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踏青

費昞與尹甫告辭,一同走出山谷,尹甫停下腳步,回身望了一眼,嘆道:“好一塊人傑地靈的去處。”

“尹侍郎卻不想奪回?”

尹甫立刻搖頭,“不想,一點也不想,先師拋下一個爛攤子,接手者必遭重重磨難,我便是再年輕二三十歲,也不會擔此重任。”

“別人是爭而不得,尹侍郎卻是得而不爭,真不明白這是明哲保身,還是……老奸巨滑?”

“哈哈,費大人說話還是那麼不討人喜。咱們二人既在郊外,何不信步而行,權當是踏青?”

費昞向遠處跑來的一衆隨從揮手,命他們走在前面,不必過來服侍。

兩位老侍郎走出一段路,尹甫道:“徐公子能放棄王號,我放棄思過谷與之相比,不過是小事一樁。”

“徐礎說他‘一敗塗地’,尹侍郎敗在何處?”

“事有大小,想法卻是一樣,我們二人都敗在心境不平上,一想到將要面臨的磨難,不是過於輕視,就是過於重視。那位老僕說徐公子喜愛讀書,年紀幼小時就想着要踐行書中道理,其實這也是我曾經有過的想法。”

“讀書人怕是都曾有過。”費昞遙想當年,自己迫切地想要踐行正道,對天下亂象深感悲憤,誰想到,真到了天下一統的時候,他反而更沒有用武之地,淹蹇至今,依舊一事無成,不由得長嘆一聲。

“先師說過,這樣的想法很危險。”

“危險?有什麼危險?”費昞很是困惑,“我只嘆現在的讀書人越來越無大志。”

“呵呵,先師所謂的危險,並非‘不立危牆之下’的危險,而是‘知其不可而爲之’的危險。唯其險,懷此想法者,才值得尊重。”

“尹侍郎還是沒說險在哪裡?”

“心中道理太多,面臨磨難時不是太輕視,就是太重視,我已經說過。”

“志大才疏,大概就是你所謂的‘輕視’,這個我能理解,太過重視又是什麼意思?”

尹甫沒有馬上回答,深吸幾口草木的芳香,道:“從江東一路行來,我聽說過不少徐公子的事蹟,雖有誇大之處,大致應該準確。他就是太過重視。”

“我在東都領教過徐礎的‘太過重視’,親眼見到他解決了許多危險。”

“孟僧倫之死,費大人可曾目睹?”

“那位自作主張的將軍?我沒見到,徐礎雖有悔意,但我依然覺得,殺之無錯,逼死倒不至於,但是不能留他擾亂軍心。”

“徐礎也正是心懷這樣的‘道理’處置此事,重視過頭,逼死一位將軍,未見得凝固軍心,自己卻不得安寧。”

費昞思索一陣,漸漸明白尹甫的意思,“你是說還有更合適的解決辦法?”

“我不知道解決辦法,我只知道,能將此事妥當解決的人,纔是真英雄、真豪傑,他不需要提前懂得任何道理,就能約束麾下將士,獎懲分明,縱有殺伐,不令人生怨,不令己心亂。我做不到,徐公子做不到,費大人做不到,先師也沒能做到。”

費昞沉默得更久,他這輩子得罪的人不計其數,偶爾也有後悔的時候,連最起碼的“不令人生怨”都做不到。

“範先生不知該如何處置寇道孤?”

尹甫點頭,“這是先師的一大心病,我最後一次見他,仍未化解,臨終時遣散弟子、燒燬文字,想來直到最後一刻也未去除。”

“怪不得讀書人稱帝者……幾乎沒有。”費昞感慨道。

“哈哈,讀書人另有一番大事業,不輸於帝王。”

“徐礎能用好思過谷?”

