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給朱明王來一點小小的大清震撼【求追

戰爭是殘酷的。

戰爭也是人類進步的加速泵。

和歷史上比起來。

現在的乾隆就挺進步的。

他不但開始尋求在武器裝備上的進步,也開始積極和歐洲進行接觸。

雖然這種接觸被乾隆嚴格限制在高層交往,禁止民間的漢人也能有機會和外界接觸。

但是這種禁止,乾隆自己都知道沒什麼用——廣東那邊都有一千八百多萬漢人不歸他管了,這是他暫時管不到的地方。

現在漢人已經得到了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火槍、火炮了。

這大清朝不進步也不行啊。

隨着臼炮的發射。

這是以天下之力,打廣東一隅。

聽起來很容易。

訓練有危險不說,還特別苦。

這方面的準備已經在緊鑼密鼓的進行,包括訓練軍隊,準備足夠多的地方行政官員等。

而在步兵大陣的一側則是蒙古八旗的騎兵。

至此, 皇商範氏終於結束了其顯赫一時的官商曆史。

步兵橫隊之中的範包衣就開始緊張起來了。

焉有不勝之理!

當年可是幫着大清朝入關,立下了汗馬功勞的。

所以這包衣新軍的訓練可真的不輕鬆。

而且按照朱道樺的想法,這皇帝繼承製度還是選用比較穩定保守的嫡長子繼承。

範包衣出身介休範氏的家僕。

通過這樣輪流交替射擊,橫隊就可以一邊射擊,一邊向前。

再加上大清本來就擁有的絕對的騎兵的優勢。

因爲接下來就是三段擊了。

大明朝的朱明王也行走在廣州府番禺縣的蓮花山腳下。

人頭大小的木託開花彈從步兵橫隊後面拋射而出。

假包衣現在成了真包衣。

這樣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白銀大量流入並且永久停留在了中國。

明軍纔有本錢圖謀廣東以北。

轟轟轟。

現在不能給介休範當奴, 倒是成功進了包衣軍,給大清朝的八旗大爺們做奴才了。

組成十萬包衣大軍。

到那時候。

現在近有雷霆炮,遠有靖遠將軍炮。

一聲聲的整齊的高呼讓乾隆感受到了這一年來難得的快意。

因爲雄才大略意味着折騰,而折騰的事情朱道樺打算在自己這一代就辦完。

乾隆有些心疼的說道。

就在志得意滿的乾隆皇帝在視察他的寶貝包衣軍的時候。

而現在明王府在國際市場上還是有需要進口的商品的——比如說戰馬。

於是乎許多西方商人發現了一個商機。

別說打仗了。

就是幾個億。

這段時間對於大清朝來說算是好消息不斷。

在一旁陪着的和珅急忙說道:“皇上放心, 奴才會盯着下面的人抓緊準備的。”

今年秋天發生了許許多多的驅佃事件。

在歷朝歷代都是一件不太道德的事情。

騎兵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就行了:衝擊!

但如果是在軍陣之中。

沒錢就苦一苦百姓,讓漢人老百姓忍耐忍耐就有錢了。

便一齊高喊。

這方面朱道樺選擇相信拿破崙——拿破崙認爲騎兵不需要會太多的技能,什麼又要射箭,又要近身肉搏的蒙古式騎兵,拿破崙認爲在現在這個戰場完全沒多大的作用。

在“迫擊炮”完成發射之後。

當然是值得了。

“好啊,算是有點模樣了!軍陣嚴謹,銃炮犀利!這樣嚴整的精銳,足夠用於廣東了!”

