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開戰(一)

太子看完戰報,面色陰沉難看之極,從牙縫裡擠出幾個字:“顛倒黑白,無恥之尤!”

謀逆造反的人,大多要給自己的造反行爲找個合情合理的理由。 比如“誅亂臣清君側”之類的。哪怕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也要厚顏無恥的給自己臉上貼金。可趙王顛倒黑白的功力委實令人驚歎。

從趙州流傳出來的檄文上寫了滿滿一頁紙,大意是這樣的:

我趙王年輕時戰功赫赫,就藩之後也是老實本分。這麼多年來從未生過異心。卻因爲朝野名聲太好遭來太子嫉恨。我的長子周珣自幼飽讀聖賢最是孝順忠悌,怎麼可能對自己的祖父下手?這一切,分明都是太子暗中設謀,陷害周珣。父皇日漸老邁,處處倚重太子,被太子矇蔽而不自知,平白讓兒子孫子都受了莫大的冤屈。派到趙州的兩個太醫也都是太子的人,明爲照顧我的身體,實則暗中做了手腳,致使我一病不起,身體一日不一日。手不能動口不能言,不知還能活上幾天。父要子死,兒子不得不死。可兒子不甘心父皇被太子矇住了雙眼雙耳,看不清聽不見真相。所以,兒子拼了這條性命,也要向太子討回這個公道。這大秦江山,父皇願意交給誰都行,總之,絕不能由心思歹毒的太子繼位。否則,國無明君,將是大秦之禍,也是百姓之禍。等事情了了,兒子自會向父皇請罪。任由父皇發落。

行文流暢,委屈憤慨之情在字裡行間畢露無疑。如果不知曉內情的,看到這樣一篇檄文,大概會義憤填膺的跳出來,和趙王一起痛罵太子不仁不義心狠手辣!

如此顛倒事實強按罪名,怎能不讓太子惱火!

這份檄文上有趙王的印信,新年初一那一天張貼在趙州的大街小巷。然後迅速的流傳開來,五天後終於流傳到了京城。

太子一臉怒容,面色鐵青的吩咐:“周琰,你來將這份檄文念給大家聽一聽。”

周琰應了聲是。從太子手中接過那份檄文。一句一句唸了出來。越念越覺得心驚憤怒,待到後來,語氣再也無法維持平穩。

羣臣們更是一陣譁然,一個個義憤填膺。

事實到底是怎麼回事。衆人都看在眼底。虧得趙王有臉發這樣的檄文。真是恬不知恥!

平遠侯上前一步。拱手說道:“還請殿下息怒。趙王肆意污衊殿下,真正的意圖昭然若揭。殿下於十四歲便被立爲太子,迄今已有二十餘年。行端方。忠孝仁厚,極得民心,百姓們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絕不會被這等奸佞小人所矇蔽。”

平遠侯位高權重,最重要的是太子的親家,在朝堂上身份超然。此時由他開口安撫太子,最合適不過。

太子心中的怒焰熊熊燃燒,不過,他很清楚這不是發脾氣的時候。更重要的是如何應對:“平遠侯言之有理,孤不會被憤怒衝昏頭腦。趙王野心畢露,既已發了檄文,必然很快就會有大的舉動。諸位愛卿不妨羣策羣力,想想如何應對。”

早在半年前,衆人就開始防備趙王造反,早已暗中有了部署。只是誰也沒想到,邊關又起戰火。舉國之力,應付兩邊的戰事卻也有些吃力,總得有個輕重緩急和先後之別。

在這一點上,大臣們的意見很明顯的分爲兩派。

一派以平遠侯在內的武將爲首,認爲應該先安內再攘外。內亂不息,民心不穩,何以拒外敵?說句不好聽的,朝廷和韃靼人征戰不休,消耗了國力兵力。豈不是讓趙王坐收漁翁之利?

另一派則是文官們,他們堅持要先攘外再安內。理由同樣充分,若是不拒外敵只顧着內戰,到時候只怕大秦江山會被韃靼人的馬蹄踏遍了。縱然平定了趙王亂黨又有何益?

