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乾隆的進步也很大

進步

自己都是衍聖公了,還能進步到哪兒去呢。

孔慶融楞了一下。

隨後就聽到王鼎甲伸出手指,掰着手指給衍聖公算數了。

“聖公,這山東團練兵有四萬,直隸團練兵有三萬,而且都和太平天國的教匪打過,上過陣,見過血,這就算是老兵精銳了。”

孔慶融覺得不對,就這七萬烏合能算什麼老兵?

不過王鼎甲沒等他提出質疑,就繼續說道:“現在京城內有從各地裹挾而來的數十萬,甚至可能有上百萬百姓!而旗人已經轉移了相當部分到了歸化城,所以現在這京城內漢人多而旗人少”

這有清以來不都是漢人多旗人少麼,孔慶融想道。

'“再加上清韃皇帝領兵在外,在京城能領兵作戰的將領沒多少,最多就是一個蒙古大將德楞泰,但他是個蒙古人,可沒辦法把在京的旗人捏起來”

王鼎甲說到這裡,看向孔慶融道:“若有聖公出面,這京城內可不知道多少漢人不想被裹挾去草原、西域的。”

“聖公,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若有保全北都一城之功,就算不是聖人苗裔,也可有公侯之位啊!”

不過這些都是玄學,乾隆當然不會把希望寄託在玄學上。

同時。

在場的奴才們也很給主之面子。

所以要發揮蒙古兵的作用,還是要給他們裝備火槍,學習明軍的騾子兵。

乾隆就感覺這種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但這些年的對手是以廣東人爲主大明朝。

太好意頭了。

“無極縣,趙四按照現在的速度趕到戰場至少要十五天的時間.就算他拋棄輜重糧草,輕裝前進也至少要五天!”

“不,不是五天.”福康安搖頭。

而且這碗飯也就在中華能吃,出了中華之地,老孔家可就沒那麼吃香了。

“逆明北伐賓團由於有大量的隨軍民夫,同時還要護着軍糧,所以行進的速度很慢,如今還在正定府無極縣附近。”一名八旗的軍官站起來說道。

乾隆也要拼了。

福康安咬着牙說道。

衆人紛紛給自己打氣,時候口含喊得響亮一些,就能稍微緩解一下心中的恐明症一樣。

乾隆算是稍微恢復了一些信心了。

其次

就是豬籠山這個名字太吉利了——當然是對大清吉利了。

而現在乾隆一路退到了保定府,便是在尋找試探出明軍運糧的規律和各兵團自身的糧食儲備。

“皇上,明逆北伐軍的五千騾子兵就在咱們當面以東十里之外,而逆明近衛兵團最多兩天就能感到高陽。”

在和趙四碰了幾次之後。

而且孔慶融一方面不想去什麼西域,另外一方面現在眼看着大明就要全有天下了,孔慶融當然也要上趕着琢磨着降明的事兒了。

“世上豈有不敗之將?”

“朱道樺輕敵冒進,已經失策,更何況我軍近些時日刻苦習練火槍之術,如今天下已是火槍火炮之天下,我軍火槍兵足有八萬,又有九萬鐵騎,把朱道樺包圍三四天的時間有何難?看來安陽這裡就是朱皇帝的白登之圍了!我大清的國運要回來了!”

下馬列隊而戰。

在北方戰場上,雙方都有大量騎兵,所以很容易就能大概判斷出對方主力的大致位置。

豬籠。

但不得不說。

騎馬機動。

豬籠山。

那基本上可以判定朱皇帝的近衛兵團輜重諸營能攜帶的軍糧最多也就五天。

糧道就是朱道樺最大的弱點,或者說是清軍唯一可能佔到便宜的地方。

主力兵團的位置是很難被影藏的。

這一回。

片刻之後他問道:“趙四現在在哪裡?”

比如說他登基稱帝的時間也沒有找風水先生看過,而是自己決定的光復元年10月1日。

所以特地選了個安陽縣,豬籠山旁。

孔慶融深吸一口氣。

所以,只要在安陽包圍朱皇帝,頂住三四天,那朱皇帝的近衛兵團就會缺糧了。

但隨着這幾年朱皇帝的“氣運”越來越好。

這倒是真的。

福康安判斷道。

一個裝住了朱皇帝的籠子。

“輕敵冒進,他必有一敗!”

