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朝鮮有變

“孫士毅是幹什麼吃的!居然如此損兵折將!”

啪!

朱皇帝朱道樺的手狠狠的拍在了桌子上。

來自印度的戰報讓他勃然大怒。

原因竟是自印度諸侯聯軍在印度西北吃了敗仗!

損失了上千名士兵。

這可是自大明印度諸侯聯軍進入印度以來,最大的損失。

“朽了!朽了!這也朽得太快了!”

朱道樺頭痛的揉了揉太陽穴。

雖然只是一場小敗,但這也至少證明.這印度諸侯聯軍,已經失去銳氣了!

1797年的世界註定是平靜的一年。

在東方世界,戰爭已經基本上結束了,只有在印度還有零星的交鋒。

大明的印度諸侯們忙着消化新佔領的地盤,而且隨着時間的退役,那些當上了印度老爺的大明諸侯們的軍人士兵們,似乎也和歷史上許多類似的封建軍隊一樣,失去了進取的銳氣。

他們畢竟得到了太多了。

朱皇帝深吸一口氣,還好..印度的局面基本上也就是這樣了。

勒保的軍隊佔了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兩座大城自保。

他們事實上最大的對手並不是大明的印度諸侯們,而是進入了費爾幹納盆地的大明平西王。

莫臥兒帝國被大明印度諸侯聯軍基本上消滅了。

馬拉塔聯盟現在也開始分解,變成了一個個小土邦,成爲了受大明帝國保護下的藩國。

而不列顛的印度殖民地總督府方面也進行了極大的收縮,他們的地盤現在就是後世的孟加拉區域那一片。

各方都已經沒多少打仗的勁頭。

“皇上,英國公此敗.怕是另有深意。”

在朱皇帝面前坐着的是從印度戰場召回的楊遇春。

這一趟印度之戰返回之後。

楊遇春累功,晉升上將,並且擔任了大元帥的副參謀長。

“朕明白,無非就是撈夠了,不太想打了。”

倒也不是孫士毅不太想打。

使下面的人不太想打。

所以朱皇帝也沒有別的什麼辦法。

“皇上,金山總督府總督林鳴鶴的摺子。”

見到朱道樺把來自印度的消息放到了一邊。

朱皇帝的秘書官林則徐急忙把來自金山總督府的奏摺遞了上來。

第二批移民船已經返回了。

同樣也帶來了金山總督府的最新消息。

朱皇帝當然不可能跨越大洋遙控指揮金山總督府的行動。

但金山總督府方面也不是絕對獨立自主的藩王,所以各項機構的建立,權力的明晰還是很關鍵的。

來自各級官員,尤其是總督林鳴鶴和金山軍區指揮使曾阿大,是每一期必須有秘折上報的。

“通婚?!”

朱皇帝愣了一下。

和印第安人通婚?!

朱皇帝摸了摸下巴。

這似乎是個天才的策略!

通過通婚和貿易加強和土著部落的聯繫,同時也能更好的將這些北美土著納入到大明的殖民體系之中。

中原王朝從戰國時代就開始對各地土著進行“編戶齊民”,爭取將所有人納入到子統治之中。

而中華對西南,包括貴州、雲南等地的穩固統治,也開始於明代的“改土歸流”之策。

所謂編戶齊民,開始於春秋戰國之時。

西周的分封實行的乃是夏君夷民之策。

西周時代是一個上下階層森嚴的封建社會,從諸侯、貴族、士大夫、國人、奴隸、野人,等級上下階層十分森嚴。

野人便是不被納入統治之人,可以類比於“土著”——如果攤開西周時代的地圖,按照實際統治範圍進行標註的話。

整個中原事實上有很大一部分的地盤並不被諸夏諸侯們統治。

他們的統治範圍是依託城池,呈星星點點狀,在野外的大量範圍內,還是大量的土著部落。

這便是所謂的“夏君夷民”。

這種情況一直到在平王東遷之後產生重大的轉折。

春秋戰國征戰連年,各諸侯國兼併不斷,諸侯爲了增強國力,開始設置戶籍制度,主要爲有效掌控人力資源,舉凡男女老少悉要登錄在冊叫做“編戶“。

舊宗法制度下的“族長主管制“中土地與人民悉爲該宗族財產所有的,而“編戶齊民“將他們從森嚴階級制度中重新解構、洗牌。

而貴族沒落後“采邑歸公“,列國勤於控制戶口、擴大徵兵,於是整頓行政區域,商鞅乃有“集小鄉邑聚爲縣“之改革,強化行政機構以便於管理,原有貴族的權利被打散。

秦漢之後提升到另一階段,西漢政府正式編入戶籍的地主、自耕農、傭工、僱農等,進行賦稅制度後,中央能直接或間接干涉地方(封國),縣制社會漸趨普及,中國的社會結構正式從古典諸侯國的封建城邦轉化成郡縣制的集中社會。

