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宇文光秀之三日天下

憑心而論,宇文化及手下的驍果軍,排除裝備的因素,光看士兵的戰鬥力的話,當真不愧於大隋第一強軍的名號。

歷史上驍果軍,覆沒於宇文化及北上之後與李密軍在黎陽倉附近的童山大戰。然而細看童山大戰的經過,就可以發現宇文化及當時其實並沒有在正面戰場上被擊敗——

在那段歷史中,李密也是早就知道驍果軍戰鬥力的精銳,而且李密自忖他每次但凡與官軍精銳交戰,都是不得不以數倍乃至十幾倍的人數優勢才能克敵,比如李密斬殺張須陀的大海寺戰役中,李密軍便動輒有十幾萬人馬,而張須陀僅僅兩萬多人。論單兵戰鬥力的話,農民軍其實是很低下的。

所以,當時李密採用的是表面上尊奉宇文化及,好酒好肉勞軍爲緩兵之計,裝出一副無意與宇文化及爲敵、也不打算斷其回返關中道路的無害姿態,然後利用宇文化及軍流動作戰、沒有根據地和持續軍糧來源的特點,想把宇文化及的驍果軍餓到沒有戰鬥力後再收拾。

宇文化及也是腦殘無遠見,居然真被李密的緩兵之計拖延了一個多月,最後即將糧盡時才醒悟過來,猛攻李密以圖奪取黎陽糧倉。可惜李密軍雖然戰場上被宇文化及打得節節敗退,卻憑藉秦瓊的死戰勉力維持住中軍沒有徹底崩潰,最後守住營壘,靠絕糧生生耗死了宇文化及的驍果軍。

這一切,雖然只是平行時空的一段往事,但是也着實可以從中看出,驍果軍作爲大隋朝最後大浪淘沙留下的軍事精華,其戰鬥力可見一斑。

……

歷史上的李密可以靠斷糧耗死宇文化及,如今的蕭銑卻不行。因爲蕭銑回防得快,宇文化及還佔據了江都,城內還有江都太倉的存糧。所以要想滅掉對方,只能是在正面戰場上通過軍事手段堂堂正正滅之。

而且事實上。哪怕有相持日久的緩兵之計,蕭銑從動機上也從來沒有考慮過。原因無他:李密是什麼人?是流賊出身的農民軍頭目,他可以不顧根據地的建設,可以肆意殘害百姓,所以當然可以靠絕糧戰慢慢消耗,一點不怕餓極了的驍果軍殘害百姓徵糧——歷史上爆發童山大戰的戰場,也正是在已經被十年戰亂破壞得千里無雞鳴的山東-河北交界地帶,就算宇文化及殘民以逞。“因糧於敵”,也無法對社會生產造成什麼破壞,因爲早就沒有可以破壞的對象了。

而如今的戰場,是在丹陽和江都之間。縱然江都因爲是楊廣親自坐鎮,被壓榨得較慘,可丹陽和其他江淮州郡都是蕭銑建設了好幾年的大後方根據地,魚米之鄉富庶之所,怎麼可以被持久戰破壞呢?基於這種考慮,蕭銑是寧可在戰場上多死一些人,也要速戰速決滅了宇文化及的。

正因爲這一切決斷都是蕭銑自己頂着壓力做出的。所以直到秦瓊麾下的騎兵隊建立優勢、並且利用疑兵之計成功擾敵、讓驍果軍以爲己方當真已經徹底衆叛親離時,蕭銑的臉上纔開始露出輕鬆的笑容。

他知道,這一仗贏定了。此前頂住壓力做出的決策。再也沒有可能成爲自己人生軌跡上的污點和失策。本小說手機移動端首發地址:

這個勝利來得有驚無險,倒也在情理之中。相比於歷史上與宇文化及對陣的李密而言,此刻的蕭銑雖然沒有了絕糧餓死宇文化及這個大優勢,但是蕭銑的軍事力量可是遠遠強於李密的,士卒士氣可用,裝備更是精良。

