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鄴城毒謀

永興元年,九月二十,亥時,晴,司州魏郡鄴城,太弟宮。

高拱的穹頂,寬敞的殿堂,奢華的裝設,嫋嫋的薰香,這裡是成都王宮的正殿。燈火通明中,居中高坐着一名俊美青年,他器宇軒昂,金冠王服,儀態雍容,正是當今黃太娣、都督中外諸軍事,晉武帝司馬炎之子成都王司馬穎。只是,以往歌舞昇平的大殿,如今悽風苦雨;以往人馬爲患的座席,如今寥落冷清;而以往雄姿英發的皇太弟,如今則愁容滿面,眼中更有一絲掩不住的悵惘。

這一切,皆因白日傳來的一個消息,也即石超兵敗平棘的消息。石超敗北,其大軍逃回鄴城的,至今僅有數百騎,令城中可用軍卒不過一萬五千,且過半爲戰力低下的新徵壯丁。要說面對東海王司馬越、幷州司馬騰、幽州王浚的聯合輪攻,司馬穎一方陣營中也有一個重量級盟友,即盤踞長安的河間王,可惜其援軍目前還在千里之外的洛陽,遠水不解近渴。而幽並聯軍號稱十萬大軍,實際至少五萬,正步步進逼,兩萬前鋒精騎更是隨時可至。鄴城岌岌可危,眼見大勢將去,這裡自然愁雲一片。

自從消息傳來,司馬穎便與這幹屬下重臣商討對策,但迄今仍莫衷一是。死守?幽並聯軍皆北地悍卒,且氣勢正盛,包括司馬穎在內,可沒誰願與城共存亡,更沒誰願把家族底牌拼光;逃離?鄴城一失,成都王根基盡沒,逐鹿無望,衆人及身後家族的榮華富貴也將一落千丈,如何捨得。這委實叫人難以決斷。

冷場間,一名溫文爾雅的中年文士匆匆入殿。司馬穎一見,忙問道:“子道,汲郡援兵到了何處?何時可達鄴城?”

來人名叫盧志,東漢名臣盧植的曾孫,司馬穎心腹謀士,現任成都王長史。面對司馬穎期盼的目光,他卻苦笑道:“最新軍報,汲郡一千軍馬下午便抵西南四十里外,卻突然止步不前,稱糧草有缺。想來,是收到大軍戰敗的消息了。”

“混賬!竟敢背棄本王!小人!可同富貴,卻不願同患難,他日本王絕不輕饒!”司馬穎怒容滿面,拍案咆哮,旋即,猶不死心道,“那麼,還有滎陽等郡軍馬呢?”

“哎,滎陽千五軍馬已達東南六十里外,卻也已經停駐。餘郡人馬,距離更遠,尚不知情,但恐也不能奢望。”盧志黯然道。

幽並聯軍南征之際,司馬穎便下令鄴南各郡調集軍馬,前來鄴城助戰,畢竟彙集一處也是一股不小的軍力。之前各郡雖有些拖拉,還算基本聽令,不想石超大軍一敗,各郡立馬有了反應,幾乎就差翻臉了。掌控地方軍政的世家大族,爲了自身利益,變臉真的可以快過翻書的。

衆人正唉怒交集,忽有一人頂盔摜甲闖入殿來,卻是本該鎮守鄴城北門的守城主將公師藩。顧不得衆人的驚異於司馬穎的不悅,公師藩快步行入殿中,單膝跪地,急急稟道:“大王,方纔城北已出現敵騎,約有數十之數,天黑難辨,估計當是敵方探哨。而且,而且...”

成都王本就面色難看,見公師藩言語閃爍,立刻喝道:“快!有話直說,莫要吞吞吐吐!”

公師藩哀嘆一聲,略帶哭腔道:“大王,適才敵騎一至,訊入城中,軍民大震,已有臣僚奔走,士卒自散。大王,兵無戰意,軍心不穩,鄴城難守啊!”

“什麼!?”司馬穎豁的站起,手指公師藩怒斥道,“大膽,定是你膽小怯戰,竟還敢動搖軍心?”

