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十幾年後的世界大戰

在處理了朝政之後。

朱皇帝就急匆匆離開,踩着自行車去了太醫院,看望剛剛出生的兒子了。

朝鮮儒生鄭民始有一點說的是沒錯的。

那就是現在的大明朝廷和歷史上的大明、大清都不一樣。

孔孟之道,現在都有些邊緣化了。

而且在政治制度上,大明朝廷是以禮治國。

在這個時候東西方交流、碰撞的時代。

東方的儒生們當然也對西方的政治制度有所瞭解。

很快就有人指出。

朱皇帝所謂的學習周代制禮。

事實上,他這是託古改制,他真正學習的反而有點類似於西方大英帝國的憲政制度。

只是改了個名字而已。

什麼叫做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啊。

所以現在大明朝的政治制度其實和之前的大清朝是很不一樣的。

大明朝的行政、立法體系,都有歐洲不列顛國的影子。

大明朝是有明確形成制度的議政院、行政院的兩院。

議政院有立法之權,有督查、彈劾行政之權。

而行政院在左右丞相的帶領下掌行政之權。

而皇帝,則是在兩院之上,獨裁政務。

已經是非常類似於實君憲政的制度了。

大明朝的丞相,也和不列顛、普魯士這些實君立憲制的國家的首相差不多。

另外。

議政院也在輔助皇帝立法的名義下。

取得了一定的立法權和監督權。

雖然任何法律的通過最終都要皇帝的簽字。

但議政院對法律條文的影響是實實在在的。

這個議會,並不是一個只會鼓掌舉手的議會。

而且可以預見。

一旦朱皇帝這位開國大帝不在了,議政院實際上的權力還會更大。

不過這都是朱皇帝有意爲之的。

他可以行君主獨裁。

因爲他相信自己指引的方向是正確的。

但是他不能保證後代子孫也能和他一樣英明神武。

因此。

君主獨裁之權被制約,被限制。

是大勢所趨。

朱皇帝也不想去影響這個大勢。

甚至有意推動——如果能在他的任內,完善大明朝的上上下下的政治制度,建立一個能夠有效穩健運行的體制。

除此之外。

困擾歷代王朝的另外一個問題。

就是皇室子孫如何安排的問題。

這事情解決不好,同樣可能成爲拖垮一個王朝的原因。

現在大明的皇室是越來越大了。

剛剛李妃誕下的皇子,是朱皇帝的第14個兒子,算上已經出生的和還在肚子裡的。

朱皇帝已經有27個子女了。

其中22個已經出身,有14個兒子,8個女兒,另外還有5個在妃子們的肚子裡——朱皇帝除了一後三貴妃,像是朝鮮國的翁主之類的來自各屬國的公主郡主之類的妃子還有8個,另外在大明帝國國內也進行國選妃,地方上一些大族也送女入宮,還有就是蒙古草原諸部的和親。

朱皇帝一個人可真的是太辛苦了。

光是大小老婆,就足足有26人。

不過這其實也不意外。

而且朱皇帝這點女人在歷史上的皇帝女人人數排行榜中肯定很難排進二十強的。

但朱皇帝有一點肯定是吊打歷代皇帝——那就是他的子嗣存活率。

得益於醫學進步。

朱皇帝二十多個孩子全部都健健康康,活蹦亂跳的。

而且朱皇帝還很年輕,今年才三十二,又很重視身體鍛鍊。

早上起牀都會慢跑個五六公里,平時去上班也是騎單車去的,出遠門能騎馬就騎馬,通常不會坐馬車。

而且因爲有兩院制度存在。

朱皇帝也不需要和他的老祖宗朱元璋一樣殫精竭慮做工作狂。

一般沒有特別重大的事情。

他會在上午就把朝政處理好了,中午吃了午飯午休過後,朱皇帝會視情況,接見一下大臣,或是和老兄弟們敘敘舊,或是去爬爬山、打打球之類的。

再加上飲食上,朱皇帝也很注意。

畢竟以前是幹醫生這一行的。

所以身體還倍兒棒。

到了晚上,這個時代又沒有什麼夜生活,所以就只能牽牽手了。

而且朱皇帝是首富嘛,又不擔心養不起,學區還是中都皇宮的,根本不擔心小孩子的上學問題。

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哪怕朱皇帝的後宮不再繼續擴大。

大明朝的皇子公主的數量肯定也是會越來越多的。

而如何安排,或者說利用好這些皇室血脈,就是朱皇帝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了,畢竟都是他的孩子嘛。

