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閒書

第316章 閒書

謝慕林借書的事,進行得不是很順利。

宋氏很大方地允許她借走那些關於北平風土人情、衣食住行的雜書,但不同意她將有關北平城與燕地歷史的書籍拿走。

雜書在宋氏看來並不太重要,拿來消遣是無妨的。但關於歷史的書,那是經史子集的一部分,只能在二房宅子的前院翻閱或抄錄,不能帶出二房的大門。

謝慕林猛然驚醒,她是從小就習慣了看書、買書的人了,在現代社會,一般的書根本不值錢,除非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資料或者名家名作,其他書在她看來都是尋常事。可在現在這個時代,書籍還是十分貴重的。宋氏是書香門第的女眷,當然會十分珍視家中的藏書。

謝慕林察覺到,自己之前燒了幾本買來的“被蟲蛀了”的舊書,對於書的態度可能有些輕忽了,也不知道會不會惹來宋氏的不快?

還好宋氏一直都是態度輕切地與她說話:“那幾本書寫的是國朝歷史,外頭已經不容易找到了。若是你帶走了,萬一族中有別的族叔伯、族兄弟來借閱,卻找不到書,那可怎麼辦?你只管帶着那幾本閒書走就是,那些書,他們做書生的一般不會看的,自進了我們家的大門,也就只有你梅珺姑姑與沅沅表妹曾經翻看過罷了。等你三祖母的病好了,你回家來,再來我這裡借那幾本書看。若有看不懂的,只管來問我。”

謝慕林只能乖巧地應下,便帶了兩三本閒書,與母親一道告辭離開。

她心裡暗想,以後恐怕不能再隨便找些破爛舊書回來做幌子,燒了充作書房空間裡那些資料的“出處”了。她抄錄下來的東西也沒多少,將來還得繼續想別的辦法掩飾才行。

坐船往老宅去的時候,文氏因爲昨兒晚上一直有心事,沒睡好,這會子便忍不住頭一點一點地打起了瞌睡。謝慕林也不去擾她,翻開剛剛借來的閒書,看了幾頁,心裡頓時一喜。

謝慕林感嘆不已,她懷疑永樂帝很有可能就是老北京人,穿越之後思鄉太甚,已經有些走火入魔了。但想到他最後落得那樣的結果,也挺可憐的。謝慕林不打算評價太多。

後面還有北平城的風俗,什麼節日有什麼習俗,做什麼活動,吃什麼食物,各種規矩,清清楚楚,詳詳細細。這個年代分明還沒有女真入關,但北平城裡的風俗,卻明顯地帶上了清朝的味道,只是這個年代,城中沒有滿人,也沒人說滿語,卻有幾家帶有燕王府印記的餑餑鋪。

書中關於北平城歷史的內容不多,後面大體形容了一下城中的格局,果然就跟謝慕林所瞭解的歷史上的北京城一樣,東富西貴,南貧北賤,幾個重要的商業區也跟她所知道的一樣,那些大的寺廟、道觀的位置不變,皇城格局也差不多,幾個本該是王府的地方,好象成了高官顯宦家的官邸,又或是燕王府建造來與民同樂的公共花園。

作者肯定是北平人,性子還有些天真,他八成沒有離開過北平吧?很可能也不是官宦世家出身,否則怎會看不出來?宣文帝打壓朱允炯,哪裡是聽信了讒言?分明就是爲了打擊報復曾經的皇位競爭對手呀!誰叫永樂帝在世時最喜愛的皇子就是朱允炯,差一點兒就把太子給換掉了呢?

謝慕林翻了翻書後面,發現作者一點兒都沒寫朱允炯去世後發生過的事,便知道他定跟這位燕王是同時代的人了。這本書是手抄本,並非印刷本,看起來也很有些年頭了,也不知道宋氏是從哪裡得來的。

爲了完成這項工程,朱允炯幾乎把永樂帝生前給他留的私房錢都花光了,連燕王府的收入都花了不少。他在燕王任上那幾年,日子過得相當樸素,除了軍費不打折,幾乎是能省則省,而且所有花銷都是優先從自己省起。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北平城的建造上,軍事上倚重燕王府本來重用的武將,行政上也不會插手燕王府本來的文臣的工作,好象除了經營產業生財,與花錢建造北平城以外,什麼都不做。成親、生子,全都一切從簡。等他把北平城建設完成了,他人也快死了。

這本雖然是閒書,但因爲說的是北平城的風土人情,也順帶提了提這座城的歷史,前朝時如何,燕王朱棣坐鎮時如何,朱棣之後從皇室入繼的燕王朱允炯如何,北平城的建設工程,就是在朱允炯手裡結束的。據說他按照永樂帝的圖紙完成了城市與王宮的大體格局,雖然因爲成本以及規格等衆多原因,未能將圖紙一五一十地在現實中呈現出來,但城中街區劃分、道路名稱、官署分佈等等,都是照着永樂帝生前意願進行的。

這本書的作者對朱允炯的品行十分推崇,認爲他雖然是被倉促過繼到燕王府的,卻時刻不忘對皇帝生父的孝心,對燕王府一脈也很敬重優容,是位難得的仁孝君子。而當時在位的宣文帝與徐太后沒少打壓朱允炯,在作者看來,這定是有奸邪在朝中向宣文帝進讒言之故,感嘆爲何沒有正直臣子向皇帝說明真相?