兩漢對百姓的管理,由漢武帝時期開始推行的編戶制度。

爲保證賦役制度的實行,漢代政府實行極嚴密的戶籍制度。

編戶齊民具有獨立的身份,依據資產多少承擔國家的賦稅和徭役、兵役。

《居延漢簡》曾記載編戶齊民戶籍情況,如戶主徐宗:“居延西道里徐宗,年50,妻1人。男同產2人,婦同產2人。宅一區值3000。田50畝值5000。用牛2值5000。“

如此一來。

便沒有了所謂的國人、野人之分。

在戰國時代“整體戰”思想的席捲之下,所有的人口都被納入到了統治體系之中。

將林鳴鶴的奏摺交給另外一邊的彭浚。

彭浚看了之後也不由得讚歎道:“若如如金山總督所言,新大陸土著與漢人長相差異不大,而且社會結構也非常的鬆散,其文明程度一如上古,將其編戶齊民,納入統治的可行性倒是很大!”

朱道樺也點了點頭:“如此說來.倒是可以爭取蘇族、阿族這兩個大的土著部落聯盟,去應對新大陸東方的三方勢力的威脅。”

能不能將幾百萬的新大陸土著他同化這事,朱皇帝自己是不太關心的。

無非就是幾百萬人而已。

不能同化,全屠了也費不了多少時間——這方面大明皇帝的私人軍隊,日本武士兵團已經是很有經驗了。

不過關鍵是大明在新大陸的力量太小,人口太少,前期立足的壓力太大。

如果能爭取到土著勢力倒向大明的話,對大明金山總督府前期在新大陸的立足當然是很有好處的。

萬事開頭難啊。

就算是白人,剛到新大陸的時候如果沒有當地土著對他們的友好待遇,怕是也很難第一時間就能在新大陸生存下去。

朱皇帝在奏摺上寫下幾個批示。

“新大陸之事,前期以生存爲要,若能避免戰爭,和土著交好,利用土著應對歐羅巴勢力的壓力,倒也不失爲上策!”

在寫下這些批示之後,朱皇帝將奏摺交給林則徐,等下一批船隊前往新大陸的時候。

朱皇帝的最新指示就會抵達金山總督林鳴鶴的案頭上了——不過這至少都要兩個月之後了。

在處理完了這些事情之後。

朱皇帝對御前辦公室內的幾名大臣笑道:“諸卿,今日之事就到此爲止吧,若無意外,李妃今日將誕下皇子或公主,朕得提前去太醫院看看。”

朱皇帝話音剛剛落下。

就有皇宮的女官匆匆而來。

“皇上,李妃誕下皇子。”

頓時。

辦公室內的大臣們紛紛向皇帝道喜。

朱皇帝也掏出紅包,笑容可掬的給大臣們發紅包了。

雖然朱皇帝是廣東出生的,但給紅包可給得大方。

畢竟是大明首富嘛。

李妃就是朝鮮李朝國王李祘的長女李清延。

是在遼東之戰的時候入宮爲妃的。

前面已經生了兩個女兒了。

這一次總算是生了皇子出來。

大臣們互相看了看。

他們都知道李妃長相豔麗,是皇帝寵妃。

不過朱皇帝當然也不可能因爲寵愛李妃而做什麼。

他之所以對李妃生了兒子這麼高興。

多半

是瞄上了朝鮮國王的位置了。

這六皇子已經是日本國王了,

朱皇帝再給自己的兒子謀一個朝鮮王。

似乎也並不奇怪。

右相彭浚神色一動,說道:“皇上,說起朝鮮,今日理藩院送來奏摺,朝鮮那邊也出了些麻煩。”

“麻煩?”

“朝鮮有人舉兵造反了!”

“舉兵!什麼時候的事情?”

“半個月前……”

“都半個月了?怎麼才報到朕這裡!”

