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五十三 張栻是復興會員

張栻所說的倒也不是什麼客套話。

他的計劃之所以可以成功發動,除了臨安城外明軍的壓力過大之外,也有着城內流言的快速傳播之功,那些隱藏在臨安城內各行各業各處的天網軍密探們爲這場政變行動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張栻,他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首功屬於他,這是沒有爭議的事情。

隨後兩人一起坐了下來,就這一次的事情做了一番交談。

對於蘇長生來說,張栻的加入還真是一件很讓他感到意外的事情,因爲以張栻的身份地位還有他在南宋學術界思想界的地位,他一開始是無法想象張栻會願意加入復興會組織的。

但是事實就是張栻不僅加入了,還是主動加入的。

長沙作爲嶽麓書院所在地,從北宋中前期開始就是整個宋朝很重要的思想文化中心之一,很多文人墨客儒學學士都和嶽麓書院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張栻雖然作爲名臣張浚的兒子,但是他之所以能在嶽麓書院主持工作,的確是有他自己的本事。

事實上張栻在理學方面的功底是相當深厚的,他以反對科舉利祿之學、培養傳道濟民的人才爲辦學的指導思想,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對嶽麓書院重建之後的振興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是他最爲人所知的成就並不是辦學的成就,而是以他爲首,在《洪武政論》大規模進入南宋並且造成巨大思想影響之後,嶽麓書院的師生們“勇敢”的站了出來,對《洪武政論》進行了猛烈抨擊。

當時,隨着明國國力的強大和對南宋造成的壓力,南宋思想文化界遭到了猛烈衝擊,相當多數量的士子們在殘酷的現實之下對自己的所學產生了懷疑。

爲什麼蘇詠霖如此狂悖之言可以使明國興盛,而自持儒門正統的南宋卻在兩國爭鋒之中屢屢落敗呢?

這種巨大的反差極大地衝擊了部分儒門士子的思想,使得他們開始深入研究《洪武政論》,並且對南宋的官方思想產生懷疑。

而當這種懷疑逐漸擴大範圍的時候,張栻和嶽麓書院站了出來。

他們對《洪武政論》展開猛烈抨擊,將其中的“狂悖之言”拿出來逐條辯駁、批判,並且召開數次討論大會,堅持要把《洪武政論》裡的“狂悖之言”批倒。

於是張栻便深受極其反感明國意識形態的保守派理學家們的欣賞,而他們也是在南宋政壇執掌權力的人們的代表,於是張栻也得到了官方的大力稱讚,甚至得到了臨安中央的誇讚。

以至於後來張栻帶着嶽麓書院的學子們潤臨安的時候還得到了趙昚的特別優待,給了他一個不錯的職位和一份優厚的俸祿。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張栻是復興會員。

張栻不是最早觀看《洪武政論》的人,《洪武政論》傳播進入南宋的時候,他對此尚且不在意。

之後他的一些學生在書院裡偷偷摸摸的看這本書並且進行一些私下的討論的時候,他得知了這本書的存在,並且自己也偷偷的看了起來。

越是深入研究理學,越是通過父親和自己的經歷深入瞭解南宋官場,在閱讀了《洪武政論》之後,對他造成的思想衝擊就越大。

儒門學說之中那些言之鑿鑿的真善美大道理在實際實踐的時候所產生的反差感,張栻算是瞭解的非常深的一批人之一。

他自己就是士大夫羣體當中的一員,所以對這個羣體當中的內部情況,他再瞭解不過了。

谷罃

所以當他閱讀了《洪武政論》並且通過一些去過明國的朋友瞭解到明國真實發生的事情之後,才極爲驚訝且絕望的發現南宋相對於明國的落後是全方位的。

各種意義上的腐朽和落後,再加上一羣僞善小人從中作祟,把持權力,戕害天下,南宋能打過明國就奇了怪了。

當時,張栻還是抱着一種【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想法,想着從洪武政論當中找到一些救國的方法,然後總結一下,找一羣志同道合的人總結一套新政,然後上表給趙昚,請求實施新政以對抗明國日益增長的國力。

但是當他把這個想法和他在官場上的一些朋友交流之後,朋友們紛紛勸他不要這樣做,因爲《洪武政論》已經被南宋官方定性爲是歪理邪說了,不管怎麼樣,南宋都會堅決抵制。

張栻對此感到不滿,認爲這是一葉障目,明國之所以強大,和《洪武政論》裡的內容一定有關係,爲什麼要掩耳盜鈴呢?