更重要的是,蕭銑平叛回防的速度太快了,楊廣被殺後僅僅三天,蕭銑就成功回防。所以宇文化及根本沒有時間整合手頭的力量,無數驍果軍將士們只是在憑藉本能和服從的慣性而戰。卻還沒有建立起對新主公威望的服從,這樣的心態。只要遇到死戰硬戰,戰鬥意志出現鬆懈是很正常的。

更何況,歷史上的李密,是擋在了宇文化及回返關中的道路上,所謂歸師勿遏,驍果軍爲了逃命返鄉,當然會背水一戰爆發出最大的戰力。而蕭銑軍卻是在宇文化及軍即將做好北歸的準備時,突然殺到,以銜尾追殺的姿態出現的。這樣的態勢,只要輔之以一定的攻心策略,讓驍果軍士兵們認識到“只要你逃命,沒人攔着你”這一點,士氣瓦解就相對容易了。

毫無疑問,蕭銑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秦瓊本部騎軍,和其他各路假扮陳棱勤王軍、樊文超倒戈軍的騎軍部隊,在圍裹包抄的過程中,充分貫徹了戰前調教的那些口號和戰術,把氛圍烘托到了頂峰。

……

宇文化及在城外與蕭銑軍奮死搏殺的同時,揚州城內也是一片詭異肅穆的氣氛。依然還在驍果軍控制之下的內城,宗室貴族、軍民百姓都絲毫不敢露出對勤王軍企盼的氛圍,但是實際上,一種好奇的期盼已經隱隱然氾濫了開來。

首先,江淮百姓肯定都是心向蕭銑,而唾棄宇文化及這個逆賊的,倒不是說百姓們覺得楊廣死得冤,而是對於宇文化及本來就唾棄,且加上他上臺不過匆匆三天,就爲了搬空太倉北撤弄得人心惶惶,把民船搜刮一空還讓百姓強服徭役等等。

至於大隋剩下那些貴族,更是翹首盼望蕭銑來營救,只是壓抑得不好表現而已。這些人的態度都是用腳指頭就能想到的,所以最後剩下一股微妙的勢力,就是留在城內的、並非驍果軍關隴嫡系的部隊。

除了關隴派系的驍果軍之外,城裡一共有兩股勢力,第一股就是樊文超、陳智略爲首的部隊,這一支人馬也有三五萬人規模,編制上也是關隴軍的編制,只是兵源來源是從河南道徵發來的河洛兵,也就是楊廣當年在東都附近滯留時招募來的。而除了河洛兵之外,還有少數人馬是傳統十二衛軍系統下的部隊,總數不過一萬多人。平素幾乎沒有人注意到這支部隊的存在,但是眼下這個當口,卻又不能完全無視他們。

那麼。這支十二衛系統編制下的舊軍,是怎麼來的呢?確切的說。這支部隊是右屯衛的人馬,如今在江都的有三個郎將的編制,理論上編制可以從一萬兩千人到一萬八千人浮動。當年,前任的右屯衛大將軍,便是從南陳投降楊廣的舊將麥鐵杖擔任的,麥鐵杖在楊廣攻打高句麗的時候戰死在了遼東城,後來右屯衛便換了主帥。不過因爲麥鐵杖當年的驍勇廝殺,力戰殉國。所以爲他的兒子麥孟才、麥仲纔等人都爭取到了不錯的蔭職,如今不過三十歲光景的麥孟才兄弟才得以在右屯衛當中擔任郎將級別的軍官。

要知道,傳統的府兵制軍隊就是十二衛系統下的,也就是說,每一個衛,都是有其兵源對應的防區的。麥鐵杖當年的部隊,正是靠的這附近的兵源,負責了揚州附近的府兵防區。後來雖然數年變遷之後,揚州成了楊廣的行都,主要防務被隨駕的驍果軍接管了。但畢竟沒有人會去多事解散本地的府兵兵源,楊廣南下的時候,右屯衛也算是僅有的一支跟着返鄉的府兵(注:右屯衛此前並不在王世充手下。因爲王世充在揚州時,級別根本不夠控制衛將軍級別的武裝力量)。