“屬下得大王栽培,拔擢於草莽,對大王忠誠一片,日月可鑑,雖戰死而無悔也,怎會行那宵小之舉?”公師藩虎目含淚,叩首連連,口中抗辯道,“還請大王細聽宮外。”

聽公師藩所言,衆人皆凝神細聽,果聞宮外隱有驚叫雜沓之聲,且分佈各向,城中顯已亂了。司馬穎面色發白,頹然跌坐,卻是再不出聲了。其實,他何嘗不知公師藩的忠勇,否則也不會在此危急時刻,令其主掌鄴城防務了。這個出身陽平的寒門部將,是他一手提拔,無大族利益牽絆,的確心腹可靠,之前對其口出惡語,只是難以接受事態急劇惡化而已。

“大王,事已至此,人心崩散,徒留鄴城無益,不妨帥軍南下,奉帝退還洛陽,與河間王援軍聯手自保,尚可存些元氣以待他日。志請大王速決!”一片死寂中,長史盧志一躬到底,直言勸道。

“大王,走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啊。”又有一名屬僚出言道。隨即,更多臣屬也跟着勸司馬穎出走。這時,局勢其實已經清晰,成都王一方已迴天無力,臣屬們均已不再抱有幻想,還是先保命要緊。

話題再次回到是走是留,司馬穎依舊下不定決心。在此緊要時刻,面對衆人的勸說甚至央求,他面色數變,竟然玩了把太極推手,敷衍道:“此事甚大,待本王先與母妃商量一番,各位且下去穩定城中局勢,待到子時,你我再行決定去留。”

言罷,司馬穎不顧衆人苦勸,就欲起身離去。公師藩忙稟道:“大王稍等,還有一事。石超將軍剛已逃回,身披數創,現正在宮外跪請發落,還請大王示下。”

“這個蠢材,居然還有臉回來,來人,直接將其斬首示衆!”司馬穎頓時火往上撞,怒聲下令道。不過,不待衆人幫助求情,他旋即又無力的擺擺手道:“算了,至少他未負我,此戰也非其一人之過,哎,去告訴他,本王此刻無心見他,讓他先療傷去吧。”

吩咐完,司馬穎黑着臉,從側門徑直離開。殿中衆人面面相覷,如此大事豈可求問於一名婦人,卻也只得搖頭離去。更有幾名河北本地的士人,彼此目光交匯,閃爍不定。說來,司馬穎作爲皇家貴胄,平素謙和有禮,淳孝仁義,寬帶屬下,善聞納諫,堪稱賢明,這也是衆人願意追隨他的原因。只是,今日看來,其竟仍公子爺做派,做個清平王爺合適,但要逐鹿天下,尤其面臨逆境之時,卻顯猶豫無斷、不堪擔當,不值託付啊。

子時,一干臣屬重聚正殿,之前就只剩二十多人,此刻再次少了一半。衆人心中落寞,皆做未覺,只待司馬穎出現,立即由盧志問道:“敢問大王,太妃意下如何?”

司馬穎並未回答盧志,而是掃視殿中衆人,不無自嘲道:“人又少了許多,又有人棄我而走了嗎,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古人誠不欺我。呵呵,這樣也好,至少令本王在最後時刻,看清孰忠孰奸,呵呵...”

司馬穎笑得爽朗,卻聽得衆人頭皮發麻,甚至狐疑其是否精神錯亂。良久,司馬穎似纔想到答覆盧志,卻聽他不無揶揄道:“哎,母妃留戀鄴城,不願離去,徒姑奈何啊?”

衆人一腦門黑線,盧志甚至有點氣急敗壞的說道:“大王,我等適才雖竭力彈壓,城中守軍仍然已去其二,各級軍官僚屬更去其四,還請大王儘早決斷,否則,若守軍徹底崩散,悔之晚矣!”

“哦,事態如此嚴重?本王待諸軍不薄,安可如此氣我?”這次,司馬穎終於露出驚怒之色,眼底更閃過一份決絕,稍傾,他總算點頭道,“好吧,你等且約束諸軍,嚴閉城門,曉諭軍卒,準備明日南下,本王且再與母妃分說一番。”

還與母妃分說?衆人差點厥倒,心情複雜的目送司馬穎出殿,只得七上八下的紛紛離去。暗夜之中,王宮門前,盧志一聲低嘆:“哎,非是太妃留戀鄴城,實乃大王不甘呀。可如此戰又不戰,走又不走,豈非自誤嗎?”