官場上的朋友勸說張栻讓他冷靜一點,大家都知道這件事情,但是上面對此十分反感,所以他們最好還是當做什麼都不知道比較好。

張栻無奈,只能生悶氣,然後自顧自的抱着《洪武政論》研究,研究來研究去,在某一天他忽然意識到《洪武政論》和儒學之間是存在一些共通性的。

雙方對於道德,對於人類真善美品質的追求是一致的,且同樣追求一個人人平等的“大同社會”。

大同社會,是儒家學士們從古至今的最高理想追求,是絕對的政治正確,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在現實實踐中,儒門學士們沒有實現大同社會的行動和主觀意向,反而墮入奢侈和腐敗之中,自甘墮落,背離聖人道德,將所學的一切拋諸腦後,全力追求金錢、權力、女人。

這種社會現實情況讓張栻大爲悲痛、不滿。

而當他閱讀到了《洪武政論》並且瞭解到明國正在發生的事情的時候,他意識到明國正在追求和建設的與儒家的至高理想大同社會其實是一致的。

沒有壓迫和剝削,沒有巨大的貧富差距,沒有人上人和牛馬之間的矛盾,所有的一切都坦誠相待。

官民之間、軍民之間的矛盾幾乎一掃而空,大家都在朝着建設美好家園而奮力拼搏,勁往一處使。

對於那些貪污腐敗欺壓百姓的混賬東西,明國主張革命,主張清算,全面消除他們的罪惡,將他們的一切按照一定的標準分配給農民,使得耕者有其田,輕徭薄賦,廢除不合理的苛捐雜稅,降低農稅稅率,保護農民的利益。

這些是南宋的儒家傳人們口頭上所追求而在現實中忽略不計的。

他們嘴巴里喊着重視農業生產重視農民,實際上卻是極盡壓迫剝削之能事。

然而這些事情卻由政治口號上反對儒學、批判儒學的明國人所堅持,並且竭力實現。

儒家的傳人們放棄的歷史使命,被一羣批判儒家的“異教徒”們堅持執行,並且初露崢嶸。

這是什麼諷刺的真相?

