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 決裂

第1170章 決裂

順義郡王嗣子的事,顯然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決定下來的。

太后非常和氣地制止了仁和縣主夫婦與其他宗室旁支們的爭吵,對他們道:“此事關係重大,你們回頭好好商量吧。不管最終你們決定怎麼做,哀家都不會有異議的。皇家子嗣不多,就不摻和旁支的香火了。你們只管放心去討論,有話好好說,別傷了彼此的和氣。”

其實也不是沒有人擔心過皇家會再過繼皇子給順義郡王爲嗣的。嚴格說起來,順義郡王乃是當今皇帝同父異母的親兄長,血脈極近,論名分不見得比燕王府疏遠呢。皇室早就過繼了一位皇弟來做燕王,如今再過繼一個皇子給兄長爲嗣,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雖說郡王之子的身份有些低,但過繼之後,皇帝只需要一封旨意下來,這爵位高低還不是他說了算麼?如今太后說皇家不摻和,衆宗室還是鬆了一口氣的。

那接下來,這嗣子名額之爭,就是北平宗室旁支與仁和縣主夫婦之間的事了。離了紫禁城,這雙方人馬便移步新整修好的順義郡王府,開始討論嗣子之事。

仁和縣主認爲宗室們血脈都太遠了,老燕王就只有先帝一個兒子,因此先帝纔會不得不兼祧兩房,先帝的兒子倒是多,但能活到今天的也沒幾個,除了當今聖上與燕王,剩下的都不值一提,且又遠在京中,鞭長莫及,更有曾經與順義郡王爲敵的嫌疑,傻子纔會過繼仇人的兒子與郡王爲嗣!既然皇室不摻和嗣子之事,宗室裡還有跟順義郡王血脈比較近的晚輩麼?若是八竿子打不着那種,還不如讓外孫繼承香火呢!好歹外孫是順義郡王正兒八經的血脈後人!

宗室旁支們則承認他們的血脈離順義郡王比較遠,但他們沒有血脈卻有情分呀!當年他們跟順義郡王太妃與郡王相處得很好,對方出事之後,他們也一直幫着照看對方的妻女,這有情有義的,再過繼個孩子來與郡王爲嗣,也是理所當然的嘛。仁和縣主固然是郡王的親生女,她的兒子確實血脈更近,可她沒有兒子呀!

她就是因爲沒有兒子,纔跟婆婆丈夫鬧不和的。如今定下了讓她的兒子給順義郡王爲嗣,天知道要等到哪一年這孩子才能降生?!況且仁和縣主儀賓本身是嫡長子,卻與縣主無子嗣繼承香火,就算要過繼兒子給岳父爲嗣,那也至少得先有兩個以上的兒子才能提。這一等,可就不知道要等多少年了!萬一他們最終沒有兒子呢?!儀賓還能納妾生庶子,繼承香火,順義郡王的血脈,卻不可能叫不相干的孩子給玷污了!

兩方人馬爭吵不休,幾乎要打起來了。就算原本曾經有過多年的情誼,如今利益相爭之下,也所剩無幾。宗室們覺得仁和縣主被丈夫哄得昏了頭,忘了宗室纔是她真正的依靠;仁和縣主認爲宗室們看不起自己,認定她生不出兒子,要知道她好歹也是生過女兒的人,並不是不能生!如今連丈夫婆婆都不挑剔她了,怎麼孃家親族反倒奚落起她來了呢?

等到徐夫人不情不願地在燕王府長史與僕從們的護送下,帶着行李搬入順義郡王府時,仁和縣主夫婦已經跟叔伯們不歡而散了。此時此刻,他們之間已經不再是擰成一根繩的盟友,而是利益相爭的對頭。而宗室旁支之間,也各有各的打算,不復從前團結。爲了一個順義郡王的嗣子之位,大家竟然會鬧到決裂的地步。徐夫人見狀,不由得暗暗心驚。

她忍不住罵太后與燕王:“不安好心!他們是存心要挑撥你們和宗室的關係,才故意提出嗣子之事的!其實立了嗣子又有什麼好的?到時候我們可就不象如今這般說話管用了。還是不要理會爲好。反正郡王有縣主你這個女兒在,不愁年節時沒人上供,有沒有嗣子都是一樣的!”

仁和縣主卻板着臉道:“我終究是外嫁女,總不能年年都在婆家供奉父母的牌位。若是我的兒子能繼承父親的王位,又有什麼不好的呢?自家骨肉,又不會與親生父母對着幹。我意已決,母親就不必多言了。你若真個爲我着想,就該替我出出主意,要怎麼促成你的外孫成爲嗣孫纔好!”

儀賓看了便宜岳母一眼,沒說什麼,只溫柔對仁和縣主道:“娘子放心,我們比旁人更有道理,太后娘娘定會站在我們這一邊的。就算我們真的爲了這件事,與北平的宗室們交惡,你也不用擔憂。太后娘娘不是說了,可以讓我們去京城麼?我也可以在朝中謀個閒職,不愁沒有差使可做。到時候,你也不必擔心我母親會總挑剔你了,咱們兩口子就在京城安心過小日子。”

仁和縣主感動地看着他:“相公,你真好,竟然爲了我願意拋下北平的家業根基……你放心,日後我們去了京城,我一定會到太后面前多爲你說項。就算不敢肖想高官厚祿,好歹也不能讓你過得比在北平差!”

