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婦人們把面和好,趙曉蘭按照夫人的吩咐安排大家沾油紙袋,有人按照圖紙裁紙,有人摺疊成袋子的樣子,幾個婦人拿着昨天王英在鎮上找人刻出來的大印章,在袋子上印出字來。
有幾個婦人把印好字的袋子三個面塗上膠。
這樣一個個印着李記酵母的袋子就做好了,上面寫着,
李記酵母
儲存方法:陰涼乾燥處。
使用方法:取本品五錢,放入一斤溫水中(與體溫相近即可)攪拌均勻,加入二斤麪粉和成麪糰,蓋蓋醒發至麪糰起泡,(約半個時辰)即可製成,饅頭,花捲,發麪餅等等美食。
淨含量:五兩
產地:江州府囖縣金月鎮江家莊李府
統一零售價,八文錢
八文錢相當於江州米價一斤半的樣子。
王英帶着張俊濤,第二天一大早,就拉了一大馬車李記酵母去往江州尋找買家了,他們在金月鎮,囖縣,江州府各交了一貫錢的過稅。
來到江州,就找了個繁華地段,又找了個店鋪,跟老闆說好,給了二十個錢,在他店門口蒸了一鍋饅頭,叫來路人,拿給他們品嚐。
稅官來了,收了兩貫錢的住稅。又拿了一大包饅頭才走。
大家都紛紛打聽,這饅頭是怎麼做出來的,這時王英就拿出來李記酵母,開始推銷了。
“這個東西是李記酵母,和麪的時候用點,它會改變麪粉的品質,變得更好吃,營養也會更好,裡面的養分也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大家快來買,八文錢一包,大包一包一百個小包,三百文一大包。八文錢一小包。”
一人只分得一小塊饅頭,吃的不過癮,有幾個人又來討要。
王英說道:“先前吃了的,再要可得付錢了。一文錢一個。
衆人鬨堂大笑,不少人紛紛付錢。一下子就把蒸好得饅頭賣沒了。
王英一看這不行啊!要是自己和張俊濤天天和麪賣饅頭,就完不成夫人交代的任務了。
王英靈機一動喊到:“我要僱個會和麪的,誰會?二十文一天。”
很快就有人來應聘了。
王英只負責宣傳售賣酵母。
這柔軟可口的麪食,一下子就在江州傳開了,上午有一些零星的人買走了一些酵母,下午就來幾個商販,把剩下的酵母全都包了。
王英和張俊濤帶着,一大袋子銅錢和五十多兩銀子喜不自勝。
找了個比較好的客棧,住下了。
又叫來店家問到:“江州最好的鐵匠在哪裡啊?叫什麼名字?我聽說有個叫湯隆的手藝不錯啊,你知不知道?”
店家笑道:“這湯隆小的沒聽說過,咱江州府,要說鐵匠手藝最好的,要數唐三爺,唐三爺製作的物品精巧,刀劍鋒利。可稱得上巧奪天工啊!只是,一般人可請不動他。平常俗物他也不會給人打製。不僅要價極高,脾氣也是很怪異的。不過,他有七個出師的弟子,人人手藝不錯,客官要是打造普通物品,不妨找他徒弟就行了。”
第二天一大早,王英和張俊濤提着禮物,一路打聽,找到唐三的鐵匠鋪子。
只見,一個高門大院,匾額上龍飛鳳舞的寫着,唐府。
王英有點躊躇不前了,跟張俊濤小聲嘀咕道:“這唐三爺看來果然不是一般人啊!咱請的動人家嗎?”
張俊濤一臉呆滯的說:“夫人說了,不管你用什麼手段,都要把江州府最好的鐵匠都給帶回去。你看着辦吧!”
王英也只好硬着頭皮上了。
門大開着,無人把守。
王英讓張俊濤看守馬車,自己提着禮物,邁步進了院子。
走進院子看到院子西面一個大棚子裡,一個體格格外健碩的中年漢子,上身披着牛皮馬甲,腰上掛着牛皮圍裙,正揮舞着鐵錘在捶打一張大概長一米寬半米的鐵板,眼看着,這是一個即將成型的鐵盾。
他身邊有兩個半大少年,看着是學徒。
旁邊不遠處坐着一個小軍官,這鐵盾大概就是他定製的了。
唐三擡眼看見王英進來,也不理採,只是專注的捶打鐵盾。
又過了半個時辰,鐵盾被複火了兩次。在鐵錘捶打下,終於成型了。鐵盾並不太厚,正面被鐵匠砸出來一張人臉的圖案。
又復火,淬火,安上把手,交給軍官,收了銀子。
纔對王英說:“客官是要打製什麼物件啊?”