暫時還無法提供戰馬。

而現在擁有五萬好包衣的乾隆爺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又練出來了五萬包衣軍。

別說幾千萬兩白銀。

等再練五萬包衣軍。

得到了階級躍升的範包衣幹勁十足,就等着立功受賞,擡旗入籍,成爲光榮的八旗大爺。

而在線列步兵的前方是模仿明軍散兵戰術的散兵。

不過這些散兵是從八旗健銳營挑選出來的精銳弓箭手——在福康安看來,用八旗健銳營的弓箭手射箭也能起到襲擾敵方陣列的作用。

而擁有了一支可堪使用的騎兵之後。

臼炮被放在了隊列後面。

捅條還沒抽出來就開槍了。

這段時間以來。

因爲這包衣軍的名額不多,自己能進來已經很不容易了。

稍微有點不做到位就是劈頭蓋臉的鞭子抽來了。

驅佃。

現在在瓊州府的養馬場還在選育階段,就是用從西方帶回來的馬種和從北方朝鮮、日本等國買回來的蒙古馬雜交選育。

然後就是包衣軍這邊了。

包衣新軍就可以沿內核南下,補充贛州大營。

如今已經是八月份。

十月份開始入冬,廣東天氣乾爽,正適合作戰的時候。

“和珅,內務府要抓緊製造槍械火藥!朕估計, 今年冬天就要和逆明有一場大戰了!”

是山西八大家之一的介休範氏。

肯定就不會那麼被動了。

瓊州府的人口相對較少,全府人口一百萬左右,還有大片的未開發的地盤,同時也有大量的平坦的地方,適合大辦養馬場,也適合騎兵的訓練。

這纔剛剛視察了在瓊州府的養馬場和大明陸軍第十一旅訓練,就乘船返回廣東,在番禺縣蓮花山腳微服私訪,體察民情。

砸在了兩百多步之外。

在幾名太監的攙扶下騎上一匹溫順的母馬。

“這雷霆炮和靖遠將軍炮好是好,就是太消耗火藥了,這一戰下來,就是燒錢啊。”

比起直接運送白銀到中國,他們更希望能運送一批批的商品——在歷史上就是鴉片。

石香姑也懷上了。

大明攢起了一批足夠支撐一個騎兵旅的戰馬用於訓練。

而大清朝上有明君,下有名將,地方安靖,海晏河清。

雖然傷亡比依舊不太好看,但比起之前已經好多了,甚至還能打個有來有回。

和他隨行的還有兩個月前完成生產的王后羅香梅,還有內閣右丞相羅芳伯。

等乾隆騎馬而來的時候。

尤其是有時候一緊張。

但是範包衣心裡是高興的。

一旁的福康安搖頭說道。

逆明何愁不滅?

家中僕人四散。

子母炮則是在兩側,可以發射霰彈形成交叉火力。

推高了甘蔗和大蒜這種經濟作物的價格。

到了乾隆時銅礦開採枯竭, 範氏所營鹽業又因爲各種原因很不景氣。

於是乎羅香梅在出了月子之後就跟着朱道樺滿廣東跑。

首先是湖北白蓮教教匪掀起的一點小小的民亂很快就被湖廣方面鎮壓下去了。

十一騎兵旅也就順勢建立了起來。

所以大明陸軍的騎兵完完全全的就是一支衝擊騎兵。

“大王,今年秋收之後發生了許多驅佃事件,許多地主收回耕地,改爲僱人種甘蔗、大蒜等。”

羅芳伯說道。

這一下如果再和逆明打起來。

其次是贛州大營那邊,和明軍有過小規模的交戰,這一次的戰果就沒有那麼難看了。

這就讓從西方範海而來的商人們看到了商機。

在軍營的瞭望樓上看着遠處軍陣訓練的乾隆笑着說道。

毫無亡國之徵兆。

這等精銳,五萬還是少了點。

通過國際貿易。

在逆明的頭頂上插上一把刀子。

這介休範原來是開銅礦和販鹽的。

內務府很順利的就製造出來了被命名爲“雷霆炮”的車載臼炮,以及被命名爲“靖遠將軍炮”的五千斤長管炮,都是發射木託開花彈的。

木託開花彈是在英法兩國的工匠的幫助下製造出來的。

不進步就得死。

不過已經堪用,足夠把逆明堵在廣東了。

包衣新軍顯然已經做好了準備。

如果是你一個人打槍, 有沒有打着火很容易發現。

很容易出錯。

不想當八旗的包衣,當然也不是好包衣。

“保大清,滅逆明!”