“先師選中他,必有原因。”

“尹侍郎真相信範先生臨終前收徐礎爲關門弟子?我聽說兩人就沒來得見上一面。”

“先師臨終前只留宋師弟一人在身邊,想必是看中他勇於踐行的一面,至於徐公子,似乎還要更好一些。”

費昞受過吳王的苦頭,至今不能釋懷,冷笑幾聲,但是沒有質疑,他明白尹甫的意思,徐礎既是讀書人,又是踐行者,雖一時陷入困惑,一旦走出來,仍能弘揚範門之道。

“在名實之論中,範先生辯不過寇道孤,所以要將思過谷留給一位堅守實道的弟子?”費昞猜道。

“是這個意思。”

“嘿,有其師必有其徒,兩人都是死不服輸的脾氣。”

尹甫笑笑,“先師的確是這個脾氣,所以我不能接受思過谷,這場論辯還沒結束,範門需要一位勇往直前的大將,如宋師弟、徐公子這樣的人。”

“道理你都明白,就是自己不肯做,要讓別人做。”

“哈哈,這正是我的脾氣。”尹甫絲毫不惱,反以爲傲。

費昞不停搖頭,半晌才道:“怪不得你我二人同在禮部爲官,相識多年,交往卻不多,原來也是道不同。”

尹甫止步拱手,“我與費大人乃君子之交。”

費昞也笑了,隨後長嘆一聲,望着道路兩邊紅綠相間的草木,“你我不是君子之交,是‘泥濘之交’,一樣丟官,一樣逃亡,一樣走在泥路上,一樣疲備不堪,領略不到春日之美,只想儘快回到城裡休息。”

尹甫大笑,向遠處的隨從招手,讓他們牽馬過來。

隨從有十餘人,一直在關注兩位大人的舉動,剛要迎來,忽然紛紛向兩邊讓路。

有人騎馬疾馳過來,經過人羣時也不減速,四蹄翻飛,揚起無數泥點。

費昞與尹甫本就走在路邊,也得讓在一邊,眼睜睜看着騎士掠過。

那竟然是一名女子。

天成朝雖不禁止女子騎馬,但是孤身一人在大路上馳騁,還是有些駭人聽聞。

費昞望着女子遠去的背影,“這是去思過谷的路,她是……那姓馮的女人嗎?”

“果然名不虛傳。”尹甫道。

“哪一種名?”費昞問道,關於馮菊孃的傳言太多。

“豔名。”尹甫笑道,“雖是驚鴻一瞥,已見其美。”

費昞眉頭緊鎖,“我剛剛在想,你我二人同病相憐,今後在鄴城或許可以常來常往,尹侍郎若有此心,咱們還是保持‘君子之交’比較好。”

“哈哈,費大人也是名不虛傳。”

隨從們跑來,“大人受到驚嚇沒有?不知哪冒出來的野女子,也不知仗着誰的勢,沒點規矩,敢在鄴城放肆,前方哨兵竟不阻攔。”

兩位大人上馬,慢慢前行,尹甫突然又道:“此女必有急事。”

“尹侍郎還沒忘記她?”費昞冷冷地說。

“徐公子留這樣一個人在身邊,不是很有趣嗎?”

“他連叛賊之首的女兒都敢娶,還有什麼女人不能留在身邊?”

“我相信這兩人之間的清白,不輸於你我二人。”

“嘿,這是什麼話?”費昞怒道。

尹甫微笑以對。

前面不遠是鄴城官兵設立的哨所,數十名兵丁把守,從這裡過去,就是通往鄴城的大道。

兵丁認得兩位大人,列立兩邊恭送。

尹甫顯然還沒有忘記馮菊娘,勒馬停下,向哨兵軍官道:“剛纔跑過去的女子是誰?”

“與吳王一同住在谷裡的馮菊娘,前些天進城,今天回來。”軍官答道,仍習慣性地稱呼“吳王”。

尹甫點頭,向費昞道:“費大人猜得真準。”

“不是她還能是誰?”