宇文化及出城作戰的時候,根本沒有帶麥孟纔等人的右屯衛舊府兵,而樊文超的部隊也只是裹挾了帶了一小部分,確保可以控制住。麥孟才軍全部和樊文超軍大部,都是留在了城裡,而且還要分出一兩萬人的驍果軍關隴系部隊控制江都各門與皇宮,以監視那些非嫡系部隊,免得他們一旦形勢不對的時候作亂。

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宇文化及在城外軍勢傾頹的同時,城內似乎也消息傳得瘋了一樣。宇文化及留下守衛皇宮的軍隊也是惶恐不安,準備開始強行集中宗室貴族和百官。到時候等宇文化及的將令:若是宇文化及真個兵敗,選擇回城後籠城死守,那就當什麼都沒發生過;若是宇文化及崩潰後準備直接突圍北逃,那麼就要第一時間把這些宗室百官都當做人質押上船隨軍撤走。

樊文超的河洛兵,自然是城內關隴兵重點盯防的對象,但是似乎原本並不起眼的麥孟纔等人,卻被人華麗麗的無視了。似乎他們都忘了,當初在遼東戰場討伐高句麗的時候,麥孟才兄弟和沈光還是頗有交情的。

……

蕭皇后身處深宮,這幾日一直悲慼未平,自己的丈夫和子孫一個個接連被害的噩耗,幾乎把這個四十八歲已經露出些許皺紋的母儀天下女子心中,留下了太多的傷痕。唯一讓蕭皇后覺得絕望中一絲安慰的,是她自己的血脈中,還有一個女兒因爲和女婿在一起,所以沒有落入賊手,另外她的長孫也成功去投奔了姑母,據說還活着。

她依然不能忘記兵變之前那天,其實宮中已經略有妃嬪宮女看出一點不正常情況了,然而她卻沒有給那個宮女安排覲見陳情的機會——完全是因爲此前已經有宮女告發過一次驍果軍不穩,但是被楊廣斬殺了,所以蕭皇后在不確定當時驍果軍當中是否有人真敢造反的情況下,居然說出了:“天下事已至此,何必再以閒言惹惱陛下”的搪塞言語。

當然,因爲宇文化及如今只是弒君,卻還沒敢打出改朝換代的旗號,所以這幾天蕭皇后在內的楊廣遺孀都還安全,並沒有人敢直接放肆,蕭皇后宮裡的人好歹都還清白——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三天之內,江都宮中的宮女美人們被糟蹋的可真不少,而蕭皇后已經四十八歲了,再怎麼顏值逆天也架不住歲月的侵蝕,在有那麼多此前並無名分、玩了也不算僭越的女人擋在前頭,暫時放過蕭皇后的中宮又算得了什麼呢?

此時此刻,外頭暗流涌動,蕭皇后身居中宮,身邊只有她的小姑子義成公主來訪,也不知在密謀些啥。

“皇嫂,秦王已經被宇文智及帶走,上了邗江水門外的龍舟。雖然還沒正式啓行,看來也是宇文化及撐不住了,在做兩手打算。若是到時候宇文智及還要來劫走我等,一切還要皇嫂拿主意了、”

蕭皇后長嘆一聲:“讓哀家拿主意?除了先帝留下的五百給使軍,哀家還能控制什麼人馬?若是此刻有外兵接應,那倒是一切好說,可是如果接應不及,五百給使軍最多撐住這座中宮半個時辰而已。”

“既然如此,皇嫂,不如便把這五百給使軍的兵權交給小妹吧——小妹在外頭還頗有幾個內外侯官內潛伏下來的耳目,可以提前知道宇文化及是否兵敗的消息。真到了危急關頭,只要皇嫂下令把奸妃魏氏招來拜見,小妹自當埋伏宮女在中宮門外將其誅殺,然後皇嫂把給使軍的調動信物都給小妹,小妹自當一力指揮他們抗拒——如此,若是真有勤王義軍在城內撥亂反正,撐到了那一刻,那我等自然脫險。若是沒有撐到那一刻,到時候皇嫂也可以把一切都往小妹身上推,只當這場廝殺中皇嫂是被小妹挾持爲人質了,那麼到時候宇文化及依然不敢擅動的。”

“這怎麼行!怎能讓你冒如此奇險?”