作爲皇家血脈。

最好的安排當然是繼承皇位了。

但是大明的皇帝寶座就只有一個。

皇子都已經有14個了。

肯定不可能把大明帝國分拆成14份讓14個哥各取一份了。

平分家產在【明禮】中也是不被支持的。

按照【明禮】中對家族財產的繼承製度的規定。

嫡長子守家,諸子開拓。

當然了。

這只是建議,一般家庭如何分配自己的財產大明朝廷是管不着的。

但是大明皇家肯定是要按照這個來的。

也就是說。

太子當皇帝。

其餘諸子就得去幹別的。

而其他皇子的前途之中,最好的當然是去繼承屬國的王位了。

大明帝國不可能佔領所有的土地。

拿下原本屬於滿清帝國的土地,在加上東西伯利亞、東南亞的幾個大島就很不錯了。

這一片地盤,大約是2000萬平方公里。

比歷史上的沙俄略小,但也是絕對非常遼闊的地盤了。

而且和沙俄拿下的都是一些凍土地帶不同。

大明帝國拿下的這些地盤中,耕地數量和人口承載能力都是歷史上擴張到最極限的沙俄帝國的好幾倍。

所以在消化這些地盤之前,大明帝國再擴大自己直接統治的地盤就有些難以下嚥了。

除了大明朝廷直轄的地盤——也就是設立了省、府、縣、鎮、鄉數級政府機構的地盤之外。

大明朝廷還直接控制的地方就是兩個殖民地總督府了。

也就是澳洲殖民地和新大陸殖民地的兩個總督府。

總督府是臨設機構。

殖民地的前途一般會有兩種情況。

一種就像是婆羅洲和爪哇一樣,被直接納入統治。

另外一種。

就是未來的澳洲和新大陸的模式。

諸子分封!

把朱皇帝的皇子們分封到澳洲和新大陸去,行夏君夷民之策。

也就是說。

在澳洲和新大陸這樣的地方,大明朝廷直接統治的成本太大了。

所以考慮到成本問題,分封制倒是很值得借鑑。

朱皇帝雖然是後世而來的。

但是卻是一個民族主義者。

什麼多民族大團結他是不怎麼認同的。

至少。

這個理念很難在18世紀的世界行得通。

現在這個世界可沒有什麼多民族的強國。

大家都是民族國家,沒有例外。

至於美利堅.現在的美利堅又不是什麼強國。

所以。

朱道樺要在大明帝國本土建立的也是一個民族國家——凡是大明帝國之國民,都需要認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種語言,一種文化。

所以現在大明的戶籍管理制度是沒有民族這個項目的。

朱皇帝認爲。

在大明帝國取分民族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因爲在大明本土四萬萬多百姓中。

漢人的數量佔到了99%。

只要推行漢語和漢化教育。

幾十年後。

什麼民族都融合了。

而以大明帝國這個核心的周圍。

朱道樺還打算建立一連串的屬國。

這些屬國,要麼距離大明太遠,同時也不太好直接吞併的地盤。

比如說中亞、印度等。

這些地方就是封給一些不太好控制的國內勢力。

比如說平西藩,還有印度諸藩。

還有就是地窄人多,本土民族意識已經產生的地方。

人口多,土地又貧瘠,沒什麼油水,吞下去的成本還更高,消化出來的資源還少的地方。

比如安南、朝鮮、日本。

對這些地方。

朱皇帝的盤算是想辦法讓自己的兒子去當這些國家的王。

現在老六已經當了日本王了。

安南這邊存在兩個政權,不過自己和安南的兩個鄭妃都有子嗣,到時候都可以安排。

朝鮮這邊,如果沒有意外,剛剛出生的老十四,也不知道能不能當得上朝鮮王。

“妾身恭喜皇上又添貴子。”

