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在約定好的時間,道人如約而至來到了張鐵柱家。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房屋裡,母親王翠翠一個勁的在抹眼淚,張鐵柱雖然嘴邊一直說着婦道人家之類的話,可眼眶裡還是有些溼潤的。
這八年來,張書記在父親張鐵柱、母親王翠翠二人的悉心照料下,生長髮育地明顯要比其他人家的小孩子要好很多。
而且,知道秦風給他設置過這一世的人生經歷也是順順當當、心想事成。
於是懂事的張書記對這一世的父母親說道,“爹爹、孃親,你們二老請放心,我也到了該去外面闖蕩學習的時候了。雖然路途遙遠,但一放假我就回家裡來看望二老。”
然後張書記跪了下來,對着張鐵柱和王翠翠跪了下來,磕了三個響頭。
此刻,道長也在一旁說道,“是啊,他日小毛學業有成,也算對得住你老張家列祖列宗了。”
“爹爹、孃親請放心,小毛一定會好好學習,早日成才,回來給二老養老。”張書記雖然也有些不捨,也想做啃老一族,可以他的個性,哪怕明知這一世無憂無慮,但也不能太躺平了,畢竟要摸魚也要“旱澇保收”纔好啊。
“行吧,小毛長大了!”張鐵柱摸了摸張書記的頭,然後轉身對着道人說道,“道長,小毛的事,還請您多費心了。”說完,從櫃子裡拿了些銀子交在道人手上,“此去巖雀學院路途遙遠,很多地方都用得到,還望道長笑納。”
“這……好,我先拿着,如果有剩下的,我回來再還與你。”道長也是不客氣,此去卻是需要不少時日,銀兩也是必不可少的。
幾人再略微寒暄了幾番,在張鐵柱和王翠翠的依依不捨下,道長帶着張書記離開了張家,踏上了去巖雀學院的修真之路。
當道長領着張書記邁出張家的大門後,梅安鎮上的街坊鄰居們也都出來了。
看着打小就很懂事的張書記,大家的心裡都充滿了喜歡。
“小毛,在外面要好好聽話,好好學習!”隔壁一位大媽說道。
“孃親,我長大了也要和小毛哥哥一樣。”街對面的小屁孩一直把張書記當做自己的偶像,平時也沒少和他玩耍,哪怕張書記一直都不太情願。
周邊的聲音也越來越多,道長則點點頭示意,而張書記則對每位街坊鄰居都一一打招呼。
這場面上的事,以張書記前世的官場套路,那是輕車熟路。
當不當官無所謂,該有的人情世故還是得有的。這是張書記二世爲人的做人準則,另外,知恩圖報也是他的優秀品格。
你對我好,我就加倍對你好。你對我不好,我也無所謂,反正是摸魚,做老好人,以張書記的水平,還不手到擒來。
於是,這一老一少就在街坊鄰居祝賀聲中離開了梅安鎮。
這是張書記第一次離開梅安鎮,對他來說,今世爲人,懂的東西也要多,畢竟知識就是力量,好在這蒼茫星上的文字和地球的文字相通,爲人處世的道理也都相近。
看着從小就對自己不錯的道人,張書記問道,“道長伯伯,巖雀郡大嗎?”
“大,很大!”聽到張書記的問話,道人繼續開口說道,“巖雀郡有十二個府,每個府都有十多個鎮。小毛你說大不大?”
“哦,我懂了。”張書記明白,所謂郡,其實就是前一世的地級市,而府,則就是縣區。
“從梅安鎮出發,我們先去馬倌一趟,租一輛馬車,這一路上還要經過不少集鎮,出了安吉府後,再走上一段不小的路程,才能到。”道長的聲音傳來。
張書記懂事的點了點頭。
沒多久,二人就來到了一家馬倌驛站,商量好了價格,租了輛馬車就出發了。
在車上,張書記眼珠子轉了轉,讓他的道長伯伯給他好好說說這蒼茫大陸的所見所聞。
道長也是侃侃而談,將他這數十年來看到的、聽到的,證實的、有待考證的都在這小小的馬車車廂內說了起來。
張書記也是聽的津津有味。
這蒼茫星,浩瀚無比,汪洋大海將整個蒼茫星分成了八塊陸地,蒼茫大陸是其中最大的一塊,位於蒼茫星的東部。而蒼茫大陸內,有百餘個洲,而每個洲內,都有上百個郡,每個郡都有十數個乃至數十個府,根據府的大小,每個府都有不少鎮。當然,在大海上還有無數的島嶼,大大小小不計其數。
“好大!”張書記聽到,心裡也有了個模糊的概念,比地球要大一倍不止。
在這蒼茫星上,靈氣充沛,所以整顆星球的修真者也極多。
對於修真者,張書記很是好奇,就問了道長伯伯,“什麼是修真者,什麼又是修真界?”
道長也娓娓道來。所謂修真,就是修仙、修道、修煉,而修真者,就是修仙者、修道者、修煉者,也是修士。如何修真?煉氣、煉體、煉丹、煉術、煉器……但所謂大道萬千,通一道,則通萬道。
張書記也聽着玄乎,這不就是前一世的迷信嗎?秦始皇尋求長生,派徐福渡海尋長生不老之丹藥,是不是一回事?他還想到了前世的一部電影《秦始皇大戰兵馬俑》,講的就是煉丹、修仙之類的。
張書記還思考着地球會不會在幾千年乃至上萬年前也是修真世界,但因爲靈氣流失從而進化成了地球文明。突然耳邊傳來了道長的聲音,“這次你求學的巖雀學院,就是巖雀郡裡最大的修真學院。”
“什麼!”張書記此刻震驚了。真有專門學習仙法的學校?
“哈哈,看把你激動的。放心,雖然你道長伯伯資質不夠,連煉氣期都沒達到,可我師兄卻是實實在在的煉氣期修士,不得了的。”道長說道。
從交談中,張書記也得知了不少道長的事。
道長姓李,名化農,今年已經四十有六了。三十年前,曾在一座道觀跟隨一名煉氣期的道長學過修真之術,一同學習的還有幾位師兄弟。倒不是因爲自己的修煉資質不夠,只是因其家中發生了變故,無法繼續修行,所以他的修爲一直停留在凡體期巔峰,沒有再升到煉氣期。之後他就下了山,獨自闖蕩了起來。
起初,李化農道長在凡世間也常常行俠仗義,可是這關係網太大,凡人的親屬,總有修真界的,所以也被修真界的修士多次出手教訓。久而久之,也算是看破了紅塵,做一名雲遊散道,用着一些糊弄人的伎倆,討幾口飯吃。
在張書記出生的那一刻,李道長似乎隱約的感覺到這孩子的不一般,但到底哪裡不一般,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全憑着自己的第六感做判斷。
於是,就有了這麼一出,帶張書記去巖雀學院修真求學之行。
“當然,修真之路並不容易,需要有仙緣。”李道長緩緩說道。
張書記也似懂非懂的看着李道長。
“嗨,我和你這小屁孩說這些作甚。你只要記住了,這次去巖雀學院,如果你資質足夠,自然就能進入其內學習修真之道。”
“那要是資質不夠呢?”張書記怯怯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