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 決裂

第1170章 決裂

順義郡王嗣子的事,顯然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決定下來的。

太后非常和氣地制止了仁和縣主夫婦與其他宗室旁支們的爭吵,對他們道:“此事關係重大,你們回頭好好商量吧。不管最終你們決定怎麼做,哀家都不會有異議的。皇家子嗣不多,就不摻和旁支的香火了。你們只管放心去討論,有話好好說,別傷了彼此的和氣。”

其實也不是沒有人擔心過皇家會再過繼皇子給順義郡王爲嗣的。嚴格說起來,順義郡王乃是當今皇帝同父異母的親兄長,血脈極近,論名分不見得比燕王府疏遠呢。皇室早就過繼了一位皇弟來做燕王,如今再過繼一個皇子給兄長爲嗣,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雖說郡王之子的身份有些低,但過繼之後,皇帝只需要一封旨意下來,這爵位高低還不是他說了算麼?如今太后說皇家不摻和,衆宗室還是鬆了一口氣的。

那接下來,這嗣子名額之爭,就是北平宗室旁支與仁和縣主夫婦之間的事了。離了紫禁城,這雙方人馬便移步新整修好的順義郡王府,開始討論嗣子之事。

仁和縣主認爲宗室們血脈都太遠了,老燕王就只有先帝一個兒子,因此先帝纔會不得不兼祧兩房,先帝的兒子倒是多,但能活到今天的也沒幾個,除了當今聖上與燕王,剩下的都不值一提,且又遠在京中,鞭長莫及,更有曾經與順義郡王爲敵的嫌疑,傻子纔會過繼仇人的兒子與郡王爲嗣!既然皇室不摻和嗣子之事,宗室裡還有跟順義郡王血脈比較近的晚輩麼?若是八竿子打不着那種,還不如讓外孫繼承香火呢!好歹外孫是順義郡王正兒八經的血脈後人!

宗室旁支們則承認他們的血脈離順義郡王比較遠,但他們沒有血脈卻有情分呀!當年他們跟順義郡王太妃與郡王相處得很好,對方出事之後,他們也一直幫着照看對方的妻女,這有情有義的,再過繼個孩子來與郡王爲嗣,也是理所當然的嘛。仁和縣主固然是郡王的親生女,她的兒子確實血脈更近,可她沒有兒子呀!

她就是因爲沒有兒子,纔跟婆婆丈夫鬧不和的。如今定下了讓她的兒子給順義郡王爲嗣,天知道要等到哪一年這孩子才能降生?!況且仁和縣主儀賓本身是嫡長子,卻與縣主無子嗣繼承香火,就算要過繼兒子給岳父爲嗣,那也至少得先有兩個以上的兒子才能提。這一等,可就不知道要等多少年了!萬一他們最終沒有兒子呢?!儀賓還能納妾生庶子,繼承香火,順義郡王的血脈,卻不可能叫不相干的孩子給玷污了!

兩方人馬爭吵不休,幾乎要打起來了。就算原本曾經有過多年的情誼,如今利益相爭之下,也所剩無幾。宗室們覺得仁和縣主被丈夫哄得昏了頭,忘了宗室纔是她真正的依靠;仁和縣主認爲宗室們看不起自己,認定她生不出兒子,要知道她好歹也是生過女兒的人,並不是不能生!如今連丈夫婆婆都不挑剔她了,怎麼孃家親族反倒奚落起她來了呢?

等到徐夫人不情不願地在燕王府長史與僕從們的護送下,帶着行李搬入順義郡王府時,仁和縣主夫婦已經跟叔伯們不歡而散了。此時此刻,他們之間已經不再是擰成一根繩的盟友,而是利益相爭的對頭。而宗室旁支之間,也各有各的打算,不復從前團結。爲了一個順義郡王的嗣子之位,大家竟然會鬧到決裂的地步。徐夫人見狀,不由得暗暗心驚。

她忍不住罵太后與燕王:“不安好心!他們是存心要挑撥你們和宗室的關係,才故意提出嗣子之事的!其實立了嗣子又有什麼好的?到時候我們可就不象如今這般說話管用了。還是不要理會爲好。反正郡王有縣主你這個女兒在,不愁年節時沒人上供,有沒有嗣子都是一樣的!”

仁和縣主卻板着臉道:“我終究是外嫁女,總不能年年都在婆家供奉父母的牌位。若是我的兒子能繼承父親的王位,又有什麼不好的呢?自家骨肉,又不會與親生父母對着幹。我意已決,母親就不必多言了。你若真個爲我着想,就該替我出出主意,要怎麼促成你的外孫成爲嗣孫纔好!”

儀賓看了便宜岳母一眼,沒說什麼,只溫柔對仁和縣主道:“娘子放心,我們比旁人更有道理,太后娘娘定會站在我們這一邊的。就算我們真的爲了這件事,與北平的宗室們交惡,你也不用擔憂。太后娘娘不是說了,可以讓我們去京城麼?我也可以在朝中謀個閒職,不愁沒有差使可做。到時候,你也不必擔心我母親會總挑剔你了,咱們兩口子就在京城安心過小日子。”

仁和縣主感動地看着他:“相公,你真好,竟然爲了我願意拋下北平的家業根基……你放心,日後我們去了京城,我一定會到太后面前多爲你說項。就算不敢肖想高官厚祿,好歹也不能讓你過得比在北平差!”