站在太醫院產房門口的是皇后羅芳梅。

作爲皇后,每個妃嬪生產的時候她可都是要親自坐鎮的。

朱道樺笑呵呵的說道:“一眨眼就有二十二個子女了,朕還真是挺能生養的,皇后……你的功勞也不小,那麼多孩子,沒有一個夭折,這都是你的功勞。”

“不,這是皇上的功勞,如果沒有皇上發明醫藥和治療方法,妾身就是有心也無力啊。”

“哈哈,子嗣多了也煩惱啊。”

“有什麼煩惱?”

“總要想辦法安排吧?像太祖皇帝那樣搞法可不行,朕的子孫不能都靠國家養活,得讓他們自食其力才行。”

“您這是哪裡話?您可是世界首富啊。”

“首富的孩子就不要自食其力了?難道讓他們去當花花公子嗎?這樣對他們,對國家都不好。皇后,聽說你對孩子們有點溺愛,這可不好!”

羅皇后莫名其妙的捱了批評,臉上露出了委屈之色。

她對於其他的皇子公主當然是“溺愛”的。

其實就是不太好管。

人家自己有孃親呢。

自己不好做惡人,所以都是一副笑臉,來請安的每天都能收到紅包。

但是對自己的三個兒子。

老大朱宜鏨、老三朱宜銑、老七朱宜鑑那可是相當的嚴厲。

尤其是老大朱宜鏨。

畢竟是太子。

所以就更加嚴厲了。

今年才六歲的大明太子,不但已經上了小學,要完成小學的學業。

回到皇宮還要上課外輔導班。

就是羅皇后給他請的一些大儒。

學習儒家經典。

手心經常被打得腫腫的,看得朱皇帝都心疼。

不過據說年僅六歲的大明太子朱宜鏨已經能寫一手漂亮的書法了。

看來激娃還是挺有用的。

朱皇帝和羅皇后一起進了產房,將一名剛剛出生,醜萌醜萌的嬰兒抱了起來。

“皇上,十四皇子哭聲可大聲了呢,體重足有7斤。”

一旁的女醫笑道。

“不錯,眼睛類朕。老十四就叫朱宜鑾吧。”

朱皇帝取名字倒是一點都不煩惱。

反正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規矩來就行了。

“日後。老十四就是朝鮮王!”

朱皇帝大聲說道。

躺在牀上的李妃先是一愣,隨後便面帶激動的急忙坐了起來。

“妾身,謝皇上。”

朱皇帝金口玉言。

他說老十四日後是朝鮮王,那朝鮮上下就沒有人敢反對!

而且

有老六做了日本王的先例在。

讓老十四做朝鮮王,就算是給還在襁褓中的朱宜鑾安排好了天大的前途了。

羅皇后聞言則是微微皺了皺眉。

日本王,朝鮮王都封出去了。

老二去做金山王。

那她的兒子呢?

老三和老七都還沒安排呢。

似乎看出了羅皇后的擔心。

朱皇帝笑道:“其他的皇子也各有安排呢,朕的兒子,絕不可做養在深宮裡面的米蟲,他們要成爲大明鎮守世界各地的王!拱衛華夏文明的開拓者!”

朱皇帝看向羅芳梅。

“老三就去澳大利亞吧,我看這澳洲也得改名,日後就叫南華州,老三就當個南華王!”

“老七還小,日後再說。不過這南北美洲有的是地方安排!”

朱皇帝微笑着說道。

“所以,皇后咱們的兒子們,可不能養廢了,得讓他們去上學,去念軍校!去軍中歷練,日後才能在新大陸獨當一面。”

“等兒子們長大了這新大陸的戰爭,會不會已經結束了?”

羅芳梅楞了一下。

“不會!沒有那麼快的!”

朱皇帝懷抱着老十四,看向了東方。

“現在無論是我們還是歐洲人,在新大陸的力量都很薄弱,而且新大陸太空曠了,能爭奪的地盤太多,所以,戰爭會在十幾年後纔會全面爆發!”

