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七十五 明國的需求還不夠

辛棄疾是個聰明人,稍微點撥一下,他就明白了蘇詠霖的意思,蘇詠霖對此是毫不懷疑的。

“您的意思是……”

蘇詠霖嘆了口氣。

“我也不是什麼功課都沒做過就直接否定了這個計劃,我找來了民政部給出的人口增長數據,讓內閣給我做了一個人口增長預計和受教育人數的增長預計。

最後內閣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做了詳細的計算,按照學部提出的普及方案,結合民政部估計的大明人口增長速度來分析,我看到了很有價值的推算。

學部的這個計劃是按照我之前設定的計劃作爲基礎來執行的,朝廷投入大量資金,耗費大量心血,在縣、州、行省分別設立三個等級的學府。

學齡幼童大約五六歲入學開蒙,在每一級別的學府經過至少三年的學習,然後接受層層學府的選拔和考覈,最終從行省學府脫穎而出。

這是我設定的未來計劃,也是他們這個計劃的基礎,如果完全按照這個計劃來執行的話,那麼大約在十年之後,平均每年就會有差不多二十萬以上的高級人才從行省級別的學校結業。

而十五年左右,這個數字會上升到三十萬,二十年以後,這個數字會達到五十萬,再往後,這個數字就要超越七十萬,八十萬,最後超過一百萬。

幼安,我問你,每年,一百萬掌握豐富學識的高級人才會從學校裡面結業,朝廷打算讓他們做什麼呢?成爲官員?參軍?經商?做工?

這些行當加在一起,每年,能承擔一百萬人的工作需求嗎?如果不能,這些人就要回家耕田種地了,除了耕田種地這個行當,沒有哪個行當能夠承擔每年一百萬人的工作需求。

我們耗費那麼多心血和錢財,傳授那麼多重要的專精的知識,終於把人培養出來了,結果沒事情做,只能讓他們回家務農,這種極大的落差感,你能稍微感受一下嗎?”

面對蘇詠霖的問題,辛棄疾沉默了。

他不得不承認蘇詠霖所說的很有道理。

一個人從五六歲開始學習,經過至少九年的教育之後,掌握了十分豐富的學識,整個人的思維也全然不同於幼時,已經可以開眼看世界,並且知道了世界之廣闊和自己的渺小。

然後官府告訴他,好了,你們已經學有所成,回家務農去吧。

這感覺……

只能說不是很愉快。

設身處地的想一想,辛棄疾要是自己這樣掌握豐富學識的人只能回家種田,就算是沒有這些年的經歷,他大概也會產生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想法吧?

“如此說來,張元他……”

蘇詠霖點頭。

“他考不上宋國的科舉,沒有其他的門路可以謀生,又不願意認命,轉身便投靠了西夏,然後給宋國帶來了好水川之敗,宋君臣集體震驚,最後開創了一個殿試不黜落考生的規矩,避免再發生類似的事情。

之後呢?之後發生了什麼?之後就發生了宋廷從始至終都沒有解決掉的冗官,耗費宋大量錢財,導致朝廷增設了太多太多毫無意義的職位和流程。

宋國根本不需要培養那麼多的後備官員,它消耗不掉,用不掉,只能讓他們毫無意義的皓首窮經,熬到白頭,所以這些情況,我在建立大明的時候都有考慮在裡頭。”

辛棄疾已經理解了蘇詠霖所說的,並且認爲他說的是對的,所以無話可說。

蘇詠霖卻好像想到了什麼似的,忽然笑了出來。

“就眼下來說,培養出來那麼多有豐富學識的學子,他們能做什麼呢?有願意做什麼呢?就拿宋的科舉來說,多少學子寒窗苦讀,可是朝廷所需要的人始終就那麼多。

幾十萬人競爭三年一度的幾百個名額,多少人爲了一個名額皓首窮經,有用嗎?說到這裡,我反倒真的覺得封建統治者很有些前瞻性。

他們知道自己不可能要得了那麼多官員,知道自己養不活那麼多人上人,所以不發展教育,搞愚民政策,這樣才能讓他們統治的更長久。

人付出那麼大的努力和心血學習知識和本領,到頭來卻要去做文盲都能做好的事情,大方向上暫且不論,我們就從個人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爲一個人來想想,這個人會怎麼面對這種現實?有人會認命,不假,但是也有人不會認命,比如張元。”

看着蘇詠霖的眼睛,辛棄疾意識到自己想問題想的實在是有點太簡單了。

“如此說來,舊王朝不發展全民教育,反而是正確的決策了?”