然而,就在此時,一名宦者悄然前來,傳請盧志前往偏殿。偏殿內,除了有司馬穎,居然還有公師藩。此刻的司馬穎看來雲淡風輕,甚至略掛笑容,恰似戰敗之前的雍容氣度,哪還有方纔當衆時的英雄末路與茫然無措。只是,對其極爲熟悉的盧志還是發現,司馬穎的眼底,似正閃爍着一股從未有過的危險與瘋狂。

淡淡一笑,司馬穎直言道:“大勢已去,本王已被河北士族所棄,嘿嘿,想必他們此刻已經紛紛遣使,去往王浚營中卑躬屈膝了吧。但是,本王此戰雖負,不得已敗走,卻不會將河北就此拱手讓於王浚之流。既然大軍已所剩無幾,便索性都留下吧,流散河北各地便是。哼哼,本王乃仙帝嫡嗣,此番便輕裝南下,失了奪位之力,倒看誰敢阻我?”

眼中閃過陰毒,嘴角掛着狠厲,司馬穎對着兩名絕對心腹,毫不隱晦的說出自己的真正盤算:“本王要令河北之地大亂,令河北士族受苦,令幽並聯軍難穩,令河北百姓思念本王,待到河北不可收拾,便爲本王復歸河北之時。現在,本王要佈下這盤大棋,具體籌謀實施,還請二位助我...”