不過跟隨在朱道樺身邊的羅芳伯卻一臉的憂慮。

拉得開強弓的弓箭手的精銳程度絕對不輸給明軍的散兵。

現在的包衣新軍就是進步的一部分。

就是從歐洲出航,滿載商品,到印度把商品卸貨後再購買印度當地的良種戰折耳馬到巴淡島,把戰馬賣給明王府之後,再從東方商人手裡購買茶葉、瓷器、漆器、絲綢等返回歐洲。

而羅香梅在產子之後。

不過這幾十年來,介休範氏的家世就開始下滑了。

羅香梅在兩個月前產下一子,取名朱宜鏨。

由於明王府的產業引導和續命水投入量產。

畢竟在包衣軍做好了,可是能擡旗的。

在朱道樺設想中未來的大明的制度之中。

乾隆放下手中的望遠鏡說道。

製糖業和製藥業都得到了大發展。

騎兵是明軍最大的弱點。

那可就少不得被拉出來打鞭子了。

伴隨着隊列前進的還有安裝在四輪馬車上的大口徑臼炮和子母炮。

所以許多地主開始驅趕佃農,準備改種經濟作物。

而中國基本上又不需要什麼商品進口。

“保大清,滅逆明!”

但是現在在廣東各地。

大明封建主義接班人算是有了一個候選人了。

這大明陸軍十一旅之所以放在瓊州府,是因爲十一旅是唯一的騎兵旅。

而且這燧發槍也不是很好用,有一定的概率是打不着火的。

至於要攻略中原。

廣東可是能給大清朝每年提供小一千萬白銀的小奶牛啊。

沒有了官商的地位,介休範就此成爲歷史。

一隊隊扛着燧發槍的線列步兵走出了很是整齊的隊列。

就是前排射擊,後排裝填,前排完成射擊後後排越過前排向前射擊。

現在沒有西方商人敢運鴉片來打開中國的國門。

裝備的是胸甲、騎槍、彎刀。

而另外一方面則是來自安南、蘭芳的廉價稻米大量涌入廣東,導致稻米的價格一降再降。

周圍的農田大多已經收割完成。

乾隆已經走下了高臺。

到時候可以嘗試把南雄州奪回來。

“還好有英法友邦相助,否則按照以前產火藥的成本.這種仗還真的打不起。”

“該花的錢還是要花的,只要能剿滅逆明,奪回廣東,砸個幾千萬兩銀子也是值得的。”

而且做軍官的八旗大爺們的脾氣都不是太好(被管的這麼嚴,脾氣能好麼)。

形成一個大三角的貿易。

現在包衣行軍看起來就很有模樣了。

到乾隆四十八年(1783),清廷因範氏“虧折日深, 以至上年誤運誤課,拖欠官項累累”,“虧損至一百五六十萬兩之多”,便革除了範氏在內務府、戶部等衙門的官職,着令嚴加審訊範清濟兄弟, 並查封家產。

福康安認爲騎兵在未來和明軍的作戰中將會起到一錘定音的效果。

在已經列隊完畢等待乾隆檢閱的包衣新軍們面前緩緩策馬而過。

是要打排槍齊射的。

不想當主子的奴才,不是好奴才。

到時候左右都是轟轟轟的聲音,有時候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沒打着火。

不過他運氣不錯。

範包衣就這樣沒了在介休範爲奴的鐵飯碗。

這就讓許多之前主要是把耕地給佃農耕種收米租的地主虧本——大明的田稅不是實物稅,是要交明元的。

由於東西方貿易上,中國有着極大的貿易順差——中國的出口商品,包括茶葉、瓷器、絲綢等,基本上處在市場的壟斷地位。

此時的蓮花山腳。

虧本的買賣可沒人幹。

這些騎兵當然也不是按照蒙古式的輕騎兵訓練的——這方面朱明王也沒有懂得的人才。

訓練起來也挺消耗錢的。

如果在沒有打着火的情況下再裝填,那就很容易發生炸膛事故

就範包衣知道的, 就有好幾個因爲炸膛受傷,甚至死亡的。

等九月秋收過後。

那至少要有個兩三萬騎才行了。

說着。

讓其夜不能寐,軍民喪膽。

原因也很簡單。

而大清有江南,有湖廣,有四川,有中原,還有滿洲、內外蒙古等。

所以就拿了歐洲衝擊騎兵的訓練操典,稍微改進之後就使用了。

逆明只有廣東一省。

走的排成密集隊列衝陣的路子。

不過這也並不意味着明軍的騎兵就沒辦法辦起來了。

那也得往下砸!

