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屏幕中,響起澎湃的引擎聲。
大馬力的引擎帶着獨特的怒吼聲。
通過電視機,傳到演播廳現場觀衆們的耳中,通透的聲音讓觀衆的心臟都跟着震了一下。
“喀喀喀”的聲音傳來。
一道卷閘門緩緩的升起,微弱的燈光通過門口蔓延進來,顯露出一輛汽車模模糊糊的身影。
“系統,啓動。”
由電子音合稱的磁性男聲傳來。
朦朦朧朧的黑暗中,正中心一個紅色的光點亮起,帶着輕微的“咔咔”聲,像流星一樣移動。
這一個流星燈的畫面,讓從未見過的觀衆瞬間來了興趣。
車頭的隱藏大燈唰一聲翻開,雪亮的燈光亮起,一輛漂亮的黑色運動型跑車,露出反光明亮的車身。
這輛車緩緩的從車庫裡滑了出來,這時臺下的觀衆纔看到,駕駛位上並沒有司機。
跑車滑出車庫,鏡頭切到駕駛室內,無人的駕駛位上,方向盤自動左右轉動。
鏡頭一切,畫面變得明亮起來,場景切換到白天的盤山公路。
鏡頭還是在駕駛者的位置,只見方向盤靈活的自動左右轉動,車頭沿着蜿蜒曲折的盤山公里,以極快的速度和順滑的姿勢,疾馳而過。
從畫面中,還能看出跑車漂移過彎時瀟灑的姿態。
觀衆們這才恍然,這竟然是一輛自動駕駛的汽車。
下面是魏良富導演從拍好的前幾集中剪出的預告畫面。
其中有熊大維一臉懵逼的坐在駕駛位,緊張的看着跑車不受自己控制,在道路上飛馳。
中控臺上一個波形畫面起起伏伏中,電子音的男聲不緊不慢的道:“我是智能駕駛系統,你可以叫我……艾爾。”
後面是展示這輛智能戰車的功能。
在這一點上,熊大維不光搬來原版《霹靂遊俠》的介紹,比如防彈。
有人拿着衝鋒槍從正面掃射,子彈全都在車體和玻璃上彈開。
還加入了007裡面很多有趣的設計。
比如迅速更換車牌,車牌轉一圈就變成了另一個。
車燈的位置向後一縮,然後伸出一支機槍,對着前方的建築開火,打的房子碎塊飛濺,滿是窟窿。
車後還可以撒鐵釘,戳破追兵的車胎,或者倒下一路的潤滑油,讓後面的幾輛車打滑撞在一起。
然後再點燃潤滑油,火焰順着油跡燒回去,引爆了追兵的汽車。
在介紹艾爾的功能時,還有一個連接衛星的畫面。
鏡頭從地面上汽車向天空撥起,山川和道路飛速縮小,鏡頭穿過白雲,然後露出球面的大地和邊緣的黑色星空。
然後直接到一顆正飛速劃過的衛星,衛星展開寬大的太陽能電池板,碩大的鏡頭朝向地面,旁邊是圓盤通訊天線。
車內的顯示屏中,地圖迅速變幻,一條藍線描繪出最近的道路。
高科技感撲面而來,讓電視機前的觀衆感覺不明覺厲。
三分鐘的預告片播完,演播廳內響起一陣驚呼聲,李蘭帶頭鼓掌,觀衆們也跟着響起掌聲。
“太厲害了。”李蘭讚歎着道:“看的我都想要這樣一輛車了。”
熊大維滿意的笑了笑,這是預告片第一次播出,看來效果不錯。
爲了這部三分鐘的預告,他們花掉了六十萬,動用了上百人,炸燬了五輛汽車。
如果不是製片人是老朋友董秘書,換個人可不會允許熊大維和魏良富這樣胡搞。
那個由地面快速升入太空的鏡頭,是許瓔珞和熊大維成立的“幻象特效組”第一個正式作品。
這一組幾秒鐘的鏡頭就燒掉了二十多萬,效果還不是讓人特別滿意,只要仔細看,還是能看出破綻。
李蘭把話題轉到《霹靂遊俠》的創作上,詢問熊大維爲什麼想要拍這樣一部電視劇。
熊大維當然不會說,這部電視劇他小時候看過很多遍,從那時起,他就非常想要這樣一輛無敵的汽車。
在考慮第二部電視劇拍什麼的時候,熊大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它。
熊大維對主持人說了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意思就是自己非常喜歡汽車文化,現在的技術正在飛速發展,未來很多電視劇中的技術,都能成爲現實。
李蘭問道:“你覺得,這樣一輛可以自動駕駛的汽車,多久之後可以進入我們的生活。”
熊大維想了想,道:“三十五到四十年後吧。”
在他來到這個世界之前,自動駕駛依然是實驗室產品,想要進入普及到個人用戶,大概永遠都有一個五年。
李蘭驚訝的道:“要這麼久!”
她還以爲只要十幾二十年就差不多可以了。
“不過正好,”她笑着道:“四十年之後,我們也該開不動車了,可以用自動駕駛。”
節目到這裡就結束了,前後錄了一個多小時,最後會剪成一個四十分鐘的版本播出。
不過那跟熊大維沒關係,李蘭暗示他一起去吃頓飯什麼的。
熊大維點點手錶,遺憾的道他馬上要去搭飛機回去,以後有機會再說。
對此一直跟在熊大維身後的三個女人同時表示,那個老女人一看就沒安好心。
熊大維對搞什麼集郵,打野食沒一點幸福,家裡那兩個就讓他十分滿足了,而且還難以對付。
節目在幾天之後播出,整部《霹靂遊俠》的預告片一秒沒少,着實鎮住了不少觀衆。
在這個成年人幾乎人人開車的國度,一部會說話,能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無疑會引起幾億司機們的濃厚興趣。
董製片還通過私人關係,讓臺裡搞了一次問卷調查。
在兩百名看過預告片的觀衆中,有三成表示特別想看,三成表示很感興趣。
另外兩成表示播出時會看,完全不感興趣的只有兩成。
這個結果讓董製片很振奮,表明他們的電視劇有非常好的觀衆基礎。
拍攝在陽光城的攝影棚和周邊的道路上有條不紊的進行。
魏良富做爲導演,可能沒什麼靈光一閃的時候,但是展露出他紮實的基本功和老辣的鏡頭語言。
拍好的前幾集粗剪之後,拿回太平洋電視劇製片部門。
此前一直說怪話的製片部門,也表達了他們謹慎看好的態度。
照個質量拍下去,這部得電視劇,有成爲一部熱播劇的素質。
上面有不止一個董事盯着他們,製片部部長儘管心裡一百個不願意,也不得捏着鼻子,做出一個職業判斷。
作爲電視臺第一大部門,製片部門內派系複雜,部長、副部長們也難以一手遮天。
這個評價決定了未來《霹靂遊俠》在太平洋電視臺推廣的預算和力度。
太平洋電視臺暫時將它作爲一類劇,制定推廣計劃。
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拿着這部劇去說服廣告商們,真心實意的爲它掏出大筆的廣告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