“看她神情焦急,所爲何事?”尹甫繼續問道。

“不知道啊。”軍官也很好奇,與手下兵丁猜測已久,“因她是谷中人,我們沒有阻攔,她也沒有停下解釋。或許是在城裡惹出麻煩了。”

“嗯。”

費昞催道:“可以走了吧?尹侍郎若想回去問個明白,我可不陪你。”

“不必回頭,她既然在城裡惹事,回城當能查問明白。”

軍官脫口道:“肯定是勾上男人,惹惱原配……我是胡說,兩位大人慢走。”

費昞不喜歡聽這種事,怒目而視,軍官不敢再說下去。

大道上又有兩騎馳來,遠遠地其中一人大聲問道:“馮夫人過去了嗎?”

軍官等了一會,“兩位又是何人?”

兩名騎士都是年輕男子,一人拱手道:“我二人是濟北王府中執事。”

軍官肅然起敬,忙回道:“馮夫人剛剛過去。”

兩名騎士同時嘆氣,一人道:“急趕慢趕,還是晚了一步。”

軍官不敢多嘴,尹甫卻可以,在馬上拱手道:“在下前禮部侍郎尹甫,這位是同爲侍郎的費大人。”

費昞哼了一聲,不願被提到自己的名字。

兩名騎士下馬還禮,“小的拜見兩位大人。”

“馮夫人爲何急着回谷中?你二人又爲何追趕?”尹甫問道。

兩名騎士互視一眼,一人回道:“我二人也是奉命行事,若能追上,請馮夫人回去,若追不上,也就算了,並不知發生過什麼事。”

“奉誰之命?”尹甫非要問個清楚。

“呃……奉芳德郡主之命。”

“芳德郡主?”

這回連費昞也有些感興趣了,解釋道:“濟北王之女,徐礎……原配妻子。”

“哦。”

兩名騎士怕生產誤解,忙道:“馮夫人前些天進城,住在王府裡,與芳德郡主親如姐妹,中間出過幾趟門,也不知她爲何突然要走,但是在王府裡絕沒惹出任何事,我們現在還不明所以。”

兩名騎士怕多說生事,急忙告辭,上馬先行離去。

尹甫也向軍官告辭,與費昞繼續趕回鄴城,途中再不提馮菊娘。

行出數裡,王府裡的兩名執事早已不見蹤影,大路上卻有一大羣人浩浩蕩蕩地迎來,當先數人全都認得尹甫,加快腳步迎上來,行禮拜見。

“諸位師兄弟這是要去哪裡?”尹甫詫異地問,這羣人至少有一半乃是範門弟子。

安重遷興奮地說:“正好遇見尹師兄,請問尹師兄可奪回思過谷?”

“沒有。”

“無妨,寇師兄改變主意,要去再辯一次,這回志在必得,我們都去助威,尹師兄也一同去吧。”

尹甫一愣,隨即向費昞笑道:“誰能想到,擊敗寇師兄之人竟是一名女子?”

費昞沒聽懂,安重遷等人更是糊塗,尹甫也不解釋,問道:“寇師兄人呢?”

“在後面,很快就到。”

“好,讓他一個人去,名實之辯今日該有一個結果,但是你們看不懂,觀之無益,反生禍患,都隨我回城,不準去思過谷。”