朱道樺壓低了聲音,有些坐不住了。

一直以來。他都不怎麼關心朝鮮,錦衣衛也沒有在朝鮮佈下天羅地網的眼線,只是在朝鮮京城安排了探子監視朝鮮朝廷和兩班豪門。

可是有人作亂都不知道,也太粗疏了。

“錦衣衛怎麼也沒有報告送過來?他們難道都是瞎子、聾子嗎?”

“其實是……”

彭浚的聲音愈加低了,“今年年初,錦衣衛就有報告,當時得到的消息是朝鮮慶尚道發生民變,皇上可否記得?”

“哦……當然記得!不是說因爲兩班豪門壓迫太過,民不聊生才鬧出來的亂子嗎,只是小範圍的騷亂嗎?”

“民不聊生也是有的,朝鮮官吏貪腐、豪門橫行之事,早就盡人皆知。連朝鮮貢使鄭民始還曾經建議皇上改革朝鮮政治,這次的亂子似乎和鄭民始也有些關係……”

朱道樺對鄭民始有些印象。

他是在朱道樺親征遼東時前來面見朱皇帝請求朝鮮稱藩的朝鮮使者。

後來又被朝鮮朝廷派到大明擔任朝貢使。

不過這位卻不安心當差。

隔三差五就上摺子說朝鮮兩班豪門、腐敗書院的壞話,想讓朱道樺在朝鮮推動朝鮮的政治改革。

但朱皇帝其實並不怎麼想在朝鮮搞什麼改革。

朝鮮人多地狹。

又沒多少油水。

民族意識也已經起來了,要直接統治也挺麻煩的。

只要能安安穩穩的稱藩,朱皇帝才懶得去理呢。

而且這個鄭民使不但說朝鮮兩班豪門的壞話。

還上書建議朱道樺在古代諸子百家的基礎上發展東學,用之對抗西學。

不過朱皇帝卻沒有怎麼理睬這個傢伙——要復興早就被儒學改造吸收的所謂“百家”,再將西方科學技術融合進去,肯定是件超級麻煩的事情。

如果強要推行,好不容易上了軌道的新學教育必然中斷。

而三番兩次上書,朱皇帝都沒理會他之後。

這個朝鮮儒生鄭民始還頗有點脾氣,就不做了,辭官回了朝鮮。

“鄭民始?他也和這次變亂有關?”

“皇上。這個鄭民始還挺能折騰的,他在返回朝鮮之後搞了一個什麼東學會,吸取儒學、佛學和道家思想創立了一個什麼東學,周遊各地,宣傳東學思想,還發展了許多門徒。這次的動亂怕不是普通的農民造反,而是這個東學會搞出來的事情,若是如此的話要撲滅難了。”

彭浚搖頭說道。

加入東學會的不是一些不識字的朝鮮農民。

而是許多讀過書的兩班庶子,他們雖然沒有掌握多少社會資源,但卻也算是有知識有文化的朝鮮精英。

“東學會……東學黨!”

朱道樺猛然想到了歷史上甲午戰爭前發生在朝鮮的東學黨起義!

這個東學會該不會是東學黨的前身吧?

實際上,朝鮮國內在面對這個時代發生的大變局的時候也有不少人提出了各種主張。

這個被朱皇帝忽略了的小透明,其國內怎麼都有一千多萬的人口,而且社會矛盾也空前尖銳,兩班豪門壟斷了朝鮮的一切資源,其餘朝鮮百姓基本上是處在極端的貧困和飢餓之中的。

在這種情況下。

有人希望能推動社會變革,解決或者緩解這極端尖銳的矛盾也很正常。

彭浚似乎是看出了朱道樺的震驚,接着建議道:“皇上,這個東學會朝鮮地方上造成變亂,雖然成不了什麼大氣候,但也不能小覷。”

“朝鮮王是什麼意見?是否向朕請兵?”

朱道樺已經收起了驚訝的表情。

就算是東學黨又如何?