乾隆盯着地圖。

現在大明來了,他們當然也要張羅起來。

再加上一個大名府。

撒出去的偵騎回報。

乾隆豪邁着說着給在場的大清將軍們打氣的話。

這一回看你朱皇帝還能怎麼出招!

“聖公放心,天子親軍可也有不少人進入了北都的,你我,可不是單打獨鬥!”王鼎甲拉着孔慶融道。

他之前一路後撤,是因爲在大名府、魯西南諸府已經被明軍經營了大半年了,建立了不少的糧戰,明軍在那裡相當於內線作戰,不需要怎麼拖着太長的糧道。

據他自己說,這天特別吉利。

此時此刻。

乾隆深吸一口氣。

本來乾隆對此嗤之以鼻的。

“皇上,從朱道樺這段時間行軍的路線來看,他會在急行軍三天之後在某處修整,他選擇修整的地方極有可能是趙四提前囤積了部分糧食的地方,所以他的近衛兵團在不依賴糧道的情況下,自身極有可能只能攜帶不超過五天的軍糧!”

如果不是乾隆的折騰,這大清朝還真堅持不到現在。

朱皇帝這個人很是有點迷信。

他可是聽說。

首先是在軍事上,他的步陣安排在安陽,在安陽東側的安陽山以及西側的豬籠山都安排了騎兵做側翼伏兵,佈置了一個口袋陣,只等朱皇帝一頭撞上來,自己走進這口袋裡面,到時候四面合圍,把朱皇帝困在包圍圈,幾天之後明軍就應該要缺糧退兵,到時候.憑藉騎兵追擊,必能得到一場大勝。

“此戰過後,我大清至少能保有直隸、山東、陝西,還能向南威脅河南,再加上漠南漠北和西域,我大清依舊是天朝之國,只要勵精圖治,僞明遲早會被我大清擊敗,天下,還是我大清的天下!”

還有那明軍的軍校的選址,居然選在黃埔那個偏僻的地方,理由也是很吉利。

趙四率領的龍騎兵星夜兼程在保定府的高陽縣追上了乾隆,並且發生了交戰。

是了這大明朝錦衣衛這麼出名,福康安一次性掠了這麼多人進京城,裡面每個幾百上千錦衣衛都不正常。

衍聖公,也要拼了!

這裡面明軍不可能提前囤糧,所以.

朱皇帝現在的糧食補給必須要依靠後方的糧道。

要和朱皇帝決戰。

之前朱皇帝三天一補。

乾隆雖然是東北人——呃,出生在北京的東北人。

“也就是說,朕若是在安陽與之大戰,他最多能堅持五天。”乾隆說道。

在乾隆看來。

“三天,頂住三天的時間!”

大清朝這一路大敗,似乎真的能看到一絲曙光了。

“這一會逆明僞皇肯定失策了!”

“兩天,近衛兵團有兩萬七千人,再加上北伐兵團一個旅的騾子兵”

乾隆雖然心裡面也有一些忐忑,但總體來說他覺得自己的佈置沒有問題。

如今的大八旗的改革便是如此。

“朱道樺的軍糧不多了。”乾隆呢喃着說道。

似乎自己也有些能掐會算。

“逆明近衛兵團是一天前纔出發的,抵達這裡需要兩天的時間,也就說他們只有兩天的糧食而已。若是能阻斷趙四向近衛兵團運糧的通道,同時擋住近衛兵團突圍的腳步三天,只需要擋住三天時間,逆明僞皇的近衛兵團就要缺糧了!”

近衛兵團沒有攜帶隨軍的民夫,全騾馬化的行軍速度極快,幾天的時間就已經追進了保定府了。

大明天子親軍,那不就是錦衣衛麼。

他不斷的在軍事上、八旗體制上進行變革,雖然大多數都是隻顧眼前的權宜之計。

乾隆這些年也是很能振作的。

朱籠。

朱皇帝的近衛兵團前突的速度很快。

實際上。

而是在充分的分析、思考之後,再結合一點點的玄學。

雖然大清朝的國運在他的英明領導下不斷下跌,現在都快跌停,馬上就要被迫退市了。

乾隆就果斷判斷出來,這蒙古騎兵用彎刀和弓箭作戰的方式在這個時代根本沒什麼用。

若是有人能在乾隆離開之前,把全須全尾的北都城留給朱皇帝,朱皇帝封個國公都是捨得的。

爲了孔府的前途。

若是真的能在這場“奪取北都城”之戰之中立下功勞.