“對他們來說是的。”

蘇詠霖開口道:“反正他們只想着更好的剝削享受,不發展教育,牛馬更多,上等人更少,享受的時間就越多,但是對於我們來說,我們必須要從根本的角度上看問題。

張元的事情,宋國的冗官,其根本原因在什麼地方?就在於朝廷,乃至於整個國家,並不能給那麼多的掌握豐富知識的讀書人以充分的發揮他們才能的崗位,朝廷和國家要不了那麼多的讀書人,養不起!”

“………………”

辛棄疾沉默了一會兒,無奈地點頭認可:“您說的的確是這樣,朝廷要不了那麼多的官員,養不起。”

“所以說,朝廷真的是缺少人才嗎?不缺的,一個落第士子投靠西夏,都能把宋軍打成那樣,足以說明人才對於一箇舊王朝來說是絕對夠用的,甚至溢出的,他們的發展狀況和科舉制度,是完全匹配的。

你讓他們普及教化,養出那麼多的讀書人,卻不給他們出路,讓他們怨天尤人,最後,他們會怎麼做?他們會把這個王朝送走,換一個新的,上等人從來不傻,他們知道他們要什麼。”

蘇詠霖頓了一會兒,深吸了一口氣,開口道:“而我們更要知道我們要什麼,我從來不否認普及教化的重要性,但是在此之前,我們必須要給人才準備足夠的崗位讓他們可以發揮才能,否則,就是爲李元昊們做了嫁衣,害人害己。”

辛棄疾面色沉重的點頭。

“您的苦心,我已經完全瞭解了。”

“我們不能愚民,我們要讓每一個人都掌握學識,發揮出自己的價值,然而在當前階段,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已經夠用了,更大規模的普及教化維持在消除文盲這一階段,已經足以應付大明目前的需求。

若要持續發展教育,就要求大明國可以提供足夠人才們發揮才能的崗位,而崗位不是平白無故誕生了,需要發展來提供,這就是我常說的,發展纔是硬道理。”

“可是這樣的情況並不正常吧?大明不能止步於此吧?”

辛棄疾開口道:“普及教化是遲早的事情,不是嗎?”

“當然是,只是根據當下的情況來判斷,我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在十年內就能爲那麼多受教育的人才提供足夠的崗位。”

蘇詠霖苦笑道:“發展是硬道理,卻也是特別困難的一件事情,我竭盡全力在推動,可眼下,我沒有十足的把握,我不能給後人埋坑。”

說着,蘇詠霖又向前走了幾步。

“我是有明確的計劃的,我投入那麼多錢搞火器,火器研究出來了,很多新東西就出來了,比如焦炭,還有質量更好的鋼鐵。

製造火器、煉焦、練出優質的鋼鐵,這些都需要匠人,需要很多很多的匠人,這就提供了需求,有了需求,我們纔可以放心的培養人才。

比如工科學子就有了用武之地,他們結業之後,就不會擔心沒有事情做從而不得不回鄉耕種田地,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以至於最後怨恨大明。”

辛棄疾聞言,思考一陣,明白了箇中原委,遂長嘆一聲。

“看來有些同志把問題想的太簡單了……”

蘇詠霖苦笑。

“他們的本意是不壞的,甚至是爲人們着想的,立足於千年萬年的事情,教育和農業一樣,都是國之根本,只是國家要做的不單單是普及發展教育。

發展教育對於大明來說並不難,我們可以做到,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不能不給他們提供崗位,我們不能讓他們寒窗苦讀那麼多年之後,發現自己的所學毫無用武之地。

那不僅僅是對他們生命的辜負,也是對朝廷投入大量資金資源、花費大量時間構建起來的這樣一個教育的現狀的辜負,更是對累死累活耕田種地給朝廷繳納賦稅的農民的辜負。”