王英笑着說:“我家夫人要開一間作坊,讓在下招募一些手藝精湛的鐵匠師傅。只要手藝可以,價錢好包你滿意。”
“哼,送客。”唐三毫不客氣的下了逐客令。
兩個學徒接着就過來攆人了。嘴裡說着:“客官請吧。”
王英急忙高聲說道:“月錢一百兩如何?”
說着就在腰間摘下來一個袋子,一邊遞過去一邊說道:“這五十兩銀子,先做個定金。我家夫人希望師傅能在三日內到李府報道。”
有道是財帛動人心。唐三手藝不錯,一年到頭能賺個六七十兩銀子,也算是小康之家。可是人家給的工錢是一個月就頂他一年賺的錢。不動心是不可能的。
感覺像是做夢,可手裡的銀子是真真實實的。
唐三,碰到這個好事卻還惦記自己的徒弟。下意識的說道:“我還有幾個劣徒。……”
說到這裡似乎覺得自己有點過分了,就又笑着說到:“給他們每人月錢五十兩銀子就好了,呵呵!”
王英大喜過望啊,心想夫人說了,能用銀子解決的事都不算事。果然!
可心念一轉,關鍵是大多數人他不是沒銀子嗎?
想到銀子,又想到,夫人好像欠自己五百兩再加二百兩,一共八百兩銀子。
好像,夫人也沒銀子。正在算糊塗賬。
唐三見他,面色怪異不吭聲,以爲是要多了。就說:“啊!小兄弟這樣吧,給他們每人三十兩,你看行嗎?”
王英被唐三驚醒,想不明白也不去再想了,就說道:“好,就按你說的,我東家是囖縣金月鎮江家莊李府。你三日內帶着傢什和徒弟,去李府報道就行了。”
唐三覺得這個李府好像有點印象。突然想到,脫口而出:“可是那個賣酵母的李府?”
“正是,這個李府。”
唐三高興不已,笑着說道:“還未請教,貴客高姓大名。還請賜教。”
王英也笑着抱拳說道:“在下王英。”
唐三突然“啪”的一聲,拍在王英肩上。
王英身體一顫,好在王英有些功夫,若是換了別人,非得被他拍倒在地不可。即便如此,王英也是痛的呲牙咧嘴。
唐三渾然不覺,嘴裡說道:“哎呀,王英兄弟,你我一見如故,非得喝上幾杯。”
說着拉起王英就往外走。
還不忘回頭,跟他的兩個學徒說到:“去把我那幾個徒弟,叫來翠月樓。快去。”
出了院子,看見牽着馬的張俊濤,又對王英說:“唉,這位小兄弟是?”
王英解說到:“這位是張俊濤,張兄弟。”
說着幾步到張俊濤身邊,王英見他把手一舉,趕緊閉上眼睛不忍直視了。
果然,就聽啪的一聲,緊接着又是普通一聲,張俊濤被唐三爺拍倒在地。
唐三一愣,隨後板着臉說:“你這廝,腰板不硬,還不配做我兄弟。”
翠月樓內酒菜上好,唐三迫不及待的問道:“王英兄弟,李家想必家大業大,何以地處鄉下?”
王英也只好尷尬的說:“夫人也是剛到江州,只是暫時安身鄉下。”
唐三又問:“那夫人身邊家丁隨從有多少?”
王英如實回答:“二十多個,不過僱工有七八十個,加在一起百來人吧!”
唐三聽罷放心不少,又問:“王英兄弟,你只提及夫人,那老爺呢?”
王英也只好說:“夫人家逢大變,現如今只有小姐與夫人相依爲命了。”
唐三又問:“那,夫人可好相與?”
王英也只好說:“夫人心地極好,唐三爺放心便是。如果各位信得過我,不妨帶上家眷同往。夫人身邊的丫頭,一個月還二兩銀子呢!要是你們家眷識字的話還能再多些。”
唐三一愣,喜道:“當真?”
王英笑到:“當真,當真。”
唐三一拍大腿說到:“好,我們這就回去收拾收拾,明日一早就去往江家莊李府報道。”
王英抱拳說道:“好,那就一言爲定了。”
萬靈兒讓工匠在院外,就着院牆建了一間寬大的門市房。
一改以往的建築風格,窗子極大,刷着潔白的牆面,裡面放着一張極大的老闆桌,後面的大椅子也極大,上面鋪着刺繡精美的軟墊,還有靠枕。貨架上擺着李記酵母。
梁紅玉整天帶着家丁練武。
每天,到了酉時,就走到大門外面掛着的黑板前,教授大家識字一個時辰。有教無類,不管是誰,願意聽的都可以來聽。每到這個時候李府門前都擠滿了人。有大人,有孩子,有男人,也有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