
“姑娘有禮!”
王維連忙起身回禮。
“哈哈,玄奘,這是小女蘇小妹,都快二十了,還不懂事,就是個愛闖禍的傻丫頭。”蘇東坡滿是寵溺地介紹道。
“爹爹,女兒每天都乖乖地呆在書房裡看書修煉,哪裡有不懂事了。”蘇小妹嘟着嘴,不依道。
“哼哼,你一天到晚都在外面瘋玩,什麼時候看書修煉了?”
蘇東坡板着臉,做出一副嚴父的樣子,可是他嘴角的笑意,完全暴露了他的心思。
“爹爹,女兒要跟姐妹們探討學問,纔沒有瘋玩了,爹爹可別冤枉了女兒。”蘇小妹道。
“哈哈,玄奘比你大不了幾歲,可是他即將進階文王,你怎麼還是個小文師?”
蘇小妹瞪着王維,有點小埋怨,“他是詩絕,我纔不要跟他比呢!”
“別那麼沒禮貌,叫王大哥吧!”
蘇小妹紅着臉,瞄了聲,“王大哥!”
王維聽得酥爽,“哈哈,小妹好!”
小姑娘比他的哥哥蘇尋可愛多了,王維拿出一小塊靈石當做見面禮。
蘇小妹大眼微亮,看了父親一眼,見他點頭,才笑盈盈地接過,甜甜地道了聲謝。
兩人歸座後,蘇東坡問道:“小妹,從前你是早上出去,傍晚纔回來,今日怎麼回來的早了些?”
聽到父親取笑自己,蘇小妹紅着小臉說道:“敏姐姐要找王大哥,我就跟着回來了。”
“哦,紹敏郡主找玄奘有何事?”蘇東坡好奇道。
“陛下想見一見詩絕,請敏姐姐找人。”
“哦,原來如此,小妹你帶玄奘去吧!”
“好呀!”
告辭後,兩人出了門,肩並肩走着。
蘇小妹長得小巧玲瓏,走的不快,可是她步伐靈活,時不時地跳上幾步,像是一隻小蝴蝶,十分可愛。
“你笑什麼?”
蘇小妹注意到了他的笑容,鼓着腮幫子,氣嘟嘟地質問道。
王維搖頭輕笑,“小妹,傳聞蘇家有一位才華橫溢、文思敏捷的蘇小妹,說的可是你?”
“不是,你說的是我小姑,我們家女孩子排行老小,未出閣前都叫蘇小妹。
我小姑十分聰明,我爹爹也比不過,那日她要是在城中,一定能接下你的文關,纔不會讓你大出風頭呢!”
蘇小妹對自己姑姑十分推崇,自信地說道。
“是是,在下一時僥倖贏了,孟浪了!”
王維笑了笑,又趁機問起了紹敏郡主之事。
紹敏郡主,本是昭慶公主,可是她崇尚武道,喜歡闖蕩江湖,結交一些江湖上的奇人異士。
她行爲乖張叛逆,不讀女戒,不服大宋的禮儀教化,與儒教宣揚的禮法背道而馳,還常常帶領一波閣中姐妹四處遊蕩,毫不在意別人的眼光。
如此行徑自然惹得儒教各位大臣不滿,認爲她敗壞了宋國風氣,給女子做了一個壞榜樣。
他們連連彈劾,太后劉娥只好沒收了她的公主封號,改作了紹敏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