六百六十五 覆滅南宋水師一千零九 西夏政權停止存在三十三 趙玉成感覺蘇詠霖一定知道答案一千五百三十一 否決他們的否決六百零三 不當天子,只做人皇七百零五 明軍兵臨臨安城一百八十二 辛棄疾急切地想要尋找到答案一百六十六 叔叔真是算無遺策!八百九十五 制度出了問題,就糾正制度,人出了問題,就解決人一百四十六 術虎思濟給出了承諾六百五十七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一千四百四十五 吾輩窮極一生之理想一千四百八十七 他們很絕望四百零九 那個時候,他們還會一如既往嗎?三百二十七 兵變進行時(上)一千四百三十四 打到漢地去七百七十六 將流寇變成良民四百三十一 把金國逼入絕境六十九 成果分配是個很敏感的問題五百八十四 張越景的懲戒八百六十八 保衛大宋!保衛南孔!保衛中華文脈!一千四百二十五 一口吃掉高麗可以嗎?八百五十六 我不能在這裡倒下!一百三十二 趙作良的情商很高二十七 你們可千萬別死!一千五百零二 他是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一千五百零三 有人刻意爲之?四百八十七 給我把中都城打下來!一千零八十七 李顯忠之死一千三百五十五 一個冷知識三百三十二 所以我幾乎不喝酒一千三百零五 他們只希望看到血流成河一千五百四十九 你會後悔的!一千一百零九 臨安城門大捷八百九十 你果然對我不忠心一百四十八 光復軍第一名將二十四 一戰功成一千二百三十四 趙不息的神仙戰術九百九十九 秘密會見七百零六 我只是不想做投降之君五百二十九 不是我有多好,而是你太爛了九百五十一 胡言亂語!五百八十九 朝政之道就是制衡之道第1624章 他們對於自己的【五代家業】十分看一百三十六他們再也回不到過去的黑暗生活之中了二百七十四 這兩人的狼子野心終於暴露無遺!九百九十八 陸游的小紙條八十七 你要做的事情和打仗一樣重要一千一百二十四 投降算了一千二百九十五 用魔法對抗魔法四十 農民的軍隊八百四十一 耶律瑾狂喜着投入了蘇詠霖的懷抱一百四十七 術虎思濟對光復軍下達了最後通牒六十四 你會知道我是對的五百三十五 她的心好像也變得熾熱起來了四百六十七 力保皇太子登基八百三十一 舍你孔氏,還有誰?九百四十二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百七十三 趙構忽然發現自己忽略了另外一種可能性一百三十八 姚宏放還記得一千三百六十一 嶺南大革命轟轟烈烈的爆發了五百七十五 對不住了,親家翁!八百三十二 孔摠,你是在拿我當癡呆嗎?六百四十三 這就是南國的冬天吧一千零五十二 這種順風仗打起來還真的挺寂寞的五百八十二 南聯宋國一千三百零三 張栻在下大棋九百二十七 這仗是打不下去了一千四百三十八 高麗百姓的苦日子就到頭了一千二百八十二 這問題有點直接啊八百零九 那你應該後悔讓我做皇帝一百二十六 石要過火,人要換種一千五百七十六 藥能救人,奢侈品只會害人一千三百一十九 “大宋最後一個忠臣”一千四百六十三 蕭朵魯不開城投降九百九十九 秘密會見一千二百五十七 一個奴隸死了,一個人站了起來六百六十 大宋養士那麼多年,就養出了這樣一羣人嗎?一千六百一十四 風林火山一千零五十七 早知如此,我就該學蘇詠霖!一百二十九 術虎思濟對年輕人非常失望七百八十八 他又行了二百二十六 完顏阿鄰要進攻二百二十八 完顏阿鄰決定後撤一千五百一十八 《洪武革新詔》五十二 他已經是“名將”了七十九 只要不屈膝於金賊,你們就永遠是我的朋友一千一百三十五 趙昚正在吃晚餐四百五十四 被俘獲的移剌成一千四百八十二 唯有在逃跑方面,他們永遠不落於人後第1659章 兄長,這場戰爭是沒有意義的一千五百八十一 唯有在這件事情上,我想當神啊五百一十七 趙作良不背鍋四百五十 潰退的移剌成六百三十七 你圖什麼呢?一千二百八十四 明國的那位皇帝陛下,真的太懂了七百九十七 熱烈歡迎明軍入城一千六百一十三 大家都有着靈活的道德底線一千四百三十五 他們成爲了歷史名詞七百九十九 任得敬的末路