孔慶融心中盤算了一番,一面是去西域吃黃沙的前途,一邊是衍聖公的前途,怎麼選.

一番權衡之下,孔慶融咬牙下定了決心。

保定府此前從來沒有被明軍掌控。

額勒登保策馬而來向乾隆彙報。

但是這並不意味着乾隆是個無能昏聵之主。

“五天.”乾隆沉吟。

在這樣開闊的戰場上。

畢竟老孔家就是吃這碗飯的。

他們老孔家是蒙來降蒙,滿來降滿的。

而他的八旗在這些年的戰爭之中也基本拋棄了什麼“弓馬嫺熟”的祖宗傳統。

轉而形成了以燧發槍、臼炮、野戰炮等火器爲核心的排隊槍斃、散兵伏擊、騎兵衝擊、火炮轟擊來對抗明軍的戰法。

雖然說沒怎麼贏過吧。

但這樣一支軍隊放在歐洲都算是先進的了——因爲入境的大八旗也是大量裝備開花彈的“先進的東方軍隊”了。

第389章 工業化的勝利第421章 大英帝國的印度洋艦隊第147章 送你十世富貴第2章 富有的朱老闆,真正的人才。第436章 大明的惡犬第380章 擴張,人口是關鍵。第218章 堂堂之陣,克騎法寶!第400章 加州都護府第202章 不平等條約來了第102章 賢臣擇主而侍第130章 會有一個南北朝嗎?第333章 金山,好名字啊!第348章 新大陸華人們的感恩節第355章 碩鼠是需要清理清理了第406章 肉爛了還在一個鍋第198章 被終結的海洋霸權第161章 明俄分蒙古?第197章 海面上的無敵重騎!第416章 這是島鏈第60章 羅大班的忽悠第43章 戰爭可不能賭【求收藏,求追讀】第185章 明軍蹲坑流第357章 這是警告第25章 南洋貿易共同聲明【求收藏求追讀求推第453章 統帥拿破崙第445章 決戰在哪裡?第264章 來看看我們沙俄的勇氣第16章 牆頭草們,各有盤算。第126章 斷尾求生和炮灰第188章 大清,危!第340章 金山總督府的總督第7章 這是秘密武器!第1章 勁頭十足的造反派們。第419章 墨西哥共和國第74章 八旗有兇性,全取廣東!【求全訂】第97章 終究是滿洲的皇帝第185章 明軍蹲坑流第138章 大明例外第33章 明王的三大支柱【求收藏求追讀】第238章 打西邊捉住了一個乾隆第455章 碰撞!第202章 不平等條約來了第469章 脆弱的團結第327章 皇帝西狩第168章 東方的好漢們,去印度沿海發財吧!第75章 好多好多銀子!【求全訂】第142章 歐亞美三大軸心!第18章 南洋華人真正的領袖【求收藏求追讀求第348章 新大陸華人們的感恩節第295章 優勢在我第350章 新大陸的血肉磨坊要讓日本武士的命第373章 要有外來的經第282章 有人要倒幕了!第111章 明軍攻城的辦法第375章 大明帝國的掘墓人?第84章 親手開啓大工業時代!【求追訂】第350章 新大陸的血肉磨坊要讓日本武士的命第422章 大明海軍的黑科技第39章 明軍的大秀【求收藏,求追讀】第388章 匍匐前進第138章 大明例外第142章 歐亞美三大軸心!第373章 要有外來的經第2章 富有的朱老闆,真正的人才。第397章 歐洲文明的東方之盾第153章 海參崴,好地方第464章 進攻,還是後撤?第133章 天國要分地!第273章 皇帝的野心,自古以來的依據第136章 要戰,便戰!第189章 關外旗人,人人泣血。第182章 聯清抗明!第275章 完了,明軍指揮官太嫩了!第355章 碩鼠是需要清理清理了第188章 大清,危!第119章 乾隆的殺心第19章 荷蘭艦隊滅,追擊紅旗幫。【求收藏求第256章 大清的好學生不列顛第391章 俄羅斯的出路第423章 絕對是昏了頭了第332章 催破第337章 資本主義的農業第58章 是不是有點太謹慎了?【求收藏求追讀第358章 歐洲的聯合第183章 這也太崇明媚外了吧第289章 完全淪陷的日本第317章 你有浩然正氣,我有砂鍋鐵拳。第120章 清軍也有進步了第153章 海參崴,好地方第95章 八旗大爺,一錢漢。第283章 世上只有媽媽好第459章 90萬VS160萬!第420章 極盡哀榮第435章 半個地球都是大明的了第381章 徵西都司,出擊!第317章 你有浩然正氣,我有砂鍋鐵拳。第379章 西方戰事第451章 接觸!第280章 失於東方,補於西方第120章 清軍也有進步了