兩口子恩恩愛愛的,絲毫不見幾個月前吵鬧得差點兒要和離的跡象。徐夫人看着女兒女婿這般和睦,心底卻直髮冷。

她的女兒怎麼會這麼蠢?不但被太后和皇帝的僞善哄住了,也被勢利的丈夫與公婆騙住了。一旦離開北平去了京城,女婿固然是有了再次起復的希望,可女兒卻要與親生母親分隔千里,在京中孤立無援……

徐夫人都不知道,沒有了女兒在身邊,自己將來在北平再想說些什麼話,還有幾個人願意聽?!等到女兒爲了嗣子之事,與宗室旁支們鬧翻了,只怕願意搭理她的人就更少了!

徐夫人心中說不出的後悔。她鬧騰了二十來年,一直看不起當今皇帝與太后,以及跟他們關係親密的燕王府,覺得他們不過是撿了便宜,纔有了今日的權勢地位,其實不如自家先夫更名正言順,還自以爲拿捏得住他們。直到如今,她才忽然醒悟到,從前不是她有本事能轄制住這些高高在上、手握大權的貴人,只不過是他們從未把她放在眼裡,只想拿她做個活牌坊,好彰顯皇帝對兄弟們的仁厚友悌,纔會對她視若無睹罷了。

等到他們覺得她母女二人礙眼了,打算要下手解決的時候,只需要一句話,甚至不必下明旨,她們母女所依仗的一切,就會在瞬間化爲烏有……

她爲什麼要犯蠢,在老太妃去世,她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後,還要繼續去招惹他們呢?!

(本章完)

第1596章 當年第189章 手足第635章 回朝第1437章 質問第939章 相見第764章 仇恨第1213章 冠服第993章 鬱悶第862章 庇護第1140章 主使第1379章 憂心第1455章 朝賀第770章 得信第1325章 實情第907章 撕破第1665章 姻緣第973章 日程第107章 往事(中)第1637章 請罪第963章 訂婚第619章 難處第1593章 嫉妒第789章 送信第353章 長草第775章 勸說第1185章 躲懶第919章 上門第699章 建議第498章 心涼第1547章 心虛第810章 用意第1512章 遣散第1159章 爭風第645章 決定第913章 盤算第191章 馬車第846章 登高第423章 告狀第1302章 猜忌第362章 打版第103章 相對第1269章 輿論第505章 發火第1408章 困惑第1218章 笑談第392章 危急第1347章 迴歸第974章 臘八粥第1349章 提醒第341章 楊四第74章 態度第1621章 坦言第1283章 相見第1340章 斜眼第1060章 風險第47章 旁聽(推薦加更)第905章 相懟第1188章 收穫第1060章 風險第1398章 行動第330章 拒絕第1058章 疑慮第16章 大哥第508章 撕破第1551章 發瘋第1376章 到達第509章 無望第1501章 傳聞第1668章 天倫第1463章 立場第50章 哄騙第1447章 夜語第521章 猜測第1043章 遺言第1639章 補藥第845章 消停第1541章 逆鱗第1663章 安定第975章 消息第527章 糕點第417章 薛家第1254章 非常人第63章 野望(推薦加更)第1030章 姻親第866章 信第200章 謠言第672章 再勸第1641章 疑點第662章 故交第1403章 來客第466章 自薦第462章 吾友第1499章 小歇第1614章 糊塗第1290章 看望第206章 分歧第1493章 威脅第813章 送禮第956章 返家第1247章 僕從
第1596章 當年第189章 手足第635章 回朝第1437章 質問第939章 相見第764章 仇恨第1213章 冠服第993章 鬱悶第862章 庇護第1140章 主使第1379章 憂心第1455章 朝賀第770章 得信第1325章 實情第907章 撕破第1665章 姻緣第973章 日程第107章 往事(中)第1637章 請罪第963章 訂婚第619章 難處第1593章 嫉妒第789章 送信第353章 長草第775章 勸說第1185章 躲懶第919章 上門第699章 建議第498章 心涼第1547章 心虛第810章 用意第1512章 遣散第1159章 爭風第645章 決定第913章 盤算第191章 馬車第846章 登高第423章 告狀第1302章 猜忌第362章 打版第103章 相對第1269章 輿論第505章 發火第1408章 困惑第1218章 笑談第392章 危急第1347章 迴歸第974章 臘八粥第1349章 提醒第341章 楊四第74章 態度第1621章 坦言第1283章 相見第1340章 斜眼第1060章 風險第47章 旁聽(推薦加更)第905章 相懟第1188章 收穫第1060章 風險第1398章 行動第330章 拒絕第1058章 疑慮第16章 大哥第508章 撕破第1551章 發瘋第1376章 到達第509章 無望第1501章 傳聞第1668章 天倫第1463章 立場第50章 哄騙第1447章 夜語第521章 猜測第1043章 遺言第1639章 補藥第845章 消停第1541章 逆鱗第1663章 安定第975章 消息第527章 糕點第417章 薛家第1254章 非常人第63章 野望(推薦加更)第1030章 姻親第866章 信第200章 謠言第672章 再勸第1641章 疑點第662章 故交第1403章 來客第466章 自薦第462章 吾友第1499章 小歇第1614章 糊塗第1290章 看望第206章 分歧第1493章 威脅第813章 送禮第956章 返家第1247章 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