滿殿的文武百官幾乎都加入了辯論的陣營。一個個都有理有據,兩派各執己見,爭論不下。

太子原本一臉怒色,待到後來反而平靜了不少。不知心中在想些什麼,目光深不可測。

除了太子之外,金鑾殿裡還有兩個人一直都沒出聲。一個是周琰,另一個是齊王。周琰皺着眉頭,似想說什麼,看了看太子的臉色,默默的將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齊王眸光微閃,自始至終一言未發。

如今的趙王,只比死人多口氣,天天只能躺在牀上。這份“文采俱佳”“慷慨激昂”的檄文,顯然是出自韓越的手筆。韓越此人,果然心狠手辣算無遺策。暗中勾結韃靼入侵邊關,再趁着此時興兵作亂。就是看準了太子的弱點。

太子當然想先對付趙王。

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趙王一日不除,太子就一日不得心安。之前隱忍不發,是因爲太子要仁厚的名聲,不肯先出手對付趙王。如今終於等到趙王舉旗作亂了,恨不得立刻派兵平定了趙州纔好。平遠侯等人俱是太子的心腹親信,當然清楚太子的心事,所以纔會堅持先對付趙王。

可邊關起了戰事,更不能置之不理。趙王作亂畢竟是內亂,邊關韃靼騎兵入侵,若是不盡快平定邊關,韃靼進犯中原怎麼辦?大秦江山若是被外族奪了去,他這個太子將來還有何臉面見周家的列祖列宗!又要如何堵住天下百姓悠悠之口?

說到底,就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太子身爲一國儲君,一言一行都顧慮重重。趙王可就不一樣了,人家現在擺明了就是要造反,哪裡還管你什麼江山安不安穩!

此時的太子,還沒收到邊關戰報,不清楚邊關的具體戰況。更不會知道趙王竟暗中和韃靼人勾結。不過,太子就算知道這是個坑,也不能不跳下去。

太子能做的選擇,只有一個!

“諸位愛卿不必再爭論了。”太子終於張了口,神態較之前已經平和多了:“你們剛纔說的都有道理。趙王一心謀逆,不能不除。可邊關戰事更緊急,關乎着大秦江山社稷。所以,孤決定,先全力應付邊關戰事。至於趙州那邊,暫不發兵,先命趙州附近的所有州郡調集駐軍以備不測。”

文官們聽了大喜,齊聲道:“太子殿下英明!”

是嘛,本來就該先對付韃靼騎兵。等把那些野蠻的韃靼人趕出關外了,再慢慢收拾趙王也不遲!

平遠侯一臉焦急:“殿下,難道就任由趙王大放厥詞在趙州逍遙不成?”

太子眼中閃過冷冽的寒意:“當然不是。趙王肆意捏造謊言,意圖混淆視聽迷惑百姓。孤只是暫不發兵,但是討伐的檄文必須要寫,而且要在最短的時間裡發往各郡縣。讓大秦的所有百姓都知道趙王的真實面目。”

也就是說,先打口水仗。

別小看了口水仗。這一環節絕不能落在下風,否則民心易生變,軍心也會不穩。趙州有這樣的人才,京城也不會缺擅長筆伐的精英。翰林院裡養着一幫清貴有傲骨的文官,將這件差事交給韓林院就行了。

太子略一思忖,便要下令。

一直悶不吭聲的齊王忽的站了出來,拱手道:“五哥,這份討伐的檄文就交給我來寫吧!我也想出一份力盡一份心,做不了別的,檄文還難不倒我。”

齊王的主動請纓,大出太子意料。太子不好一口回絕,委婉的說道:“十四弟,你向來不喜讀做文章,這檄文不用寫的太長,卻句句講究。只怕你沒這個耐心。還是交由翰林院的學士們來寫最好。”

齊王挑了挑眉,直截了當的問道:“五哥,你是不是擔心我寫的語句不通貽笑天下?”

太子:“......”

羣臣:“......”

難得齊王殿下有自知之明!

“我確實寫不來文縐縐的那一套。”齊王半點都不羞愧的承認:“不過,檄文是要寫給天下百姓看的,之乎者也的誰能看得懂。就拿趙王這篇檄文來說,也只有酸秀才們能看懂是什麼意思了。換了我來寫,保證識字的一看就懂,不識字的聽了也能明白。若是五哥還不放心,不妨讓翰林院也同寫一篇。到時候看看孰優孰劣,挑出一篇好的刻印發往所有郡縣。”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不答應可就說不過去了。

太子只得一口應了:“也好,那就依你的意思。此事十分緊急,孤只給你們半天時間,今晚之前孤要親眼看到兩篇檄文。”

齊王挑了挑眉,信心滿滿的應了:“不用半天,給我一個時辰就足夠了。”

當天晚上,齊王寫的檄文和翰林院呈上來的檄文一起送到了太子面前。

太子先看了翰林院的那一篇,不由得暗暗點頭。翰林院裡不乏飽學之士,一片討伐的檄文寫的引經據典洋洋灑灑十分精彩。

再看齊王寫的檄文......

