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災後

第402章 災後

進入十月下旬後,湖陰縣的洪水終於退了。

這一場洪水沒有八年前的嚴重,造成的災難後果也更輕些。湖陰縣上下官民都大大鬆了一口氣,總算不用再拋家舍業地逃命了。家當雖然損失不小,但好歹家還在。本地天氣,向來是入冬之後,雨水就會減少,估計到明年開春之前,都不會再出現這樣的連綿大雨了,所有人總算有了喘息之機。

湖陰縣城周邊地區災情不算嚴重,幾個往年容易決堤的河段,都沒有發生大問題。因爲縣尊大人在洪水來臨之前,剛剛從謝家水泥作坊弄到了一批水泥,將幾處年久失修最容易出事的堤壩匆匆加固整修過。雖說洪水過後,這才翻修的堤壩也快不行了,隨時都有可能崩塌,但它們畢竟還沒有塌,爲堤壩附近的百姓與田地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在明年開春之前,人們足有三個多月的時間,可以用來重建這些堤壩,將它們修理更堅固一些,就算再來幾次洪水,也不愁它們會被破壞掉。

縣尊大人清楚地意識到了,水泥這種東西有多大的用處和好處,而且成本又是這樣的低廉……他立刻就決定了,要利用水泥把湖陰縣境內的所有河堤都加固一遍,該修的路就修,該建的橋也可以建了,甚至是那些在洪水中倒塌的土屋草棚,也可以用水泥來翻建。這麼便宜方便又堅固的材料,怎能不大用特用呢?

什麼?產量太少?那就趕緊加大產量!

什麼?原材料不足?那就去找原材料充足的地方!

什麼?人手不夠?災後流離失所的人多了去了,趁着冬天農閒時分出外尋零工掙錢的貧民也到處可見,還怕什麼人手不夠呀?

至於配方的保密問題,縣尊大人不是很重視。他也是正經科舉出身的讀書人,年紀不大,出身不錯,見識還行。他知道這樣用處頗廣的建築材料,是不應該作爲一家一姓的秘方珍藏起來的。

謝謹華早從文氏與謝慕林這裡得到了許可,也不打算嚴守水泥配方的秘密。他很大方地拿出了配方,獻給縣尊大人,成功地換取到了在縣內幾個有陶土、小煤礦、石膏等資源的地方建立自家水泥作坊的許可,撈到了最大的實惠。

然而文氏告訴他:“如今族中家家戶戶都累壞了,還有幾位老人生了病,哪裡有心情想這些?你也收斂些,別刺了旁人的眼。等到臘月裡,大家都緩過氣來了,將近過年時,你想要怎麼慶賀不行?”

文氏頓時鬆了口氣:“這樣就好,往後產水泥的作坊多了,別人也不必只盯着我們謝氏一家。水泥的出處換了說法,老爺在北平也不用擔心會受到燕王府的猜疑了。”

根本不向謝謹華追問其中細節,反正不是偷用了邊鎮軍中的秘方就行。

謝謹華想想也是,笑道:“多虧嬸孃提醒了,我差點兒就忘了形。”再三謝過文氏,方纔告退,又要往八房去報喜了。

謝謹華心情輕鬆地回到了謝家角,回家見過老孃後,便立刻前往三房,向文氏彙報了自己縣衙之行的收穫。

至於傳聞中的那位王老工匠……找不找得到,又有什麼要緊呢?反正死無對證。謝氏宗族平日裡一向樂善好施,一年到頭也會幫着三五個貧苦老人或無家可歸者辦後事,幾十年下來都超過百人了。縣尊大人都沒興趣追查,誰還有閒心一個一個去挖墳不成?

這個故事聽起來很感人,又說明了謝氏族人的善心與無私,從頭到尾沒跟在北平爲官的謝璞扯上關係,也避免了某些牽扯。湖陰縣的縣尊大人並不關心死去的王老工匠是什麼身份來歷,他只是跟身邊的一同感嘆了一番好人有好報,以及王老匠人對故鄉的深情,然後就直接把配方帶走了。

他本人是很想慶賀一下的。跟八年前不一樣,他在這次洪水中,幾乎沒有受損失,就連病弱的老孃,也因爲家人照顧得當,沒有病情加重,只是妻子小小地感染了幾日風寒,也早就痊癒了。他如今收穫比損失更多,很想要高興一番。

至於水泥配方的來歷,他也照着事先跟三房商量好的說辭,告訴縣尊大人:“是一位姓王的老工匠,在北地邊鎮軍中做事,做了幾十年,臨到老了,想回江南老家養老。誰知他千里迢迢回到家鄉,卻發現族人不知遷移去了何處,家人離散,已經找不到了。他自己在路上又感染了風寒,在客棧中病重難起,差點兒被趕出來。我們族裡一位長輩偶爾路過,見狀可憐他,就替他請了大夫,又給他尋了落腳之處。可惜他病得太重,醫治已經來不及了。不過他感激我族中長輩的恩惠,特地將一本記載了畢生技藝心血的筆記送給了我族長輩。他死後,我們謝家族人替他辦了後事,筆記就收起來了。過了幾年,有人無意中翻看他留下的筆記時,才知道,他在邊鎮學會了水泥配方後,又根據江南水土,改了原有的配方,弄出了另外幾個水泥配方來,想着能回饋家鄉。如今他所研製的水泥配方爲江南百姓免受水災之苦出了力,也算是全了他的心願了。”

謝謹華心情也不錯,他問文氏:“嬸孃,如今大水退去,族裡家家都得以保全,產業損失也不大,再加上因爲水泥從縣尊大人那裡得了幾個好處,我們是不是應該慶賀一番?”