“而那個時候.那可就是兩個世界的大戰了!”

“世界大戰.”

羅芳梅一愣。

眼眸之中帶着一些不捨和恐慌。

她的兒子們,日後就要被推到一場殘酷的世界大戰的戰場上去嗎?

“皇后,這是朕之皇子的責任,老百姓的孩子都能上戰場,朕的兒子,如何上不得?”

朱皇帝說道。

第164章 海上博富貴第401章 煤和鐵第63章 吃瓜羣衆第259章 太進步了!第76章 朱明王的大廣東工業圈計劃【求全訂】第10章 人口,殖民,工業化。第102章 賢臣擇主而侍第319章 大明之良第280章 失於東方,補於西方第377章 千古一帝的擔憂第70章 決戰!決戰!【上架預告】第274章 明俄世仇?第214章 一戰定天下第77章 分地是不可能分地的【求全訂】第199章 都要來求和了第109章 皇上,你現在走了大清可怎麼活啊!第359章 蘇伊士地峽和地中海駐軍第376章 前沿科技和司法公正第119章 乾隆的殺心第267章 大勝!大明天兵無敵!第132章 大明要講禮第355章 碩鼠是需要清理清理了第295章 優勢在我第124章 血戰!排隊槍斃的對決!第18章 南洋華人真正的領袖【求收藏求追讀求第408章 都有秘密武器第323章 拿破崙大勝,新沙皇登基第178章 南洋海戰,遼北陸戰。第162章 大英傳統藝能之私掠第154章 封建強兵和大清綠旗第168章 東方的好漢們,去印度沿海發財吧!第171章 都有明式裝備啊第89章 會有一個團結的歐洲嗎?第148章 殖民印度的開端第275章 完了,明軍指揮官太嫩了!第245章 可以進京城了第205章 什麼叫做反動的獨裁君主啊第353章 十幾年後的世界大戰第113章 血戰贛州城第167章 大明印度洋艦隊VS大英東方干涉艦隊第209章 不要平西王要秦王第48章 造不如買【求收藏,求追訂】第154章 封建強兵和大清綠旗第381章 徵西都司,出擊!第284章 父愛如山第263章 沙俄就是勇!第425章 高明的老師和笨蛋的學生第218章 堂堂之陣,克騎法寶!第258章 是不是太大明特色了?第191章 乾隆:朕非亡國之君。第379章 西方戰事第340章 金山總督府的總督第103章 半工業化vs封建帝國第116章 不是自己的博起來不心疼第155章 戰中原,戰印度。第333章 金山,好名字啊!第103章 半工業化vs封建帝國第439章 美國排華了!第25章 南洋貿易共同聲明【求收藏求追讀求推第126章 斷尾求生和炮灰第453章 統帥拿破崙第428章 艦艏迎敵有問題第272章 皇帝和官僚第41章 兵對兵,貨比貨【求收藏,求追讀】第450章 都想致命一擊!第75章 好多好多銀子!【求全訂】第439章 美國排華了!第138章 大明例外第397章 歐洲文明的東方之盾第334章 想造反就請便第42章 辮子要割了【求收藏,求追讀】第80章 兵役授田法和封爵法【求全訂】第220章 近衛騎兵,衝鋒!第262章 不拼命的大明,你們就能贏?第339章 獨佔新大陸的關鍵是人口第379章 西方戰事第125章 乾隆:這就是朕的王牌嗎?第393章 再遠就管不到了第116章 不是自己的博起來不心疼第144章 漢奸是一定要清算的!第363章 朕有的是地方安排失去土地的農民第330章 戰龍蝦兵第286章 新舊日本之王第252章 人人持槍,人人平等第39章 明軍的大秀【求收藏,求追讀】第115章 失敗者乾隆第154章 封建強兵和大清綠旗第99章 安靖湖南,湘湖子弟多才俊。第286章 新舊日本之王第107章 你有昇天球,我有黑狗血第164章 海上博富貴第379章 西方戰事第408章 都有秘密武器第388章 匍匐前進第213章 戰中原,傾國之賭第273章 皇帝的野心,自古以來的依據第420章 極盡哀榮第281章 琉球突變第337章 資本主義的農業第87章 蒜你狠,驅佃潮【求追訂】