第389章 工業化的勝利第421章 大英帝國的印度洋艦隊第147章 送你十世富貴第2章 富有的朱老闆,真正的人才。第436章 大明的惡犬第380章 擴張,人口是關鍵。第218章 堂堂之陣,克騎法寶!第400章 加州都護府第202章 不平等條約來了第102章 賢臣擇主而侍第130章 會有一個南北朝嗎?第333章 金山,好名字啊!第348章 新大陸華人們的感恩節第355章 碩鼠是需要清理清理了第406章 肉爛了還在一個鍋第198章 被終結的海洋霸權第161章 明俄分蒙古?第197章 海面上的無敵重騎!第416章 這是島鏈第60章 羅大班的忽悠第43章 戰爭可不能賭【求收藏,求追讀】第185章 明軍蹲坑流第357章 這是警告第25章 南洋貿易共同聲明【求收藏求追讀求推第453章 統帥拿破崙第445章 決戰在哪裡?第264章 來看看我們沙俄的勇氣第16章 牆頭草們,各有盤算。第126章 斷尾求生和炮灰第188章 大清,危!第340章 金山總督府的總督第7章 這是秘密武器!第1章 勁頭十足的造反派們。第419章 墨西哥共和國第74章 八旗有兇性,全取廣東!【求全訂】第97章 終究是滿洲的皇帝第185章 明軍蹲坑流第138章 大明例外第33章 明王的三大支柱【求收藏求追讀】第238章 打西邊捉住了一個乾隆第455章 碰撞!第202章 不平等條約來了第469章 脆弱的團結第327章 皇帝西狩第168章 東方的好漢們,去印度沿海發財吧!第75章 好多好多銀子!【求全訂】第142章 歐亞美三大軸心!第18章 南洋華人真正的領袖【求收藏求追讀求第348章 新大陸華人們的感恩節第295章 優勢在我第350章 新大陸的血肉磨坊要讓日本武士的命第373章 要有外來的經第282章 有人要倒幕了!第111章 明軍攻城的辦法第375章 大明帝國的掘墓人?第84章 親手開啓大工業時代!【求追訂】第350章 新大陸的血肉磨坊要讓日本武士的命第422章 大明海軍的黑科技第39章 明軍的大秀【求收藏,求追讀】第388章 匍匐前進第138章 大明例外第142章 歐亞美三大軸心!第373章 要有外來的經第2章 富有的朱老闆,真正的人才。第397章 歐洲文明的東方之盾第153章 海參崴,好地方第464章 進攻,還是後撤?第133章 天國要分地!第273章 皇帝的野心,自古以來的依據第136章 要戰,便戰!第189章 關外旗人,人人泣血。第182章 聯清抗明!第275章 完了,明軍指揮官太嫩了!第355章 碩鼠是需要清理清理了第188章 大清,危!第119章 乾隆的殺心第19章 荷蘭艦隊滅,追擊紅旗幫。【求收藏求第256章 大清的好學生不列顛第391章 俄羅斯的出路第423章 絕對是昏了頭了第332章 催破第337章 資本主義的農業第58章 是不是有點太謹慎了?【求收藏求追讀第358章 歐洲的聯合第183章 這也太崇明媚外了吧第289章 完全淪陷的日本第317章 你有浩然正氣,我有砂鍋鐵拳。第120章 清軍也有進步了第153章 海參崴,好地方第95章 八旗大爺,一錢漢。第283章 世上只有媽媽好第459章 90萬VS160萬!第420章 極盡哀榮第435章 半個地球都是大明的了第381章 徵西都司,出擊!第317章 你有浩然正氣,我有砂鍋鐵拳。第379章 西方戰事第451章 接觸!第280章 失於東方,補於西方第120章 清軍也有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