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怒極

(求收藏求推薦)

樓礎不用住在皇城裡了,每天早晨前往資始園待命,下午回新家,爲婚事做些準備,其實沒什麼需要他做的,但皇帝特意給假,當着衆多侍從的面說:“朕的侄女有點被慣壞,好在年輕,還有改正的機會,望樓卿娶進家門之後多加訓導,調和陰陽,勿使陰盛陽衰。”

因爲皇帝幾句話,樓礎當天多收了一大批禮物。

這天傍晚,幕僚喬之素從城外回來,特意來拜訪樓礎,送上一份私人賀禮,同時帶來一條消息:“沈牧守沒回京,據說已經啓程,半路上突發重病,迫不得已,留在幷州界內休養,派長子沈聰向朝廷請罪,明天一早就到。”

大將軍身邊的人,只有喬之素察覺到危險,與樓礎想法相似,但他不敢向大將軍進言,旁觀而已,私下裡與樓礎偶爾談論,總是搖頭,表示無奈。

“六臣四王,只有沈牧守拒命,其他人都已回京,廣陵王最慢,也已進入洛州地界,後天到京。”喬之素又在搖頭,“過去十年裡,六臣四王或留京城,或鎮一方,內外犄角,格局已成。陛下將所有人都招回來,只怕將陳年恩怨也一塊招回來了。”

“我知道樓家與皇甫家、蘭家不和,與沈家交好,廣陵王與其他三王不和,與蕭國公曹家是姻親,曹家又與荊州奚家不和。”樓礎瞭解流傳已久的大致情形。

喬之素笑道:“細論起來,比這要複雜得多,只抓關鍵的話,倒也簡單,其實就兩條線。一條是廣陵王,他是先帝的弟弟,當初頗爲受寵,極得人心,差一點被立爲儲君,最終功敗垂成,留下許多恩怨。另一條就是大將軍……”

喬之素突然閉嘴不說。

“大將軍怎麼了?”樓礎追問道,“我也時常納悶,大將軍功高蓋世,朋友好像不怎麼多,除了沈家,與其他幾家重臣來往極少。喬先生有話儘管直言,無需避諱,我不是那種隨口亂說的人。”

喬之素笑道:“說起來,樓家的恩怨與十七公子的生母有些聯繫。”

若在從前,樓礎必定冷臉,或者不接話,但是這幾天他頻繁聽到有人提到母親,卻總是有前言沒後語,令他既惱火又好奇,於是道:“喬先生但講無妨,我也很想知道當初究竟發生過什麼。”

喬之素猶豫片刻,見樓礎真想知道,這才徐徐道來:“天成——當時還是大成,攻克的最後一地就是吳國,大將軍親統大軍,皇甫開、曹神洗爲副,廣陵王后繼。朝廷原以爲這一仗要打上三五年,沒想到吳國內裡早已朽爛,不堪一擊。大將軍長驅直入,只用多半年就攻到吳都城下。”

喬之素當年就已是大將軍的幕僚,還不到三十歲,對往事記得十分清晰。

樓礎倒茶,喬之素謝過之後繼續道:“沒想到吳王竟然拒絕臣服,親率將士守城,大將軍那一戰打得頗爲艱難,傷亡無數,直到廣陵王摔援兵趕到之後,才終於攻克吳都。”

“聽說吳王是自殺的。”

喬之素點頭,“我就在現場,吳王站在宮門樓上,面朝大成將士,拔劍自刎。後來出現許多傳言,聲稱吳王說過這樣那樣的詛咒,每次有吳人作亂,傳言都會再增幾分。作爲親歷者,我可以說那都是假的,吳王什麼都沒說,就是自殺而已。”

樓礎試圖想象外祖自殺的場景,一無所得。

“攻下吳都,麻煩纔剛剛開始。大將軍折損頗多,麾下將士對吳人極爲憎恨,力請屠城報仇。大將軍同意了,廣陵王卻反對,以爲天下初定,正該撫循士民,與天下休養生息,不可徒增民憤。”

“廣陵王說得有理,吳國平定之後,天下一統,實在沒必要屠城。”樓礎雖是大將軍之子,在這件事站在廣陵王一邊。

“話是這麼說,但在當時,大將軍選擇不多。”

“爲何?”