六百六十五 覆滅南宋水師一千零九 西夏政權停止存在三十三 趙玉成感覺蘇詠霖一定知道答案一千五百三十一 否決他們的否決六百零三 不當天子,只做人皇七百零五 明軍兵臨臨安城一百八十二 辛棄疾急切地想要尋找到答案一百六十六 叔叔真是算無遺策!八百九十五 制度出了問題,就糾正制度,人出了問題,就解決人一百四十六 術虎思濟給出了承諾六百五十七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一千四百四十五 吾輩窮極一生之理想一千四百八十七 他們很絕望四百零九 那個時候,他們還會一如既往嗎?三百二十七 兵變進行時(上)一千四百三十四 打到漢地去七百七十六 將流寇變成良民四百三十一 把金國逼入絕境六十九 成果分配是個很敏感的問題五百八十四 張越景的懲戒八百六十八 保衛大宋!保衛南孔!保衛中華文脈!一千四百二十五 一口吃掉高麗可以嗎?八百五十六 我不能在這裡倒下!一百三十二 趙作良的情商很高二十七 你們可千萬別死!一千五百零二 他是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一千五百零三 有人刻意爲之?四百八十七 給我把中都城打下來!一千零八十七 李顯忠之死一千三百五十五 一個冷知識三百三十二 所以我幾乎不喝酒一千三百零五 他們只希望看到血流成河一千五百四十九 你會後悔的!一千一百零九 臨安城門大捷八百九十 你果然對我不忠心一百四十八 光復軍第一名將二十四 一戰功成一千二百三十四 趙不息的神仙戰術九百九十九 秘密會見七百零六 我只是不想做投降之君五百二十九 不是我有多好,而是你太爛了九百五十一 胡言亂語!五百八十九 朝政之道就是制衡之道第1624章 他們對於自己的【五代家業】十分看一百三十六他們再也回不到過去的黑暗生活之中了二百七十四 這兩人的狼子野心終於暴露無遺!九百九十八 陸游的小紙條八十七 你要做的事情和打仗一樣重要一千一百二十四 投降算了一千二百九十五 用魔法對抗魔法四十 農民的軍隊八百四十一 耶律瑾狂喜着投入了蘇詠霖的懷抱一百四十七 術虎思濟對光復軍下達了最後通牒六十四 你會知道我是對的五百三十五 她的心好像也變得熾熱起來了四百六十七 力保皇太子登基八百三十一 舍你孔氏,還有誰?九百四十二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百七十三 趙構忽然發現自己忽略了另外一種可能性一百三十八 姚宏放還記得一千三百六十一 嶺南大革命轟轟烈烈的爆發了五百七十五 對不住了,親家翁!八百三十二 孔摠,你是在拿我當癡呆嗎?六百四十三 這就是南國的冬天吧一千零五十二 這種順風仗打起來還真的挺寂寞的五百八十二 南聯宋國一千三百零三 張栻在下大棋九百二十七 這仗是打不下去了一千四百三十八 高麗百姓的苦日子就到頭了一千二百八十二 這問題有點直接啊八百零九 那你應該後悔讓我做皇帝一百二十六 石要過火,人要換種一千五百七十六 藥能救人,奢侈品只會害人一千三百一十九 “大宋最後一個忠臣”一千四百六十三 蕭朵魯不開城投降九百九十九 秘密會見一千二百五十七 一個奴隸死了,一個人站了起來六百六十 大宋養士那麼多年,就養出了這樣一羣人嗎?一千六百一十四 風林火山一千零五十七 早知如此,我就該學蘇詠霖!一百二十九 術虎思濟對年輕人非常失望七百八十八 他又行了二百二十六 完顏阿鄰要進攻二百二十八 完顏阿鄰決定後撤一千五百一十八 《洪武革新詔》五十二 他已經是“名將”了七十九 只要不屈膝於金賊,你們就永遠是我的朋友一千一百三十五 趙昚正在吃晚餐四百五十四 被俘獲的移剌成一千四百八十二 唯有在逃跑方面,他們永遠不落於人後第1659章 兄長,這場戰爭是沒有意義的一千五百八十一 唯有在這件事情上,我想當神啊五百一十七 趙作良不背鍋四百五十 潰退的移剌成六百三十七 你圖什麼呢?一千二百八十四 明國的那位皇帝陛下,真的太懂了七百九十七 熱烈歡迎明軍入城一千六百一十三 大家都有着靈活的道德底線一千四百三十五 他們成爲了歷史名詞七百九十九 任得敬的末路