他不需要一個雄才大略的繼承人。

旋即發生了一聲聲沉悶的爆炸聲。

爲了增加威力, 這些開花彈還填充了鐵釘以增加破片殺傷。

而明王府又需要戰馬。

下一階段的目標,就是取江南、湖廣。

但是做起來卻相當難。

因爲驅佃而發生的衝突、羣體事件層出不窮。

是目前內閣兩位丞相最爲頭痛的事情了。

驅佃在歷朝歷代,可都是非常的政治不正確的。

但是我們這位朱明王,卻好像對驅佃這事不怎麼在乎一樣.

第281章 琉球突變第101章 做大明的官還是滿人的狗第461章 只要俘虜朱宜鑫第一百五十七章、要開放,那就一起開放【重第75章 好多好多銀子!【求全訂】第436章 大明的惡犬第71章 上架感言第169章 光復大帝的怒,遼東蠶食。第80章 兵役授田法和封爵法【求全訂】第199章 都要來求和了第343章 還有意外收穫第263章 沙俄就是勇!第9章 招兵,招安。第254章 西方也有麻煩事兒第262章 不拼命的大明,你們就能贏?第395章 法蘭西人的皇帝第298章 太子是熊孩子第369章 螳臂擋車第56章 終於要北伐了。第465章 名將朱宜鑫!第206章 乾隆的大八旗第403章 大中華產業分工第190章 輕取寧錦,召見俄使。第367章 諸藩也有矛盾要解決第131章 入江寧,祭孝陵第320章 去澳洲挖金礦了第54章 來騙,來偷襲。第353章 十幾年後的世界大戰第130章 會有一個南北朝嗎?第93章 在清爲奴僕,在明爲公侯第180章 誘敵南下,朝鮮特使第129章 談判?求和!第82章 我大清以八旗爲本【求追訂】第96章 漢官皆無恥,漢人不可信。第39章 明軍的大秀【求收藏,求追讀】第324章 清英瓜分印度?第445章 決戰在哪裡?第80章 兵役授田法和封爵法【求全訂】第331章 楊遇春吊打威靈頓公爵第39章 明軍的大秀【求收藏,求追讀】第87章 蒜你狠,驅佃潮【求追訂】第424章 一戰定乾坤!第402章 涇渭分明的東方和西方第50章 精明的乾隆【求收藏求追讀】第72章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求全訂】第371章 人民不感謝皇帝第260章 開發東北會虧本?第447章 中華大團結第241章 大清還是要有忠臣的第49章 造不如買【求收藏,求追訂】第118章 贏!第63章 吃瓜羣衆第452章 騎一師VS騎一師第367章 諸藩也有矛盾要解決第174章 入關!入關!第444章 實君憲政第174章 入關!入關!第173章 福大帥跳河記第214章 一戰定天下第396章 真的能打上幾十年嗎第74章 八旗有兇性,全取廣東!【求全訂】第354章 大明第一大孝子第23章 明荷英法四方會談【求收藏求追讀求推第203章 大明皇帝駕臨忠誠的廣州城第437章 幸好還有你第401章 煤和鐵第287章 天皇有幾個師?第212章 戰中原,開封破?第451章 接觸!第18章 南洋華人真正的領袖【求收藏求追讀求第141章 明法同盟VS八國聯軍?第170章 天國府兵斗大清綠旗第133章 天國要分地!第103章 半工業化vs封建帝國第192章 誰來當崇禎第145章 靖福州,反對派。第374章 天地會的總瓢把子第128章 大清,要亡了啊。第48章 造不如買【求收藏,求追訂】第332章 催破第101章 做大明的官還是滿人的狗第447章 中華大團結第279章 俄軍能試出明軍的極限嗎?第107章 你有昇天球,我有黑狗血第395章 法蘭西人的皇帝第90章 朱明王的威脅第325章 印度諸侯要地盤,平西藩要女人!第202章 不平等條約來了第397章 歐洲文明的東方之盾第269章 四打一,應該能贏吧?第439章 美國排華了!第261章 沙俄的太子第435章 半個地球都是大明的了第458章 老糊塗了?第89章 會有一個團結的歐洲嗎?第20章 綁得太不正經了【求收藏求追讀求推薦第380章 擴張,人口是關鍵。第348章 新大陸華人們的感恩節第459章 90萬VS160萬!第342章 牢籠智士是自縛手腳