“怎麼說呢……十七公子沒帶過兵,沒打過仗,大概很難理解軍中的事情,我也只是旁觀而已。反正沒有外人,我就拿朝廷打個比方吧,六臣四王互相不和,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可是他們都爲先帝效勞,先帝也沒有故意支持誰或是貶低誰。軍中情況與此類似,諸將打仗的時候都想守在後面,打贏的時候都想爭最大的功勞,爭擾無止,人之常情皆在於此,沒人能夠例外。”

“大將軍必須理順軍心。”

“對,大將軍之所以是大將軍,就在於他能籠絡人心,令衆將爲己所用。”

“籠絡人心不需要非得屠城吧?報仇的方法有許多。”

“哈哈,十七公子還是不明白。報仇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對朝廷來說,天下一統,該是休養生息的時候,對軍中將士來說,很快就得卸甲歸田,如果這時不撈一大筆的話,今後再沒有這樣的機會。”

“朝廷必會賞賜軍功吧。”

“那些賞賜分下來,聊勝於無。總之,大家更想屠城,不只是爲殺吳人報仇,更重要的是掠奪吳都積聚上百年的財富。”

樓礎沒說什麼。

喬之素又想起往事,半晌才笑道:“屠城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不是說讓將士們進城隨意亂搶,必須提前劃定區域,用旗幟標明各條街坊分別屬於誰,你想,街分窮富,坊有貴賤,誰都想要富貴之處,諸將爲此爭吵不休。大將軍帶着我們十幾名幕僚,足足花了三天時間才劃分完畢,令各部將無話可說。”

“廣陵王呢?”

“廣陵王分到王宮西北區。”

“他……”

“嘿,該反對的時候反對,該得的好處也不能不要。”

“大將軍分到了……吳國公主。”

喬之素點頭,“吳國公主聲名遠播,大將軍捨棄金銀珠寶,只要她一個人,算是少有的癡情。”

樓礎不能說父親的不是,但也沒法贊同“癡情”這種說法。

“大軍回朝,先帝聽說屠城之舉,大爲震怒,讓大將軍功過相抵,遍賞全軍,唯獨不賞大將軍。”接下來的話,喬之素不好再說。

“我知道吳國公主曾經入宮。”樓礎仍想了解真相。

“宮裡的事情我不瞭解,就不亂說了。大將軍十分氣憤,以爲是廣陵王、曹神洗、皇甫開三人暗中向先帝進讒言,以至失去到手的佳人,一怒之下,大將軍囚禁兩將,鞭打數十,準備帶兵攻打廣陵王府。”

樓礎大吃一驚,“這……這是大逆之罪啊!”

“即便現在說起來也覺得不可思議,當時我們這些幕僚都嚇壞了,可軍中將士不管這些,大將軍指哪打哪。將士在城外集結,有幾千人,就等次日一早城門打開時,衝進去直奔王府。不知是誰告密,先帝聽說此事之後,不等天亮就出城勞軍,宣揚大將軍歷年之功,封爲安國公,功臣封爵,大將軍是第一人。”

“先帝做得好。”

“可不是,我們也都佩服。如此一來,大將軍反生愧意,遣散將士,向先帝請罪。先帝叫來廣陵王,讓雙方講和。又喚進皇甫開、曹神洗,讓他們向大將軍請罪。”

“這兩人何罪之有?”

“身爲副將,不能勸慰主帥,反致疑心,就是罪過。總之大將軍很是風光,沒過幾天,吳國公主也被送進大將軍府,據說是當今皇太后的主意,大將軍自然再無埋怨。可皇甫開受辱之後記恨在心,地位越來越高,對大將軍的敵意也越來明顯。蕭國公曹神洗還好些,寧願忍讓,但從此不再與大將軍來往。”

“卞和無罪,懷璧其罪。將帥反目,並非吳國公主之過。”樓礎很難在外人面前說出“母親”這個稱呼。

“當然,可吳國公主的名氣因此更大,傳言也更盛。”

“她在宮裡做過什麼,讓皇太后等人至今不忘?”

“宮闈秘事,非我所能知曉,至於那些匪夷所思的傳言,沒幾句真話,不提也罷。”

喬之素說的都是大將軍,樓礎心裡想的卻都是母親,國破家亡,父王自殺,吳國公主那些年是怎麼忍過來的?看向自己的目光中又有多少驕傲與悲痛?對他這個被迫生下的兒子,有幾分喜愛?幾分憎恨?

樓礎只在小時候見過母親寥寥數面,憑藉記憶無法回答這些問題。

“大將軍與廣陵王好像沒留下多少過節。”樓礎說道,避開心中的想法。

“大將軍不怎麼記仇,至於廣陵王,以那樣的野心,當然不願得罪當朝重臣,至於心裡怎麼想的,外人無從得知。”

“我已明白喬先生之意,多謝。”樓礎起身拱手。

言盡於此,再多的話喬之素不該說、不敢說,起身笑道:“雖是陳年往事,可爲今日之鑑。我追隨大將軍多年,承蒙信任,恩賞無數,絕不願看到萬丈高樓一日坍塌。”

“喬先生之心日月可昭,樓家不肖子絕不忘先生今日所言。”

喬之素告辭,最後又補充一句,“四王當中,湘東王最爲超脫,樓家若需皇室之助,非他不可,其餘三王,皆難深交。”