隨着張栻對這些真相的瞭解越來越多,他的思想動搖也就越來越劇烈,他就越來越意識到蘇詠霖在《洪武政論》當中所闡述的一些思想道理的真實性和正確性。

在沒有異端思想挑戰的情況下,儒學自己發生了異變,自己成爲了自己最大的敵人和最後的掘墓人,儒士們放棄了自己曾經得以在百家爭鳴中脫穎而出的真正武器基層路線。

一千五百八十六 好自爲之吧!六百八十一 第一次明宋戰爭就此拉開了帷幕一千零七十八 投機分子二百二十三 這羣人裡面,絕對不會有人背叛蘇詠霖六百二十七 那麼剩下來的選擇只有一個了一千二百五十七 一個奴隸死了,一個人站了起來一百四十五 耶律成輝不想放棄一百六十四 趙玉成有些小小的幽怨八百三十五 趙作良也是會生氣的七百二十五 《明律》正式頒行天下一千一百五十七 蘇長生毫不懷疑七百二十二 蘇詠霖南巡第1661章 他們是一張白紙九百五十一 胡言亂語!一千三百八十三 讓革命和發展共存三百九十五 該火器上場了二十八 全新的基層政權被搭建起來一千一百二十三 逃跑的王方一千四百八十 有人不想忍耐了七百六十七 蘇勇直搗克烈老巢九百八十五 抵達中都四十二 那麼我們造反又是爲了什麼二百二十二 你們纔是我之所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原因一千四百一十三 朝貢的大理一千零三十三 徐通奇襲鄂州一千四百零七 這不是最後的結局一百六十一 他不能接受蘇詠霖對他的挑釁八百五十九 這打仗,就是黃金白銀啊一千零八十五 他不會放過李顯忠九百一十一 可是我根本就不怕!一千二百六十一 就不知道大宋的太祖皇帝究竟在誰的心裡活着二百九十二 相親這檔子事兒五百三十九 務觀,你多慮了一千一百四十四 還有三年六十 歷城人辛棄疾一千五百一十八 《洪武革新詔》六百六十九 不能和南宋打成持久戰八百二十 果然還是掀桌子來的快一千五百九十五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一千一百九十三 趙不息登基二百八十七 不僅是和尚跑了,住持也跟着一起跑了三百三十 真正的領袖是蘇詠霖一千零七十 全面摸排四百二十一 不會有人爲敗者說話一千三百五十一 他高估了自己的對手七百一十三 痛哭的趙昚第1672章 任期一千二百四十三 立賺百分百一千三百零八 不如干脆把杭州毀掉四十三 田珪子感到憂慮一千一百一十九 記錄歷史需要爲尊者諱嗎一千三百九十八 留他們一條命?五百九十四 蘇詠霖的權力四百八十一 他蘇詠霖到底是個什麼態度?六百一十五 蘇詠霖不懂藝術三百七十 新生的遼帝國走向了覆亡一千二百六十三 大家互不侵犯一千三百零五 他們只希望看到血流成河一百二十四 孔拯是個識擡舉的人一千三百八十四 喬豐被捕七 造金國的反,比造南宋的反要容易三百六十七 完顏亮不敢賭一千零九十二 從此沒有你,很重要九百 天網軍截胡一百五十一 你很快就會發現,還是做人比較舒服九十 膽敢弄虛作假違抗徵兵令,這就是下場!一千四百八十四 死死抱着大明的大腿一千零七十三 守着它,到我死一百三十九你們在金國?一千一百五十 大明能否留一支軍隊在臨安附近駐守?一千一百九十五 孫子義對政治不感興趣一千二百三十九 最少也要五十萬貫纔夠吧五百一十二 金國那麼強大,怎麼會被消滅呢?一百四十你是不是忘了我也是個私鹽販子?四百五十四 被俘獲的移剌成二百四十二 趙開山決定“厲行反腐”一千二百七十 團結一致的老爺們五十二 他已經是“名將”了九百七十八 陸游的震驚五百六十六 我本江淮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一千五百一十四 蘇詠霖頗爲顧慮七百一十四 臣等尚且死戰,陛下何故先降?五百七十八 你們是光復軍?你們不殺人?八百九十八 張中彥表示擔憂四百九十七 渝關之戰還是打起來了六百五十三 我就是那個調動軍隊的人四百零四 珪子,我也是個僞善的人啊第1646章 一場戰爭之後,日本國就會成爲歷史五百四十一 趙構已經進入舒適區一千一百九十五 孫子義對政治不感興趣三百二十三 能帶着光復軍走下去的,是我,不是他二百二十八 完顏阿鄰決定後撤四百零八 把開封賣給南宋一百九十一 於是趙構很愉快的繼續享福去了三百二十 蘇詠霖狠狠地黑了一把南宋一千四百八十三 花剌子模新任國王八百七十六 因爲南宋打不過他三百一十三 我看他們是在瞧不起蘇某!一千四百八十六 工業革命計劃八百九十五 制度出了問題,就糾正制度,人出了問題,就解決人