現在的大明又不是歷史上的滿清,而且就算是滿清的豆腐渣軍隊,好像也輕輕鬆鬆把東學黨的起義給撲滅了。

“還沒有,朝鮮朝廷請皇上支援一些槍炮。”

彭浚將朝鮮王的奏摺遞給了朱皇帝。

“哦,那就隨便給一點吧。”

朱道樺接過奏摺打開看了看,然後取過毛筆隨便批示了幾句,就交還給彭浚。

“送去大元帥府,讓趙四、張洪看着辦吧。”

彭浚怔了一下,接過奏摺卻沒有馬上離開:“皇上的意思是……”

“讓他們去鬧吧,等到不可收拾了,咱們再出手不遲,朝鮮問題或許可以有個最終解決了。”

朱道樺想了想,又提起毛筆寫了道手詔交給彭浚,手詔上的內容是讓明軍封鎖明朝邊境和收容朝鮮難民的。

“這份手詔給遼東省地方和遼東兵團,他們看了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第83章 開奴門,包衣新軍【求追訂】第386章 棋逢對手了屬於是第432章 學渣啊學渣第153章 海參崴,好地方第131章 入江寧,祭孝陵第223章 做平西王滌盪西方羣魔第37章 八萬對兩萬,優勢在我。【求收藏求追第166章 在海峽自由市第371章 人民不感謝皇帝第194章 印度洋海權之戰!第150章 土豪劣紳們要和大明朝廷緊密勾結第223章 做平西王滌盪西方羣魔第417章 大明的主力艦第71章 上架感言第198章 被終結的海洋霸權第354章 大明第一大孝子第236章 乾隆僞帝埋骨處第35章 黃白生存空間之爭【求收藏求追讀】第356章 朝鮮王第360章 美俄的聯合第334章 想造反就請便第369章 螳臂擋車第387章 俄羅斯要輸了第119章 乾隆的殺心第110章 這是最希望看到的局面?第50章 精明的乾隆【求收藏求追讀】第106章 什麼叫做降維打擊啊第316章 都是讀書種子啊第311章 朱皇帝要做的是周天子第158章 施壓?干涉?美國佬笑嘻了。第44章 88888和6666【求收藏,求追讀】第109章 皇上,你現在走了大清可怎麼活啊!第264章 來看看我們沙俄的勇氣第317章 你有浩然正氣,我有砂鍋鐵拳。第209章 不要平西王要秦王第62章 都有決戰的盤算【求收藏求追讀】第424章 一戰定乾坤!第206章 乾隆的大八旗第411章 美利堅需要最堅定的盟友第397章 歐洲文明的東方之盾第115章 失敗者乾隆第44章 88888和6666【求收藏,求追讀】第175章 入關和北伐,南北夾擊!第234章 遊牧民族以後就只能能歌善舞了第142章 歐亞美三大軸心!第182章 聯清抗明!第257章 糟糕了,這可是王朝末日的景象!第13章 領明王的餉,種明王的地。第94章 朱老闆有的是錢第76章 朱明王的大廣東工業圈計劃【求全訂】第221章 天國潰,北上!第173章 福大帥跳河記第314章 工人階級要走上歷史舞臺!第68章 不投也得投【求收藏求追讀】第123章 包衣們,努力!第27章 文化吸引力【求收藏求追讀求推薦票求第151章 議會政治,大明進步了。第409章 血肉磨坊?第82章 我大清以八旗爲本【求追訂】第273章 皇帝的野心,自古以來的依據第315章 儒生VS工人第232章 八旗確實是振作起來了!第305章 嚇得住嗎?第239章 打北邊來了隊哥薩克第314章 工人階級要走上歷史舞臺!第124章 血戰!排隊槍斃的對決!第100章 土豪,學霸,世交。第3章 小小的炮兵系畢業生第441章 美國紅脖VS極端皇漢第405章 二代接班之事第207章 平西王有了,誰是永曆呢?第297章 開疆拓土之功第150章 土豪劣紳們要和大明朝廷緊密勾結第242章 貴中華,賤夷狄第60章 羅大班的忽悠第430章 六比一!第221章 天國潰,北上!第171章 都有明式裝備啊第390章 崩潰第306章 北美據點花生屯。第23章 明荷英法四方會談【求收藏求追讀求推第173章 福大帥跳河記第223章 做平西王滌盪西方羣魔第139章 朱首富,快支持一下朝廷吧!第210章 戰中原,胸甲騎兵!第105章 水潑不進的贛州城第168章 東方的好漢們,去印度沿海發財吧!第348章 新大陸華人們的感恩節第76章 朱明王的大廣東工業圈計劃【求全訂】第173章 福大帥跳河記第117章 搶廣東,搶湖南。第329章 覆滅的帝國和強盜第116章 不是自己的博起來不心疼第445章 決戰在哪裡?第73章 楊大人的反歌合唱團【求全訂】第279章 俄軍能試出明軍的極限嗎?第177章 大明印度洋艦隊傾巢而出了!第130章 會有一個南北朝嗎?第396章 真的能打上幾十年嗎第20章 綁得太不正經了【求收藏求追讀求推薦