第七百六十九回 伐胡之略第三百四十九回 王昌之惱第七百零二回 撤離襄國第三百三十二回 文明租島第一百五十三回 局外有局第四百三十二回 平準交易第三百零一回 飛魚遺寇第六百七十五回 閃破信都第二百八十二回 兵臨堡下第七百四十六回 河套會戰第七百七十二回 困獸洛陽第一百零三回 空中飛人第四百零一回 韓人勞工第六百五十三回 悠悠兩載第六百四十三回 半島戰畢第五百一十四回 攻城序幕第二百三十二回 剪式帆船第五百六十四回 邊軍之變第五百八十八回 蒲城諜影第四百二十八回 外交抗議第六百七十回 亂世重典第一百三十一回 借力打力第六百五十五回 幽州變起第七百四十三回 轉攻官渡第六十七回 山雨欲來第二百二十八回 李臻父子第二百八十回 安海易幟第一百零三回 空中飛人第三百七十一回 請牛入甕第五百二十九回 花落別家第七百三十六回 各懷心機第三百八十回 分田私有第五百四十五回 密林截殺第七百一十三回 高陽封城第二百六十五回 將計就計第二百四十七回 雷霆一擊第七百四十七回 試探交鋒第三百三十九回 摧枯拉朽第四百零七回 谷原大會第一百四十六回 練軍理政第四百零八回 示弱以待第五百六十九回 郡兵來討第七百回 和談用間第二百四十回 兵困射陽第一百零三回 空中飛人第一百四十五回 家事難斷第五百五十九回 反中埋伏第一百三十回 林畔鬥志第四百五十回 韓海惡浪第六十三回 信命孰重第一百回 痛打歸師第六十三回 信命孰重第二百零八回 司馬黃雀第八百零九回 夜戰北胡第二十九回 授法暗勁第六百六十回 天現兇讖第二百五十四回 誘捕鯨羣第三百五十三回 重騎縱橫第二百七十五回 婚宴斬首第七百四十三回 轉攻官渡第三百零一回 飛魚遺寇第一百五十四回 翻手攪局第七百四十二回 中牟亂夜第六百零七回 最短盟約第七百二十四回 拒出軍都第五百七十回 無可調和第六百七十一回 刑斬千人第二百八十六回 烈油焚堡第二百零四回 聯兵攻城第四百二十九回 諮議大會第一百九十五回 上房拆梯第六百二十七回 挑撥分化第一百八十二回 假戲成真第一百七十八回 三十六寨第三百五十六回 結好段氏第三百四十九回 王昌之惱第三百八十八回 弘道太上第六百八十六回 詐計壺關第六百五十二回 洛陽陷落第七百九十一回 遷國再起第三百三十八回 骷髏血旗第三百一十一回 對夷心態第七百三十八回 人肉盾牌第三百二十四回 遏遷暗鬥第三百二十三回 墾荒泥灣第五百五十八回 調戲伏兵第二十七回 憶苦妄語第七百八十六回 南北兩朝第十六回 怒斃胡蠻第四百四十七回 金融規劃第四百六十八回 跑步破城第二百五十回 列艦示威第一百三十七回 錢糧之擾第六百二十四回 步騎之戰第六百八十二回 招撫劉琨第二百二十七回 現身玄菟第七百六十二回 使團遇刺第三百零三回 迫和甬東第六百八十三回 狗急跳牆第四百八十六回 海峽阻擊
第七百六十九回 伐胡之略第三百四十九回 王昌之惱第七百零二回 撤離襄國第三百三十二回 文明租島第一百五十三回 局外有局第四百三十二回 平準交易第三百零一回 飛魚遺寇第六百七十五回 閃破信都第二百八十二回 兵臨堡下第七百四十六回 河套會戰第七百七十二回 困獸洛陽第一百零三回 空中飛人第四百零一回 韓人勞工第六百五十三回 悠悠兩載第六百四十三回 半島戰畢第五百一十四回 攻城序幕第二百三十二回 剪式帆船第五百六十四回 邊軍之變第五百八十八回 蒲城諜影第四百二十八回 外交抗議第六百七十回 亂世重典第一百三十一回 借力打力第六百五十五回 幽州變起第七百四十三回 轉攻官渡第六十七回 山雨欲來第二百二十八回 李臻父子第二百八十回 安海易幟第一百零三回 空中飛人第三百七十一回 請牛入甕第五百二十九回 花落別家第七百三十六回 各懷心機第三百八十回 分田私有第五百四十五回 密林截殺第七百一十三回 高陽封城第二百六十五回 將計就計第二百四十七回 雷霆一擊第七百四十七回 試探交鋒第三百三十九回 摧枯拉朽第四百零七回 谷原大會第一百四十六回 練軍理政第四百零八回 示弱以待第五百六十九回 郡兵來討第七百回 和談用間第二百四十回 兵困射陽第一百零三回 空中飛人第一百四十五回 家事難斷第五百五十九回 反中埋伏第一百三十回 林畔鬥志第四百五十回 韓海惡浪第六十三回 信命孰重第一百回 痛打歸師第六十三回 信命孰重第二百零八回 司馬黃雀第八百零九回 夜戰北胡第二十九回 授法暗勁第六百六十回 天現兇讖第二百五十四回 誘捕鯨羣第三百五十三回 重騎縱橫第二百七十五回 婚宴斬首第七百四十三回 轉攻官渡第三百零一回 飛魚遺寇第一百五十四回 翻手攪局第七百四十二回 中牟亂夜第六百零七回 最短盟約第七百二十四回 拒出軍都第五百七十回 無可調和第六百七十一回 刑斬千人第二百八十六回 烈油焚堡第二百零四回 聯兵攻城第四百二十九回 諮議大會第一百九十五回 上房拆梯第六百二十七回 挑撥分化第一百八十二回 假戲成真第一百七十八回 三十六寨第三百五十六回 結好段氏第三百四十九回 王昌之惱第三百八十八回 弘道太上第六百八十六回 詐計壺關第六百五十二回 洛陽陷落第七百九十一回 遷國再起第三百三十八回 骷髏血旗第三百一十一回 對夷心態第七百三十八回 人肉盾牌第三百二十四回 遏遷暗鬥第三百二十三回 墾荒泥灣第五百五十八回 調戲伏兵第二十七回 憶苦妄語第七百八十六回 南北兩朝第十六回 怒斃胡蠻第四百四十七回 金融規劃第四百六十八回 跑步破城第二百五十回 列艦示威第一百三十七回 錢糧之擾第六百二十四回 步騎之戰第六百八十二回 招撫劉琨第二百二十七回 現身玄菟第七百六十二回 使團遇刺第三百零三回 迫和甬東第六百八十三回 狗急跳牆第四百八十六回 海峽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