第281章 琉球突變第101章 做大明的官還是滿人的狗第461章 只要俘虜朱宜鑫第一百五十七章、要開放,那就一起開放【重第75章 好多好多銀子!【求全訂】第436章 大明的惡犬第71章 上架感言第169章 光復大帝的怒,遼東蠶食。第80章 兵役授田法和封爵法【求全訂】第199章 都要來求和了第343章 還有意外收穫第263章 沙俄就是勇!第9章 招兵,招安。第254章 西方也有麻煩事兒第262章 不拼命的大明,你們就能贏?第395章 法蘭西人的皇帝第298章 太子是熊孩子第369章 螳臂擋車第56章 終於要北伐了。第465章 名將朱宜鑫!第206章 乾隆的大八旗第403章 大中華產業分工第190章 輕取寧錦,召見俄使。第367章 諸藩也有矛盾要解決第131章 入江寧,祭孝陵第320章 去澳洲挖金礦了第54章 來騙,來偷襲。第353章 十幾年後的世界大戰第130章 會有一個南北朝嗎?第93章 在清爲奴僕,在明爲公侯第180章 誘敵南下,朝鮮特使第129章 談判?求和!第82章 我大清以八旗爲本【求追訂】第96章 漢官皆無恥,漢人不可信。第39章 明軍的大秀【求收藏,求追讀】第324章 清英瓜分印度?第445章 決戰在哪裡?第80章 兵役授田法和封爵法【求全訂】第331章 楊遇春吊打威靈頓公爵第39章 明軍的大秀【求收藏,求追讀】第87章 蒜你狠,驅佃潮【求追訂】第424章 一戰定乾坤!第402章 涇渭分明的東方和西方第50章 精明的乾隆【求收藏求追讀】第72章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求全訂】第371章 人民不感謝皇帝第260章 開發東北會虧本?第447章 中華大團結第241章 大清還是要有忠臣的第49章 造不如買【求收藏,求追訂】第118章 贏!第63章 吃瓜羣衆第452章 騎一師VS騎一師第367章 諸藩也有矛盾要解決第174章 入關!入關!第444章 實君憲政第174章 入關!入關!第173章 福大帥跳河記第214章 一戰定天下第396章 真的能打上幾十年嗎第74章 八旗有兇性,全取廣東!【求全訂】第354章 大明第一大孝子第23章 明荷英法四方會談【求收藏求追讀求推第203章 大明皇帝駕臨忠誠的廣州城第437章 幸好還有你第401章 煤和鐵第287章 天皇有幾個師?第212章 戰中原,開封破?第451章 接觸!第18章 南洋華人真正的領袖【求收藏求追讀求第141章 明法同盟VS八國聯軍?第170章 天國府兵斗大清綠旗第133章 天國要分地!第103章 半工業化vs封建帝國第192章 誰來當崇禎第145章 靖福州,反對派。第374章 天地會的總瓢把子第128章 大清,要亡了啊。第48章 造不如買【求收藏,求追訂】第332章 催破第101章 做大明的官還是滿人的狗第447章 中華大團結第279章 俄軍能試出明軍的極限嗎?第107章 你有昇天球,我有黑狗血第395章 法蘭西人的皇帝第90章 朱明王的威脅第325章 印度諸侯要地盤,平西藩要女人!第202章 不平等條約來了第397章 歐洲文明的東方之盾第269章 四打一,應該能贏吧?第439章 美國排華了!第261章 沙俄的太子第435章 半個地球都是大明的了第458章 老糊塗了?第89章 會有一個團結的歐洲嗎?第20章 綁得太不正經了【求收藏求追讀求推薦第380章 擴張,人口是關鍵。第348章 新大陸華人們的感恩節第459章 90萬VS160萬!第342章 牢籠智士是自縛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