第83章 開奴門,包衣新軍【求追訂】第386章 棋逢對手了屬於是第432章 學渣啊學渣第153章 海參崴,好地方第131章 入江寧,祭孝陵第223章 做平西王滌盪西方羣魔第37章 八萬對兩萬,優勢在我。【求收藏求追第166章 在海峽自由市第371章 人民不感謝皇帝第194章 印度洋海權之戰!第150章 土豪劣紳們要和大明朝廷緊密勾結第223章 做平西王滌盪西方羣魔第417章 大明的主力艦第71章 上架感言第198章 被終結的海洋霸權第354章 大明第一大孝子第236章 乾隆僞帝埋骨處第35章 黃白生存空間之爭【求收藏求追讀】第356章 朝鮮王第360章 美俄的聯合第334章 想造反就請便第369章 螳臂擋車第387章 俄羅斯要輸了第119章 乾隆的殺心第110章 這是最希望看到的局面?第50章 精明的乾隆【求收藏求追讀】第106章 什麼叫做降維打擊啊第316章 都是讀書種子啊第311章 朱皇帝要做的是周天子第158章 施壓?干涉?美國佬笑嘻了。第44章 88888和6666【求收藏,求追讀】第109章 皇上,你現在走了大清可怎麼活啊!第264章 來看看我們沙俄的勇氣第317章 你有浩然正氣,我有砂鍋鐵拳。第209章 不要平西王要秦王第62章 都有決戰的盤算【求收藏求追讀】第424章 一戰定乾坤!第206章 乾隆的大八旗第411章 美利堅需要最堅定的盟友第397章 歐洲文明的東方之盾第115章 失敗者乾隆第44章 88888和6666【求收藏,求追讀】第175章 入關和北伐,南北夾擊!第234章 遊牧民族以後就只能能歌善舞了第142章 歐亞美三大軸心!第182章 聯清抗明!第257章 糟糕了,這可是王朝末日的景象!第13章 領明王的餉,種明王的地。第94章 朱老闆有的是錢第76章 朱明王的大廣東工業圈計劃【求全訂】第221章 天國潰,北上!第173章 福大帥跳河記第314章 工人階級要走上歷史舞臺!第68章 不投也得投【求收藏求追讀】第123章 包衣們,努力!第27章 文化吸引力【求收藏求追讀求推薦票求第151章 議會政治,大明進步了。第409章 血肉磨坊?第82章 我大清以八旗爲本【求追訂】第273章 皇帝的野心,自古以來的依據第315章 儒生VS工人第232章 八旗確實是振作起來了!第305章 嚇得住嗎?第239章 打北邊來了隊哥薩克第314章 工人階級要走上歷史舞臺!第124章 血戰!排隊槍斃的對決!第100章 土豪,學霸,世交。第3章 小小的炮兵系畢業生第441章 美國紅脖VS極端皇漢第405章 二代接班之事第207章 平西王有了,誰是永曆呢?第297章 開疆拓土之功第150章 土豪劣紳們要和大明朝廷緊密勾結第242章 貴中華,賤夷狄第60章 羅大班的忽悠第430章 六比一!第221章 天國潰,北上!第171章 都有明式裝備啊第390章 崩潰第306章 北美據點花生屯。第23章 明荷英法四方會談【求收藏求追讀求推第173章 福大帥跳河記第223章 做平西王滌盪西方羣魔第139章 朱首富,快支持一下朝廷吧!第210章 戰中原,胸甲騎兵!第105章 水潑不進的贛州城第168章 東方的好漢們,去印度沿海發財吧!第348章 新大陸華人們的感恩節第76章 朱明王的大廣東工業圈計劃【求全訂】第173章 福大帥跳河記第117章 搶廣東,搶湖南。第329章 覆滅的帝國和強盜第116章 不是自己的博起來不心疼第445章 決戰在哪裡?第73章 楊大人的反歌合唱團【求全訂】第279章 俄軍能試出明軍的極限嗎?第177章 大明印度洋艦隊傾巢而出了!第130章 會有一個南北朝嗎?第396章 真的能打上幾十年嗎第20章 綁得太不正經了【求收藏求追讀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