文氏回頭便去尋女兒謝慕林,把謝謹華帶來的消息說了,嘆道:“果然如你所料,縣尊大人根本不在乎那秘方的來歷,一旦聽說與軍中用的不同,立刻就拿走了。只怕用了不多久,江南各處都會冒出水泥作坊來了吧?”

謝慕林道:“從這次水患,我們已經看得很清楚了,水泥作用很大,繼續保守這個秘密,只會被人盯上,倒不如大方一些。這種東西,根本用不着做獨門生意。謝家也沒那麼大的能耐。只要水泥作坊多了,摻和進來的世家大戶多了,朝廷才禁不了,攔不得,我們也會更加安全。說起來,我們也算是爲百姓謀福利了,稱得上是一份大功德呢。”

“胡說些什麼呀?”文氏笑着嗔了女兒一眼,只當她是在說笑,“別說這些了,你兩位哥哥今兒就要從書院回來了。聽說他們在書院平平安安到今日,一直沒有生過病,我都歡喜得不敢相信。不過他們定是受了不少苦的,如今能回家了,定要給他們好好補補才行。徽之纔去了老宅,也不知道現下如何。等晚上全家人都齊聚了,我們定要關起門來,好好慶賀一番!”

謝慕林聽得笑了:“好呀。這次水患總算是有驚無險,大家都辛苦了。大難不死,確實應該好好慶賀慶賀。”

(本章完)

第563章 生辰禮第337章 點心第794章 釣魚第1613章 內情第800章 追問第354章 中秋第1355章 相求第109章 親疏第1634章 微妙第199章 不歡第162章 怨恨第615章 說笑第1192章 展望第1059章 泄露第840章 清晨第826章 通州第1402章 打聽第1379章 憂心第992章 壞事第26章 傳話第1518章 善意第953章 傳信第1073章 考慮第898章 門前第369章 警告第80章 滅口第296章 夏夜第407章 去信第860章 驚聞第517章 原委第219章 思索第951章 顧慮第588章 問題第678章 準信第423章 告狀第1491章 湄如第969章 安撫第45章 探監(中)(推薦加更)第1063章 安排第481章 出發第1626章 詢問第1291章 看開第1535章 傳信第110章 邀請第1472章 反擊第678章 準信第1522章 困獸第331章 城府第1367章 討論第232章 路途第34章 倒黴(推薦加更)第274章 名醫第540章 胡思第108章 往事(下)第301章 舊窯第209章 教母第843章 獎勵第185章 上門第1651章 效忠第837章 入住第1327章 調令第1518章 善意第1304章 病因第702章 卞家第962章 演戲第1116章 贈園第836章 長輩院第987章 八卦第178章 嘲諷第1144章 完成第332章 磨牙第976章 氣憤第1195章 密摺第1608章 窗外第1490章 齋宮第881章 煩惱第209章 教母第948章 腦補第1567章 大怒第1297章 討論第521章 猜測第1434章 警告第100章 失敗第1047章 新聞第451章 冒昧第642章 盤賬第80章 滅口第903章 賞詩第129章 提議第1162章 商討第1066章 烏龍第1282章 第四次第703章 告知第553章 細節第1047章 新聞第1206章 建言第975章 消息第149章 伴讀第1409章 準話第234章 上岸
第563章 生辰禮第337章 點心第794章 釣魚第1613章 內情第800章 追問第354章 中秋第1355章 相求第109章 親疏第1634章 微妙第199章 不歡第162章 怨恨第615章 說笑第1192章 展望第1059章 泄露第840章 清晨第826章 通州第1402章 打聽第1379章 憂心第992章 壞事第26章 傳話第1518章 善意第953章 傳信第1073章 考慮第898章 門前第369章 警告第80章 滅口第296章 夏夜第407章 去信第860章 驚聞第517章 原委第219章 思索第951章 顧慮第588章 問題第678章 準信第423章 告狀第1491章 湄如第969章 安撫第45章 探監(中)(推薦加更)第1063章 安排第481章 出發第1626章 詢問第1291章 看開第1535章 傳信第110章 邀請第1472章 反擊第678章 準信第1522章 困獸第331章 城府第1367章 討論第232章 路途第34章 倒黴(推薦加更)第274章 名醫第540章 胡思第108章 往事(下)第301章 舊窯第209章 教母第843章 獎勵第185章 上門第1651章 效忠第837章 入住第1327章 調令第1518章 善意第1304章 病因第702章 卞家第962章 演戲第1116章 贈園第836章 長輩院第987章 八卦第178章 嘲諷第1144章 完成第332章 磨牙第976章 氣憤第1195章 密摺第1608章 窗外第1490章 齋宮第881章 煩惱第209章 教母第948章 腦補第1567章 大怒第1297章 討論第521章 猜測第1434章 警告第100章 失敗第1047章 新聞第451章 冒昧第642章 盤賬第80章 滅口第903章 賞詩第129章 提議第1162章 商討第1066章 烏龍第1282章 第四次第703章 告知第553章 細節第1047章 新聞第1206章 建言第975章 消息第149章 伴讀第1409章 準話第234章 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