“小妹不過是嫁過兩個亡國蠻夷的卑賤之身,死何足惜,此事便這麼定了。皇嫂不是矯情之人,應該知道有些事情一個人能扛下來的,便不要多牽扯,枉死無益。”義成公主說完,扭頭便離去了。

……

半個時辰之後,江都城內終於亂了起來。宇文化及軍在正面戰場上被蕭銑擊潰的訊息,已經傳遍全城,城內的驍果軍關隴系惶恐不安,也不知道上頭的軍令是籠城固守還是準備突圍,對局面的監視頓時出現了鬆懈。

讓人欣慰的是,到了這一刻,麥孟才終於帶着他的右屯衛兵率先反正了,從駐地突然發難,向行宮方向撲去,與守衛宮牆的驍果軍發生了激戰,留在城內的宇文智及也不得不親自去督戰,一邊派人準備把蕭皇后等女眷也劫持轉移。

便在此刻,宇文化及一黨在後宮中的內應魏氏,因爲沒有防備,在被蕭皇后召見的路上,被義成公主埋伏數名宮女,誅殺於半路,蕭皇后把五百給使軍的指揮權交給了義成公主,守住中宮抗拒宇文智及的遷劫。

江都城內徹底亂成了一鍋粥,各種人心浮動的連鎖反應此起彼伏。見麥孟才已經動手,宮裡也動了刀兵,知道宇文化及必敗的樊文超,終於有膽子走上牆倒衆人推的路子,帶着河洛兵加入了勤王的大潮。

宇文化及戰敗之後,根本沒有機會退回江都城內了。只好帶着幾萬嫡系,和當時城內已經在運河邊上上了船的一小撮核心心腹、加上他劫持的秦王楊浩,直接繞城而走,往北奔逃,一切家業都捨棄了。他弟弟宇文智及因爲在城內負責守城和看守蕭皇后等,被麥孟才和樊文超的亂兵圍住,最終死於亂刀之下。

宇文化及北逃時,根本沒有來得及攜帶軍糧,又有蕭銑派兵在後追殺,不過數日便人馬凋零離散,宇文化及還想通過因糧於敵在民間強行徵糧完成他的逃亡之旅,結果在行到淮北杜伏威的地盤上時,在劫糧時被一夥猝然發難的農民軍誅殺。那夥農民軍好像是拿到了大彩頭一樣,拿着宇文化及的首級來江都朝廷這兒獻功求賞,討個招安的機會。()