一千五百八十六 好自爲之吧!六百八十一 第一次明宋戰爭就此拉開了帷幕一千零七十八 投機分子二百二十三 這羣人裡面,絕對不會有人背叛蘇詠霖六百二十七 那麼剩下來的選擇只有一個了一千二百五十七 一個奴隸死了,一個人站了起來一百四十五 耶律成輝不想放棄一百六十四 趙玉成有些小小的幽怨八百三十五 趙作良也是會生氣的七百二十五 《明律》正式頒行天下一千一百五十七 蘇長生毫不懷疑七百二十二 蘇詠霖南巡第1661章 他們是一張白紙九百五十一 胡言亂語!一千三百八十三 讓革命和發展共存三百九十五 該火器上場了二十八 全新的基層政權被搭建起來一千一百二十三 逃跑的王方一千四百八十 有人不想忍耐了七百六十七 蘇勇直搗克烈老巢九百八十五 抵達中都四十二 那麼我們造反又是爲了什麼二百二十二 你們纔是我之所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原因一千四百一十三 朝貢的大理一千零三十三 徐通奇襲鄂州一千四百零七 這不是最後的結局一百六十一 他不能接受蘇詠霖對他的挑釁八百五十九 這打仗,就是黃金白銀啊一千零八十五 他不會放過李顯忠九百一十一 可是我根本就不怕!一千二百六十一 就不知道大宋的太祖皇帝究竟在誰的心裡活着二百九十二 相親這檔子事兒五百三十九 務觀,你多慮了一千一百四十四 還有三年六十 歷城人辛棄疾一千五百一十八 《洪武革新詔》六百六十九 不能和南宋打成持久戰八百二十 果然還是掀桌子來的快一千五百九十五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一千一百九十三 趙不息登基二百八十七 不僅是和尚跑了,住持也跟着一起跑了三百三十 真正的領袖是蘇詠霖一千零七十 全面摸排四百二十一 不會有人爲敗者說話一千三百五十一 他高估了自己的對手七百一十三 痛哭的趙昚第1672章 任期一千二百四十三 立賺百分百一千三百零八 不如干脆把杭州毀掉四十三 田珪子感到憂慮一千一百一十九 記錄歷史需要爲尊者諱嗎一千三百九十八 留他們一條命?五百九十四 蘇詠霖的權力四百八十一 他蘇詠霖到底是個什麼態度?六百一十五 蘇詠霖不懂藝術三百七十 新生的遼帝國走向了覆亡一千二百六十三 大家互不侵犯一千三百零五 他們只希望看到血流成河一百二十四 孔拯是個識擡舉的人一千三百八十四 喬豐被捕七 造金國的反,比造南宋的反要容易三百六十七 完顏亮不敢賭一千零九十二 從此沒有你,很重要九百 天網軍截胡一百五十一 你很快就會發現,還是做人比較舒服九十 膽敢弄虛作假違抗徵兵令,這就是下場!一千四百八十四 死死抱着大明的大腿一千零七十三 守着它,到我死一百三十九你們在金國?一千一百五十 大明能否留一支軍隊在臨安附近駐守?一千一百九十五 孫子義對政治不感興趣一千二百三十九 最少也要五十萬貫纔夠吧五百一十二 金國那麼強大,怎麼會被消滅呢?一百四十你是不是忘了我也是個私鹽販子?四百五十四 被俘獲的移剌成二百四十二 趙開山決定“厲行反腐”一千二百七十 團結一致的老爺們五十二 他已經是“名將”了九百七十八 陸游的震驚五百六十六 我本江淮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一千五百一十四 蘇詠霖頗爲顧慮七百一十四 臣等尚且死戰,陛下何故先降?五百七十八 你們是光復軍?你們不殺人?八百九十八 張中彥表示擔憂四百九十七 渝關之戰還是打起來了六百五十三 我就是那個調動軍隊的人四百零四 珪子,我也是個僞善的人啊第1646章 一場戰爭之後,日本國就會成爲歷史五百四十一 趙構已經進入舒適區一千一百九十五 孫子義對政治不感興趣三百二十三 能帶着光復軍走下去的,是我,不是他二百二十八 完顏阿鄰決定後撤四百零八 把開封賣給南宋一百九十一 於是趙構很愉快的繼續享福去了三百二十 蘇詠霖狠狠地黑了一把南宋一千四百八十三 花剌子模新任國王八百七十六 因爲南宋打不過他三百一十三 我看他們是在瞧不起蘇某!一千四百八十六 工業革命計劃八百九十五 制度出了問題,就糾正制度,人出了問題,就解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