兩口子恩恩愛愛的,絲毫不見幾個月前吵鬧得差點兒要和離的跡象。徐夫人看着女兒女婿這般和睦,心底卻直髮冷。

她的女兒怎麼會這麼蠢?不但被太后和皇帝的僞善哄住了,也被勢利的丈夫與公婆騙住了。一旦離開北平去了京城,女婿固然是有了再次起復的希望,可女兒卻要與親生母親分隔千里,在京中孤立無援……

徐夫人都不知道,沒有了女兒在身邊,自己將來在北平再想說些什麼話,還有幾個人願意聽?!等到女兒爲了嗣子之事,與宗室旁支們鬧翻了,只怕願意搭理她的人就更少了!

徐夫人心中說不出的後悔。她鬧騰了二十來年,一直看不起當今皇帝與太后,以及跟他們關係親密的燕王府,覺得他們不過是撿了便宜,纔有了今日的權勢地位,其實不如自家先夫更名正言順,還自以爲拿捏得住他們。直到如今,她才忽然醒悟到,從前不是她有本事能轄制住這些高高在上、手握大權的貴人,只不過是他們從未把她放在眼裡,只想拿她做個活牌坊,好彰顯皇帝對兄弟們的仁厚友悌,纔會對她視若無睹罷了。

等到他們覺得她母女二人礙眼了,打算要下手解決的時候,只需要一句話,甚至不必下明旨,她們母女所依仗的一切,就會在瞬間化爲烏有……

她爲什麼要犯蠢,在老太妃去世,她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後,還要繼續去招惹他們呢?!

(本章完)

第378章 狠毒第177章 噎人第459章 蜜語第1475章 嫁禍第1543章 清除第634章 打趣第191章 馬車第901章 口角第1131章 反應第1469章 搜宮第955章 夜訪第1620章 惱怒第1501章 傳聞第917章 貶低第1032章 匣子第503章 拜訪第542章 東昌號第910章 細節第285章 孝心第913章 盤算第996章 壞心第454章 攻勢第1374章 吃瓜第281章 新居第1665章 姻緣第1362章 母親第984章 詢問第941章 週三太太第357章 開席第1391章 召見第1050章 退讓第744章 烏龍第123章 荒唐第1492章 因果第816章 消息第1420章 小聚第86章 喊冤第648章 無言第387章 善後第780章 赦免第99章 報備第1299章 犯愁第1284章 遮掩第998章 防備第1538章 分析第1243章 小議第643章 產業第148章 改變第1023章 拜年第401章 洪水第1540章 清查第993章 鬱悶第602章 好處第1624章 避嫌第590章 對峙第810章 用意第501章 擺脫第966章 聽聞第8章 搜查第1020章 年夜第1401章 壽宴第874章 來訪第763章 狗血第841章 衆人第302章 複診第301章 舊窯第1183章 出嫁(上)第1030章 姻親第1190章 盤算第727章 暗示第592章 上門第384章 迴歸第748章 兄長第351章 魚餌第1508章 禮物第775章 勸說第285章 孝心第376章 撤離第1562章 衝擊第439章 禮單第1642章 齊聚第1062章 婆媳第899章 心思第675章 用意第1469章 搜宮第852章 求情第1410章 猜忌第1374章 吃瓜第273章 水泥第948章 腦補第187章 決心第369章 警告第628章 用意第417章 薛家第338章 揚名第1094章 後賬第829章 聊天第637章 煩心第1656章 擇配第648章 無言
第378章 狠毒第177章 噎人第459章 蜜語第1475章 嫁禍第1543章 清除第634章 打趣第191章 馬車第901章 口角第1131章 反應第1469章 搜宮第955章 夜訪第1620章 惱怒第1501章 傳聞第917章 貶低第1032章 匣子第503章 拜訪第542章 東昌號第910章 細節第285章 孝心第913章 盤算第996章 壞心第454章 攻勢第1374章 吃瓜第281章 新居第1665章 姻緣第1362章 母親第984章 詢問第941章 週三太太第357章 開席第1391章 召見第1050章 退讓第744章 烏龍第123章 荒唐第1492章 因果第816章 消息第1420章 小聚第86章 喊冤第648章 無言第387章 善後第780章 赦免第99章 報備第1299章 犯愁第1284章 遮掩第998章 防備第1538章 分析第1243章 小議第643章 產業第148章 改變第1023章 拜年第401章 洪水第1540章 清查第993章 鬱悶第602章 好處第1624章 避嫌第590章 對峙第810章 用意第501章 擺脫第966章 聽聞第8章 搜查第1020章 年夜第1401章 壽宴第874章 來訪第763章 狗血第841章 衆人第302章 複診第301章 舊窯第1183章 出嫁(上)第1030章 姻親第1190章 盤算第727章 暗示第592章 上門第384章 迴歸第748章 兄長第351章 魚餌第1508章 禮物第775章 勸說第285章 孝心第376章 撤離第1562章 衝擊第439章 禮單第1642章 齊聚第1062章 婆媳第899章 心思第675章 用意第1469章 搜宮第852章 求情第1410章 猜忌第1374章 吃瓜第273章 水泥第948章 腦補第187章 決心第369章 警告第628章 用意第417章 薛家第338章 揚名第1094章 後賬第829章 聊天第637章 煩心第1656章 擇配第648章 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