船很快就到達了謝家灣的老宅。謝慕林跟着母親文氏下了船,站在碼頭上時,發現那個小小的木碼頭似乎牢靠了不少,好象被人修整過了。

前來迎接的馬路遙夫妻向文氏稟報,後山那處小磚窯已經收拾出來了,由於採買了一小批用來修整老宅的木材、磚石等等,考慮到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原材料會運送到謝家灣來,那個破舊的小碼頭實在太不可靠了,萬一哪天塌了怎麼辦?所以就拿現成的材料稍稍加固了一番,眼下碼頭比先前結實多了,可以用很長時間。等到老宅修整完畢,他們再重新修碼頭也不遲。

這是老成之舉,文氏自然不會反對,謝慕林也只有叫好的份。文氏聽說謝老太太還未醒來,便命善姐取了給下人們帶的月錢與獎賞,進門後先嘉獎了留守在此的男女僕婦一番,還把珍珠與何婆子先後叫過來,着重賞賜,以慰勞她們這些日子的辛苦。

等下人歡歡喜喜地散去,文氏方纔小心翼翼地問留下來的珍珠:“老太太這會子可醒了?”見對方點頭,便嚥了咽口水,再問,“那老太太昨兒晚上睡得如何?眼下心情可好?病情可有起色麼?我想帶着真姐兒去給她老人家請安,不知道……方不方便?”

(本章完)

第300章 害怕第723章 疑慮第443章 詫異第723章 疑慮第357章 開席第572章 葬送第1563章 清醒第1396章 基調第615章 說笑第124章 共識第464章 喪禮第705章 怒火第751章 過往第810章 用意第611章 震驚第1371章 見面第1450章 提醒第938章 喪信第12章 質問第240章 告密第305章 援手第1565章 議定第1271章 反響第399章 善緣第1222章 送妝第288章 爭吵第1093章 舊家第1432章 寧王第371章 結好第1517章 遇見第437章 人脈第503章 拜訪第429章 移花第402章 災後第967章 立功第1526章 不甘第1206章 建言第304章 調戲第1397章 詢問第390章 心事第1110章 安歇第1247章 僕從第720章 黃岩第1402章 打聽第776章 轉移第1111章 歸來第1479章 耳語第952章 八字第1596章 當年第550章 影射第1506章 告知第1325章 實情第623章 告誡第977章 安撫第1171章 相看第1587章 請求第726章 相見第662章 故交第851章 憂慮第1202章 舅甥第25章 生怨第147章 相爭第173章 振作第141章 結交第1674章 爲難第832章 官邸第789章 送信第86章 喊冤第721章 慈父第1009章 改變第1348章 翁婿第1113章 嫁妝(下)第1670章 交接第549章 山門第1520章 態度第1449章 情報第505章 發火第1574章 邀請第1511章 套路第1237章 晨起第1158章 建議第492章 開解第1523章 等待第1433章 驚愕第28章 傳喚第761章 坦言第1194章 應對第133章 梨兒第1441章 平昌第283章 笑鬧第405章 告知第1443章 舊誼第982章 宴罷第930章 暗報第149章 伴讀第880章 牆根第1508章 禮物第1179章 添妝第421章 猜測第817章 邀請
第300章 害怕第723章 疑慮第443章 詫異第723章 疑慮第357章 開席第572章 葬送第1563章 清醒第1396章 基調第615章 說笑第124章 共識第464章 喪禮第705章 怒火第751章 過往第810章 用意第611章 震驚第1371章 見面第1450章 提醒第938章 喪信第12章 質問第240章 告密第305章 援手第1565章 議定第1271章 反響第399章 善緣第1222章 送妝第288章 爭吵第1093章 舊家第1432章 寧王第371章 結好第1517章 遇見第437章 人脈第503章 拜訪第429章 移花第402章 災後第967章 立功第1526章 不甘第1206章 建言第304章 調戲第1397章 詢問第390章 心事第1110章 安歇第1247章 僕從第720章 黃岩第1402章 打聽第776章 轉移第1111章 歸來第1479章 耳語第952章 八字第1596章 當年第550章 影射第1506章 告知第1325章 實情第623章 告誡第977章 安撫第1171章 相看第1587章 請求第726章 相見第662章 故交第851章 憂慮第1202章 舅甥第25章 生怨第147章 相爭第173章 振作第141章 結交第1674章 爲難第832章 官邸第789章 送信第86章 喊冤第721章 慈父第1009章 改變第1348章 翁婿第1113章 嫁妝(下)第1670章 交接第549章 山門第1520章 態度第1449章 情報第505章 發火第1574章 邀請第1511章 套路第1237章 晨起第1158章 建議第492章 開解第1523章 等待第1433章 驚愕第28章 傳喚第761章 坦言第1194章 應對第133章 梨兒第1441章 平昌第283章 笑鬧第405章 告知第1443章 舊誼第982章 宴罷第930章 暗報第149章 伴讀第880章 牆根第1508章 禮物第1179章 添妝第421章 猜測第817章 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