第三百九十七章 送行第六十三章 重入宮中第五百一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零七章 三句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將第三百六十章 匪兵第四百五十章 失和第四百零六章 積糧第三百三十五章 問策第四百三十二章 牧守第四百四十九章 孽子第八十二章 死路第三百二十章 制衡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不如巧第一百二十三章 護主第四十九章 酒意第二百七十四章 傳授第一百七十四章 聖女第三十三章 夜訪第二百九十五章 拜伏第四百零六章 積糧第三百五十一章 運氣第四百零四章 奪位第六十三章 重入宮中第六十章 出城第四百三十八章 小人第四百九十七章 不認第百一十一章 草堆第一百章 新朝第四百零六章 積糧第二百七十三章 弔唁第三百一十九章 明白第四百三十八章 小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南軍第八十八章 小城第二百八十九章 忠僕第五百三十七章 勸離第二百一十章 送死第三百零四章 出走第四百二十七章 六兄第二百八十二章 邪門第一百六十二章 迎王第一章 名實第三百九十九章 臉面第二百零七章 突變第七十章 過河第四百一十五章 軍師第三百二十二章 問答第三百七十六章 要賞第五百四十五章 止水第五百零二章 必行第二百三十六章 無辜第二百章 絞痛第二十章 點醒第三十二章 薦將第二百六十六章 小試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悔第三十七章 信與不信第二百九十三章 蠱惑第三百一十二章 蠻王第三十五章 迎王第四百五十一章 夫人第四百五十章 失和第一百九十二章 改意第二百九十四章 故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終於第四百三十五章 怪病第三百零二章 亂出主意第二百零四章 同勝同敗第六章 醉不休第三百九十一章 回信第四百七十一章 贈禮第四百六十八章 問人第七十一章 新王第二百零八章 各行其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姓第一章 名實第三百五十八章 同行第三百零一章 指點第一百三十二章 矮人一頭第三百八十五章 兄弟第二百一十二章 終於第二百八十四章 次問第二百一十一章 狂態第四百九十一章 殺俘第五百三十四章 生機第四百零三章 天王第六十一章 憔悴第二百七十六章 過關第四百三十六章 砸石第四百三十章 示威第十一章 登門問罪第一百七十二章 翁婿第二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三百四十九章 難易第八十四章 妙計第二百三十六章 無辜第四百五十九章 狩獵第十六章 見微第三百八十九章 西京
第三百九十七章 送行第六十三章 重入宮中第五百一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零七章 三句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將第三百六十章 匪兵第四百五十章 失和第四百零六章 積糧第三百三十五章 問策第四百三十二章 牧守第四百四十九章 孽子第八十二章 死路第三百二十章 制衡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不如巧第一百二十三章 護主第四十九章 酒意第二百七十四章 傳授第一百七十四章 聖女第三十三章 夜訪第二百九十五章 拜伏第四百零六章 積糧第三百五十一章 運氣第四百零四章 奪位第六十三章 重入宮中第六十章 出城第四百三十八章 小人第四百九十七章 不認第百一十一章 草堆第一百章 新朝第四百零六章 積糧第二百七十三章 弔唁第三百一十九章 明白第四百三十八章 小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南軍第八十八章 小城第二百八十九章 忠僕第五百三十七章 勸離第二百一十章 送死第三百零四章 出走第四百二十七章 六兄第二百八十二章 邪門第一百六十二章 迎王第一章 名實第三百九十九章 臉面第二百零七章 突變第七十章 過河第四百一十五章 軍師第三百二十二章 問答第三百七十六章 要賞第五百四十五章 止水第五百零二章 必行第二百三十六章 無辜第二百章 絞痛第二十章 點醒第三十二章 薦將第二百六十六章 小試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悔第三十七章 信與不信第二百九十三章 蠱惑第三百一十二章 蠻王第三十五章 迎王第四百五十一章 夫人第四百五十章 失和第一百九十二章 改意第二百九十四章 故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終於第四百三十五章 怪病第三百零二章 亂出主意第二百零四章 同勝同敗第六章 醉不休第三百九十一章 回信第四百七十一章 贈禮第四百六十八章 問人第七十一章 新王第二百零八章 各行其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姓第一章 名實第三百五十八章 同行第三百零一章 指點第一百三十二章 矮人一頭第三百八十五章 兄弟第二百一十二章 終於第二百八十四章 次問第二百一十一章 狂態第四百九十一章 殺俘第五百三十四章 生機第四百零三章 天王第六十一章 憔悴第二百七十六章 過關第四百三十六章 砸石第四百三十章 示威第十一章 登門問罪第一百七十二章 翁婿第二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三百四十九章 難易第八十四章 妙計第二百三十六章 無辜第四百五十九章 狩獵第十六章 見微第三百八十九章 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