樓礎送客,回屋之後反覆思考喬之素的話,身爲大將軍幕僚,他說得很清楚:大將軍只有在怒極的時候,才能行大事。

如何讓父親對皇帝發怒,是個問題。

第三百七十二章 在意第五百一十三章 半成第四百七十九章 問勢第四百零七章 反覆第五百一十章 比武第三百二十五章 太早第二百三十二章 優劣第二百五十八章 卸擔第五百二十八章 支使第三百三十八章 欠酒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信第三百七十六章 要賞第四百二十四章 佞臣第六十章 出城第四百六十九章 取信第四十五章 第一滅第四百六十七章 三條第一百四十五章 龜縮第二百一十七章 縱虎第三百八十五章 兄弟第六十五章 新帝第六十章 出城第二百三十四章 撤兵第五百零七章 長談第四百二十五章 入漢第四百三十五章 怪病第四十六章 酒殺第十四章 順序第二十一章 士女第四百三十一章 立誓第四百零六章 積糧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姓楔子 故國第二十五章 強諫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四百七十五章 一步第六十四章 負累第一百八十八章 他們第三百五十章 行惡第四百零二章 拆信第四百一十八章 謝恩第三百六十章 匪兵第五十三章 匕首第五十四章 相惜第一百六十二章 迎王第二十八章 一升一黜第五百三十九章 暫避第一百四十四章 換夫第四百四十三章 飢餓第三百二十四章 行刺第三百零四章 出走第一百五十三章 勸帝第三百二十一章 勸誘第三百五十九章 造勢第一百一十五章 七族第二百七十章 送兄第五百四十五章 止水第四百六十四章 兩王第三百八十四章 宿老第四百零五章 誤傷第三十九章 驥尾第三十四章 舞槊第四百七十一章 贈禮第三百三十九章 逗留第三百四十七章 糾錯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婚第五百三十五章 運氣第三百一十四章 怪罪第二百九十二章 除魔第五百一十九章 端倪第二百二十四章 夢想第三十九章 驥尾第一百三十八章 敵帥第三百五十九章 造勢第二百八十七章 惹禍第五十九章 三人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留第五十六章 悲喜第四百六十四章 兩王第四百三十八章 小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或輸或贏第一百一十五章 七族第三百二十章 制衡第二百零五章 女心第三百四十一章 明主第二十一章 士女第二百一十五章 用意第十五章 俠士第四百六十五章 酒王第三百九十四章 兄弟第三十五章 迎王第四百三十章 示威第百一十一章 草堆第一百四十九章 城下城上第一百八十章 良機第四百九十四章 周家第三百一十七章 怨言第三百一十六章 回家第一百零七章 三句
第三百七十二章 在意第五百一十三章 半成第四百七十九章 問勢第四百零七章 反覆第五百一十章 比武第三百二十五章 太早第二百三十二章 優劣第二百五十八章 卸擔第五百二十八章 支使第三百三十八章 欠酒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信第三百七十六章 要賞第四百二十四章 佞臣第六十章 出城第四百六十九章 取信第四十五章 第一滅第四百六十七章 三條第一百四十五章 龜縮第二百一十七章 縱虎第三百八十五章 兄弟第六十五章 新帝第六十章 出城第二百三十四章 撤兵第五百零七章 長談第四百二十五章 入漢第四百三十五章 怪病第四十六章 酒殺第十四章 順序第二十一章 士女第四百三十一章 立誓第四百零六章 積糧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姓楔子 故國第二十五章 強諫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四百七十五章 一步第六十四章 負累第一百八十八章 他們第三百五十章 行惡第四百零二章 拆信第四百一十八章 謝恩第三百六十章 匪兵第五十三章 匕首第五十四章 相惜第一百六十二章 迎王第二十八章 一升一黜第五百三十九章 暫避第一百四十四章 換夫第四百四十三章 飢餓第三百二十四章 行刺第三百零四章 出走第一百五十三章 勸帝第三百二十一章 勸誘第三百五十九章 造勢第一百一十五章 七族第二百七十章 送兄第五百四十五章 止水第四百六十四章 兩王第三百八十四章 宿老第四百零五章 誤傷第三十九章 驥尾第三十四章 舞槊第四百七十一章 贈禮第三百三十九章 逗留第三百四十七章 糾錯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婚第五百三十五章 運氣第三百一十四章 怪罪第二百九十二章 除魔第五百一十九章 端倪第二百二十四章 夢想第三十九章 驥尾第一百三十八章 敵帥第三百五十九章 造勢第二百八十七章 惹禍第五十九章 三人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留第五十六章 悲喜第四百六十四章 兩王第四百三十八章 小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或輸或贏第一百一十五章 七族第三百二十章 制衡第二百零五章 女心第三百四十一章 明主第二十一章 士女第二百一十五章 用意第十五章 俠士第四百六十五章 酒王第三百九十四章 兄弟第三十五章 迎王第四百三十章 示威第百一十一章 草堆第一百四十九章 城下城上第一百八十章 良機第四百九十四章 周家第三百一十七章 怨言第三百一十六章 回家第一百零七章 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