太子看了一遍,脣角微微揚起,憋了一天的悶氣忽然散了不少。

......

ps:??從今天起就開學了,開學比較忙碌,這幾天只能一更~o(n_n)o~

第6章 幼弟第205章 做戲第150章 做媒第297章 過招(四)第23章 針鋒第244章 震驚(二)第213章 籌謀(二)第354章 逼宮(二)第223章 震怒(二)第319章 離京(一)第87章 傳信番外之圓房第171章 釋然第315章 決定(二)第135章 人選第101章 召見(二)第91章 回府第85章 吃癟(二)第164章 燈市(一)第49章 好戲(一)第346章 駕崩(一)第78章 脣槍第185章 夜會(一)第124章 嬪妃(二)第115章 解決(一)第330章 溫暖第254章 陰謀(一)第88章 醉酒第85章 吃癟(二)第83章 驚嚇......第130章 對陣第93章 邀約第68章 貴客第214章 離宮(一)第77章 陪伴......第214章 離宮(一)第235章 巧遇第8章 黑鍋(一)第234章 暗鬥(二)第307章 驚變(三)第174章 補品第244章 震驚(二)第193章 情愫(二)第256章 相見(一)第83章 驚嚇......第293章 設局第294章 過招(一)第163章 心死(二)第352章 入城第32章 猜疑第162章 心死(一)第148章 進宮(一)第233章 暗鬥(一)第265章 鬧騰(一)第222章 震怒(一)第42章 衣飾(二)第312章 悔恨(二)第59章 冷戰第48章 赴宴(二)第124章 嬪妃(二)第85章 吃癟(二)第50章 好戲(二)第51章 偷看第67章 體貼第141章 條件第308章 情勢第276章 美婢第167章 恩人(一)第61章 和好(二)第185章 夜會(一)第17章 伴讀(二)第97章 撞破(二)第347章 駕崩(二)第140章 夜會(二)第250章 分歧第222章 震怒(一)第201章 決定第161章 詭計(二)第9章 黑鍋(二)第253章 僵局(二)第93章 邀約第31章 來意第226章 行蹤第233章 暗鬥(一)第114章 爭執第311章 悔恨(一)第207章 風頭(一)第253章 僵局(二)番外之鄭喜第122章 三喜第224章 追蹤(一)第51章 偷看第167章 恩人(一)第279章 心聲(二)第131章 騷擾第225章 追蹤(二)第181章 賜婚(一)第73章 情敵第119章 親離第10章 丁香
第6章 幼弟第205章 做戲第150章 做媒第297章 過招(四)第23章 針鋒第244章 震驚(二)第213章 籌謀(二)第354章 逼宮(二)第223章 震怒(二)第319章 離京(一)第87章 傳信番外之圓房第171章 釋然第315章 決定(二)第135章 人選第101章 召見(二)第91章 回府第85章 吃癟(二)第164章 燈市(一)第49章 好戲(一)第346章 駕崩(一)第78章 脣槍第185章 夜會(一)第124章 嬪妃(二)第115章 解決(一)第330章 溫暖第254章 陰謀(一)第88章 醉酒第85章 吃癟(二)第83章 驚嚇......第130章 對陣第93章 邀約第68章 貴客第214章 離宮(一)第77章 陪伴......第214章 離宮(一)第235章 巧遇第8章 黑鍋(一)第234章 暗鬥(二)第307章 驚變(三)第174章 補品第244章 震驚(二)第193章 情愫(二)第256章 相見(一)第83章 驚嚇......第293章 設局第294章 過招(一)第163章 心死(二)第352章 入城第32章 猜疑第162章 心死(一)第148章 進宮(一)第233章 暗鬥(一)第265章 鬧騰(一)第222章 震怒(一)第42章 衣飾(二)第312章 悔恨(二)第59章 冷戰第48章 赴宴(二)第124章 嬪妃(二)第85章 吃癟(二)第50章 好戲(二)第51章 偷看第67章 體貼第141章 條件第308章 情勢第276章 美婢第167章 恩人(一)第61章 和好(二)第185章 夜會(一)第17章 伴讀(二)第97章 撞破(二)第347章 駕崩(二)第140章 夜會(二)第250章 分歧第222章 震怒(一)第201章 決定第161章 詭計(二)第9章 黑鍋(二)第253章 僵局(二)第93章 邀約第31章 來意第226章 行蹤第233章 暗鬥(一)第114章 爭執第311章 悔恨(一)第207章 風頭(一)第253章 僵局(二)番外之鄭喜第122章 三喜第224章 追蹤(一)第51章 偷看第167章 恩人(一)第279章 心聲(二)第131章 騷擾第225章 追蹤(二)第181章 賜婚(一)第73章 情敵第119章 親離第10章 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