第2章 震驚的土鱉第43章 縮頭烏龜第32章 平定江西第24章 傳說中的老三屆第6章 滄浪客第66章 一種二熟第28章 赴任剿賊第29章 再見楊廣第37章 搶到軟柿子第2章 治不好的寅吃卯糧第43章 賊情逆轉第40章 神補刀第4章 全軍整編第60章 白蘇扼腕第13章 李孝恭之困第51章 不要辜負第44章 反心萌發第5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9章 無縫天衣第16章 兵分兩路第66章 一種二熟第39章 王霸之氣第51章 亡國滅種第67章 千年大計第8章 心病第52章 江都決戰第3章 危機夜宴第49章 人人都是影帝第28章 只要勝利就很好第38章 以退爲進第9章 無縫天衣第五 卷雞犬不留第35章 安置驍果軍第61章 冬日瑣事第12章 大師圓寂第43章 縮頭烏龜第32章 平定江西第47章 兩線作戰第59章 首惡第34章 千字三百的大神第46章 棋高一着第38章 李建成遇險第99章 終成正果第28章 上官、刺頭與狗腿第51章 爆種時刻第25章 捨身爲國第12章 熱點:天下第二第42章 分贓慶功時第11章 八艘飛第9章 宿命的相認第3章 危機夜宴第18章 愣頭青導火索第32章 分化瓦解第18章 幕後英雄誰人知第9章 預料中的糜爛第6章 滄浪客第2章 笑納奇功第61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26章 困龍入海第49章 人人都是影帝第28章 只要勝利就很好第77章 坦白從寬第63章 瞎了狗眼第32章 平定江西第7章 得見第15章 新李密三策第13章 劉備摔兒子第17章 釣龍之技第17章 不想還是不敢第9章 無縫天衣第2章 重生第86章 貫通江河第50章 蕭太閣之中國大回轉第48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31章 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第36章 兩淮賊情第47章 大逃殺第16章 勤王軍雲集第18章 幕後英雄誰人知第87章 工程藝術第1章 遼東城下第39章 王霸之氣第38章 神轉折第11章 將門子弟第2章 笑納奇功第52章 滅國餘音第14章 自古天家最無情第61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40章 專治各種不服第24章 漕運迫遷都第8章 尋找附加值第87章 工程藝術第28章 赴任剿賊第22章 突厥末日第18章 幕後英雄誰人知第11章 始畢可汗的決斷第87章 工程藝術第41章 各個擊破第12章 歷史演義害死人
第2章 震驚的土鱉第43章 縮頭烏龜第32章 平定江西第24章 傳說中的老三屆第6章 滄浪客第66章 一種二熟第28章 赴任剿賊第29章 再見楊廣第37章 搶到軟柿子第2章 治不好的寅吃卯糧第43章 賊情逆轉第40章 神補刀第4章 全軍整編第60章 白蘇扼腕第13章 李孝恭之困第51章 不要辜負第44章 反心萌發第5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9章 無縫天衣第16章 兵分兩路第66章 一種二熟第39章 王霸之氣第51章 亡國滅種第67章 千年大計第8章 心病第52章 江都決戰第3章 危機夜宴第49章 人人都是影帝第28章 只要勝利就很好第38章 以退爲進第9章 無縫天衣第五 卷雞犬不留第35章 安置驍果軍第61章 冬日瑣事第12章 大師圓寂第43章 縮頭烏龜第32章 平定江西第47章 兩線作戰第59章 首惡第34章 千字三百的大神第46章 棋高一着第38章 李建成遇險第99章 終成正果第28章 上官、刺頭與狗腿第51章 爆種時刻第25章 捨身爲國第12章 熱點:天下第二第42章 分贓慶功時第11章 八艘飛第9章 宿命的相認第3章 危機夜宴第18章 愣頭青導火索第32章 分化瓦解第18章 幕後英雄誰人知第9章 預料中的糜爛第6章 滄浪客第2章 笑納奇功第61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26章 困龍入海第49章 人人都是影帝第28章 只要勝利就很好第77章 坦白從寬第63章 瞎了狗眼第32章 平定江西第7章 得見第15章 新李密三策第13章 劉備摔兒子第17章 釣龍之技第17章 不想還是不敢第9章 無縫天衣第2章 重生第86章 貫通江河第50章 蕭太閣之中國大回轉第48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31章 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第36章 兩淮賊情第47章 大逃殺第16章 勤王軍雲集第18章 幕後英雄誰人知第87章 工程藝術第1章 遼東城下第39章 王霸之氣第38章 神轉折第11章 將門子弟第2章 笑納奇功第52章 滅國餘音第14章 自古天家最無情第61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40章 專治各種不服第24章 漕運迫遷都第8章 尋找附加值第87章 工程藝術第28章 赴任剿賊第22章 突厥末日第18章 幕後英雄誰人知第11章 始畢可汗的決斷第87章 工程藝術第41章 各個擊破第12章 歷史演義害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