第164章 海上博富貴第401章 煤和鐵第63章 吃瓜羣衆第259章 太進步了!第76章 朱明王的大廣東工業圈計劃【求全訂】第10章 人口,殖民,工業化。第102章 賢臣擇主而侍第319章 大明之良第280章 失於東方,補於西方第377章 千古一帝的擔憂第70章 決戰!決戰!【上架預告】第274章 明俄世仇?第214章 一戰定天下第77章 分地是不可能分地的【求全訂】第199章 都要來求和了第109章 皇上,你現在走了大清可怎麼活啊!第359章 蘇伊士地峽和地中海駐軍第376章 前沿科技和司法公正第119章 乾隆的殺心第267章 大勝!大明天兵無敵!第132章 大明要講禮第355章 碩鼠是需要清理清理了第295章 優勢在我第124章 血戰!排隊槍斃的對決!第18章 南洋華人真正的領袖【求收藏求追讀求第408章 都有秘密武器第323章 拿破崙大勝,新沙皇登基第178章 南洋海戰,遼北陸戰。第162章 大英傳統藝能之私掠第154章 封建強兵和大清綠旗第168章 東方的好漢們,去印度沿海發財吧!第171章 都有明式裝備啊第89章 會有一個團結的歐洲嗎?第148章 殖民印度的開端第275章 完了,明軍指揮官太嫩了!第245章 可以進京城了第205章 什麼叫做反動的獨裁君主啊第353章 十幾年後的世界大戰第113章 血戰贛州城第167章 大明印度洋艦隊VS大英東方干涉艦隊第209章 不要平西王要秦王第48章 造不如買【求收藏,求追訂】第154章 封建強兵和大清綠旗第381章 徵西都司,出擊!第284章 父愛如山第263章 沙俄就是勇!第425章 高明的老師和笨蛋的學生第218章 堂堂之陣,克騎法寶!第258章 是不是太大明特色了?第191章 乾隆:朕非亡國之君。第379章 西方戰事第340章 金山總督府的總督第103章 半工業化vs封建帝國第116章 不是自己的博起來不心疼第155章 戰中原,戰印度。第333章 金山,好名字啊!第103章 半工業化vs封建帝國第439章 美國排華了!第25章 南洋貿易共同聲明【求收藏求追讀求推第126章 斷尾求生和炮灰第453章 統帥拿破崙第428章 艦艏迎敵有問題第272章 皇帝和官僚第41章 兵對兵,貨比貨【求收藏,求追讀】第450章 都想致命一擊!第75章 好多好多銀子!【求全訂】第439章 美國排華了!第138章 大明例外第397章 歐洲文明的東方之盾第334章 想造反就請便第42章 辮子要割了【求收藏,求追讀】第80章 兵役授田法和封爵法【求全訂】第220章 近衛騎兵,衝鋒!第262章 不拼命的大明,你們就能贏?第339章 獨佔新大陸的關鍵是人口第379章 西方戰事第125章 乾隆:這就是朕的王牌嗎?第393章 再遠就管不到了第116章 不是自己的博起來不心疼第144章 漢奸是一定要清算的!第363章 朕有的是地方安排失去土地的農民第330章 戰龍蝦兵第286章 新舊日本之王第252章 人人持槍,人人平等第39章 明軍的大秀【求收藏,求追讀】第115章 失敗者乾隆第154章 封建強兵和大清綠旗第99章 安靖湖南,湘湖子弟多才俊。第286章 新舊日本之王第107章 你有昇天球,我有黑狗血第164章 海上博富貴第379章 西方戰事第408章 都有秘密武器第388章 匍匐前進第213章 戰中原,傾國之賭第273章 皇帝的野心,自古以來的依據第420章 極盡哀榮第281章 琉球突變第337章 資本主義的農業第87章 蒜你狠,驅佃潮【求追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